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_第1页
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_第2页
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_第3页
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_第4页
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知识点分类总结

线

1、基本概念

图形直线射线线段

端点个数无一个两个

表示法直线/;直线射线48线段A;线段4伏民4)

AB(BA)

作法叙述作直线AB;作射线作线段A;作线段

作直线力ABAB;连接力

延长叙述不能延长反向延长延长线段AB;反向

射线相延长线段BA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图形:

B

AM

符号:若点M是线段AH的中点,则

48=24M=28M。

6、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

(2)点在直线外.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④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⑤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

平行

⑥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⑦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

⑧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上

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

的集合

等边三角形

1、推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推论: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推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

等边对等角)

2、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

相重合

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用三个字母及角的符号””表示。中间

的字母表示顶点,其他两个字母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店;当

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可用表示顶点的这个字母来表示该角;

用一个数字表示一个角;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

3、角的分类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范围0<Zp<90°Zp=90°90°<Zp<180°4=180。/(3=360。

4、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画一^角等于已知角

(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

出11个角。

(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3)用尺规作图法。

6、角的平线线

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

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7、互余、互补

⑴若Nl+N2=90。,则N1与N2互为余角.其中N1是N2的余

角,N2是N1的余角.

(2)若Nl+N2=180。,则N1与N2互为补角.其中N1是N2的

补角,N2是N1的补角.

(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

8、方向角

(1)正方向

⑵北(南)偏东(西)方向

(3)东(西)北(南)方向

①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⑤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⑦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⑧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⑨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⑩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

线上

⑪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

1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4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6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8边角边公理(S4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

9角边角公理(/S4)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

10推论(44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

11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

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5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8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的平方,即/+中=。2

1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力、B、u有关系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

边形

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9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多边形

1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

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

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

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5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6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7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xl80。

8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分式

1、设/、8表示两个整式。如果外中含有字母,式子J就叫

n

做分式。注意分母8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

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

ndnet

hdbd

acadad.

bdbcbe1

4.零指数AQ=\(J#0)

5.负整数指数。j"(4W0,p为正整数)

注意正整数孱的运算性质

v=L"(/,0)

(ab)n=anbn

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塞,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n可以是0

或负整数.

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

限(+,-我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0,反过来,纵坐标等于0

的点都在X轴上,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等于0,反过来,横坐

标等于0的点都在y轴上,

若点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它的横坐标等于纵坐标,若

点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

数;

若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若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是互为相反数。

1s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1)如果y=kx+8(k,8为常数,且厚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⑵当8二0时,一次函数y=kx+8即为y=h(k,0)。这时,y叫

做x的正比例函数。

注: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包含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⑴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0,0)(1,k)的一条直线。

(2)当k>0时=丫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y=kx经过一、三象

限=从左到右直线上升。

当k<0时=丫随x的增大而减少。直线y二kx经过二、四象限

=从左到右直线下降。

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一次函数y=kx+8(®0)的图象是过(0,0)的一条直

线。

注:(0⑻是直线与y轴交点坐标,(-,,0)是直线与x轴交点

坐标。

(2)当k>0时oy随x的增大而增大o直线y=kx+/?(kM)是上

升的

⑶当k<0时oy随x的增大而减少。直线y=kx+8(k#))是

下降的

4、一次函数丫=心+6("0,kB为常数)中k、B的符号对图

象的影响

(l)k>0,皮>00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

(2)k>0,800直线经过一、三、四象限

(3)k<0,皮>00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

(4)k<0,8<0=直线经过二、三、四象限

5、对一次函数y=kx+8的系数k,8的理解。

(1)k(kWO)相同,8不同时的所有直线平行,即直线

4:y=〃iX+61l:y=klx+81;直线4:,=&x+&(ki,k2均不为零,ki,

Bl.k2,及为常数):::十仪小与乙重合

(2)k(k,0)不同,B相同时的所有直线恒过y轴上一定点(0,8),

例如:直线y=2x+3,y=-2r+3,y=gx+3均交于y轴一点(0,3)

6、直线的平移:

所谓平移,就是将一条直线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平行移

动,平移得到的直线k不变,直线沿y轴平移多少个单位,可

由公式|以-及|得到,其中丛,改是两直线与y轴交点的

纵坐标,直线沿X轴平移多少个单位,可由公式I求

得,其中X1,X2是由两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7、直线y=kx+3(kH0)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

(1)一条直线y=kx+5(kM)就是一个关于y的二元一次方程

(2)求两直线4:尸3+4出尸。),《卜外+勾⑸工。)的交点,就是

解关于此y的方程组

(3)若y>0贝IJkx+8X)。若y<0,则kx+8<0

(4)一元一次不等式,yEkx+店y2(yi,y2都是已知数,且yi〈y2)

的解集就是直线y=kx+8上满足yi<y<y2那条线段所对应的自

变量的取值范围。

(5)一元一次不等式kx+BSyo(或kx+/>yo)(yo为已知数)的解集

就是直线y=kx+8上满足yWy()(或yNyo)那条射线所对应的自变

量的取范围。

8、确定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应具备的条件

(1)由于比例函数y=kx(k邦)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故只要一

个条件(如一对苍y的值或一个点)就可求得k的值。

(2)一次函数y=h+8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B,需要两个独立

的条件确定两个关于k,犷的方程,求得k,/的值,这两个

条件通常是两个点,或两对x,y的值。

9、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k?k是常数,"0),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可用描点法画出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

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二、四象限内,在每个象

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⑶由于比例函数广*k是常数,厚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

故只要一个条件(如一对x,y的值或一个点)就可求得k的值。

三边对应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

形。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

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

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

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

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

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

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

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

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

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

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

准形式是Ax+/>0或Ax+8<0,(4声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

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

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

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eaaa<0

注忌:>0<=>—>0<=>或

/工冏b[/;>0b<0'

,a

ab<0<=>—>0<=>{或;

b[A<0[b>0

一、[a>m

crZ>=0<=>6/=0或人=0;<。4=

[a<m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

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

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

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QB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Q/不等式组的解

集是

1-1一

b&b"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不等式组的解

x<b

集是空集

'.一-一1..1

baba

9.几个重要的判断:'+“;°|。丫、》是正数,

x*v>0J

x+"°]ox、娓负数f>°]ox、阴号且正数绝对叱

xv>0xy<0

x+"0]ox、.避号口负数绝对值方

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帚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帚的乘方与积的乘方:(4n)』4nn,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43)n=即次,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3.单项式的乘法: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

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写在积里。

4.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m(/+8+c)=m/+mB+mc,用单项

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5.多项式的乘法:(4+8>(c+d)=/c+4d+8c+8d,先用多项式的

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外)(,-8)=42_",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

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①(4+8)2=4+248+产,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

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②(4㈤2=却_248+外,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

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③(/+B-cf=A2+B2+C2+2AB-2Ac-2Bc,略。

7.酉己方:

⑴若二次三项式N+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5=夕;

(2)二次三项式4r2+8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f(x-h)2+k的

形式,利用4(x-h)2+k

①可以判断47+8x+c值的符号;

②当x=h时,可求出力N+8x+c的最大(或最小)值k。

⑶注意:x'+-V=x+--2

XIX,

8.同底数孱的除法:4%即=却5,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9.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⑴/=(.);「』,(.)注意:o。,0-2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

0.0000201=2.01xIO-5.

1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系数相除,相同字母相除,只在被除

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

把所得的商相加。

12.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先因式分解后约分或竖式相除;

注意:被除式-余式=除式商式。

13.整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戒,有括号先算

括号内。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几何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

一、基本概念:

直线、射线、线段、角、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互

为补角、互为余角、邻补角、两点间的距离、相交线、平行线、

垂线段、垂足、对顶角、延长线与反向延长线、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命题、真

命题、假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推论、证明.

二、定理:

1.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有关垂线的定理: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

平行.

三、公式:

直角=90。,平角=180。,周角=360。,1。=60',1'=60".

四、常识:

1.定义有双向性,定理没有.

2.直线不能延长;射线不能正向延长,但能反向延长;线段能

双向延长.

3.命题可以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

是命题的条件,“那么.....”是命题的结论.

4.几何画图要画一般图形,以免给题目附加没有的条件,造成

误解.

5.数射线、线段、角的个数时,应该按顺序数,或分类数.

6.几何论证题可以运用“分析综合法”、“方程分析法”、“代入分

析法”、“图形观察法”四种方法分析.

8.比例尺:比例尺1:m中,1表示图上距离,m表示实际距离,

若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m厘米.

9.几何题的证明要用“论证法”,论证要求规范、严密、有依据;

证明的依据是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和推论。

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⑴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七'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正整数

/桀数J0

负整数

有理数J

{正分数

负分数

⑵按性质符号分类:

正整数

r正有理数.

、正分数

有理数)0

>仇整数

{负分数

3、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

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

到数轴.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

反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在数轴上位于原

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5、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⑵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

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力表示如

下:「a(四

a-<0(a~O)

j-a(a<0)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

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

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

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4+8)+c=%+(8+c)

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

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

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常见的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

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

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

(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

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3、有理数的乘法

⑴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

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o

⑵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交换律:A(B+c)=AB+Ac.

(3)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45=1,

那么4和8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

颠倒过来。

4、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

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5、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力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是一种运算,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的特殊乘法运算,记做

其中/叫做底数,表示相同的因数,n叫做指数,表示相

同因数的个数,它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力相乘,不是n乘以4

乘方的结果叫做塞。

(2)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方是正数,负数

的奇数次方是负数。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

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

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

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

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

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

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

速度及运算能力。

方程

1、方程的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

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基本性质:

(I)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

式。若4=8,贝Ij4+c=B+c或4一c=B—c。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

结果仍是等式。若力=8,贝1JAc=8c或,/c=夕/c。

(3)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结果仍是等式.若/=从

贝B=A。

(4)传递性:如果/=用且片c,那么/=c,这一性质叫等量代换。

解方程

1、移项的有关概念: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叫

做移项。

这个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推出来的,是解方程的依据。要

明白移项就是根据解方程变形的需要,把某一项从方程的左边

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动的项一定要变号。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等式的性质2

注意拿这个最小公倍数乘遍方程的每一项,切记不可漏乘某一

项,分母是小数的,要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母化为整数,

若分子是代数式,则必加括号

(2)去括号、去括号法则、乘法分配律严格执行去括号的法

则,若是数乘括号,切记不漏乘括号内的项,减号后去括号,

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一定要变号。

(3)移项、等式的性质1

越过』”的叫移项,属移项者必变号;未移项的项不变号,注

意不遗漏,移项时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在左边,已知数移在右边,

书写时,先写不移动的项,把移动过来的项改变符号写在后面。

(4)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

注意在合并时,仅将系数加到了一起,而字母及其指数均不改变

(5)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记住未知数的系数永远是分母(除

数),切不可分子、分母颠倒。

⑹检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