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通波大运河教学设计_第1页
千古通波大运河教学设计_第2页
千古通波大运河教学设计_第3页
千古通波大运河教学设计_第4页
千古通波大运河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古通波大运河—以大运河武清段为例教学设计杨村一中历史教师:王然杨村一中地理教师:赵越本节课为历史特色课程之综合课程,在教学中将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融合,发挥史地互为经纬的作用,探索跨学科融合的特色教学模式。选题缘由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是中华民族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杰作,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其中流经武清的这段又称“潞河”(北运河),北起河西务秦营,南至黄庄街马家口村,全长62.3公里,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清也因运河而兴盛,北运河道“潞水帆樯”盛况空前,极大地促进了武清经济、文化的繁荣。同时运河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开放、融合与交流的文化特征,为武清留下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积淀。如何保护传承大运河为武清留下的丰厚的遗产,需要我们每一位武清人做出自己的贡献。爱家乡先要知家乡,知家乡才能爱家乡,这也正是本课希冀的。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能初步掌握并具备了历史信息提取、解读和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高一上学期《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学生对隋唐大运河、元代大运河相关史实已经初步掌握,但是对于大运河武清段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多。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由于距离高考尚有一段时间,学业压力相对不大,对课外实践活动表现出较大的热情。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大运河的修建的时间以及起止点,能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大运河的变化(时空观念)2、各小组在合作基础上搜集、整理大运河流经武清的区域、具体情况以及历史遗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再通过展示的方式介绍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增强学生保护历史遗迹、传承运河文化和精神的意识(史料实证)3、通过文字、遗迹等史料分析大运河的开凿对武清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代的价值,强化学生关心家乡的发展,激发其建设家乡的志向,增进对乡土的认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运河沿线的遗迹以及大运河的作用及价值2、难点:大运河的作用及价值,如何传承保护大运河五、教学过程【导入】设问:同学们,在你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的世界级文化名片有哪些?人工修建完成的有哪些?出示中国地图、长城和大运河的图片。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大人工修建的伟大工程像“人”字,中国人的“人”,它们共同构筑了民族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熟悉的两大人工修建的伟大工程导入,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伟大工程的寓意,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初识大运河依托《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介绍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延续已2500余年。思考:通过观察,与隋唐大运河相比元代大运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中国大运河的概念及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学生能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大运河的变化,分析不同时期大运河修建的影响因素与智慧。二、云游大运河武清段(我为家乡代言)地理老师主持,地理小组同学展示教师:在云游之前,我们首先站在地理角度来对运河武清段有个具体的了解,为什么武清是运河的必经之路呢?它流经武清的哪些区域?我们地理组的同学在课下查阅了很多资料,咱们请地理组代表来给大家讲解讲解。设问:请第一组代表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天津武清的地理位置,说明武清是运河的必经之路(设计意图:通过位置的描述说明武清是运河必经之地)学生回答:学生边看图边讲。(武清,古为泉州。历史悠久,地处京津之间,位于天津市西北部,北与北京市通州区,位于京、津两大直辖市的中心点,素有“京津走廊”、“京津明珠”美誉,是京津冀三省市的交汇点等)教师:非常好,从宏观位置来看,武清是京杭运河的必经之地,可以说运河武清段是出入京都的水路咽喉。设问:我们再请地理组第二组的代表来介绍一下北运河的整体概况及其流经武清的具体乡镇。学生:边看图边讲。(学生描述整体概况如流向,沟通的水系等以及流经武清段的村镇。设计意图,了解地理背景,为本节课大运河的学习、分析做知识铺垫)学生:边看图边讲。(北运河,海河的支流之一,干流通州区至天津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古称白河、沽水和潞河等。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州北关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及海淀区一带,然后流经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在天津市大红桥汇入海河。(整体概况))(北运河是武清的母亲河,自北而南纵贯武清全境。它从河西务镇所属的大友垡村以东入境,一路南行,流经河西务、下伍旗、大孟庄、大良、南蔡村、大碱厂、徐官屯、杨村、黄庄、下朱庄等10个街镇291个村,到黄庄街马家口村南出境,河道总长62.3公里。(北运河武清概况))教师:非常好,从图可以看出,古老的运河,纵贯武清全境。历史老师主持,历史小组同学展示第一组同学介绍杨村清真寺杨村清真北寺坐落在大运河西岸,位于杨村七街,坐西朝东,是融合我国古代南方建筑手法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回族清真寺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主体大殿面阔五间,殿内巨柱林立,宽敞高大。殿顶勾连搭构成,有翘角24处,琉璃瓦贯顶,望月塔楼4层高32米,攒头绿顶,飞檐高翘,华丽堂皇。该寺历史悠久,文物较多,但在“文革”时期大部分失散。寺有乾隆皇帝所赠“至诚无息”匾,道光年间赠匾“至公至善”,同治年间赠匾“至慈至公”,民国时匾二块“义在清真”、“大哉乾元”。大殿后墙有吴佩孚题“开天古教”。顶上建望月楼,保存完好。杨村清真大寺在宗教、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现为武清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是武清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教师点评:回族人民有重商观念,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和发展,回族人民在北运河繁衍聚居,该寺既是回族人民在天津安居历史悠久的见证,更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第二组同学介绍北运河筐儿港水利枢纽六孔旧闸(北侧)顺治皇帝种过树康熙乾隆立过碑北运河筐儿港水利枢纽,位于武清区筐儿港村南,是北京排污河(龙凤新河)、北运河交汇处的一座枢纽工程。包括十六孔分洪闸、十一孔分洪闸、北运河六孔旧拦河闸、北运河三孔新拦河闸、北京排污河六孔节制闸、北京排污河穿运“倒虹吸”6座涵闸。为什么有这么多节制闸?这是根据它的地理、地貌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从上游来的水里边含沙量很大,河容易淤塞,所以导致了漕运、民运和官运的船到北京形成了搁浅怎么办?当时设立了浅铺,清理北运河里的淤泥,但是这样的情况仍然不奏效,所以开了不少的口子。当年这个在这儿设置了几个筐儿港的减河,就是减轻筐儿港段运河水的冲击,也证明了当时这段北运河弯多、浅、窄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康熙四十二年(1703)十月,康熙皇帝南巡回京途中,专门视察了这座分洪坝,并赋诗一首,题目为《看运河建坝处》。运河两岸老百姓感念皇恩浩荡,特意捐资为康熙皇帝立功德碑一通,并请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碑文:“导流济运。”乾隆帝也三次到筐儿港视察水利工作,每次都留诗一首并题写“导流还济运”连同三首御诗,也制成御碑立于筐儿港。康乾时期的两座治河御碑历经数百年,保存完好,被世人称为“祖孙碑”。作为北运河上极具代表性的水工程,筐儿港枢纽历史悠久、屡经变迁。但一直集拦洪、分洪、排沥、排污和蓄水灌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继续造福民生。教师点评:北运河是武清的母亲河,为保障此河畅通,千百年来武清人民付出了巨大的艰辛。节制闸的设置也充分证明了当时的人们在治理河道中的智慧。雍正、康熙、乾隆几位皇帝都亲自到筐儿港水利枢纽视察,也体现了武清在北运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组河西务津门首驿碑、十四仓介绍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河西务篇津门首驿河西务位于北运河西岸,天津市武清区北部,始称“河西”,初为停泊修船的地方,曾有过“河西坞”之称。自元朝定都北京(时称大都)开通京杭大运河后,朝廷在此设海运司,领接海道事,进出京城的船只在此纳关税。朝廷还在此设14座粮仓,为大都城皇粮仓储重地,常驻朝廷大小官员百余位,最高级别为正三品,并有军队驻扎保卫粮仓及漕运安全。2022年春天,该项目的田野作业正式实施,十四仓遗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勘查作业拉开帷幕。这里还设置了水路驿站,为朝廷传递政策法令的交通要地,被称为“急冲要”,领蔡村驿、杨村驿、桃花口驿(今北辰),故称“津门首驿”。明代小说家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形容河西务:“河西务乃各省出入京都的要路,舟楫聚泊,如蚂蚁一般,车音马迹,日夜不绝”。因其地位显要、市景繁荣,河西务有了“京东第一镇”之称。教师点评:河西务的发展变迁充分说明了大运河对武清发展的重要性,也是元代以来大运河管理制度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见证。展示北运河沿线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结:北运河沿线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运河国家记忆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武清发展的印记。接下来就让我们结合具体的史料一起学习大运河的作用和价值。【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的方式介绍代表性的历史遗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增强学生保护历史遗迹、传承运河文化和精神的意识。三、大运河的作用与价值材料一万里云帆漾碧天,村烟渔火泊吴船。层层鷁集三沽里,簇簇鳞屯两岸边。西北群流连海岱,东南巨浸拱幽燕。凤城形胜雄千里,独许雍阳隘广川。——明·李賁《舟集三沽》诗(注释:舟集三沽为武清六景之一)思考: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说明大运河的开通有哪些重要的作用?材料二河西务,漕运之咽喉也。江南漕艘从此入……西岸旅店丛集,居积百货,为京东第一镇,户部分司于此榷税。——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材料三北运河沿岸聚落的漕运文化特征更突出,如“老米店”为元代漕运屯米处;“粜粮务”是糟粮交易场;“木厂”是漕运存放木材的地方;“南口哨”是保护漕运的哨所.......——谭汝为《天津漕运文化》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大运河的开通与武清发展的关系?思考:杨村糕干以及天津的各色美食体现了天津发展中的哪些特点?答案:吸收融合南北菜系的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天津风味;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结合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喜面食的饮食习惯,将大米撵成面)材料四杨村的穆姓回民多来自浙江,马姓来自南京,刘姓来自江宁县,河西务海姓来自南方。......600年来,境内回民多聚居在运河两岸的杨村、南蔡村、河西务和城关等村镇。杨村镇的五街、七街,河西务的三四街、大刘庄、周杨庄为回民聚居区。——《御河文化史料》思考:结合材料四反映的是大运河对武清地区哪一方面的影响?这说明了什么?过渡:以上是我们介绍的历史上大运河对武清在经济、城镇、饮食和民族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一个城市的厚重与分量是他的历史,但历史不仅属于过去、更完全有能力效力于这个城市的今天和明天。地理老师主持:教师:如果说,古代运河的核心在“运”,那么随着运河文化带、运河生态环境建设的推进,当代大运河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价值。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后阅读材料,思考:北运河生态环境改善后所起的生态效益?学生:观看视频《航拍北运河沿河风光》,阅读材料,讨论回答:北运河生态环境改善后所起的生态效益?【设计意图】让学生挖掘运河的生态效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好的保护运河材料:武清区严格按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大运河两岸各1000m范围内优化滨河生态空间”的规定,实施滨河防护林生态屏障工程。北运河武清段已有52.5km进行了河道清淤治理。随着北运河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两岸生态系统亦日趋完善,乔灌草植被已趋于合理配置。北运河本土鱼种类丰富有15种;原生水生植物有13种。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和物种丰富度的不断增长使得北运河形成了较好的水体自然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运河水体的自净能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北运河生态环境改善后,它的生态效益是非常明显的1、调节局部气候,局部气候更湿,昼夜温差、年较差变小2、调蓄径流,减少洪涝灾害(治理后的河道在行洪排涝能力得到了提高)3、净化水质,提高自净能力4、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教师:大运河是活着的遗产,兼具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那我们应该如何应“运”重生?现代武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