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车站大道神力大厦4幢7楼-联系电话言1、项目由来目前五仑头安置房与广化桥安置房A、C地块块正在建设中,但是周边公共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尤其是地块之间的道路。为了加快周边地块的投入使用,温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拟新建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主要服务于周边小区及连贯周边道路,位于五仑头安置房与广化桥安置房A地块之间,道路东起广化桥,西至翠微隧道口,整体呈东西走向;道路总长约240m,规划红线宽度为12m。按城市支路标准,设计车速为20km/h。建成后将成为该区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同时也会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完善城市网络,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受工程建设单位温州市公共建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同类项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温州市环境科学学会于2014年06月05日在温州主持召开了《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了调查和文本修改,形成报批稿,提请审查。2、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温州市公共建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工程范围:项目位于五仑头安置房与广化桥安置房A地块之间,道路东起广化桥,西至翠微隧道口,整体呈东西走向工程规模:道路长度约240米,道路红线宽度为12米工程内容:道路、给排水管、照明、交通附属工程、电力拦沟等道路性质:城市支路,设计时速为20km/h项目总投资:总投资约480万元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由温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自筹解决建设期:2014年09月~2015年03月,主体道路施工及附属设施施工3、评价工作过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具体流程见下图。本项目环评工作主要过程如下:(1)通过资料查询、实地调查等了解项目及周边用地规划、环境现状;(2)根据设计对项目工程内容分析,核算污染物排放量;(3)对项目污染排放和外环境对本项目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4)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5)征求评价区域内相关团体和个人对本项目的看法。图1环评工作流程图4、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施工期:大气环境重点关注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声环境重点关注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营运期:大气环境重点关注营运期汽车尾气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营运期交通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5、报告书主要结论根据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环保审批原则,项目在将来的建设及营运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在全面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可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从环保角度论证,该项目实施可行。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AGEPAGE10车站大道神力大厦4幢7楼联系电话一章总论1.1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国家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并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颁布,1997年3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9年10月3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颁布,2000年9月1日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颁布,2003年9月1日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颁布,2005年4月1日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修订;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12、《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交通部令第5号,2003年5月13日;13、《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环发[2004]314号;1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18日;15、国家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6、环保部5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9年1月16日。18、《关于道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19、《印发关于在道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交道路发[2004]164号;20、《关于道路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号;21、《关于发布<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10]7号;2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改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5月1日实施;地方法规1、《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3年6月27日颁布,2003年9月1日实施;2、《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88号,2011年12月1日;3、《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试行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94号;4、《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文件,浙环发[2008]55号,2008年9月26日;5、《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2009年1月1日;6、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环发[2012]10号,2012年2月24日;7、《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216号令,2006年7月13日;8、《关于做好实施国家新空气质量标准有关工作的函》,浙环发[2012]172号;9、《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132号;10、《关于进一步严格内河流域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温环发[2010]73号;11、关于印发《温州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总量替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温环发[2010]88号。12、《关于印发市区建筑工地建筑扬尘、垃圾处置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温住建发[2011]257号;13、《温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温州市人民政府令,[2012]130号,2012年1月。1.1.2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保护部;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国家环保总局;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国家环保局;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保护部;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保护部;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9、《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1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11、浙江省环保局《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修订版),2005年4月;12、浙江省环保局《浙江省地面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6.4;13、《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温州市人民政府,2008.02。1.1.3其他依据及参考资料1、《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小型基本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温发改立[2014]18号);2、《关于温州市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工程的预审意见》(温鹿预审[2014]0302018);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浙规选2014-030201号4、《温州市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设计方案》(温州市城建设计院2014.3)5、建设单位委托本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合同书;6、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1.2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空气根据《温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图》,本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区。2、地表水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项目附近水体瓯江(临江-岐头)为多功能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表1.2-1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表编号功能区编号水功能区名称功能区范围水环境功能区名称水质目标瓯江104G0302700503012瞿溪瓯海区工业用水区瞿溪~泉东坑上游多功能区Ⅲ3、地下水本项目所在区域河流尚未进行地下水功能区划,参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本项目所在地区域地下水执行=3\*ROMANIII类地下水环境功能区要求。4、声环境根据《温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2013.5),项目所在地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且本项目道路为城市支路,因此道路两侧声环境功能按2类功能区标准控制,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功能区对应的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5、生态环境项目选线位于鹿城老城区城镇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Ⅴ1-40302D01),属优化准入区。1.3评价标准1.3.1环境质量标准(1)水环境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项目附近水体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相关标准值见表1.3-1。表1.3-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值除外水质参数pH值DO高锰酸盐指数BOD5NH3-N评价标准6~95641水质参数铅氟化物总磷挥发性酚石油类评价标准0.0510.20.0050.05(2)空气环境项目所在地属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常规大气污染物执行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相关标准值见表1.3-2。表1.3-2大气评价执行的标准单位:mg/m3项目年平均24h平均1小时平均参考标
SO20.060.150.5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NO20.040.080.20NOx0.050.100.25PM100.070.15/PM2.50.0350.075/CO/4.010.0非甲烷总烃2.0详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3)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为2类区,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为城市支路,,因此道路两侧声环境功能按2类功能区标准控制,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功能区对应的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1.3.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本项目为道路基建项目,项目本身没有废水排放。对于施工期废水排放,施工生产废水需设简易沉淀池,经沉淀后部分上清液回用、其余纳入附近已有污水管网;考虑到项目沿线环境,施工人员可租用周边民宅,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利用周边民宅卫生设施与沿线的公共卫生设施。(2)废气本工程不设置沥青熬炼设备,因此各施工路面段范围内不会产生沥青熬炼烟气。路面铺筑过程中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3-3。表1.3-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排气筒高度,m排放速率非甲烷总烃120(使用溶剂汽油或其它混合烃类物质)15104.0沥青烟75(建筑搅拌)150.55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3)噪声建设期施工作业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标准值见表1.3-4。表1.3-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噪声限值(dB)昼间夜间70551.4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4.1评价工作等级1、水环境:本项目废水主要是雨天初期雨水冲刷路面污染物产生的少量路面径流污水,污水量少,种类简单,因此在三级评价基础上进一步从简。2、大气环境: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第5.3条中规定:“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本项目为城市支路,故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3、声环境: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由于本工程所处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根据预测结果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5dB(A)以下,因此确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二级。4、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要求,由于本工程线路较短,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征占地面积4.09亩,工程建设和建成营运的生态影响范围<2km2,因此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5、地下水:根据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将本项目划分为第Ⅱ类建设项目,Ⅱ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1.4-1。表1.4-1Ⅱ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项目类别建设项目供水、排水(或注水)规模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Ⅱ类中中等不敏感(非生活供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等)弱按照Ⅱ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道路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4.2评价范围和评价因子评价范围:1、噪声评价: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2、大气环境评价: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3、水环境评价:路线附近的主要河流;4、生态评价: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及施工各临时占地区;5、社会环境评价:路线经过的区域。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NO2、PM10、SO2;预测因子NO2、CO。2、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高锰酸钾指数、DO、氨氮、石油类、挥发性酚、总磷、铅、氟化物、BOD5;评价因子:CODCr、SS和石油类。3、声环境现状及预测评价因子:LAeq。4、社会及生态评价因子:社会经济、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等。1.5评价时段根据道路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环境影响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两个时段。(1)建设期:2014年09月~2015年03月,主体道路施工及附属设施施工。(2)营运期:近期(2016年)、中期(2022年)、远期(2030年)。1.6评价重点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项目周围的环境状况,本工程评价重点是生态环境和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运营期汽车噪声和尾气对环境的影响。1.7主要保护目标和敏感点1、根据现场调查,工程附近内河水质呈现脏、乱、臭等特点,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避免工程建设产生水土流失而对河道泄洪产生影响;2、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目标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建设项目道路沿线各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保护级别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项目沿线的农田,经现场勘察,沿线未发现名树古木或珍稀动植物,其生态环境基本不发生显著变化。5、根据调研,本工程中心线200m范围内现状分布的敏感点有丁字桥巷小学翠微校区、在建的五仑头安置房、广化桥安置房A地块、广化桥安置房C地块,其中丁字桥巷小学(规划为公园)计划于2015年9月拆迁。主要敏感保护目标见表1.7-1和图1.7-1和图1.7-2。PAGE16车站大道神力大厦4幢7楼联系电话1.7-1敏感保护目标表类型环境敏感点桩号方位第一排建筑与红线外侧最近距离(m)备注声功能区类别施工期敏感点丁字桥巷小学翠微校区/西南14021个班,共有1000多名学生,计划于2015年9月拆迁,规划为公园2类西门天主教堂/西30隔翠微隧道营运期敏感点五仑头安置房(在建)WLT+007.2~WLT+206.4北10第一排为15F、20F建筑各一幢;200m范围内共约477户。广化路安置房A地块(在建)WLT+007.2~WLT+206.4南12第一排为33F建筑三幢、21F建筑一幢;200m范围内共约814户。在建广化路安置房C地块(在建)WLT+007.2~WLT+206.4南165第一排为25F和30F建筑各一幢;200m范围内共约340户。在建广化路安置房B地块(在建)/东120隔浦桥河和广化桥路,6幢11~33F高层住宅楼在建广化路安置房D地块(在建)/东100隔广化桥路,6幢14~33F高层住宅楼,共1023户本项目烈士路广化路安置房A地块广化路安置房D地块广化桥安置房B地块百里路小学广化路安置房C地块五仑头安置房和平路社区月湖社区翠微新村天润大酒店丁字桥巷小学翠微校区西门天主教堂瓯江本项目烈士路广化路安置房A地块广化路安置房D地块广化桥安置房B地块百里路小学广化路安置房C地块五仑头安置房和平路社区月湖社区翠微新村天润大酒店丁字桥巷小学翠微校区西门天主教堂瓯江图1.7-1项目现状外环境布置图图1.7-2规划敏感点本项目图1.7-2规划敏感点本项目PAGE17车站大道神力大厦4幢7楼联系电话字桥巷小学翠微校区五仑头安置房广化桥安置房A地块广化桥安置房C地块PAGE25车站大道神力大厦4幢7楼联系电话二章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全境介于北纬27度03分-28度36分、东经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间。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位于五仑头安置房与广化桥安置房A地块之间,道路东起广化桥,西至翠微隧道口,整体呈东西走向;道路总长约240m,规划红线宽度为12m。项目地理位置和项目外环境关系示意图分别见图2.1-1和图1.7-1。项目所在位置项目所在位置图2.1-1地理位置图2.1.2气候特征温州市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北偏北风,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偏北风,其次为西北风。据温州气象台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9.14度,最高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9.15度;最低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8.44度;历年间极端最高气温40.9度(出现在2003年7月15日14时),极端最低气温-2.0度(出现在2005年1月1日)。年无霜期272天,年均日照时数1850h,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94mm,年平均降水量1717.7mm。2.1.3水文特征1、瓯江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庆元县锅帽尖,流经庆元、龙泉、云和、遂昌、松阳、缙云、丽水、景宁、青田、永嘉、瓯海、温州、乐清等13个县(市)至崎头注入东海,全长388km,流域面积达17958km2。温州市处于瓯江下游,瓯江(温州段)流域面积4021km2。瓯江源头海拔1900多米,进入海滨平原后仅6米,上游河床比降大,具有山溪性河流特点。河流下游进入平原,河床宽阔,边滩和沙洲发育,水流分叉。瓯江感潮河段的潮汐作用相当明显。入江污染物主要在潮汐、潮流作用下迁移、稀释、扩散。龙湾的平均涨潮流量是圩仁平均流量的21倍,江心屿是圩仁8.1倍,山根是圩仁的0.6倍,因此瓯江(温州段)下游对污染物稀释降介主要是潮汐、潮流作用,而上游山根断面径流作用明显增加。2、温瑞塘河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km2,水面面积22km2,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mm,年径流量9.13亿m3。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km,在吴淞高程5m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m3。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km,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m,最宽处200多m,最窄处仅13m。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2.1.4地质、地形、地貌本市地基岩性,由基岩和第四纪土层组成,基岩岩性大部分为凝灰岩、流灰岩,主要分布在周围山区和平原中的零星残丘,一般均较坚实,但局部地区风力剧烈。第四纪土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岩性基础较强,土壤结构一般分为:(1)耕地、厚度约30cm,布于地表;(2)人工土,主要分布在市区,厚度约1m,不能作建筑持力层;(3)淤积质粘土,一般埋深1.5m;(4)砂类土,厚度一般不大于10m,仅分布在沿瓯江部分地段,地下水位高,有流砂现象。根据地震历史资料和国家建委颁布文件,温州地震烈度属六度地区。2.1.5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处河海冲积平原地带,第四系淤积层,自然地势低洼。地层耕作土以下以淤泥夹细砂和细砂混淤泥为主。地貌单元为冲、海积平原,场内地形基本平坦。勘察结果表明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可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①杂填土:灰黄色,湿,松散状。主要由碎砾石、砂和粘性土组成,夹建筑垃圾,组份不均一。②粘土:灰黄、灰褐色、软塑状、中高压缩性。含少量铁锰质结核信植物残屑。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0.2-0.24m,厚度0.8-1.8m。③-1淤泥夹细砂:灰、青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粉细砂含量5-20%。偶夹贝壳碎片及植物残屑。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2.00-3.20m,厚度3.30-4.30m。④-2细砂混淤泥:灰色,松散—稍密状,砂含量60-80%,粘性土含20-40%。局部夹半炭化物。全场均匀分布,层顶埋深6.30—6.70m,厚度10.70-12.40m。⑤-3淤泥夹细砂: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砂含量5-20%,局部含量较高。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17.20-19.1m,厚度11.50-16.50m。⑥淤泥质粘土混中砂:灰色,软塑—流塑状,高压缩性。砂呈稍密状,含量20-40%,局部含量较高。局部夹半炭化物和贝壳碎屑,山路部混卵石。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30.0-34.0m,厚度15.0-21.4m。⑦卵石:灰褐色,中密状。卵石粒径以20-60mm为主,部分>60mm,含量50-80%,圆砾含量10-20%,砂和粘性土含量10-30%。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49.30-52.00m,揭露层厚4.80—5.90m。2.2社会环境概况1、温州市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辖市,为沿海港口城市,简称瓯,别称鹿城。拥有面积11784平方千米,辖海域11000平方千米。全市总面积2325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2255.77平方千米、海域1100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总人口807万人(2009年)。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30个街道、119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143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中国54个特大城市之一,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3650.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7%,增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6839.36亿元,比上年下降0.5%;工业增加值1615.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7.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全年财政总收入500.1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9.01亿元,均增长3.0%。2、鹿城区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全区土地总面积为294.38km(不包括海域面积),由山区、丘陵、水网、滨江等地貌组成,地势西高东低。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1年下半年,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市、区两级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鹿城区的区域面积从104km2扩大为294.38km2,现常住人口69.98万人。现全区共辖12个街道、5个乡、4个镇。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GDP)674.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0%,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93319元,增长3.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783美元。2012年,全区继续深入实施“大投入”战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同比增长4.9%,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市第四和末位。全区财政总收入38.47亿元,同比下降1.8%,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2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596元,增长11.1%。城乡统筹建设稳步推进,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比优化为2.22。2.3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年2月),本项目所在地为鹿城老城区城镇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Ⅴ1-40302D01),属优化准入区。(具体详见附图——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1)基本特征该区位于鹿城区东部,以鹿城老城区为主要范围,涉及鹿城区12个街道和南郊乡,总面积40.21km2。该区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是温州市城镇建设最集中和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该区主要问题:老城区用地紧张、拓展空间小,过度集中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居住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空间形态的破坏;五马街-墨池坊历史街区、城西街历史街区、庆年坊历史街区、朔门街历史街区尚未得到有效保护;部分地区工业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活动对区域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温瑞塘河干流和勤奋河、九山河、上陡门浦河等城区内河污染严重。(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敏感性:人居保障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敏感性为轻度敏感或一般敏感地区。主要承担城镇发展、保护和恢复历史街区、美化城市人居环境的功能。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空气质量、噪声达到功能区要求,市区内河水质近期比现状提高一个等级,远期达到功能区要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绿地率达到32%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总量控制目标:点源COD排放量控制在13263.5吨,氨氮排放量控制在3125.6吨,污染物削减主要途径生活污染治理和城区污染企业搬迁。(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建设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要求: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以商贸服务、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主的现代商住区。建成区内原则上不再新上工业项目,逐步将现有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新建其他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任何建设不得侵占河道水系的城市生活岸线和生态资源保护岸线。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展老城改造,保护和恢复历史街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适当疏解老城区人口,提升人居环境;采用改造与改制并重原则,加强南郊乡和黎明街道的城中村改造,加强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通过清淤、截污、引水、治污、绿化等工程,对市区内河和温瑞塘河进行综合治理,使河道水质及沿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步建设完善河道两岸建筑群的截污管道;整理现有的城市绿化用地,梳理绿地网络系统;加强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的建设,结合沿江防洪景观带和其他滨水绿地的建设,完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化品味。项目道路工程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属于污染性项目,因此本项目不与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功能区冲突,符合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要求。2.4温州市广化桥路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1、规划范围东起西城路西园小区、西至翠微山太平寺、南到城市次干道鹿城路、北至城市主干道望江西路,规划总面积为35.31公顷。2、规划主要内容(1)规划人口:规划区人口规模合计为1.6万人。(2)用地构成:规划总用地35.31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0.28公顷,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0.38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2.51公顷,绿地面积为2.50公顷。(3)用地布局:居住用地:沿上横路和烈士路两侧布置居住用地,规划二类住宅用地面积17.78公顷。于鹿城路和烈士路西北角迁建烈士路小学,规模24班;保留翠微新村幼儿园,并新建幼儿园2所,规模分别为9班和12班。另外,规划于本片区设置4个居委会,一处社区中心,一所菜市场,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保留现状翠微新村南侧温州人民印刷有限公司用地,于广化桥路以东、打索巷以南的绿化带上整体迁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叶宅),并保留一处市级文保(天后宫)。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保留鹿城路以北、广化桥路以东的公交集团用地,于广化桥路以东、打索巷以北的绿化带上设置污水泵站一处,于烈士路以北,翠微山隧道以西地块设置垃圾中转站一处。根据《温州市广化桥路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规划图,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温州市广化桥路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2.5温州市西片污水处理厂1、服务范围温州市西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包括西郊污水系统、双屿污水系统、仰义污水系统及三溪片污水系统。其区域范围为:东起九山河、九山外河、水心住宅区西部(塘河以北),西南至过境公路、西山路、五磊山脉北麓、东北达瓯江边。规划建成区面积约50km2,服务人口为70万人,该片区排污管道系统正在逐步完善中。2、工程简介温州市西片污水处理厂位于双屿镇卧期山旁,占地面积为30万m3/d;该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为日处污水为25万m3/d,2010年底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目前已经具备了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生产能力。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采用CAST处理工艺,污水厂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西片污水处理厂调整后采用CAST工艺,即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它是SBR法的一种变形,其实质是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与生物选择器原理有机结合的工艺。2013年6月共处理污水330.0554万吨,运行负荷率超过100%。进水污染物平均浓度:COD为152.9mg/L,SS为109.9mg/L,氨氮为25.5mg/L,TP为3.87mg/L;出水污染物平均浓度:COD为15.9mg/L,SS为12.6mg/L,氨氮为1.29mg/L,TP为0.48mg/L。2013年6月,共产生干泥356.02吨(泥饼含水率79.18%),污泥运往永兴垃圾场填埋。污水处理工艺见图2.4-1。图2.4-1污水处理工艺本项目地处鹿城区翠微新村社区,属于温州市西片污水处理厂纳污服务范围,该项目废水可以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至西片污水处理厂,最终排入瓯江。PAGE31车站大道神力大厦4幢7楼联系电话三章工程概况3.1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温州市公共建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工程范围:项目位于五仑头安置房与广化桥安置房A地块之间,道路东起广化桥,西至翠微隧道口,整体呈东西走向工程规模:道路长度约240米,道路红线宽度为12米工程内容:道路、给排水管、照明、交通附属工程、电力拦沟等道路性质:城市支路,设计时速为20km/h项目总投资:总投资约480万元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由温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自筹解决建设期:2014年09月~2015年03月,主体道路施工及附属设施施工3.2道路现状和交通条件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位于五仑头安置房与广化桥安置房A地块之间,道路东起广化桥,西至翠微隧道口,整体呈东西走向。本工程所在区域地貌属海相沉积平原区,地形平坦,高程一般为2.5~4.2米。道路现状:现状为水泥地及施工围墙,作为五仑头安置房施工营地。道路沿线现状:沿线为在建五仑头安置房、广化桥安置房A地块、广化桥安置房C地块等。道路现状如下图所示。149131211108765432174149131211108765432174图3.2-1道路现状图1、五仑头安置房2、广化桥安置房A地块3、广化桥安置房C地块4、丁字桥巷小学翠微校区5、广化桥安置房B地块6、广化桥安置房D地块7、翠微新村住宅8、广宇景园9、翠微山公园10、天润大酒店11、金汇商住楼12、望江西路13、广化桥路14、本项目现状3.3工程主要内容(1)建设规模本项目东起广化桥,西至翠微隧道口,全长240m,规划红线宽度12m。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给排水管、照明、交通附属工程、电力拦沟等,建设规模详见下表3.3-1:表3.3-1道路工程建设规模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道路长度m240/2红线宽度m12/3道路工程m22880/其中主车道面积m22160/人行道面积m2720/4给水管道m/管径为DN2005雨水管道m/采用HDPE塑钢缠绕排水管6污水管道m/管径为d4007道路路灯个8/8总用地面积m22725折合4.09亩3.4交通量预测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道路建成近期(2016年)、中期(2022年)、远期(2030年)的交通量预测见表3.4-1。表3.4-1交通量预测结果预测年份平均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辆/h)日平均(辆/d)昼间(辆/h)夜间(辆/h)近期2016194193163260中期2022285284644780远期20304204268570603.5道路工程3.5.1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规划的功能定位,本片区以生活居住为主导,综合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办公等功能,确定采用如下断面:道路宽12m,断面布置为:1.5m(人行道)-9m(车行道)-1.5m(人行道)。图3.5-1道路标准横断面图3.5.2道路平面布置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位于广化路五仑头安置地块,呈东西走向,全长约240m,实施范围内长200m,道路全线平面线型控制坐标,红线控制,道路周边规划道路网,规划交叉口坐标均按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路网执行。3.5.3道路纵断面设计本项目一般道路路段控制标高为4.5m,交叉口处考虑排水需要适当提高。平坡路段在机动车道外侧设锯齿形边沟,并保证锯齿形边沟的坡度不小于0.3%。3.5.4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设计(1)设计原则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路床顶设计回弹模量不小于25MPa;路基压实度标准:注:深度范围由路床顶(即车道水泥稳定碎石层底)算起。(2)设计内容考虑市政道路与周边地块建设实施的不同步,合理确定边坡率、防护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它们直接影响土方工程、环境保护。由于道路外地块与道路不是同时建设,因此对填方区域本工程采用挡墙对路基进行防护,为有利于人行道地下管线敷设挡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土墙。2、特殊路基设计(1)软基处理的必要性参考周边区域内的地质条件可知,本工程范围内地质属于典型的软弱地基土,由于软土层具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固结时间长等特点,作路基基础时易产生侧向滑移、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桥头跳车等现象,为了解决或减小这些现象对道路正常使用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该场地原状土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2)设计标准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确定软土地基的容许工后沉降标准为:支路一般路段容许工后沉降≤50cm;支路桥头容许工后沉降≤20cm;不均匀沉降不超过0.5%。(3)设计原则:=1\*GB3①根据地形、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软土层厚度、埋深及浅层排水条件)、路堤填筑高度、道路等级和宽度、工期要求等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分段处理;=2\*GB3②处理方案的确定应以控制工后沉降量和减少桥台与道路接坡的差异沉降为主要目的;=3\*GB3③经济可行、易于施工、技术先进;=4\*GB3④总工期能满足进度要求。(4)本工程软基处理设计根据工程实践,遵循工期相对较短、投资相对较省、技术合理的原则,通过软基处理方法的多方选比论证,本工程在不同区段划分处推荐采用的几种软基处理方法:参考周边工程地质条件可知,本工程地质情况有其特殊性,就是在全场均分布有层厚为0.90~2.50m的“地表硬壳层”,鉴于硬壳层的厚度不大,一般路段根据其允许工后沉降相对较大,路段长等特点,采用比较经济的排水固结预压为主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根据工程实践,遵循工期相对较短、投资相对较省、技术合理的原则,通过软基处理方法的多方选比论证,考虑到工程区所在位置大部分为房屋,基础较好,但房屋基础较深,因此本工程推荐采用换填法对原状土进行处理。3.5.5路面设计1、推荐行车道路面结构如下:4cmAC-13沥青混合料粘层沥青6cmAC-20C透层沥青15cm水泥稳定碎石层(5%水泥剂量)15cm水泥稳定碎石层(3%水泥剂量)60cm统渣垫层2、人行道结构建议为:6cm欧式条纹步道石面层3cm1:3水泥干硬砂浆15cmC20水泥砼45cm统渣垫层3.7管线综合工程3.7.1管线一般原则1)各专业管道布置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要求。2)对于建设期间施工用的临时管线,必须予以妥善安排,使其尽可能和永久管线结合起来,成为永久性管线的一部分。3)安排管线管位时,应考虑到今后埋设在下面的管线数量上的增长,应留有余地,但也要尽可能的节约用地。4)各种管线要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和标高系统。5)工程管线的布置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如: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隐蔽性工程协调配合。6)管线综合布置应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应使管线之间或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水平间距在平面上及竖向上相互协调,紧凑合理,有利市容。7)各种管线不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直埋敷设。8)根据道路规划要求,本工程道路下主要安排六种管线,分别为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综合通讯和电力等管线,还包括其他路灯,信号线等规模较小的管线,根据温州市规划局《关于综合管线布置的规定》文件及有关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根据道路横断面布置,在保证各管线在使用和维修时不致互相影响妨碍的情况下,来布置地下管线。9)根据温州市规划局关于道路综合布置的规定,考虑到既要在平面和高程设计上避免矛盾,又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及维修中不互相妨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需满足各种管线最小水平净距和地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的规定。10)充分利用现状管线。改建、扩建工程中的管线综合布置,不应防碍现有管线的正常使用。当管线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规定时,在采取有效措施后,可适当减小。3.7.2给水工程1、给水工程概述根据《温州市供水工程专业规划》确定本工程五仑头路给水管管径为DN200。2、管位确定给水管安排在道路北侧。3、管道标高设计本工程给水管管顶覆土控制在1.0-1.3M。4、管材选择综合考虑造价及施工经验本工程埋地管推荐采用球墨铸铁管(橡胶圈接口)。3.7.3污水工程1、污水管径根据《温州市城市污水专业规划》进行本工程设计。设计中尽可能结合工程实施的先后顺序,对次干管进行优化设计,使本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本工程污水管管径为d400。2、管位本工程污水管考虑设置在道路南侧。3、管材选择本工程污水管管材采用HDPE塑钢缠绕排水管,卡箍连接。3.7.4雨水工程1、雨水概述本工程范围内河网较发达,依据城市道路总体规划布局和自然地形、地貌及规划道路等因素,采用组织分区排除雨水,划分排水流域,并以就近排放内河为原则进行设计。2、管位雨水管考虑设置在道路南侧机非混合车道。3、管径确定根据雨水量计算公式,合理划分排水区域。计算确定雨水管道管径为d1200不等,设计管径、管坡具体详见设计图。4、管材选择雨水管道埋深一般均较浅,基本上采用大开挖法施工,可作为大开挖施工的管材主要有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圆管,自(预)应力水泥管,HDPE塑钢缠绕排水管。目前温州地区使用的雨水管材大多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圆管,该管作为雨水管材具有就地取材、价格低廉、施工方便等优点,本阶段推荐承插式钢筋混凝土圆管作为雨水管主材,但该管管节短,接头较多,因此渗漏较为严重,因此小口径采用HDPE塑钢缠绕排水管,该管具有强度大、内壁光滑、耐酸碱腐蚀、单节管道长、防渗漏性能好等优点,具体为管径小于d1000管道采用HDPE塑钢缠绕排水管(卡箍连接)。管径大于等于d1000采用钢筋砼承插口Ⅱ级管(橡胶圈接口)。3.8附属工程3.8.1照明工程1、照明系统本工程中地面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路面为沥青路面,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规定标准如下:表3.8-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道路类型平均照度EAV照度均匀度最小值UE眩光限制阈增量TI(%)最大值环境比SR支路8/10Lx0.30100.52、道路照明布置方式道路照明灯具布置方式采用单侧布置,灯杆中心位于道路侧人行道上,距路缘石0.7m处。灯杆高度为9米,灯臂长度2.0米,光源采用80W光源,灯杆纵向间距约为25m。照明指标设计计算结果:表3.8-2照明指标设计计算平均照度EAV照度均匀度UE眩光限制阈值增量TI(%)环境比SR12Lx0.3440.8道路照明功率密度值LPD=80*1.1/(25*12)=0.29(W/m2)。对照国家标准符合要求,设计方案可实行。3、供配电系统1)道路照明负荷等级为三级,负荷量为1.6kW。2)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根据道路等级要求及路网布置情况,在道路交叉口设置一台不锈钢落地配电箱,电源取自就近路口处路灯专变。电源供电线路不在设计范围之内。电压等级为220/380V。3)无功补偿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由于采用LED光源,容性负载,因此无需做无功补偿。4)电能计量采用高供低计。在座箱变低压总进线处设专用表计,对进线有功和无功电度做计量;各低压出线回路按功能分设专用计量表。5)采用配电箱处光控结合路灯智能控制,半夜零点以后切除一半路灯。4、防雷和接地1)10KV电源进线处设避雷器,防止雷电波侵入。配电箱电源引入处采用SPD保护。2)配电箱电源引入处采用SPD保护。3)接地采用TN-S系统,与避雷共用接地网,接地电阻≤4Ω,配电箱处、线路末端和线路中间适当位置设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10Ω。5、电缆线路设计1)照明电缆采用YJV-1kV,5×6mm2聚氯乙烯电缆(其中一芯为专用PE线),电缆截面应能满足最远灯的启动要求,道路照明电缆穿Φ40PVC-U普通电缆管沿人行道下敷设,埋深深度为0.5米,电缆过路时在路两端设置手孔井,并采用穿SC40热镀锌钢管做保护,埋设深度为0.7米。2)引至灯具的导线自杆内接线连接板引出方式应采用两路引出,分别配电。6、工程量表3.8-2工程量照明主材料序号名称规格和型号单位数量1道路路灯9m高80W半截光型LED灯个82电力电缆VV-1,5*6米4503护套线BVVB-750-3*2.5米804路灯电缆护套管PC40米2005路灯电缆护套管SC40米506落地式路灯配电箱IP54米13.9征地、拆迁分析五仑头安置房规划道路位于五仑头安置房与广化桥安置房A地块之间,道路东起广化桥,西至翠微隧道口,整体呈东西走向;道路总长约240m,规划红线宽度为12m。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本项目道路工程范围内不涉及拆迁(丁字桥巷小学不属于本项目拆迁工程量,为广化地块其他项目的拆迁量),工程范围内的土地,由温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统一征用。3.10工程实施进度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同时结合设计、审批及施工等因素综合考虑,为加快进度,保证全线早日通车的目标,一些过程宜交叉进行。项目进度具体安排如下:2014年03月-2014年05月项目建议书和可研编制及审批;2014年06月-2014年08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筹集前期建设资金;2014年09月-2015年03月主体工程施工;2015年04月全部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3.11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约480万元。本项目建设资金由温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自筹解决。3.12污染源分析3.12.1施工期污染源施工期废水1、施工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主要考虑租用附近村庄居民已有的生活设施,同时设置移动式厕所,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根据一般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浓度,施工生活污水处理前,COD浓度为500mg/L,BOD5浓度为200mg/L,SS浓度为220mg/L、动植物油类浓度为30mg/L,氨氮浓度为35mg/L。根据施工规划,预计施工场站施工高峰人数将达到30人。2、施工生产废水①基础开挖排放地下水一般情况下,基础施工产生的排水除SS较高外,其它污染指标均较低,因此通过在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可将此部分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施工。②其他施工生产废水本工程施工期沥青混凝土浇筑养护水量少,大多被吸收或蒸发,一般不会形成明显的地面径流。施工期泄漏的工程用水以及混凝土保养时排放的废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悬浮物,其浓度高达1000mg/L,需修建简易沉淀池,经沉淀后,上清液建议再利用,不得任意排放。本项目施工现场不设汽车机械保养站和机械设备修配厂,所以不存在机械保养站冲洗废水和机械设备修配厂清洗废水等。施工过程筑路材料、填方(如碎石、粉煤灰、黄沙、泥块等),如不妥善放置,遇暴雨冲刷会进入近岸水域,影响水质,因此应尽可能远离岸边堆放,并建临时堆放棚;近岸的材料堆放场、挖方、填方四周应挖截留沟,以尽可能减少对近岸水域的影响,截留沟废水汇入简易沉淀池。3、其它水污染源施工期其它水污染源包括以下两种:①施工材料堆场、施工固体废物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水和材料运输过程散落的污染物,必须加强施工环境管理;②建筑物拆除场所地表径流和施工场地水土流失对周围水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污染影响,必须按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和搞好水土保持。施工期废气1、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粉尘本工程所需水泥混凝土拟向当地合法厂家购买商品水泥混凝土。因此,本工程不存在拌和站粉尘污染问题。2、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废气本工程所需沥青混凝土拟向当地合法厂家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本项目不再设置沥青熬炼设备,因此本工程不存在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废气污染问题。3、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废气本工程施工期将对全线路面铺浇沥青混凝土。铺浇沥青混凝土路面时会散发(即无组织排放)少量沥青烟气,主要污染物为THC(烃类)、酚和苯并(a)芘以及异味气体,其污染影响范围一般在周边外50m之内以及在距离下风向100m左右。因此,铺浇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应避开风向针对附近居民区等环境空气敏感点的时段。4、施工作业扬尘本工程施工期施工作业区建筑物拆除、路堑开挖、路堤填筑、土石搬运、物料装卸、建材运输、汽车行驶过程中将产生扰动扬尘、风吹扬尘和逸散尘,施工场地和露天堆场裸露表面也将产生风吹扬尘。工程汽车行驶扬尘量与车辆行驶速度、载重量、轮胎触地面积、路面粉尘量及其含水量等因素有关。扬尘浓度最低的路面是水泥或沥青路面,其次是坚硬的土路,再次是一般土路,而浮土多的土路扬尘浓度最高。本工程施工进场道路为利用附近已有的道路,施工场地进出道路汽车运输物料主要为不易散落的物质如钢材、木材和砂砾石等,因而路面扬尘较轻。本工程施工作业扬尘主要是施工场地内建筑物拆除、土石方开挖、装运、卸填等施工作业过程产生的扰动扬尘、风吹扬尘和逸散尘以及施工场地和露天堆场裸露土面产生的风吹扬尘。因此,对施工场地等应适当洒水抑尘降尘。5、施工机车尾气本工程施工期沿线燃油机械和车辆会产生含有少量烟尘、NO2、CO、THC(烃类)等污染物废气。由于施工机车相对较为分散,加之地面开阔,其尾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不利影响不大。施工期噪声本工程施工期噪声来自各种施工作业,主要有筑路机械噪声、车辆运输噪声以及现场作业噪声。根据本工程施工期可能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源特点,施工噪声源可分为非固定声源和固定声源两大类型,非固定声源主要为各种施工车辆,固定声源主要为各种施工机械。在施工现场,随着工程进展,将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因而不同施工阶段具有不同的主要噪声源。各个施工阶段又有各自不同的机械设备同时使用和交互作业,因而同一施工阶段的各种不同机械单体设备声源叠加后构成该施工阶段的合成声源。由于施工过程其施工机械的作业组合因需因地而异,变化不定,且发声的时刻不尽一致,因而合成声源构成十分复杂,所造成的对外影响显现出起伏多变,强弱变化无常的特点。施工期固体废物本工程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1、施工整地废物主要是施工场地内杂草、灌木等植物残体以及废弃土石等固体废物。这些施工整地废物需要合理利用和妥善处置。2、施工建筑废物主要是施工中建筑模板、建筑材料下脚料、废钢料、废包装物、废旧设备以及建筑碎片、水泥块、砂石子、废木板等以及旧房拆除中废混凝土、废砖头、废石块、废钢筋、废木料、废玻璃等固体废物。这些施工建筑废物需要合理利用和妥善处置。3、施工生活垃圾预计施工场站施工期高峰人数达30人,按施工人员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1.0kg/人·d计,则施工场站施工期高峰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03t/d。若施工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将对环境卫生和人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人群健康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集中,应加强施工人员健康检查,注重施工人员防护、环境卫生,预防发生流行疫情。3.11.2营运期污染源营运期废水本项目营运期无经常性污水来源,主要水污染源是非经常性污水,也就是指路表面径流。影响路表面径流水量和水质因素较多,包括降雨量、车流量、两场降雨间隔时间等,其水量和水质变幅较大,污染成分十分复杂。根据目前国内对道路路面径流浓度的测试结果,降雨初期到形成路面径流的30min内,水中的悬浮物和石油类浓度较高;半个小时后,其浓度随着降雨历时延长而较快下降,降雨历时40~60min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在营运期,水污染源主要为路面雨水,初期雨水将排入附近河流,会对水体造成轻微影响。1、路面雨水量计算本项目路面雨水量计算方法科参照西安公路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赵剑强等人在《交通环保》1994年2-3期《路面雨水污染物水环境影响评价》一文中所推荐的方法,首先根据项目所在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及年平均降雨天数,计算出日平均降雨量,然后考虑暴雨强度与降雨历时的关系,假定日平均降雨量集中在阵雨初期2h内,则其与路面径流系数及污染物有关的汇水面积的乘积作为地面雨水量。上述计算方法可以用下式表示:Qm=C×I×AI=Q/D式中:Qm—2h降雨产生路面雨水量;C—集水区径流系数;I—集流时间内的平均降雨强度;A—路面面积;Q—项目所在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D—项目所在地区年平均降雨天数。本项目路面雨水量可类比上述方法进行计算。根据温州市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1717.7mm。平均年雨日(雨量大于0.1mm)176天。路面径流系数采用我国《室内设计规范》中对混凝土和沥青路面所采用的径流系数0.9。路面面积约为2880m2,计算求得本项目道路工程初期(2h内)路面雨水产生量为25.3m3/d。2、路面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国内外研究表明,机动车路面雨水中污染物浓度与路面行驶机动车流量、机动车类型、降水强度、降雨周期、道路性质及机动车燃料性质等多个因素有关,一般较难估算。类比我国南方某省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实测得出的路面雨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值,本项目路面径流水污染浓度范围见表3.11-1。表3.11-1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范围单位:mg/L污染物径流开始后时间(分)最大值平均值0~1515~3030~6060~120﹥120COD1701301109772170115.8BOD528262320122821.8铅0.910.380.060.040.010.910.28石油类2317.561.51239.8SS390280200190160390244总磷0.990.860.920.830.630.990.81总氮3由表3.11-1可知,路面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小经历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污染物浓度在0-15分钟内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在降雨后1h趋于平稳。随着降雨历时增加,路表面径流污染物浓度迅速下降,对水环境影响不大。营运期废气本工程营运期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2、CO、THC(烃类)和烟尘等,其中NO2和CO排放浓度较高。营运期机动车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料系统挥发和排气筒的排放,而大部分碳氢化合物和几乎全部的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都来源于排气管。一氧化碳是燃料在机内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取决于空燃比和各种汽缸燃料分配的匀均性。氮氧化物产生于过量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的气缸内。碳氢化合物产生于汽缸壁面淬冷效应和混合气不完全燃料烧。营运期机动车尾气排放量与车流量、车速、不同车型耗油量及排放系数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汽车排放污染物与汽车行驶速度有密切关系。本工程营运期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源强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度,mg/(s·m);Ai=i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Eij=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污染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营运期噪声本工程营运期噪声主要集中体现为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并由此对道路两侧的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附近居民等声敏感目标可能直接造成危害。车辆单车行驶噪声因车况、车速、路面条件等不同而异,其LAeq值一般则在70~90dB。本工程营运期汽车噪声源强见本报告书中“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章节”。营运期固体废物本工程营运期路面清扫、维修垃圾和垃圾箱垃圾产生量不多,且均可得到及时清运和妥善处置,其对环境影响很小。营运期环境风险本工程建成后,由于营运期便捷的交通条件将吸引各类运输车辆,项目位于五仑头安置房与广化桥安置房A地块之间,主要车辆为小车、客车、小轿车和摩托车、一般运输车,届时车流量增大,交通密度高,加上受自然或人为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存在意外发生突发性交通运输事故风险。3.13工程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因子3.13.1沿线工程活动本工程主要活动有:施工前主要有路线设计、红线放桩、场地勘测、土地征用和移民搬迁;施工期主要有临时工程修建、场地清理平整、路基(挖填、压实、防护)施工、临时堆渣、取土作业、物料运输、沥青路面施工、绿化工程施工等;营运期主要有车辆通行、交通监管、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等。3.13.2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因子根据本工程区域环境特性、工程特征、污染源和影响源分析结果,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因子见表3.12-1。表3.12-1评价内容与评价因子环境要素评价内容评价因子社会环境(1)项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2)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包括土地利用等)的补偿/大气环境施工期车辆道路扬尘和施工粉尘TSP营运期道路交通汽车尾气NOx、CO生态环境施工期水土流失与植被破坏/水环境施工期污染物排放石油类、COD、SS声环境施工机械噪声LAeq营运期交通噪声第四章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4.1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与评价4.1.1施工组织评价1.筑路材料筑路材料主要包括路基填筑材料、路面材料以及防护工程等构造物用料。路基填筑材料主要采用宕渣、砂卵石、粘土及砂性土等,路面、防护工程等构造物用料主要有骨料(碎石、块片石)、黄砂、水泥、钢材等。2.施工总布置临时设施布置以少占地和投资少,方便施工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和民房,以减少临时工程量的原则进行布设。本项目不单独设施工营地,施工生活营地主要租用附近民宅;开挖的土石方均直接外送至温州市合法弃渣场消纳,不设弃渣场;需设置临时土石方堆放场和沉砂池等临时实施,具体位置未定;项目建设区周边交通较通畅,施工便道可利用现有的道路,不另设施工便道。3.施工时序本工程初步拟定于计划于2014年09月动工建设,于2015年03月底竣工通车,施工期6个月。由于在雨季施工更易引起水土流失,按照施工进度安排,建基面的大量土石方开挖与回填应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尽量安排在非汛期和晴天施工。遇见雨天应做好施工面的防护,在下雨前将未压实的回填料用塑料布遮盖并做好回填料周边的排水。总体上来说,主体工程设计在施工布置、筑路材料、施工时段安排等方面考虑了工程建设的同时也注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保护。4.1.2施工方法与工艺评价1、场地平整根据项目区现状地面高程及工程设计标高,本项目施工时需一定量的土石方填高,本项目场地填高平整采用机械、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施工便道尽量利用规划道路布设,有利于水土保持。2、道路施工本项目拟新建1条道路,施工采用一般道路施工工艺,不存在特殊或不良地质,在合理布设路基边坡排水沟及沉淀池的情况,水土流失能够得到控制。4.1.3渣、料场设置评价1、弃渣场本项目直接外送至温州市合法弃渣场消纳,不设弃渣场。2、料场根据工程土石方平衡结果,本工程需要外购一定量土石料,土石料拟从附近合法料场商购解决,不设置自采料场。4.1.4临时堆放场设置评价本项目需设临时堆放场,具体设置情况未知,本环评建议如下:1、选址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应尽量远离居民集中区,且位于居民集中区下风向;应尽量少占用附近其他用地,建议利用项目周边空闲的荒地;应尽量远离项目附近浦桥河。2、使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必要时需设置相应的挡墙措施、截排水设施等,同时结合扬尘处理措施(例如对易散失材料覆盖管理、经常洒水抑尘等)。3、使用完毕后,应采取推平覆土、植被恢复等水土保持措施。经上述处理措施,本项目临时堆放场设置对环境影响不大。4.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分析4.2.1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1、车辆行驶扬尘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在施工过程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r;W——汽车载重量,吨;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表4.1-1为一辆10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此,限制车辆行驶速度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行使道路扬尘的最有效手段。表4.2-1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单位:kg/辆·km粉尘量车速(kg/m2)(kg/m2)(kg/m2)(kg/m2)(kg/m2)(kg/m2)5(km/h)0.05110.08590.11640.14440.17070.287110(km/h)0.10210.17170.23280.28880.34140.574215(km/h)0.15320.25760.34910.43320.51210.861325(km/h)0.25530.42930.58190.72200.85361.4355如果施工阶段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气中粉尘量减少70%左右,可以收到很好的降尘效果。洒水的试验资料如表4.1-2。当施工场地洒水频率为4~5次/天时,扬尘造成的粉尘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内。表4.2-2施工阶段使用洒水车降尘试验结果距路边距离(m)52050100TSP浓度(mg/m3)不洒水10.142.8101.150.86洒水2.011.400.680.602、堆场扬尘道路施工阶段扬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需要,建筑材料需露天临时堆放,部分施工作业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且临时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量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式中:Q——起尘量,kg/吨·年;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V0——起尘风速,m/s;W——尘粒的含水率,%。起尘风速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粉尘在空气中的扩散稀释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粉尘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粒径粉尘的沉降速度见表4.3-3。由表可知,粉尘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粒径的粉尘。表4.2-3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粉尘粒径(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m/s)0.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粉尘粒径(m)809010015020025035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粉尘粒径(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4.2.2沥青烟气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阶段的空气污染除扬尘外,沥青烟气是主要污染源。本工程所需沥青混凝土拟向当地合法厂家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因此,本工程可避免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废气污染问题。沥青铺浇路面时所产生的烟气,其污染物影响距离一般在周边外50m之内以及在距离下风向100m左右。因此,当道路建设工地靠近住宅、学校时,沥青铺浇时应避免风向针对这些环境敏感点的时段,以免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4.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4.3.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影响在本工程施工作业期间,施工人员分路段集中居住,生活污水相对较多,其中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污水及粪便污水,主要含动、植物油脂、洗涤剂等各种有机物,根据一般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浓度,施工生活污水处理前主要成分见表4.3-1。由表4.3-1可以看出,生活污水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其主要污染物COD等浓度是超标的。表4.3-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成分表组分浓度(mg/L)产生量(kg/d)总悬浮固体(SS)2200.264BOD52000.24CODCr5000.6氨氮350.042油脂300.036污水量1.2/d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