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年级数学我下册培优讲义_第1页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我下册培优讲义_第2页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我下册培优讲义_第3页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我下册培优讲义_第4页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我下册培优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下)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第01讲-等腰三角形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①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定理;

教学目标②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③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及其判定定理。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体系搭建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中的三线合一

性质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定定理©■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一、知识梳理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即等角对等边。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

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典例分析]t

—————

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

A.12B.16

C.20D.16或20

例2、如图,在aABC中,AB=AC,Z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NABC与N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则/D的度数为()

A.15°B.17.5°

C.20°D.22.5°

例3、一个三角形可被剖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原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6度,

求原三角形最大内角的所有可能值.

例4、如图,在AABAi中,ZB=20°,AB=A.B,在A,B上取一点C,延长AA倒Az,使得Ai4=A£;在A£上取

一点D,延长A也到As,使得A2A3=AJ);…,按此做法进行下去,NA”的度数为

例5、如图1,RtAABC中AB=AC,点D、E是线段AC上两动点,且AD=EC,AM垂直BD,垂足为M,AM的延

长线交BC于点N,直线BD与直线NE相交于点F.试判断ADE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说明:(1)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

至少写3步):(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者更换已知条件,

完成你的证明.

1、画出将ABAD沿BA方向平移BA长,然后顺时针旋转90°后图形;

2、点K在线段BD上,且四边形AKNC为等腰梯形(AC/7KN,如图2).

附加题:如图3,若点D、E是直线AC上两动点,其他条件不变,试判断a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例1、AABC的三边长a,b,c满足关系式(a-b)(b-c)(c-a)=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

例2、如图,在A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

形有()

A.5个B.4个

C.3个D.2个

例3、如图,ZkABC中,BF、CF分别平分NABC和/ACB,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那

么下列结论:

①4BDE和4CEF都是等腰三角形;

②NDFB=/EFC;

③4ADE的周长等于AB与AC的和:

④BF=CF.

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错选、漏选不得分)

例4、如图,以AABC的边AB、AC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直角4ABE和aACD,M是BC的中点,请你探究线段

DE与AM之间的关系.

说明:(1)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写出来(要求

至少写3步);

(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①、②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己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①

画出将△ACM绕某一点顺时针旋转180°后的图形;

②/BAC=90°(如图)

附加题:如图,若以aABC的边AB、AC为直角边,向内作等腰直角AABE和△ACD,其它条件不变,试探究

P(Practice-Oriented)---------头战;典练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8cm,则它的周长为()

A.16cmB.17cm

C.20cmD.16cm或20cm

2、如图,在aABC中,AB=AC,过点A作AD〃BC,若/1=70°

A.40°B.30°

C.70°D.50°

3、如图,ZB=ZC,Z1=Z3,则N1与N2之间的关系是(

A.Z1=2Z2B.3Z1-Z2=180°

C.Zl+3Z2=180°D.2Z1+Z2=18O°

4、如图,在a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BD与CE交于点0,给出下列四

个条件:①NEB0=NDC0;②BE=CD;③0B=0C;®0E=0D.从上述四个条件中,选取两

个条件,不能判定a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5、如图,在aABC中AB=AC,ZA=36",BD平分NABC,则/1=度,图中有一个等腰三角形.

6、如图,AD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中线,把ADC沿AD对折,点C落在点C'处,连接CC',则图

中共有等腰三角形个.

7、如图1,是我们平时使用的等臂圆规,即CA=CB.若n个相同规格的等臂圆规的两脚依次摆放在同一条

直线上如图2所示,其张角度数变化如下:2〃也=160°,NAC2A3=80°,NA3c3AF40°,NA4aAs=20°,

8、如图,在A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分别垂直AB、AC于点E和F.

求证:DE=DF.

9、如图,在AABC中,AD平分NBAC,点D是BC的中点,DE_LAB于点E,DF_LAC于点F.

求证:AABC是等腰三角形.

C

A课后反击

1、己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A.55°,55°B.70°,40°

C.55°,55°或70°,40°D.以上都不对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4°,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A.42°B.60°

C.36°D.46°

3、如图,在Z\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

且AM=BK,BN=AK,若NMKN=44°,则NP的度数为()

A.44°B.66°

C.88°D.92。

4、如图,D是直角aABC斜边BC上一点,AB=AD,记NCAD=a,

ZABC=0.若a=10°,则B的度数是()

A.40°B.50°

C.60°D.不能确定

5、如图,在△ABC,ZA=36°,ZB=72°,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点D,E,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A.2个B.3个

C.4个D.5个

6,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若AABD的周长为12,AABC的周长为16,则AD的长

7、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0.给出下列

三个条件:①NEB0=/DC0;②NBE0=/CD0;③BE=CD.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

个条件可判定a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种情形):.

8、如图,ZBAC=9(0°<6<90°),现只用4根等长的小棒将NBAC固定,从点儿开始依次向右摆放,

其中A也为第1根小棒,且AIA2=AA”则角9的取值范围是

9、数学课上,同学们探究下面命题的正确性: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具有一种特性,即经过它某一顶点

的一条直线可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为此,请你解答问题(1).

(1)已知:如图①,在AABC中,AB=AC,ZA=36°,直线BD平分/ABC交AC于点D.求证:^ABD与4

DBC都是等腰三角形;

(2)在证明了该命题后,小乔发现:下面两个等腰三角形如图②、③也具有这种特性.请你在图②、图③

中分别画出一条直线,把它们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中标出所有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度数;

(3)接着,小乔又发现:其它一些非等腰三角形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即过它其中一个顶点画一条直线可以

将原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请你画出两个不同类型且具有这种特性的三角形的示意图,并在图中

标出可能的各内角的度数.(说明:要求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不相似,且不是等腰三角形.)

(4)请你写出两个符合(3)中一般规律的非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直击中考

1、【2015•长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a=3,b=3,c=4B.a:b:c=2:3:4

C.ZB=50°,ZC=80°D.ZA:ZB:ZC=1:1:2

2、【2016•山东】如下图中,将AABC沿BD对折,使得点C落在AB上的点C'处,且NO2NCBD,已知Z

A=360.

(1)求NBDC的度数;

(2)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用证明)

S(Summary-Embedded)--------932内/忌名吉

重点回顾M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即等角对等边。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名师点拨

i>涉及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的问题时,需要注意分类讨论;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成立的条件一定要明确;

3、等腰三角形需要满足一般三角形的性质。

学霸经验a

>本节课我学到

>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1“;b

*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下)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第02讲-直角三角形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④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教学目标

⑤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培养演绎推理能力;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体系搭建

二、知识梳理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逆命题、逆定理

互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

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

个定理的逆命题。

5、斜边、直角边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述为“斜边、直角边定理”或“HL”定理。

f典例分析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例1、在如图中,AB=AC,BE1ACTE,CF_LAB于F,BE、CF交于点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ABE^AACFB.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

C.ABDF^ACDED.点D是BE的中点

例2、如图,AB=12,CA_LAB于A,DB_L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

运动,每分钟走I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分钟后4CAP与

△PQB全等.

例3、如图,ZA=ZB=90°,E是AB上的一点,且AE=BC,Z1=Z2.

(1)RtaADE与Rtz^BEC全等吗?并说明理由;

(2)Z\CDE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例4、CD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A=/a.

(1)若直线CD经过NBCA的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①如图1,若NBCA=90°,Za=90°,

则BECF;EFBE-AF|(填“>”,或“=”);

②如图2,若0°<ZBCA<180°,请添加一个关于Na与NBCA关系的条件,使①中的两个结论

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

(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Za=ZBCA,请提出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

想(不要求证明).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例1、如图,ZAOB=40°,OC平分NAOB,直尺与OC垂直,则/I等于()

A.60°B.70°

C.50°D.40°

例2、如图,已知/AOD=30。,点C是射线OD上的一个动点.在点C的运动过程

中,△AOC恰好是直角三角形,则此时NA所有可能的度数为.

0D

例2、如图,CD是RtZ\ABC斜边AB上的高,将4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N

A等于度.

例3、如图,在Rt^ABC中,ZBAC=90°,AD是BC边上的中线,EDJ_BC于D,交BA延长线于点E,

若/E=35。,求NBDA的度数.

例4、如图,在aABC中,BA=BC,ZB=12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求证:AD=J-DC.

2

例5、在AABC中,ZACB=90°,M是AB的中点,E、F分别是AC、BC延长线上的点,且CE=CF=1AB,

2

则/EMF的度数为

F

P(Practice-Oriented)--------头战;奥练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A

2、如图,若要用"HL"证明为△ABCgRtA.ABD,则还需补充条件()/

A.ZBAC=ZBADB.AC=AD或BC=BD/k

C.AC=AD且BC=BDD.以上都不正确

3、如图,BD平分NABC,CD1BD,D为垂足,NC=55。,则NABC的度数是()

A,

A.35。B.55°/

C.60°D.70°/

bA

4、如图,Z\ABC中,CD_LAB于D,且E是AC的中点.若AD=6,DE=5,则CD的长等干()

A.5B.6

§A

C.7D.8

2

5、如图,AC1BC,AD1DB,要使AABC丝4BAD,还需添加条件_.(只需写出符合条件一种情况)

C

三&

A课后反击

1、要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有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②有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③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④有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相等;

⑤有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⑥有两条边相等.

A.6个B.5个C.4个D.3今

2、如图,0是/BAC内一点,且点0到AB,AC的距离OE=OF,则△AEO之△AFO的依据是()

A.HLB.AASB

C.SSSD.ASA

A

3、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钝角的度数为()FC

A.90°B.135°

C.120°D.45。或135。

°,/A=60°,过点C的直线与AB交于点D,且去、

4、如图,在RtZkABC中,ZACB=90

则/CDA=()/\

将4ABC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D\B

A.30°B.45°'

C.60°D.75°

B

5、如图,AABC中,AB=AC=10,AD平分NBAC交BC于点D,点E为Z\

AC的中点,连接DE,则DE的长为(

A.10B.6

C.8D.5

6、如图,已知ABJ_CD,垂足为B,BC=BE,若直接应用“HL〃判定△ABCgZ\DBE,

A

则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

DR

7、如图,在Rtz^ABC中,ZACB=90°,将边BC沿斜边上的中线CD折叠到CB,,若NB=50°,则N

ACB'=

8、如图,在AABC中,NC=90。,NB=30。,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B于点E,交BC于点D,若CD=3,

则BD的长为.

9、如图所示,AB±BC,DC±AC,垂足分别为B,C,过D点作BC的垂线交BC于E交AC于E,AB=EC,

试判断AC和ED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10、在直角aABC中,ZACB=90°,NB=30。,CDJ_AB于D,CE是AABC的角平分线.

(1)求/DCE的度数.

(2)若>CEF=135°,求证:EF/7BC.

■B

11、已知:如图,在△ABC,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C的中点,BF_LCA延长线于点F.求

证:ZCBF=NADE.

12、在等腰aABC中,AB=AC=8,ZBAC=100°,AD是NBAC的平分线,交BC于D,点E是AB

的中点,连接DE.

(1)求NBAD的度数;

(2)求NB的度数;

(3)求线段DE的长.

直击中考

1、【2016•丹东】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ZA=90°,BD=BC,CE±BD

于点E.求证:AD=BE.

2、【2016秋・靖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ZABC=ZADC=90°,M、N分别是AC、BD的中点,试说

明:

(1)MD=MB;

(2)MN1BD.

S(Summary-Embedded)--------932内/忌名吉

重点回顾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名师点拨

1、在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时,误认为a,b一定是直角边,c一定是斜边。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不能确定第三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时,需要分类讨论。

3、忽略用HL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前提条件。

学霸经验

>本节课我学到

>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下)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第03讲-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⑥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

教学目标性质定理;

⑦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以及相关结论;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三、知识梳理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定理)

定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4、尺规作图

5、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6、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定理)

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7、三角形三内角的角平分线性质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1典例分析].

考点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例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有()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②线段上任一点到垂直平分线两端距离相等;

③经过线段中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④点P在线段AB外且PA=PB,过P作直线MN,则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⑤过线段上任一点可以作这条线段的中垂线.

A.1个B.2个C.3个D.4个

例2、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J_CD于点C,点M在AB上,MN垂直平分AC,垂足为点

BC4,…,

N,若AB=8,­=则BM的长为()

MC5

A.3B.5

C.4D.6

例3、如图,在a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E,D两点,EC=4,z^ABC的周长为23,

则aABD的周长为()

A.13B.15C.17D.19

例4、如图,在已知的a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N;

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

若CD=AC,ZA=50°,则/ACB的度数为()

A.90°B.95°C.100°D.105°

例5、如图,在A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边BC于点D,交边AB于点E.若^EDC的周长

为24,Zi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则线段DE的长为.

BD

例6、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我们称它为筝形.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AC与

BD相交于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AC_LBD;②AC、BD互相平分;③AC平分/BCD;④NABC=/ADC=90°;

例7、在A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h交BC于D,AC边的垂直平分线12交BC于E,h与匕相交于

点O.4ADE的周长为6cm.

(1)求BC的长;

(2)分别连结OA、OB、OC,若aOBC的周长为16cm,求OA的长.

1C

考点二:角平分线的性质

例1、如图,在Rt^ABC中,Z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

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工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

2c

交边BC于点D,若CD=4,AB=15,则4ABD的面积是()\山

A.15B.30

C.45D.60

例2、如图,AABC中,NABC、NEAC的角平分线PA、PB交于点P,下列结论:

①PC平分NACF;

(2)ZABC+ZAPC=180°;

③若点M、N分别为点P在BE、BF上的正投影,则AM+CN=AC;

④NBAC=2NBPC.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②③④D.只有①③

例3、如图所示,已知aABC的周长是20,OB、0C分别平分NABC和NACB,0D_LBC于D,且OD=3,则Z\ABC

的面积是

例4、如图,A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40、50、60.其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S^ABO:S

ABCO:SACAO=

例5、如图,已知:E是N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1OA,C、D是垂足,连接CD,且交OE

于点F.

(1)求证: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2)若NAOB=60。,请你探究OE,E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P(Practice-Oriented)--------头战;奥练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4ABC中,AB=AC,BC=10,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且DE=4,则

AD+AE的值为()

A.6B.10C.6或14D.6或10

2、如图,OP为NAOB的角平分线,PC1OA,PD1OB,垂足分别是C、D,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则/BAD的度数为()

A.65°B.60°

C.55°D.45°

6、如图,在aABC中,AB=BC,ZABC=11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

度.

7、如图,Z\ABC的外角N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N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_.

8、己知:如图,AD是aABC的角平分线,且AB:AC=3:2,则4ABD与4ACD的面积之比为

9、如图,在AABC中,AB<AC,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C于点E,BD=4,AABE

的周长为14,则aABC的周长为.

10、探究:如图①,在aABC中,DE是边B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连结CE,

求证:CE+AE=AB.

应用:如图②,在RtaABC中,ZB=90°,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结CD,

若AB=8,BC=4,则CD的长为

A课后反击

1、三角形纸片上有一点P,量得PA=3cm,PB=3cm,则点P一定()

A.是边AB的中点B.在边AB的中线上

C.在边AB的高上D.在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

2、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痕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E是NAOB的平分线B.OC=OD

C.点C、D到OE的距离不相等D.ZAOE=ZBOE

3、如图,OP是ZAOB的平分线,点C,D分别在角的两边OA,OB上,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POC

^△POD的选项是()

A.PC1OA,PD±OBB.OC=OD

C.ZOPC=ZOPDD.PC=PD

4、如图所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AB于点D,ZA=50°,则NBDC=(

A.50°B.100°

C.120°D.130°

5、如图,在a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C的周长为19cm,ZiABD的周长为13cm,则AE

的长为()

A.3cmB.6cm

C.12cmD.16cm

6、如图,Z\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若AADB的周长是10cm,AB=4cm,则AC=cm.

7、如图,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B,若NA=40。,则/EBC='

8、如图,AABC中,ZA=80°,ZB=4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连结DC,如果AD=3,BD=8,

那么AADC的周长为.

9、如图,z\ABC中,Z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已知BD:CD=3:2,点D到AB的距离是

6,则BC的长是.

10、如图,AABC中,AD_LBC,EF垂直平分AC,交AC于点E交BC于点E,且BD=DE.

(1)若/BAE=40。,求/C的度数;

(2)若aABC周长13cm,AC=6cm,求DC长.

直击中考

1、【2016•河南】如图,Zi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cm,4ABD的周长为14cm,贝iJaABC

的周长为.

2、【2015•济南】如图,四边形ABDC中,/D=/ABD=90。,点。为BD的中点,且OA平分/BAC.

(I)求证:OC平分NACD;

(2)求证:OA±OC;

(3)求证:AB+CD=AC.A——B

/U。

CD

S(Summary-Embedded)--------932内/忌名吉

重点回顾,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定理)

定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定理)

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6、三角形三内角的角平分线性质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名师点拨

1、不注意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漏掉某些符合条件的情况或者结论。

2、受全等思维定式的影响,不习惯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证明。

学霸经验

>本节课我学到

>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下)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第04讲-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解集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⑧了解不等关系;

教学目标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⑩掌握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授课II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体系搭建

表示不等的数量关系

比较大小

不等关系<3-

列出不等式

基本性质1

不等式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3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

四、知识梳理

1、不等式的定义:一般的,用符号"<"(或"<(或"2")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常用的不等号:

种类符号实际意义读法

小于号<小于、不足小于

-1-*_占;111

大于号>AJ、向出大于

小于或等于

不大于、不超过、至多小于或等于(不大于)

大于或等于

不少于、不低于、至少大于或等于(不小于)

不等号不相等不等于

3、列不等式:

不等式表示代数式之间的关系,与方程表示的相等关系相对应,列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的方法步骤:

(1)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各种量;

(2)寻找各种量之间的相等或者不等关系;

(3)用代数式表示各种量;

(4)用适当的不等号将表示不等关系的量连接起来。

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