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_第1页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_第2页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_第3页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_第4页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1.文化传承与理解:背诵《老子》四章,理解道家的思辨思想和看待事物的独特角度。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类比论证和运用寓言说理。3.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实虚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等知识。核

养学习任务2课后拓展•素材积累和美文品鉴合格考达标练学习任务1高考提升练附:【译注•古今对译】附:【译注•古今对译】学习任务4学习任务1理解道家的思辨思想(《老子》四章)赏读·引入研习情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赏析】道,降生为无,现身为一个真实的存在;万物源于无,而又归于无。这就是存在之道,道因而玄妙不已。道又是无情之物,所谓得道者,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视之如归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既来之,则安之,虽浮生如梦,总会有片刻的欢乐。有无相对,同出异名。懂得其中的奥妙,也就是领略了道的真谛。存在或不存在,不是相对的两极。一切都不会绵延长存,一切都只能成为一维的过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离我们并不遥远,老子的目光已经穿透了数千年。预习·整合研习资源积累卡片一、积累作者知识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春秋晚期公元前571年。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学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二、积累文学常识华夏智慧的绝世之作——《老子》《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相关知识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函谷关的守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理解道家辩证思想,学习哲理思辨1.阅读第十一章,分析“有”和“无”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提示:无和有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没有无也就无所谓有,本章旨在阐明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关系。老子通过车子、陶器、房子这三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指出这几样事物都是有形的,也就是“有”,而体现它们自身价值的却是无形的空间,也就是“无”。有和无的关系,就是“利”和“用”的关系。利是使用价值的前提条件,用是使用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任务二2.怎样理解第二十四章的处世哲学?提示:在本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3.第三十三章中重点讲的是什么问题?有着怎样的观点?提示: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阐明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4.第六十四章中,老子指出人做事应注意哪些方面?提示:本章首先指出事物在“安”“未兆”“脆”“微”的阶段容易处理的四种情况,由此提出人做事就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才行;其次举出事物由小而大、由近至远的三个事例,由此提出人做事就要“慎终如始”,心意不可松懈,一点一滴去完成,这样才能“无败事”。最后,老子又重申“自然无为”。课堂小结主旨归纳本文所选《老子》四章,讲了“有”与“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等的辩证关系,对现实人生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结构图示写作特色1.运用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第六十四章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以“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说明大的东西都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在本课所选择的第十一章中,把“有”和“无”进行对比,在对比中阐述“有”和“无”,特别是“无”的作用。在第六十四章中,把“为者”“执者”的刻意的追求、过分的执着与“圣人”的顺其自然的“无为”进行比较,阐述如何使主观的行为符合客观的规律。2.善于思辨,直接说理。在老子那里,道不可言说,只能用“无”来表示。“有”与“无”都是玄,玄之又玄,即道。道,既是无形状的“无”,又是真正存在的“有”。同时他还说“有无相生”,“有”和“无”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在本课所选的第十一章中,老子举车子、陶器、房子三个世俗例子,来阐述“有”和“无”的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充满着思辨色彩。附:【译注•古今对译】学习任务2

理解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五石之瓠)赏读·引入研习情境鼓盆而歌青丝成长卷,生命如烟缥缈。沧海桑田,相见不如怀念。歌者当鼓盆长歌唱晚,天地两茫茫弹指一挥间,人世间去留都自然,相聚成白首,相看两不厌,不离不弃不悲不伤,为你歌唱,不论你是否在我的身旁。【赏析】作为国内首支以庄子思想为题材的现代歌曲,《鼓盆而歌》的词意取自庄子的典故:庄子的妻子去世后,亲朋友邻纷纷哭而泣之,唯独庄子一旁鼓盆而歌。词作者丁开对记者表示:“庄子是道家伟大的思想家,他用鼓盆而歌的方式向世人阐释他的生死观,他认为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可逆转,鼓舞人们依然要继续生活,继续歌唱。这首歌曲旨在借用音乐渠道让庄子的思想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预习·整合研习资源积累卡片一、积累作者知识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庄子(前369—前286),本名庄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先秦七子之一,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的作品喜欢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哲理,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中代表作品是《庄子》。二、积累文学常识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奇书《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展现了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三、积累文化常识1.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2.夫子:①古时对男子的尊称;②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③旧时称自己的丈夫;④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⑤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本课是第一种义项。相关知识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庄子天资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五石之瓠》就是《逍遥游》的节选。探究·构建研习任务梳理文言基础知识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任务一龟皲皮肤冻裂纩丝绵絮说悦取悦把……作为不超过名词作动词,种植名词作动词,盛,容得下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程度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名词作动词,带兵名词作状语,在水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失败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给予,赠送宽大空廓的样子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①因为

②击破①本来

②愚笨①代代

②漂洗

③职业①召集

②商量①卖

②给①割地

②封赏有的比喻不通达的见识非我不是嫌它不大也这是因为用途不同。人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以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之用它来盛水之切开它当瓠以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宋人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商量说众许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之就用这个方去取悦吴王客他在跟越国人展开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之浮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理解庄子思想,学习寓言式论证1.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都有什么用意?提示: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任务二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提示:这则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3.你从对话中可看出惠子和庄子各有什么特点?提示:惠子是愚笨的;庄子有着大智慧,善辩。4.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提示:从形式上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庄子提出了对大瓠的使用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还批评了惠子不通达。从逻辑上看,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对于大瓠来说,惠子的立足点是实用功能,庄子的立足点是精神功能。5.庄子运用寓言说理有什么作用?提示:《庄子》通过情节性很强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哲理,把文学和哲学相融。在说理的同时,不失丰富想象,带有浪漫色彩,增强了说理的趣味性和效果。课堂小结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关于大瓠之种的辩论,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善于论辩的特点。结构图示写作特色(1)运用寓言说理。文中讲了庄子与惠子围绕大瓠之种辩论的寓言,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庄子顺其自然的逍遥思想。(2)借助对话刻画人物。文章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话描写,突出了两者不同的形象,惠子显得愚笨,庄子显得有大智慧,并且善于辩论。附:【译注•古今对译】学习任务3

归结道家思想,学习论证方式归结道家思想比较阅读本课的两篇文章,说一说这两篇文章各自强调了道家的哪方面,各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任务一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超脱世俗经验束缚,会发现独特价值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自有其价值学习论证方法1.学习类比论证课文所选《老子》第六十四章运用了类比论证,“合抱之木……始于足下”运用类比的手法,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大的东西都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告诫众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任务二【技法点拨】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类比论证法在表现形式上,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从主、客体事例的数量看,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例只能是一个,而客体事例则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察今》里就有“荆人涉雍”“刻舟求剑”“投婴于江”这三个客体事例,每一个客体事例后面都有一段比较类推的文字,起着反复论证、反复强调的作用,从而形象地揭露了“今世之主”一成不变地“法先王之法”的荒谬。客体事例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也可以是假设的事例;可以是一个包含科学原理的事例,如《晏子使楚》中的因水土不同而橘变为枳,也可以是寓言故事,如《察今》中的三个事例;还可以是成语典故,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的滥竽充数。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物与客体事物之间的相同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许多个。如《察今》,主体事例“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与它的三个客体事例之间,就只有“主观的做法不适应客观的变化”这一个相同的特点;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类比论证法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情况,有的通篇都用这一种论证方法,类比到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有的只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并把它与其他论证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如《公输》就是把类比论证与演绎推理结合起来运用的。类比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具体的事物,所以它具有其他论证方法所不具备的形象、生动的特点,容易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接受作者所论证的观点。运用类比论证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是无穷多的,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2.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之起到补充和丰富的作用。3.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绝对化。典例剖析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分析:此文段运用了“类比论证法”。风掠过水面,阳光穿过云中,岁月走过树林……它们都有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留下点什么,然后接着论证“人生该留些什么”这个中心论题当堂巩固1.以“严守规则,做文明游客”为话题,运用类比论证写一个片段。答案:熟视无睹,违规成习不觉醒。(分论点)违规的恶习,是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起来的,“不随地大小便”无视,“不采摘花朵”无视,直接培养了“累塔好汉”“喂虎英雄”。(阐述)无视警示,游人抛硬币,致使雷峰塔古迹身陷危局;无视警示,游客虎园下车,致使人员产生或死或伤的悲剧。两起事故看似无关,前者人们轻描淡写地说“在没有损害古迹文物的前提下不必过多谴责”,后者死伤者的亲人却哄然而诉之法律求赔偿!(类比)两件事的共同特点是“无视警示之规”,违规成自然而不反思,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却是要从违规中换取更大的利益,而这利益反过来促使人更不把规则当回事,悲哉!(总结)侥幸之心,鼠目之光酿灾祸。(分论点)侥幸与短视正是违规之人的思想根源。“没有损害不追究”是最有害的思想,(阐述)“炸弹没有响之前,不必大惊小怪;悬崖没有掉下人之前,不必有护栏;虎没有吃人之前,完全可以下车”,这些想法与“雷峰塔没有倒之前不必过分谴责”是同一种逻辑!(类比)这种不必严守规则的想法的人很多,正是这种想法使我们漠视规则。“规则”是防患于未然,并不因为没有危险发生就可以去做!(总结)2.学习寓言故事论证《五石之瓠》采用了很多寓言故事进行说理,为了说明一些事物在世俗人眼中看来无用,而在独具慧眼的人眼里,却有大用的道理,庄子给惠子讲了“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形象生动地证明了这个道理。【技法点拨】故事说理,于生动有趣中引人深思此处所说“故事”非记叙文中的“故事”,因议论文以说理为主,所以要求故事蕴含一定的哲理。一般情况下,所收集的故事,不仅要具有记叙文的“生动性”,即情节曲折,吸人眼球,还要具有议论文的“深刻性”,即以小见大,富含哲理,引人深思,于不知不觉中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叙述时要根据论点的需要对故事进行适当的剪裁,否则过多的叙述会导致文体不清。如习作《随手的爱》中的片段: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一句宝贵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其中一分子,我们都需要得到帮助,也应该帮助别人。有时候我们只要付出哪怕一点点,甚至是不经意间付出的一点,就能帮到别人,甚至可以救别人。如果你还不以为然,我来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而漆工在工作时,随手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后来船主给了漆工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他补船身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他的孩子们瞒着他驾船出海时,他就认为他们回不来了,而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他感谢漆工!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细微的、不经意的、随手的爱!如果当时漆工只做他的本职工作,可能船主的孩子们就无法生还。但,恰恰是他的随手善举,拯救了几条宝贵的生命。这虽然是一个故事,但它告诉我们,这世界真的需要爱,哪怕是随手的爱。如果你还不以为然,我来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而漆工在工作时,随手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后来船主给了漆工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他补船身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他的孩子们瞒着他驾船出海时,他就认为他们回不来了,而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他感谢漆工!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细微的、不经意的、随手的爱!如果当时漆工只做他的本职工作,可能船主的孩子们就无法生还。但,恰恰是他的随手善举,拯救了几条宝贵的生命。这虽然是一个故事,但它告诉我们,这世界真的需要爱,哪怕是随手的爱。作者讲述故事,围绕论点进行了剪裁,故事虽简短但情节曲折,最后还借船主的口点明了给漆工一大笔钱的原因,并揭示了①“______________”,自然而然地引导人们思考;②这“__________”的价值。这个故事,以小见大,生动曲折,富有哲理,有力地论证了观点。顺便补的价值随手的爱2.请利用下面这则寓言进行说理训练,看看能提出哪些论点,怎样将此寓言融入议论之中。春天,桃花盛开。蜜蜂飞到花丛里,忙碌地采蜜授粉。桃花非常欢迎蜜蜂的光临,并且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它们授粉的酬谢。只有一朵桃花,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当蜜蜂飞到它的花蕊中来时,它便大骂大叫:“去,去,去!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这儿得到一点好处!”同时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后来,其他的桃花都结成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谢了,没有结果。答案:第一问:看到这个寓言故事,我认为,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社会向工业超级大国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就如同蜜蜂与桃花之间采蜜授粉的过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义无反顾地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联想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四种因素,即可以提炼四个论点:(1)勤劳务实。蜜蜂采蜜授粉体现了勤劳务实、积极主动创造财富的精神,中国自古以来都具有这种优良品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国家充分发挥中国制造的大规模量产能力,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崛起为第二大经济体。(2)优势互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消费理念不同,让各自扮演了蜜蜂和桃花的角色,在采蜜和授粉的过程中实现了战略对接和优势互补,发达国家通过中国重建秩序,欠发达国家通过中国共享繁荣,正如外交学院施展老师所说中国是世界的枢纽。(3)大国博弈。一朵桃花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的特例让我看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子,中国崛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美国制造业的外流甚至空心化,造成无法挽回的贸易逆差以及就业问题。美国一系列“退群行为”恰恰是因为“用采蜜交换授粉”对他来说不公平、不合算甚至吃了哑巴亏,这也意味着“大国博弈”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长期存在。而面对此次全球经济的退潮,中国要做的就是吸取中美贸易摩擦的教训,韬光养晦,深刻认清自己的基本盘,正确看待对外贸易风险,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4)拔河比赛。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是军事力量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争。美国主导的拳击比赛式的全球经济模式会被中国主导的拔河比赛式的模式代替。过去的拳击比赛,是强者的游戏,而拔河比赛,是所有人都能参与。拳击比赛,以击倒对手为目的,而拔河游戏,我只是想把这个供应链高价值的部分,往我这边拉一拉,只是关系到是采蜜多还是授粉多的问题。拳击比赛,输家必须离场,而拔河比赛,希望所有人都留在这个现场。随着各国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商品、货物、资金都实现了高效流通,地缘政治冲突在全球范围被削弱,人们更愿意参与到“采蜜授粉”的拔河游戏中来获利。正如有人看到特朗普要在美国墨西哥边境筑隔离墙来限制非法移民时说,所有想挡住点什么的墙最终的命运都是旅游景点。第二问:融入议论的角度。可从个人角度来说,每个人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友善的桃花,但我们依然需要坚持两点:第一,做最好的自己,认清自己的基本盘,找到那些失去后还能拥有的东西,让自己的专业、兴趣、特长不断地打磨、迭代、次生长,成为所从事领域的高手,学会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现有资源,提升自身不可替代性。第二,保持开放,随时向别人交付价值并获取回报,积极适应个体崛起时代灵活渗透、共享互助的工作模式,参与到未来互联、互利、互信的自由协作网络中去做一只勤劳的蜜蜂,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价值,成就辉煌的自我。课后拓展•素材积累和美文品鉴素材提炼对于一个追求中庸和适度的民族来说,狂的魅力有时是无法言说的。囿于生存的环境,人们往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对于狂的追求和渴望,但有时这种追求和渴望总是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譬如通过他的更喜欢李白而不是杜甫,或者他偶尔地放歌纵酒,或者只是他的对庄子的欣赏。“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似乎不仅是李白个人的自白。放歌纵酒,也不只是魏晋名士风流的影子。而他们都可以让我们想起另一个人,那就是庄子。其实庄子的日常生活是很难用“狂”这个字来形容的。虽然由于他生活的年代距我们现在有两千三百多年,因此我们几乎不能描述他的具体生活。但是透过他的著作表现出来的他的处世方式,我们仍然可以做出上述的推断。他是一个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人,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他是一个销声匿迹自埋于民的人,像这样的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他又如何能狂呢?但也许他只是出于某些理由在刻意地掩饰着什么,可是总有纸包不住火的时候。在某些关键的时刻,庄子总能表现出特殊的姿态,让我们领略些“狂”的意味。素材点金课外链接别把你的人生态度强加于人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桥上看鱼,河水非常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鱼儿在游。庄子说:鯈(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安”在古汉语中有“怎么”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哪里”。庄子用这种问答方式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即我的人生与你无关,这就是庄子人生哲学的第一个观点。既然如此,你就不要把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强加于我。我们可以再看一个故事。有一天,鲁国飞来了一只海鸟,从来没有人见过这么漂亮的鸟,于是鲁国国君就宝贝得不得了,为它举行国宴。当时的国宴是钟鸣鼎食,吃饭的时候用鼎上菜,用编钟奏乐,结果怎么样?鸟被吓死了。庄子说,你们这是不把鸟当鸟啊!把鸟当鸟应该怎样?让它在大自然里吃蚯蚓、吃虫子、吃谷物,想睡就睡,想飞就飞,而不是钟鸣鼎食。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庄子的另一个思想,那就是己所甚欲,也勿施于人。你认为这样非常好,那是你认为的,跟我无关。好心有时会办坏事。精彩运用请运用庄子的素材,写一段文字,500字左右。示例:熊熊烈火照亮着中国的文学旅程,精神的升华牵动着每个人的琴弦。没有驰骋沙场的你却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没有纵横捭阖朝野的你却是能臣贤士心中的追求。你说:“吾将曳尾于涂!”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