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我与地毯课型新授课课标解读本单元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七单元,主题是“自然与情怀。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优美,富于文采,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感染读者。《我与地坛》从主题上看,史铁生笔下地坛荒芜但不衰败的特点背后是作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生命体验。围绕“自然与情怀”这一主题,体现出景物描写精彩、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意蕴深厚等特点,是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教材分析《我与地坛》是部编版版高中必修上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位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我与地坛》(节选)是史铁生用十五年的时间参悟生命的结晶。这篇散文第一部分写地坛,写地坛风景以及我在地坛里的思考。第二部分写母亲,写对母亲的追思以及对母亲生命的理解。这是一篇感情浓郁的散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亲情,从而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解读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是“感悟生命,体验亲情”。学情分析作为一篇“生命体验”的散文,其主旨深度值得师生共同探讨。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了散文的相关知识,初步基本掌握了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但是,每篇散文每位作者都有其特别的书写特点,还需要教师正确指导,理解内容,体会其中的语言特色和深刻内涵。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学会反省和思考和自身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如何正确树立生命价值观?树立怎样的生命价值观?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等。教学目标语言构建与运用:品味作者沉静、抒情的语言美,积累优美的词句。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作品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理解地坛和母亲给“我”的生存启迪,领会作者对生命独到深入的思考。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准确理解作者表现在文中的写作意图,并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并体味作者关于生死抉择的思考,对于人的生命及其所受苦难的感悟;深刻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体会作者对于母亲去世之后所感到的痛悔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意识。重点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理解作者在文中对于生死抉择的冷静思考;感受作者表现在字里行间的深沉而凝重的真挚情感。难点理解并体味作者关于生死抉择的思考,对于人的生命及其所受苦难的感悟。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电脑、课件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①亘古不变:从古到今从未变过,形容空间或时间上连续不断。②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③历尽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④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⑤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⑥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获得了某种切身感受。3.划分层次,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熟悉课文,完成字词积累,为课堂做准备导入播放《我与地坛》的短视频,华语传媒大奖颁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今年12月31日是史铁生去世14周年纪念日,对一个作家最好的纪念就是读他的作品。让我们对话《我与地坛》了解史铁生在地坛的领悟与发现,为纪念史铁生做一份宣传海报,或者发一条朋友圈,或者发一个短视频(要求配文),形式自选。视频导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新课教学情境任务:以“我与地坛”课文为背景去解读史铁生,写纪念宣传语。一、选取纪念角度:梳理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思路第一部分:对地坛的环境描写和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探讨。第1段.交代地坛是古园,荒芜冷落。第2段:感觉自己与地坛的宿命之缘。第3段:感觉地坛一直在等待我到来。第4段:我进入地坛。第5段:在地坛细观察与发现。第6段:在地坛思考生与死。第7段:在地坛思考如何活。第二部分:由地坛联想到母亲,对母亲的怀念与忏悔。第1段:意识给母亲出了难题,引出下文。第2段:难题是母亲既支持,又担心。第3段:之后才理解母亲当时的痛苦。第4段:由写作动机引发线母亲的怀念。第57段:在地坛中怀念母亲。第8段:回忆母亲来地坛找自己,表达痛悔。第910段:真正体会到母亲命运的艰难、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综合内容理解,有几个对象就有几个写作角度,由此可知纪念可有几个角度:地坛角度、史铁生角度、母亲角度、综合角度选取纪念角度,梳理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内容,为纪念活动做准备二、选取纪念触发点:(一)解地坛之缘,明作者之思:请大家速读课文第一部分,勾画相关句子并做批注,回答下列问题:地坛初相见1.“我”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进入地坛的?参考:“我”——颓废、迷惘。(在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补充作者平生简介:1951年,生于北京。13岁,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16岁,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岁,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20岁,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21岁,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23岁,到某街道工厂做工;30岁,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47岁,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9岁。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师:以《我与地坛》为基点,辐射史铁生的人生历程,我们了解到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多次想到自杀,史铁生就是在这种无助彷徨苦闷的状态下来到了地坛,通过对地坛的深入解读,最终面对苦难,顽强地活下来,并拿起笔走上了中国文坛。从残疾者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史铁生经历了艰难的选择,痛苦的思索。这蜕变的经历可谓凤凰涅槃,而拥有健康躯体的我们至少应该要珍惜自己拥有的健康与平安,认真地生活,健康地成长。2.在作者眼中,地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作者是如何介绍地坛的?(1)地坛初相见:第一次写地坛之景有怎样的特点?“我”与“地坛”间存在什么缘分?二者有何关系、相似点?参考:特点①一座废弃的古园,……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②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结合1和3段,第三段剥蚀、淡退、坍圮、散落这些动词告诉我们地坛之景:衰败、荒芜、陈旧、荒凉。缘分:①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②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③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④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关系(相似点):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两条腿残废后的最我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失魂落魄)被社会遗弃的人地坛一座废弃的古园,……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荒芜冷落)被人遗弃的古园同病相怜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地坛解风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慢慢在地坛里发现了什么1.请阅读文章第5至7自然段,根据以下表格,找一找地坛“无声的语言”,思考地坛让我领悟到了哪些生命感悟?地坛场景选取景物艺术手法景物特点生命感悟荒芜但并不衰败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拟人比喻动词宁静、充满活力、生气,荒芜但不衰败园子虽然荒芜,但蜂儿等小昆虫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不悲观,不失望,向人们展示缤纷的生命世界,使我意识到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亡,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顽强活下去。师:地坛里的小生物,它们虽然弱小、卑微,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艰难(如蜂儿)、困惑(如蚂蚁)、挣扎(如瓢虫)、痛苦(如蝉蜕),弱小的生命活着更不容易,但它们都怀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虽处在荒芜地,但它们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向人们展现出缤纷的生命世界(如“蝉”积蓄力量,走向了新生,如“露水”,“摔开了万道金光”),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而正是由于小昆虫、草木等生生不息,地坛并不衰败。史铁生与这些小昆虫也有相似之处:被人遗弃,和小昆虫、小草一样艰难地活动。是这些微小的生命引发了作者的思考,思考怎样活着,领悟生命的力量。地坛场景选取景物艺术手法景物特点生命感悟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落日的光辉雨燕的高歌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泥土的气味落叶的味道排比、拟人、调动视觉、听觉、嗅觉显示生命的激情,洋溢着生命的律动园子虽任人肆意雕琢却未改变本色。园中之景,大多都遭遇过不好的境遇,但都顽强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着。由此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与永恒,并从中找回生存的勇气和信心。师:古园的荒芜冷落正烘托着作者的悲苦命运,但也正是这破败、荒芜、古旧的园子充满活力,宁静又富有生气,洋溢着生命的律动。并不衰败的景象给予了作者对生活的新的感悟。阳光灿烂,昆虫活跃,露珠晶莹,草木丛生,这是生命力的展现;使作者感受到即便在无情的命运之中,生命依然是一种顽强的存在,其前景照样会缤纷多彩。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正是地坛这种难以言传的包孕着的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小结:地坛重新给予了史铁生富于感性的鲜活的生活触角,让一个精神垂死、万念俱灰的人重新获得了对世界敏感入微的感受。所以他会因为这园子而直面自己的命运,探索活下来的方法,地坛是他的生之所。我们画宣传海报时,以上景物可以适当选取一部分画进海报中,发朋友圈也可以拍摄对应照片放入圈圈中。地坛悟哲思1.面对丰富多彩的地坛之景,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找到些问题的答案了吗?我该不该去死——不必急于求成我为什么要出生——无须思考我应该怎么去活——坚强地活,坦然地活师:“这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如果我要发朋友圈圈,我会用这句话,配上史铁生做在轮椅上的照片,和《我与地坛》这本书的照片一起给史铁生做宣传。你们呢?2.写这些自然景物有什么意义不?①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地坛是破败、荒芜、古旧的,同时又宁静,充满活力、生气。②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③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的解读。地坛让作者获得新生。第一部分小结:一、(14)我和地坛的特殊关系宿命般的缘分C.我和地坛同病相怜二、(56)我在地坛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在荒芜但不衰败的地坛,作者看到生是不需辩论的问题那些微弱纤细的生命自得其乐地活着,从中获得生的启示死不必急于求成,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三、(7)我在地坛思考“怎样活”的问题按自己的方式顽强地、镇定坦然地活下去师:给予史铁生力量的,除了地坛,还有一个曾经被作者忽略的身影——母亲。(二)品母亲之心,悟作者之悔母亲之苦与忍1.作者一共回忆了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哪几件事情?概括出来。①母亲目送我去地坛②母亲在家担忧我③母亲在地坛寻找我2.如果我们选择以视频的方式纪念史铁生,下面让我们撰写母亲的脚本,完成以下表格。脚本:指表演戏剧、拍摄电影等所依据的底本又或者书稿的底本。是故事的发展大纲,用以确定故事的发展方向。场景具体要求景别(远景、全景、近景、中景、特写)手法(推、拉、摇、移、跟)理由门口“送”我想问不敢问、欲言又止;无言地准备、担心、隐忍特写近景拉特写可以表现突出拍摄“母亲嘴巴张了又合”的场景;而镜头再拉远,着重拍摄母亲无言准备时的动作。突出母亲包容、隐忍的形象。家中等“我”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四处走动表情忧虑全景跟镜头跟着母亲在家中活动,突出母亲的担忧、痛苦、惊恐,害怕儿子会出什么意外。园中找“我”四处张望悄悄转身缓缓离去拍出凄凉感远景近景推镜头先拍远景,偌大的园子中,母亲在焦灼地寻找我的身影显示出母亲的渺小而伟大;当找到我后,镜头再推近,拍出母亲略显沧桑转身离去的背影。用曲线图,可以如此表达:找忧找忧担心忧虑担心忧虑送担心儿子担心儿子理解体谅3.从母亲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用句式: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个的母亲,理由是:分析母亲的形象。例: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个既疼爱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理由是:第(二)部分第2段写了母亲五个“知道”和一个“不知道”这表现母亲对我的理解、包容、隐忍、疼爱,自己一个人把痛苦承担着。小结:母亲是一位既疼爱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坚忍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是一位不幸的母亲是一位不张扬爱的母亲作者之悔与悟1.我当时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态度?我对母亲的回忆表现我怎样的情感?(1)我当时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态度?①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②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③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我”在自己的痛苦中无法自拔,甚至把自己的痛苦进一步发泄给母亲,这是一个自我又不乏残忍的儿子。(2)我对母亲的回忆表现我怎样的情感?
①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②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为他的母亲还活着。而且我想,他的母亲也比我的母亲运气好,他的母亲没有一个双腿残废的儿子,否则事情就不这么简单。③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我对母亲理解、心疼、怜悯,感受到她伟大与深沉的爱,对自己曾经所作所为充满悔恨、自责。2.当母亲去世后,我又一次次“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体现作者什么情感?①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②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地坛依旧是地坛,地坛也已经不是地坛(没有了母亲的寻找)。我在地坛寻找母亲、回忆母亲、并向母亲忏悔。小结:深深同情、理解、心疼我对母亲的情感感受到她伟大与深沉的爱,充满怀念汲取了力量充满悔恨、自责、愧疚3.后来我为什么深刻地理解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①地坛治愈了我的精神,让我能够更加平和地面对自己的不幸,并且更加敏锐地感知生活中的有情与美好。②写作上的成就重新建立起了我对生活的信心,也使得我能够从完全自我的状态中走出来,意识到母亲的付出与痛苦,也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深重伤害。③母亲的离世让我意识到了她曾给予我怎样的关怀、理解和力量,而我已经永远失去这样一份无私而伟大的爱。(三)地坛与母亲,生命之救赎“我”“母亲”和“地坛”三者有什么联系吗?课文明明写了我、地坛、母亲,三个对象,为什么以《我与地坛》为题?参考:“我”“母亲”和“地坛”三者是紧密联系的——①在“我”离开家一个人去“地坛”安静回忆、思考、创作的时候,母亲会担心“我”,在“我”很晚还不回家时,会来园中找“我”。②母亲离世后,我会“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地坛”的景色与对母亲的怀念和悔恨的情愫交织在一起。③“我”对母爱的理解这件事是在“地坛”完成的——“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④“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顿悟母亲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个园中找我,而我却从未给我回应,当时的母亲该是怎样的焦急与心惊。与开头的“难题”遥相呼应。小结:“地坛”是自然之景,它古老苍凉而又生机勃勃,包容丰富而又沉静超然,是“我”的精神家园;而“母亲”是爱我之人,她宽容、隐忍、理解、守候着我,支撑着我,是“我”的精神支柱。“地坛”使“我”看到生命的永恒和力量,让我学会平静地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死,回答了生死的问题,也是母爱的纪念园,饱含着我对母亲的怀念与愧悔;而母亲则使我看到了生存的意义,学会回答“怎样活”的问题。所以地坛、母亲,都给过“我”关于生命的启示,可以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地坛。以《我与地坛》为题可以暗含“我与母亲”的内容。用图表表示:(四)经典语句分享,宣传的好素材如果我们不会自己拟定宣传语,请从文中选取你最有感触,最适合做宣传材料的语句来做宣传语,你会选取哪些句子,请说说理由。①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理由:这句话写出了我与地坛的缘分,有点哲思的味道。前半句以我家为中心,后半句以地坛为中心,表现作者的心路历程。②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理由: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时间花在无用的瞎想,生无法选择,与其空想无用之事或者埋怨命运的不公,不如坦然去接受这个事实;死是必然的结果,迟早都会死的,为什么要急于求死呢?无论生或者死都是注定的,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生存的状态,生存的心态,生存的过程,那就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一段旅程吧。珍爱生命,珍惜人生,积极面对。③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理由:用我的设想回忆,母亲当年在痛苦、担忧、惊恐和不安中默默地承受苦难的生活状况,体现我对母亲的深切理解。这句话也引起我们自己的反思,父母很少要求我们替他们着想,我们也不曾懂得为他们着想,我们应该要多点体谅父母……我们不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磨难,其实在父母身上是加倍的。所以当我们面对痛苦的时候,不要总是只想到自己,有时甚至把苦发泄到父母的身上,那真是无知与罪恶。④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理由: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印迹,是作者心灵求索的轨迹。脚印代表母亲伴随儿子、找寻儿子走过的路,是对儿子的理解、包容与关爱。这句话与本部分开头相呼应,完成了对母爱的诠释,充分传达出“我”对母爱的理解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五)艺术特色欣赏,宣传的好手法散文的美感总是通过语言描绘来体现,通过意境塑造来体现,请大家小组讨论——课文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哪?参考1.语言风格一:简洁而深刻,质朴而隽永。如:“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没有过度渲染、生僻的词汇句子,简单、朴素的表达却传达了生命活泼、永恒的哲理。2.语言风格二:运用修辞,用词巧妙,值得回味。如:“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拟人的修辞手法,古柏一直站在那,体现生命的永恒。“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拟人,味道用“熨帖”“微苦”来形容,实际也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端着”眼镜,表现母亲的视力不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母亲寻找“我”的姿态,表现母亲的焦急和恐慌。字里行间都是直戳人心的情感表达,使文章整体风格显得执着坦诚、亲切且耐人寻味。3.景物描写:情景交融①景物的刻画被史铁生赋予生命的内涵,地坛的景物引发了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指明了一条正确的积极的道路——生命的永恒与力量。②景物也和母亲息息相关,启发了作者对母爱的理解。总结:可以说,地坛景物是荒芜还是充满生机,实际与史铁生自己的心境情绪有关,这种独特的情景交融的方式,展现其语言之美,虽然朴实无华,却有深刻的内涵,在清明如静水般的行文里,表达了诚挚的感情。(请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关于景物描写的和句子,在品读中再次体悟情感,感受美的熏陶。)通过选取纪念触发点这个活动,让学生细读文本,了解文本内容、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掌握纪念的依据,为纪念活动做更细致的准备三、拟写宣传语、发圈词、视频配文等:有几个对象就有几个写作角度,由此可知纪念可有几个角度:地坛角度、史铁生角度、母亲角度、综合角度,可仿照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去拟(学生初步拟写,展示。)参考:①地坛角度:地坛不语,却生生不息,有声有色,有味道有故事,没有回答“怎样活”,却向史铁生展示了“怎样活”。如果你总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可以学习史铁生从自然中寻一方宁静的时空,找到开解自己的钥匙。②史铁生角度: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迎着光,变成光,照亮自己,也安慰亲人,不要等错过了才悔恨自悟。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比史铁生更悲惨,但他都能直面人生,我们何惧。如果不行,请了解史铁生的一生和他的作品。③母亲角度:母亲爱你,无论你健康与否;母亲坚忍,孩子身上的痛之于她是双倍的,而她从没有哭诉、埋怨;母亲伟大,但那不能成为我们伤害她的理由,请每一个孩子都能爱自己的母亲,理解母亲,心疼母亲。女子本弱,为母而刚。感念亲恩,如果你不懂,请读读《我与地坛》!④综合角度:母亲的生命与地坛中的各种小生物一样,不同的生命形式,尽管他们的人生都充满了荒芜,但都唱出了生命的自由之歌。如那滴露水,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地坛和母亲支撑起了自己的生命,是史铁生从人生困境中走出来的精神支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宣传海报、发朋友圈,多抖音等纪念史铁生,从史铁生身上学到面对苦难的哲学、理解父母、亲人的艰辛,懂得珍爱生命,感念亲恩课堂总结;这篇散文通过写作者与地坛的关系,表达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写母亲,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及他所体悟到的母爱。透过这些朴实、纯净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史铁生的精神魅力,以及他澄净的思想和深切的感悟带给我们的启迪和思考。拓展阅读材料一①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②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在这篇文章里,史先生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平静地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施工合同纠纷案例
- 2024年度配件供应合同:吊车配件供应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出租车行业车辆租赁管理合同
- 开工报告审批制度(4篇)
- 二零二四年度艺术品租赁及展览服务合同
- 四臂锚杆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2篇)
- 炉渣炉灰采购合同模板
- 游戏工作室兼职合同范例
- 有没有勘察设计合同范例
- 工人的安全职责(2篇)
- 政务大厅装修改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余甘子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深信服】PT1-AF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施工质量自查自纠报告总结
- 韩文那些事儿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嘉兴大学
- 游戏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
- 老年期的睡眠障碍-老年期睡眠障碍的治疗
- 2024年西南证券股份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腰椎骨折业务学习
- 2024年喀什地区直机关事业单位综合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黄金分割(北师大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