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画龙点睛得高分_第1页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画龙点睛得高分_第2页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画龙点睛得高分_第3页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画龙点睛得高分_第4页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画龙点睛得高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画龙点睛得高分【真题呈现】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良是推己及人的体谅,善良是风雨同舟的坚守,善良是扶弱济贫的援助,善良是不求回报的付出……请以“善良,撑起一片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参加报刊征文比赛。可记叙经历,可发表议论,可抒发情感,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60分)(2023盐城中考作文题)考场解读这道题设置写作情景,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圈定主题,让考生写文章参加报刊征文比赛。“与人为善”,是君子品行修养的最大标识;崇尚“与人为善”,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提倡与人为善,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考题意在引导中学生重视“善”这一美好品质对人生成长的意义,懂得奉献爱心,用善行温暖他人。在阅卷过程中,我们看到所有的考生对这个题目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其中有创意但得分不高的作文主要是因为普遍缺少三种意识,以下详细做说明。名师例说一、有生活,但缺少思考意识善良的高贵姿态一位老人低头路过乡村公路时,被一辆从后面过来紧急刹车的小车碰着了,老人倒在了地上。路上没有行人,没有人看见。小车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一个又白又胖的男人。男人看了看老人,老人挣扎着就要坐起来。男人说:“您先别动。您伤着哪里了?”老人说:“只是轻轻地碰了一下,没伤着。”男人又看了看老人,说:“您真的没伤着?”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男人说:“您没伤着,那我就走了。”老人说:“你走吧。”男人走到车边,要打开车门上车时,又回到了老人身边,说:“您真的没伤着?那我可真走了啊!”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你走吧。”男人上了车,发动了引擎,却又熄了火下来,再次走到老人身边,说:“您真的没伤着?那您坐起来我看看。”老人闻言动了一下,想坐没坐起来。男人说:“要不要我扶您一下?”老人说:“不用,人老了,起床时也不能一下子就起来。”随后大力挣扎了一下,坐了起来。老人坐了起来,男人帮老人拍了拍身上的衣服,看了看老人的头和手,又对老人说:“您真的没事?那您站起来走几步我看看。”老人用手撑了一下地,踉跄了一下,站起来走了几步,说:“是吧?我真的没伤着。”男人看了,笑了,说:“看来您真的没伤着,可是,您要是说您伤着了,我会给您钱的,您真傻。”老人也笑了,说:“你还说我呢?你还不是一样傻?这里没有人看见,你是可以走的,可你怎么没走?幸好我没受伤,我要是受伤了,你少不了要花一笔钱为我治伤。”两个人笑过,男人又看了看老人,说:“看得出,您的日子并不宽裕,可您还是这样善良!”老人也看了看男人,说:“看得出,你不是有钱就是有权,你这么发达了,可你还是这样善良!你是好样的!”男人伸出了大拇指,说:“您也是好样的!”他搂着老人的肩膀劝道:“就算是没有伤到骨头,摔倒也不轻松,一定让我送您一段。”这匆匆一遇,姓名是没记住,但两个人记住了彼此之间不变的善良。得失评析这是一篇有争议的中考作文。争论的焦点在于能不能被评为一类文(54~56分)。一种意见认为:平心而论,这篇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作者用十分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场十分平常的车祸。撞人者与被撞者都愿意为别人着想,做事有担当,两颗善良的心相互交流、滋润,也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世界。全文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笔流畅优美。另一种意见认为:这篇文章情节简单,思想浅薄。再说,此文缺乏个性,没能写出自己的深切感悟。其实,第一种意见是就这篇文章的“得”而论的,第二种意见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文章的“失”。这篇文章在写生活的同时,缺乏对生活的“思考意识”。作为初三学生,应当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能力,应当有一定的思想水准。写作文,观察生活是基础,但千万不可误把“观察生活”仅仅当作“看生活”,继而在作文中单纯地“写生活”。观察生活的同时,一定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为了证明你的存在,为了证明你是一个富有思想的青年学生,请在写作文的时候积极思考:思考可以写什么?思考从这些写作材料中得到哪些感悟和体验?思考生活中的哪些材料更值得写?……没有思考的文章是幼稚的文章,没有思想见地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唯有增强“思考意识”,才能写出富有思想、富有个性的好文章。该文被评为一类文(54~60分)的最低档,赋分54分。为了让这篇文章的立意再深刻些,还可在结尾处补上:太阳下,道路旁,两个人的笑脸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人之初,性本善。人们的善念需要被唤醒,这个世界需要信任,需要责任和担当。只有“与碰瓷说再见”,人们的善念才会长久漫游于世!画龙点睛,升华主旨,反扣文题。二、有新意,但缺乏整体意识墙的故事墙下有一个小吃摊,生意异常红火。每天上早班来不及做早饭的人都选择在这里吃饭。那是个初冬的早晨,天空灰暗,不时撒下片片雪花。我在小吃摊前坐下,要了份煎饼和一碗香稠的小米粥,喝着粥仿佛又回到了乡下奶奶的身边。“先生!擦鞋吗?”一个手提擦鞋箱的中年妇女,正询问小吃摊前的食客。“真会做生意!”我心中暗想,“来这里吃饭的人时间大都很紧张,趁吃早饭时擦鞋,会节约不少时间。现在的人就是灵活,生意都做上门了。”“小伙子,给口吃的吧?”转脸过去,一位乞讨者身背两个大口袋,身上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怪味,伸出的手已经看不出肤色,上面还有几个脓包。我厌恶地扭过头—我并非舍不得那几角钱—实在是太难闻了,我只想吃完饭赶紧离开,可刚才可口的饭仿佛变了味道,难以下咽了。幸好老板走了过来,拿出一元钱和一个剩下的包子:“走吧,找个背风的地方去吃吧!”乞讨者并未马上离开,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矿泉水瓶,“给口热水吧!”“水在那边,可是……”老板为难地说。我看了眼那茶水桶,“真不知道,他用过,还会不会有人再喝呢?”乞讨者犹豫着没有动,仿佛看出了我的意思。“老人家,给我,我去灌。”擦鞋的妇女走过来,自然地拿过水瓶,在水龙头下认真地清洗着,连瓶口的污渍也清洗干净,然后灌满一瓶水,递到乞讨者手中。她转身又去张罗自己的生意去了,一双双满是泥污的皮鞋被她擦得锃亮。得失评析乍一看,这篇文章还是不错的——全文构思新颖,通过墙下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歌颂善良美好的心灵。行文善用技法,刻画人物。如“现在的人就是灵活,生意都做上门了”。欲扬先抑,与下文擦鞋妇女的美好心灵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如,“一双双满是泥污的皮鞋被她擦得锃亮”一语双关,表面上写她擦去鞋上的污泥,实际上写的是她的行为擦去了人们心灵上的污垢。这些,都是这篇考场作文的“得”。然而,如果仔细读一读文章,就会发现不少“失”。其中关键之处在于作者缺乏“整体意识”,文章好像缺少结尾,有一种不完整的感觉。加上全文只有500多字,而命题要求则“不少于600字”。另外,本文扣题也不紧,“墙的故事”与“墙下的故事”是不同的。因而该文被评为48分,定为二类文(46~53分)。应当如何在写作中体现“整体意识”呢?首先,应该在“正式开工”之前有一张设计蓝图,要对全文写什么内容有所考虑;其次,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先后顺序,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到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再次,要精心设计开头与结尾。最起码的要求是,要安排一个提得起全文的开头和收得住全文的结尾。我们可在文章的开头加上一个题记“推倒一堵墙,打开一扇窗,让阳光照亮内心黑暗的角落,从而感受到一片春光”来提起全文。可以补上这样的结尾:“还是那道古老的墙,阳光穿透了它的历史,风在它身上雕刻下了痕迹。心中开了一扇窗,少了一堵墙,多了一分春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春天就在身边。”题记揭示主旨,开篇写墙,正文叙述了“我”在墙下目睹的动人故事,结尾再回到墙,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扣题紧密,主题升华,歌颂了善良美好的心灵,也打开了作者心中那面关于人格平等和尊严的墙。三、有情感,但缺少读者意识“中国精神”血脉里的“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这种精神既温暖心房,更雄心万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泱泱中华,试问谁是这种“中国精神”的铸造者?无疑是在生活中闪耀着真善美的人,是那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他们用“善”撑起“中国精神”的一片天!“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20世纪60年代,一名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共产党员用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丰富了“中国精神”,他就是雷锋,数十年来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留下光辉的色彩,久久传承、经久不衰。点点微光,聚而成炬;潺潺溪流,汇而成江。“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还记得黄海之滨那个养鹤女孩徐秀娟吗?把丹顶鹤视为亲人的徐家三代人,把所有的爱和关怀都献给了丹顶鹤!如今,徐秀娟哥哥的女儿徐卓已经是第三代鹤女孩。“中国精神”也在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奉献与坚守中闪光!隔一座城,护一国人。中国史无前例的防控之举,融入了“中国精神”血脉的守望之情。庚子鼠年,湖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并肩作战。仅半个多月,全国300多支医疗队,数万名逆行天使集结支援。2021年,河南省又遭遇极端强降雨,受灾情况严重,“让我上!”一封封请战书从他们手中递交,危难关头,全国各地的人民子弟兵申请奔赴救援一线,勇挑生命的重担。江苏、安徽、山东等多省专业队伍连夜调派驰援河南,即使昼夜奋战,脚被水泡得浮肿,面对洪水肆虐,他们坚定不退!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善人者,人亦善之。”越是善待这个世界的人,往往越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人心向善,才能撑起一片天,脚下的路也会越来越宽。得失评析用“分项相加评分”来评判这篇中考作文,属于二类文上(46~53分),评为52分。这篇文章的“得”:选材聚焦时事热点,诠释“中国精神”血脉里的“善”,事例典型,也很有说服力。行文气势磅礴,情感真实丰富,语言功底老到。然而这篇文章不足之处是十分明显的,事例信手拈来但分析说理空泛,作者在写作时缺乏“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在写作时要想到,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文章应起到心与心的交流作用。既然是写给别人看的,就应该清新流畅地吐露心声,让别人轻轻松松地明白你的意图。该考生如果有“读者意识”可以在中间三个小节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作为分论点:“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如果考生有“读者意识”,可能就会分别在中间三小节后添上这样简单的一笔:第二小节后: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为行夜路的孩子亮着灯光照路20分钟的司机,钱塘江上跳桥救人的外卖小哥,拼尽全力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张桂梅校长……只有全中国人的无私付出、家国情怀,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