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1、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2、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朝贡外交古代中国外交近代中国外交当代中国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当代中国的外交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外交政策及目标2、外交方向及成就外交精髓十八大以来外交十九大以来外交中国外交智慧知识结构十年文革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新时期徘徊2012年建国初期:开创新型外交50末到60初:冲破封锁70年代:打开新局面改革开放:重大调整新时代十八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空观念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国内背景:①新中国的成立;

②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

国际背景:①两大阵营对峙;

②新中国面临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

③亚非拉国家赢得独立。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总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美国海外驻军和军事基地政策内容作用“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地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使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和意义主要原因: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发展经济的需要;(2)战后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遏制中国;(3)中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4)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意义:①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②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③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④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⑤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边倒”是一把双刃剑,是凸显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外交。“一边倒”是一把双刃剑,是凸显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外交。①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②1954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外交政策走向成熟。③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建国初期外交成就背景:①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②中苏关系恶化;③中美继续敌对;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①出现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②逐步冲破西方国家封锁③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突破了中国同西方的大国关系(2)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打破外交封锁)

1、(2019·江苏高考·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答案】D跟踪练2、2021·山东高考·8)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解析】题干中毛泽东的话主要是强调“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这说明中国需要并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故选D项;“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强调的是需要对外经济交流,但并没有强调一定是与西方交流,排除A项;“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说明强调的不是自力更生,而是对外交往,排除B项;1954年中国依然实行的是“一边倒”政策,当时中苏关系友好,并没有打算放弃这个政策,排除C项。【答案】D跟踪练3、2021.1·浙江高考·13)一次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部分。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A.万隆会议B.巴黎和会C.日内瓦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据材料“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可知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霸权,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没有拉丁美洲)国际会议,故选A项;巴黎和会是一战后主要战胜国的一次分赃会议,排除B项;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议题是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排除C项;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主要是恢复中国的代表权问题,排除D项。【答案】A跟踪练(1)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第三次建交高潮)。(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4)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1971年,“小球推动大球”1972年,改变世界的一周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访问美国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原因:①根本: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②重要: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③历史:中国是创始国。④国际: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意义: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①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①

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符合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②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③陷入越战泥潭,欧洲、日本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③国家综合国力提升②中苏关系恶化,牵制苏联1.背景: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全方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2)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关系①解决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②1997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③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关系也取得新进展。2.成就4、(2023·湖北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根据材料“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并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10月22日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第1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确定工作日程,到1992年10月,这个阶段主要是审查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由缔约方判断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是否符合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要求。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但直到1991年,市场经济的概念在国内还是一个禁区。直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谈判第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D项正确;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瓦解,排除A项;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中国“复关”谈判的核心问题的解决并非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直在进行,排除C项。故选D项。D跟踪练5、(2023·山东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据所学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题干中提及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说明与周边国家交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可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家之间不可能消除分歧,而且中国之所以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主要也不是为了增进互信,而是为了国家利益需要,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据所学可知,人类也很难构建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国与周边地区,只涉及世界局部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C跟踪练6、(2021.6·浙江高考·15)2005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堪称中非合作典范的中非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下列项中,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史实有①1954年,日内瓦协议达成,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诞生④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没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故①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是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体现,故②正确;不结盟运动(亚非拉)诞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没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故③错误;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体现,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跟踪练与发达国家: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与邻近国家:“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与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贏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2.十九大以来的外交关系(2)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关于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改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3)贡献中国方案(4)合作抗疫贡献中国智慧7、(2022北京卷)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在非洲大陆举办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C项正确;南非等国并非中国周边国家,排除A项;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B项;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与“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C跟踪练8、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图中曲线的变化反映出A.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博弈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国家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