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3—2024学年度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番薯胡椒番茄洋葱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石声汉《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材料: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橐(tuó)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织品,以及罗马的玻璃器和西域的乐舞、杂技也都源源而来。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技术,可能还有凿井技术传到西域。特点:(1)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洲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2)交流物种较少;只有少量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导入新授玉米、马铃薯、番薯、辣椒、南由西班牙、葡萄牙带入欧洲后传入亚洲、非玉米在南欧广泛种植,辣椒传入欧洲马铃薯在欧洲推广,甘薯引入,传播缓慢玉米成为南欧主要粮食番茄由西班牙带入欧洲,开始食用,玉米种植遍布全中国欧洲番茄品种传回美洲玉米、辣椒传入中国玉米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豌豆、甘蔗等欧亚作物以及鸡、牛、驴、马等禽畜传入美洲小麦第一大作物、水稻第二大作物其他物种传入美洲美洲物种外传时空坐标15c末16c初16c中叶16c末17c18c中叶18c末19c中期【回顾与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一个中心:即以西欧为中心两个方向:各奔东西的两个方向三条航线:①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向东到印度的新航路②欧洲向西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从欧洲出发向西经由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欧洲的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四个航海家: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加强了新大陆与旧大陆的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推动新旧大陆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
自1492年起,无数的物种离开故乡漂洋过海,全球生态系统开始了巨变。得益于那一年开始的,被克罗斯比称作“哥伦布大交换”的现象,美洲的甘蔗让欧洲人爱上甜食,皇室的下午茶甜点成为欧洲流行至今的时尚;美洲的番茄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番茄酱成为欧洲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点缀……
哥伦布大交换是关于动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入、文化、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等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交流。在人类历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等许多项目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引发了各种生态上的巨大转变。历史学者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在他的著作《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中,首先提出了这个观念。概念解析:哥伦布大交换1、美洲物种外传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美洲的发现。(2)欧洲列强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3)商业革命的到来,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逐渐扩展,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加强。(4)多种物种自身的优势:玉米、马铃著、甘薯这三大粮食作物产量高,生长快,对土、肥、水要求低,对气候适应性强,(5)农艺家的改良和培育。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材料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玉米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并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并居杂粮之首时间和路线: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2、美洲物种外传的概况(1)玉米、马铃薯、甘薯的外传玉米马铃薯甘薯的外传在欧洲的传播在中国的传播最初种植庭院中,供人们观赏16世纪中叶,在南欧广泛种植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2、美洲物种外传的概况17世纪,传遍欧洲各国,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玉米多种途径传入中国(西北、西南、东南),丘陵到平原16世纪末,马铃薯在欧洲推广,甘薯传入欧洲后,传播缓慢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玉米种植遍布全国
明朝时期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传入中国的原因?问题思考原因(1)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美洲作物被带回欧洲,后传入中国(4)政府政策的推动(3)人地矛盾突出(2)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适应性强,用途广泛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材料一:番薯(甘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摘编自(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材料二:清朝中期,百姓在福清、福州等地建立报功祠、“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引进甘薯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摘编自《福州市政府志》①甘薯易种植,产量高,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②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③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土地开发与人口增长;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①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作为观赏植物;②18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并进行改良;③18世纪末,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清朝光绪年间作为食用蔬菜种植。《二如亭群芳谱》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2)番茄的外传
“狼桃变美味”的故事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在特诺赫蒂兰(今新墨西哥城)残忍杀害了25万阿兹特克人,彻底灭亡了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他们将黄金与财富搬运至欧洲的同时,也将番茄、辣椒等作物带回了欧洲。因为番茄颜色艳美,人们将它作为庭院中的珍异观赏植物,较少食用;又因其极易腐烂,加之其叶片和茎部具有浓烈的特殊气味,早期番茄被人们认为是有毒食物,一度被称为“狼桃”。到了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禁不住诱惑,决心冒死尝一尝这“狼桃”果的滋味。他勇敢地吃下一口之后,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人们的警告,仍不免心惊肉跳,于是,他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死。时间在焦虑、恐惧中慢慢过去,12小时后,这位冒险的画家仍好好地活着,而且食欲大增,从此他忍不住经常吃起“狼桃”来,而这位画家不畏牺牲、勇敢尝试西红柿的趣话也在各地传播开来。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③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2)辣椒的外传
辣椒原产中、南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大量传入则是康熙二十二年大开海禁之后……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数省民众都以嗜辣著称。人们常不无戏谑地说江西人是“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四川人事“不怕辣”。问题思考:辣椒传播过程中呈现的特点。辣椒传播过程中出现地域差别,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
辣椒原产自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等地。1548年由地中海地域推进到英格兰,16世纪末传入中欧。1542年以前葡萄牙人从巴西把辣椒带到印度,天正十一年辣椒传入日本,16世纪末传入朝鲜,进入17世纪,许多辣椒品种传入东南亚各国。……可以推测辣椒传入中国应该是明末清初,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大量传入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开海禁之后。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数省民众都以嗜椒著称。人们常不无戏谑地说江西人是“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
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与清初的人口大迁移有关。辣椒原产美洲,但其“外婆家”却没有中国人这样普泛与深重的嗜辣文化。这种情结的形成无疑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经济根源。……中国传统本草学一向认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冷”的功效。此外,辣椒适应性很强,种植成本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和商品意识不强,辣椒主要在食辣区域种植,形成了传统的辣椒生产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蔬菜格局变化,辣椒生产出现了适地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在全国各地逐步发展成千万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产业经济。——摘编自戴雄泽《漫话辣椒的起源和传播》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种植、利用辣椒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形成“普泛与深重的嗜辣文化”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这一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1)①特点:从美洲传入并推广传播;传播过程中出现地域差别;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从区域性种植到全国性种植;从小规模种植到规模化、商品化种植。②作用:丰富了我国民众的餐桌;改变了农作物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形成了有本土特色的辣椒文化。(2)①原因: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辣椒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中国;辣椒的生理特性满足了劳动人民对廉价且有滋味食物的需求;中医的认同;辣椒本身适应性强,种植成本低;劳动人民在食物制作方面的智慧;人口的迁徙。②举例:饮食方面,如多种与辣椒有关的菜名;文学方面,“泼辣”等词语形容有胆量、有魄力、性格火爆的女性;社会生活方面,“辣妹子”形容性格火辣的湖南姑娘;生活谚语方面,“不吃辣椒不革命”“无辣不欢”。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
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2、小麦、水稻在美洲的推广
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物品种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2、小麦、水稻在美洲的推广
欧洲移民把鸡、牛、羊、马、猪、驴等禽畜传入了美洲,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3、禽畜在美洲的推广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材料一: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归功于全球粮食作物和动物交换所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并结合下列材料,概括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材料二:(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饮食生活发生变化。美洲的可可、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摘编自朱基福《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材料四:嘉庆《汉中府志》说:“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并结合下列材料,概括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2)丰富人们的饮食种类,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材料五: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许多昔日的奢侈品成为大众日用品。——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材料六:在北美地区,水稻仅有3%供本地消费,其余全都用于出口。玉米、番薯的上市贸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起到了平抑粮价的作用。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并结合下列材料,概括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3)推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材料七:通过将玉蜀黍和甘薯挤塞进每一个角落和每一处缝隙,在1700年至1800年间,棚民(福建等地客家人)和移民让这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几乎增加了两倍。为了开辟必须的农田,他们砍伐了许多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森林。失去林木的遮蔽,山坡再也不能蓄住雨水。土壤养分从山丘上被冲刷下来。最终,养分耗尽的土地甚至连玉蜀黍和甘薯都无法滋养了。于是农民会砍伐更多的森林,这个周期又再一次开始。——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并结合下列材料,概括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期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漠化现象凸显。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沟洫之制,水陆失宜”。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问题思考:根据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物种的引进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激增;农业开发超过土地承载能力;乱砍滥伐,植被破坏;过度垦荒造田,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严重。经济上:使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到了亚洲。我国在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种植了这些作物,使不适宜种植稻麦的贫瘠土地得以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欧洲人在中国购买商品,也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葡萄牙、荷兰等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葡萄牙侵略中国澳门,荷兰侵略中国台湾,中国开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清朝建立后,一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文化上:出现西学东渐现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到中国。中国开明的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引入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欧洲主导性:伴随欧洲的殖民掠夺进行。
2.内容丰富性: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
3.范围全球性: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4.结果两重性:加速生产专业化和商业化,推动贸易进一步发展,使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冲击某些地区旧有的社会结构,带来灾难。
5.时间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6.过程双向互补性。总结: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1)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农业和世界人民的饮食生活,推动了农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饮食革命的发生。如非洲的咖啡传入欧洲,西方的饮食文化发生了极大变化。(2)高产作物的交流与广泛种植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3)推动了欧洲和世界财富的巨大增长,为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后取得全球政治、经济、军事优势打下了基础。(4)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5)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有利于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6)推动了地区经济模式的转变与全球分工发展。近代殖民活动中,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种植经济作物,改变了当地的经济模式,进而影响全球分工格局。唯物史观——近代以来食物物种交流对世界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欧洲人饮食文化的演变表15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域性,如法国和意大利使用橄榄油,丹麦使用黄油;阿尔卑斯地区多食用肉类,地中海地区多食用谷物类,有的地区则是肉类和谷物兼有15—17世纪欧洲人食物种类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土豆、玉米、小麦制成的面包改变了传统的粮食结构,香料成为欧洲人家庭必备品,咖啡、茶叶削弱了传统饮料的地位,即便一般家庭的餐桌文化也日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某水库施工组织设计
- 合伙企业利润分配的顺序-记账实操
- 2023年大直径硅单晶及新型半导体材料资金筹措计划书
- 节水爱水国旗下讲话(31篇)
- 高三毕业典礼学生演讲稿
- 重阳节主题活动主持词开场白
- 微笑日主题活动方案
- 项目经理人竞聘演讲稿范文(3篇)
- 综合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开头
- 第22章 相似形 综合检测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 高级公安执法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一)
- 期中阶段模拟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 水疗会所策划方案
-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
-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岭土行业投资前景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证券投资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2套
- 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年版)知识培训
- 12 光的传播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人教鄂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