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现代诗两首_第1页
二十七现代诗两首_第2页
二十七现代诗两首_第3页
二十七现代诗两首_第4页
二十七现代诗两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二十七现代诗二首1.熟读《回延安》,品味通俗的诗语言,理解课

文运用“信天游”民歌形式、比兴方法和拟人、

夸张等修辞方法,淋漓酣畅地抒发重返延安的激

动感情。学习目标2.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艺术美和人情美;

培养学生鉴别关键词、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

力,激发品赏诗词的兴趣。3.体会现代诗中抒发的诗人感情,学会鉴赏现代

新诗。字词注音心窝()羊羔()糜子()油馍()盏()荡漾()青荇()撑()长篙()漫溯()斑斓()笙箫()

wōɡāomó

zhǎnxìnɡchēnɡsùbān

lánméidànɡ

yànɡɡāoshēnɡ

xiāo知识备查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回延安作者简介贺敬之,1924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山东枣庄市(今山东台儿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1940年至1946年,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1956年,诗人贺敬之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延安。重新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相亲们,他的心激动不已,不禁抚今追昔,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写作背景课文解读读整首诗,概括每部分的内容。抒写诗人离别延安十年以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的喜悦之情。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回忆自己在延安时期的生活,抒发诗人和延安的血肉关系、母子深情,表现出对延安的感激和怀念。回延安忆延安喜看延安城市新面貌,表现了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描述亲人欢聚一堂、亲切话旧的热烈场面。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回延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莫要莫把“莫要”,表现出心脏的剧烈跳动;“莫把”,表现出急欲望见延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急欲回到延安、行近延安时万分激动的感情。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以梦境写心境,倾吐诗人长期离开延安以后对延安的思念之情。夸张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唱笑把手招“唱”“笑”实际上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化。“唱”“笑”“把手招”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从主观感受描写客观事物,表现出河流、村庄、红旗都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体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喜悦之情。忆延安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相送、今日远迎,情意深深;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至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自然地过渡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在诗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比兴。写出了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作用?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比兴话延安“气喘得紧”表现出老人急于和诗人见面,匆匆赶来,心情激动。“梦见鸡毛信”“可真见亲人”,表现出老人见到诗人而满心欢喜。1.“气喘得紧”“梦见鸡毛信”表现了什么情感?夸张、比喻。表现出交谈的话题广泛,谈到全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形势,显示出热烈交谈的情景,体现了欢欣激动的心情。2.“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看延安1.找出第四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高度夸张,抒发诗人急欲看遍延安的心情,表现出延安变化之大。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反复、夸张千万千万不够不够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句首使用叠词、构成排比句式,音韵和谐,富有气势。排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楼和树,写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拟人2.“母亲延安换新衣”一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把延安比作母亲,无限亲切,抒发出作者由衷赞颂延安旧貌换新颜的感情。颂延安1.如何理解“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表现出延安精神激励着人们继续革命。2.“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说明了什么?说明革命世代相承,传统永久不忘。深入探究试从动词的运用上简析《回延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构梳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激动喜悦战斗生活深厚情谊崭新面貌建设领头思念延安感恩延安热爱延安回延安通过作者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课文小结再别康桥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作者简介此诗作于徐志摩重访英国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他这次重游康桥的时间,是在夏天7月底的一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后,事先谁也没通知,就在晴朗的下午,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康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写作背景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对于此处他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着他。由于旅途繁忙,直到乘船离开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课文解读朗诵课文,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一部分(①):作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第二部分(②-⑥):康河寻梦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第三部分(⑦):再别康桥1.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连用三个轻轻的反复手法。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营造出一种悄然无声的寂静环境,表达了诗人的惆怅之情,同时增添了诗歌的静谧、飘逸之感。2.如何理解第②节的内容?

“金柳”是夕阳照射下的柳树,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艳丽婀娜,好像美艳的“新娘”,形象逼真地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温柔之爱。“艳影”在诗人“心头”“荡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3.“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中的

“甘做”如何理解?“甘做”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爱恋,愿意永远留在康河。4.第④节“沉淀”一词有何妙处?

“沉淀”与“揉碎”一词相照应,旧地重游,人事已非,依稀可见往日有过的理想和愿望。“沉淀”一词包含着对往日的追忆,更隐含了对现实的无奈。“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诗人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面对别离,康桥尚且如此,人何以堪?反衬出诗人对康桥感情的浓厚。他静思默想的心境达到了极致。5.“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何深刻含意?

1.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诗人告别时,做了哪些事(动作)?深入探究画面: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动作:招手、寻梦、放歌、沉默。2.赏析第④小节。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虚实结合。使他的康桥之梦诗意再现,融情入景,寄寓了他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深深的爱。象征美好生活。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在轻柔、明丽的旋律中,通过对康桥秀美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康桥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小结拓展延伸徐志摩五岁启蒙。他很聪明,悟性又好,老师称他“初学聪明超齐辈”。但是志摩不受管束,好发问。在当时社会,长辈比较喜欢乖巧,恬静的孩子,所以志摩常常挨骂。少年徐志摩六岁到十一岁,志摩从师查氏,随同其读四书五经。童年时的志摩是一个好动,好思,好玩,好说的孩子。他对读书不感兴趣,却热爱大自然,经常一个去森林探险。他热爱生活,称“生活应该是艺术的”。志摩从小就看到百姓受摧残的事件,激起他救国救民的决心。他同情百姓的遭遇,立志救百姓于水火。

1907年,12岁的志摩进入开智学堂。他在开智学堂时期,各科成绩优异,常受老师表扬。尤其是他的文章,更受老师称赞。1909年志摩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于第二年进入全省最富盛名的杭州府中。在杭州府中时,志摩交流广泛,认识了不少好友,包括郁达夫。志摩成绩优异,年年任级长。他最佩服梁启超,他的文章和思想深受梁启超的影响。他一心想飞,认为“人生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志摩于1915年毕业于杭州府中。综合探究比较分析《回延安》中的“回”字和《再别康桥》中的“再别”两字。

《回延安》的“回”字用得好。“回”,回到,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回家、回乡,重返自己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