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教案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19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3.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

例的表达顺序。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1.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

例的表达顺序。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科学事例,制作教学课件。

2.准备学生活动卡。

学生准备:1.查阅文中不懂的词语,如:盐酸、石蕊试纸等。

2.搜集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探求真理的科学事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设疑激思,了解作者

活动1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预设:什么是真理?这句话说得对吗?真理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3.导入:同学们,这是一篇议论文,课题便是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是如何证明自己观

点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活动2认识作者

1.请学生说说对作者的认识。

2.课件出示叶永烈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操作指导: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时,可引导学生用“真理”和课文题目本身来启

发思考,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表现,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并利用谈话法

在新课伊始便告诉学生关于文章体裁的特点,对后面的学习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板块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活动1初读课文,解除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遇到难读的字或句子,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3.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检测。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

疑问偶然建树石蕊试纸明显提取系统搜集灵感无聊

①指名认读,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或表扬。

强调“搜”是平舌音,“蕊”是翘舌音。

②学生齐读词语。

(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①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锲”的读音是qiL

②学生齐读词语。

③我会用:请将下列词语填入相应的括号里,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见微知著司空见惯锲而不舍

只要我们善于从平时()的小事中(),并()地进行探索,那么,我们就有可

能发现真理。

活动2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指名交流,教师指导。(作家叶永烈先生列举了三个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有哪些具体的事例,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件逐一出示)

(1)波义耳从“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石蕊试纸。

(2)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

合,从而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3)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从而

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4.请学生结合事例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练习。

(2)指名说,师生评议。

5.小结:我们通过抓住事例的方法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运用三个具体的事例告

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现实

生活中发现真理。

操作指导:检测预习时,可围绕字、词、句三方面进行,从认读能力、运用能力、语感

等方面进行检测与提升。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可采用个性表达的方式,培养学生准确

而简洁的概括能力。

板块三再读课文,认识特点

活动1默读课文,了解观点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画出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你发现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

活动2浏览课文,理清结构

L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

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3.小结:这是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先提出观点,接着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最后重申

观点。

操作指导:可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了解议论文的

一般结构特点,为后面的深入学习作好准备。

板块四回顾全文,精设作业

活动1回顾全文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大有收获吧?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预设:

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又认识了三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英国化学家波义

耳、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他们都是敢于探求真理的人,

我很尊敬他们!

生2:通过本文的学习,我积累了一些成语,例如: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

我应该尝试着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准确地运用它们!

活动2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并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2.搜集类似课文中的科学事例,准备下节课和同学们共同交流。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从知识复现、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整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总结,

强化学生的记忆。作业布置栗突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有利于对课文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学习。

第二课时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活动1检查复习

1.复习词语。

2.请学生说说作者的观点。

活动2创境激趣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左)与“!”(右)的图片,学生欣赏并质疑。

导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有趣的图片,并动脑筋想一想: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从

问号到感叹号的转变,到底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2.导学:(教师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几位科学家,与他们

共同体验探求知识与真理的快乐!

操作指导:课件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同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句(最

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进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板块二以点带面,自主研读

活动1聚焦第一个事例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自学导航”: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思考:这个事例中的“?”和

“!”分别是什么?在感受深的句子后面加上批注。

2.学生依据“自学导航”,展开独立阅读。教师巡视指导,时刻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大

约6分钟)

3.指名交流。先说说对这个事例中的“?”和“!”的理解,再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4.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导学。

(1)学生汇报后相机出示:

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

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

(2)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其他学生补充。

(3)追问:有了发现,化学家波义耳是怎么做的呢?接着汇报。

(4)学生汇报并读语句“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

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

多实验”,然后谈感受。

(5)指名多次朗读这句话,并适时表扬。

(6)导读:化学家波义耳的科学发现,谱写了科学史上的又一个新篇章!作者运用这个事

例,向我们证明了一一

学生齐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齐读事例,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个事例的。(发现现象一不断发问一反复

实验一得出结论)

活动2合作学习其他事例

1.出示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第一个事例的方法,在小组内探究性地阅读第二、

三个事例。(大约10分钟)

阅读探究:文中用了哪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课题中提出的观

活动内容点,后两个事例中的“?”和“!”分别是什么?

事例?j

事例二

事例三

(1)学生独立阅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填写表格。教师细心关注全体学生的学

习情况,并适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

(2)小组内共同交流探究。

2.全班交流第4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说说对这个事例中的“?”和“!”的理解。

“?”:魏格纳在世界地图上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

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

起的。

(2)谈谈魏格纳是怎么发现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其他学生补充。

(3)导思:你很有自己的阅读见解!抓住了表现人物所想所做的关键句子来理解这个事例,

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那么,同学们,如果你们也发现了类似这样奇怪的现象,你们会

想到哪些问题呢?

(4)学生汇报。

3.全班交流第5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学生汇报后相机出示:

他(阿瑟林斯基)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

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2)其他学生读句子,汇报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4.小结:同学们,从这三个生动鲜活的科学事例中,我们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

规律一一(学生齐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活动3比较阅读,发现规律

1.将三个事例默读一遍,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特点?

2.组织交流,教师帮助归纳整理。

(1)都是按照“发现现象一不断发问一反复实验一得出结论”的顺序写的。

⑵平常的现象中都藏着深奥的科学知识。

(3)科学家们都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不断发问与探索。

3.齐读事例。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学导航”,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进行方法上的弓I领,

这样学生才能迁移此法阅读后面的两个事例,并从中有所收获。

板块三感悟道理,总结写法

活动1懂得道理

1.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你们读懂了什么。它们和开

头有什么联系?

2.学生自主阅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词语一一见微知著。文中这样写道(朗读):“只要你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我在课前查阅了词典,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

题的实质”。那么,联系上下文的话,我觉得就是像波义耳或是魏格纳和阿瑟林斯基那样,

能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由此不断探索,最终将"?”拉直变成“!”。

生(朗读):“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

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老师,我想谈谈自己对这

段话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偶然的机遇”并不是碰运气的意思,而是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拥有的机遇。

活动2总结写法

1.导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告诉我们,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

考,深入地解决问题。那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和文章的开头有什么联系了吗?

2.交流汇报。

预设:

生1:文章的开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而最后两个

自然段是在列举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之后进行的总结,并告诉我们:科学并不神秘,

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2:我觉得这两个自然段是对开头所提出观点的拓展与延伸,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

3.小名吉: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观点一论证观点一重申观点。(教

师板书)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抓住结尾处的关键词句来理解文章的论点,分析开头与结尾的关

系,再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方法。

板块四拓展阅读,读写结合

活动1阅读材料,找到内涵

1.读读“阅读链接”中的《詹天佑》,想一想: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这

些困难的?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1)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文章。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2.交流:詹天佑与课文中的科学家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不惧困难、坚持探索。)

活动2迁移运用,拓展练笔

1.指导回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觉得应该如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确定观点,选择典型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小练笔。

(1)出示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

能玩出名堂”。

(2)学生明确练笔内容与要求后,试着编写事例提纲。

(3)交流自己编写的提纲,师生评议:事例能否说明观点?

(4)同桌交流提纲,互相评议。

3.课后尝试进行独立习作。

操作指导:''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是学习本单元课文的一个重点。可引导学生借助“阅

读链接”内容展开交流,在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不惧困难,坚持

探索,与课文形成呼应;此外,再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写法,进行仿写练习,提升学生对议论

文结构的更深一层的认识。

板书设计

追锲

一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抓

直理淑复

/盐酸使紫罗兰的花瓣变红[实

多烹二一一证明观点一一大陆连在一起源

百个问研

JJ做梦时眼珠转动一究

」重申观点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教学反思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远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教给学生读

书的方法,给足学生宽松的读书时间与空间,学生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第二课时

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先利用“自学导航”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3自然段,然后完全放

手,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阅读第二、三个事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密切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适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引,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

商O

2.小练笔这一教学环节,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指导学生围绕观点选取典型事例,编写提

纲,在交流的过程中以“事例与观点的联系是否紧密”为核心互相评价,学生在此基础上进

行练笔,有利于学生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这一写法产生更深一层的认识。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本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文章的主要观

点。作者在文中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

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观点。教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一一“真理

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文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引导学生继续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学习

分文中运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课时,对议论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议论文的方法。在学习本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点

拨与指导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首先明确本课

的中心观点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进而学习论证这一观点

的方法一一引导学生阅读三个具体的典型事例,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论

证观点的方法。

有偶

无独

源、

根求

、追

见惯

“司空

理解

重点

字,

个生

写12

1.会

词语

”等

知著

见微

例。

型事

个典

的三

列举

文章

,概括

课文

朗读

情地

、有感

流利

确、

.正

教2

几个

多问

凡事

识到

子,认

的句

深刻

含义

文中

体会

容,

文内

解课

目3.理

要性

的重

么”

标“为什

体事

用具

文运

习本

法,学

证方

的论

常用

点及

的特

论文

解议

续了

4.继

方法

点的

证观

例论

特点

确的

、准

生动

语言

本文

.体会

5

语言

文章

揣摩

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