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94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21/wKhkGWWO4V-AEeNMAAMDqi43EL0162.jpg)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94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21/wKhkGWWO4V-AEeNMAAMDqi43EL01622.jpg)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94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21/wKhkGWWO4V-AEeNMAAMDqi43EL01623.jpg)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94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21/wKhkGWWO4V-AEeNMAAMDqi43EL01624.jpg)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94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3B/21/wKhkGWWO4V-AEeNMAAMDqi43EL016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94【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能不能有收获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燕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见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听不见了,他们的心又开始沉甸甸地往下沉了。心是这样地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但心里却快活:巴不得多淋一些。“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了,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1.请结合文本,分别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上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遇到难事就推,遇到好事就抢,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为好。B.AI可以学习任何“投喂”给它的内容,以便训练出一个完整、可用的模型。C.“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D.“包身工”的身体,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带工的老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晚上数羊从一数到一千都没能睡着,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而①会扭曲我们调节情绪的能力,睡眠障碍不仅使人们白天功能受影响,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而且还会引起烦躁、焦虑、抑郁等问题。要改善睡眠,心境平和很重要。睡眠不仅使身体得到休息,②,还能让大脑得到休息,恢复脑力。睡眠质量,不仅取决于睡眠时间的长短,更取决于睡眠的深度。好的睡眠应该是醒后全身轻松、疲劳消失、思路清晰、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会感到③,无法很快安心入眠。在明亮的光线下入睡,会导致睡眠不安稳,浅睡期增多,影响褪黑素分泌。卧室要保证温、湿度相对稳定。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5.请使用祈使句表述保证睡眠质量的三个方面条件,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买花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②赋。【注】①五束素:五捆白绢,五匹为一捆,一匹绢价格为三千二百钱。这里应指花的价钱。②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可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之人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B.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相随买花”。C.诗人运用“张”“庇”“织”“护”等一系列动词,描绘了京城人们精心呵护花朵的场景,家家习以为俗。D.诗人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在本诗中也有明显体现。7.田舍翁在“叹”什么呢?田舍翁的“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相互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综合训练】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暑去寒来春复秋李碧华小豆子[注]也来了好几个月,与弟兄们一块,同游共息,由初雪至雪雾。练功最初是走圆场,一圈一圈地在院子中走着,越来越快,总是走不完。棍子敲打突地停住,就得挺住亮相。一两个瘫下来、散漫的必吃上一记。到了稍息,腿不自主地在抖。还要压腿。把腿搁在横木梁上,身体压下去,立在地上的那条腿不够直,师父的棍子就来了。一支香点燃着。大伙偷看什么时候它完了,又得换另一边耗上。小癞子又泪汪汪的。他总是压不下去,便要“撕腿”。背贴着墙,腿做横一字张开,师父命二人一组,一个给另一个两腿间加砖块,一块一块地加,腿越撕越开,痛苦得很。孩子们都没穿过好衣服。他们身上的,原是个面口袋,染成黑色,或是深颜色,做衣服,冬天加一层棉,便是棉衣。春暖了,把棉花抽出来搁好,变成两层的夹衣。到了夏天,许是再抽下一层,便是件单衣。大的孩子不合穿,传给小一点的孩子。破得不能穿了,最后把破布用襁糊裱起来,打成“袼褙”做鞋穿。天气暖和了,这天烧了一大锅水,给十几个孩子洗一回澡。这还是小豆子拜师入门以后第一次洗澡,于蒸汽氤氲中,取一个木勺子,众多弟兄你替我浇,我替你浇,喧闹得很。几个孩子又架着脏兮兮的小癞子进来,把他像木偶傀儡一样扔到水里去,溅起水花。“别逗了,烦死了。反正我活不长啦,我得死了。哎哟,谁踩着我啦——”小癞子只一壁叨叨不清,师兄弟们早已习惯,全没上心。他们只是嬉玩着,舒服而且舒坦。孩子长得快,拉扯地又长高了。个个略懂所谓十八般武艺……眨眼就到了“分行”的日子。孩子们穿好衣服,束好腰带,自个伸手踢脚喊嗓,之后,一字排开。眼前几个人呢,除开关师父,还有上回那师大爷,拉胡琴的歪鼻子丁二叔。大人们坐好了,一壁考试一壁掂量。就像买猪肉,挑肥拣瘦。先看脸盘、眉目。挑好样的生。一个一个被拣去了,剩下些胖的、眼睛小的、笨的……因没人要,十分自卑难过。只在踢石子,玩弄指头儿,成王败寇的残酷,过早落在孩子身上。师大爷又问:“你那个绝货呢?”胡琴拉起了。关师父得意地瞅瞅他,把小豆子招来:“来一段。”不知恁地,关师父常挑一些需得拔尖嗓子的戏文让他练。四合院里还住了另外两家人,他们也是穷苦人家。自某一天开始,卖茶的寡母把小木车和大铜壶开出去,一路地吆喝:“来呀,喝大碗茶呀……水开茶酽,可口生津啊,喝吧……”师父总是扯住他教训。只他一个。“小豆子你听,王妈妈使的是真声,这样吆喝多了,嗓子容易哑,又费力气。你记住,学会小嗓发声,打好了底……”今天小豆子得在人前来一段了。昨儿个晚上,本来背得好好的。可一开腔唱“我本是——我本是——”高音时假声太高,一下子回不过来。回不过来时心慌了,又陷入死结中。正抽着旱烟的师父,“当哪”一声把铜烟锅敲桌面上,再冷不提防便捣入他口中,打了几个转。“什么词?忘词了?嘎?今儿我非把你一气贯通不可!”师大爷忙劝住。“再唱!”小豆子一嘴血污。小石头见他吃这一记不轻,忙在旁给他鼓励,一直盯着他,嘴里念念有词,帮他练。小豆子含泪开窍了。琅琅开口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见人家夫妻们洒落,一对对着锦穿罗,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似火——”嗓音拔尖,袅袅糯糯,凄凄迷迷。伤心的。像一根绣花针,连着线往上扯,往上扯,直至九霄云外。师大爷闭目打着拍子。弟兄们只管瞅住他。小豆子过关了。师父踌躇满志:“哼!看你是块料子才逼你!”他的命运决定了。他童稚的心温柔起来。“不好了!不好了!——”一个徒儿蓦地走过来,惊扰一众的迷梦。胡琴突然中断了。“什么事?”小黑子仓皇失措,说不出话来,只呆呆指着杂院。杂物房久不见天日。堆放的尽是刀枪把子,在木架子上僵立着。简陋的切末、戏衣、箱杠,随咿呀一响,木门打开时,如常地映入眼帘。太阳光线中漫起灰尘。见到小癞子了——他直条条地用腰带把自己吊在木架子上面。地下漾着一摊失禁流下的尿。孩子们在门外师父身后探看。他们第一次见到死人。这是个一直不想活的死人。小豆子吓得双手全捂着眼睛。肩上一沉,大吃一惊,是师兄小石头过来搂着他。木门砰然,被关师父关上了。第二天一早,只见两个苦力拉着平板车,上面是张席子,席子草草裹着,隐约是个人形。关师父点头哈腰,送一个巡捕出门。大伙目送着同门坐科的弟兄远去。小豆子在小石头耳畔悄悄道:“小癞子真的走出去了!”他走出去了。只有死掉,才自由自在走到外边的世界。自门缝望远,“它”渐行渐远渐小……(选自李碧华长篇小说《霸王别姬》,有删改)[注]“民国”十八年,九岁的小豆子被母亲狠心剁下骈指(与大拇指并排长出的第六指),投在关金发门下为徒,学习梨园十年为满。言明四方生理,任凭师父代行,十年之内,所进银钱俱归师父收用。倘有天灾降临,车惊马炸,伤死病亡,投河觅井,各由天命。有私自逃学,顽劣不服,打死无论。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癞子又泪汪汪的”中的“又”说明他已不止一次地在“压腿”上面经历非人的磨难了,揭露出科班练功非同一般的辛苦。B.孩子们的衣物省了又省,裁了又裁,既有师父节省克扣的成分,更是艰难时世下人们艰难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C.离开母亲,身在戏园,小豆子凄苦无依,看着小癞子“真的走出去了”,走到那个自由自在的世界里去了,他心中是有几分羡慕和期盼的。D.结尾处“‘它’渐行渐远渐小”中的“它”意味深长,表明小癞子从来就不曾以“人”的身份和尊严存在过,寄寓了作者深切的同情。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癞子自言“我得死了”,师兄弟们全然不上心,既为后文小癞子的上吊埋下伏笔,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世态炎凉的普遍性。B.师父教小豆子用小嗓发声的情节是行文的必要补充,也为后文小豆子最终过关做铺垫。C.铜烟锅直捣小豆子嘴的情节,动作极具暴力色彩,虽是源自对小豆子巨大期望之后的失望感,但也难掩师父的冷酷无情。D.对杂物房的描写用了白描手法,借物件的“僵立”“简陋”“如常”,让人不寒而栗,自然联想到人世的冷漠凄凉。3.文中画横线的段落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请具体分析。(4分)4.标题“暑去寒来春复秋”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6分)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材料一:赵简子曰:“吾愿得范、中行之良臣。”史黯侍,曰:“将焉用之?”简子曰:“良臣,人之所愿也,又何问焉?”对曰:“臣以为不良故也。夫事君者,谏过而赏善,荐可而替否,献能而进贤,朝夕诵善败而纳之。道之以文,行之以顺,勤之以力,致之以死。听则进,否则退。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使至于难;君出在外又不能定而弃之则何良之为?若弗弃,则主焉得之?夫二子之良,将勤营其君,复使立于外,死而后止,何日以来?若来,乃非良臣也。”简子曰:“善。吾言实过矣。”(选自《国语·晋语》)材料二: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者,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选自《鲁穆公问子思》)材料三: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5.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君A出B在外C又不能D定E而弃F之G则何H良之为?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退,指使退出,“烛之武退秦师”的“退”表示使撤退,两者用法相同。B.向,指先前,与《归去来兮辞》中“木欣欣以向荣”的“向”意思不同。C.效,指尽力,与《出师表》中“恐托付不效”的“效”意思不同。D.责,指责备,与《陈情表》中“责臣逋慢”的“责”意思相同。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简子想寻求范氏和中行氏的良臣,史黯表示反对,他认为范氏和中行氏没有良臣,如果有良臣,两家不至于落难。B.鲁穆公向子思询问什么样的人是忠臣,子思认为能一直指出君主过错的人就是忠臣,但是鲁穆公对子思的话感到不悦。C.鲁穆公向成孙弋转述了子思关于忠臣的言论,成孙弋欣赏子思,表示如果这句话不是子思所说,他会感到厌恶,D.唐太宗通过文彦博要求魏征要“存形迹”,魏征表示君臣应该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做表面功夫,不利于国家。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荐可而替否,献能而进贤,朝夕诵善败而纳之。(4分)(2)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4分)9.材料一与材料三所论述的良臣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3分)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94答案与解析【基础训练】1.①“屑屑索索”是象声词,形容细碎声,写出了蚕吐丝的声音。老通宝和儿子连这样细小的声音都能听见,衬托出他们对蚕吐丝结茧的关注、重视;②“忍不住”表示抑制不住,不由自主。老通宝和儿子不由自主地想笑,体现他们想象丰收时的喜悦心情;③“沉”指没入水中或往下降。这里写老通宝和儿子的心“往下沉”,突出他们听不到蚕声时内心的紧张、担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词语含义和作用的把握能力。“屑屑索索”,象声词,形容细碎声。本处是用来描写山棚上蚕吐丝的细碎声音。老通宝和他的儿子蹲在地上,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能够听到这样细碎的声音,从而表现出他们二人对蚕吐丝结茧的关注、重视。“忍不住”表示抑制不住,不由自主。老通宝和他的儿子将所有的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他们听着山棚上蚕吐丝的细碎声音,就仿佛看到了丰收时的景象,所以他们不由自主地想笑,体现了他们想象丰收时的喜悦心情。“沉”指没入水中或往下降。本处是说老通宝和他的儿子将所有的钱和精力都投入到养蚕当中了,当他们突然听不到蚕吐丝结茧的声音时,他们的心就往下沉,写出了他们内心的紧张和担忧。2.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四大娘的主观感受,突出四大娘看到成片的“蚕花”后内心的激动、喜悦,增强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引发读者联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本处写四大娘的心好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嗓子眼显然不可能真的会蹦出来,这是四大娘挑开芦帘角看到的成片的“蚕花”时的主观感受,因为成片雪片,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这也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来没见过的。可见此处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四大娘看到这一景象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夸张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能力,增强感染力,使文章表达更加地生动,引发读者的想象。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上山”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引号表示讽刺和否定;B.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引号表示引用;D.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4.①睡眠不足②恢复体力③心情烦躁【解析】①由“晚上数羊从一数到一千都没能睡着”和后一句“睡眠障碍”可知睡眠不好,推断①处可以补写“睡眠不足”。②由后一分句“还能让大脑得到休息,恢复脑力”,看出“让……得到休息,恢复……力”的句式,根据“不仅使身体得到休息”,可推断出②处可补写“恢复体力”。③由前一句“在嘈杂的环境中”和后面“无法很快安心入眠”,推断因环境嘈杂可让人心烦,所以推断③处可以补写“心情烦躁”。5.①要保持心理的平和;②要保证生理的健康;③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解析】①由第一段“要改善睡眠,心境平和很重要”可以分析出保证睡眠质量要保持平和,所以用祈使句式可概括出“要保持心理的平和”。②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好的睡眠应该是醒后全身轻松、疲劳消失、思路清晰、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可以看出好的睡眠质量是睡醒之后身体轻松、精神良好,所以用祈使句式可概括出“要保证生理的健康”。③由“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会感到心情烦躁,无法很快安心入眠”,可以看出好的睡眠质量需要好的环境,所以用祈使句式可概括出“要营造良好的环境”。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在本诗中也有明显体现”错误,由原文“戋戋五束素”“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可知,本诗尖锐地反映社会矛盾,并无“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的体现。故选D。7.①田舍翁在感叹一丛花的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②揭示了当时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③“买花者”所象征的富贵人家,其豪奢的生活都是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此尖锐地反映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分析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依据原文“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可知,田舍翁在感叹一丛花的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可见田舍翁的生活之贫苦,这就是当时百姓的现实状况。依据原文“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两句,写这些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移花而挥金如土。“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写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售价竟“五束素”,其昂贵的确惊人;“上张幄幕庇……移来色如故”四句写主人对牡丹的珍惜,以期卖个好价钱,由此可见当时贫富差距巨大。当诗人目睹买花者挥金如土,发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时,忽然发现了一个田舍翁“低头独长叹”。诗人从田舍翁“低头”的表情与“长叹”的声音看到,仅仅买一丛的深色花,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这些买花者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都因事而作,有感而发,叙写“京城贵游”不惜重金买牡丹花的现实,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巨大,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8.(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3)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综合训练】1.C(C.“他心中是有几分羡慕和期盼的”错。“真的走出去了”的代价是“死掉”,这不是小豆子的期盼。行文中“真的走出去了”是说小癞子终于解脱了,也最终回不来了,是小豆子内心那份良善的体现。)2.A(A.“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世态炎凉的普遍性”错。“全没上心”不是表现世态炎凉的普遍性,而是师兄弟们都还是孩子,不懂小癞子的绝望,只将其看作平常玩笑罢了。)3.①叠词。“袅袅糯糯”“凄凄迷迷”具有韵律美。②通感。“袅袅糯糯”用视觉和触觉(感觉)写听觉,生动写出了声音的轻盈、绵长。③比喻、夸张。唱腔像绣花针连着线将人往上提至九霄云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小豆子唱戏时气息弱而不断的情状,表现其扎实的基本功。④多用短句,短促而悲切,与上文的唱词内容相得益彰。4.①显示着时令变化。孩子们在梨园学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②体现了人世苦难。小豆子、小癞子等人的学戏遭遇,就如同“暑”去之后的“寒”来,“春”去之后的“秋”来,温情时刻太短,寒凉才是底色,学艺卖身,生死由命,悲苦无奈。③暗含着悲剧轮回。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底层小人物处境悲惨,永难翻身。5.CEG[原文标点为:君出在外,又不能定,而弃之,则何良之为?“在外”是“出”的补充成分,应连在一起,“又不能定”的主语省略了,是范氏、中行氏的臣子,与前一句主语不同,所以第一处应断在C处;“又不能定”与“而弃之”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E处应断开;虚词“则”可视为断句的标志性词语,第三处应断在G处。句意:君主出奔到国外,(范氏、中行氏的臣子)又不能使君主获得安定,反而弃君而去,那么又算什么良臣呢?]6.A(A.文中“揖而退之”的主语是“子思”,故“退”表示退出,没有使动用法;与“烛之武退秦师”的“退”用法不同。B.文中“向者”的“向”表示先前;“木欣欣以向荣”的“向”表示朝着;意思不同。C.文中“效禄爵者也”的“效”表示尽力、尽忠;“恐托付不效”的“效”表示奏效、效果;意思不同。D.文中“亦有可责”与“责臣逋慢”的“责”都是表示“责备”的意思。)7.C(“成孙弋欣赏子思,表示如果这句话不是子思所说,他会感到厌恶”错,材料二中,成孙弋赞同子思的观点,表示如果不是子思,他不会听到这种观点。)8.(1)推荐好的,去除不好的,贡献自己的才能,进荐贤人,早晚讲述善恶成败的事迹让君主采纳。(“替”,去除,1分;“诵”,讲述,1分;纳,使……采纳,1分;句意1分)(2)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征袒护他的亲戚,皇上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此事)没有实据。(“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贷款业务的核算》课件
- 中国医科大学的肾脏病课件之慢性肾衰竭
- 2025至2031年中国定型花边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双角度铣刀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强度玻璃纤维过滤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金融会计学》课件
- 幼儿教育指导师复习试题含答案
- 《电子商务前沿》课件
- 《部分浮选》课件
- 纺织品市场营销课件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外研版一起点二年级下册英语全册课件
-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 【64精品】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XE82000--午山风电场风机定检作业指导书
- 汽车座椅骨架的焊接夹具论文说明书
- 前列腺癌临床路径(最全版)
- [重庆]房建和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要点
- 发电机组自动控制器
- 实习鉴定表1页
- 翻车机主要技术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