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专题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其在叙述方面的特征、特色是高考中有关小说的常规考点之一。从目前各地最新试题来看,有关小说叙事艺术的考点,是高频题。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系统地梳理并掌握小说的叙述方法及特色,定能让我们的复习备考事半功倍。
2023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文中划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2022新高考Ⅰ卷《理水》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2021新高考1卷《石门阵》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20全国1卷《越野滑雪》根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2019全国1卷《理水》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2019全国3卷《到梨花屯去》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2018全国1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十年高考真题回顾2018全国3卷《微纪元》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2017全国3卷《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2016全国3卷《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要要分析。2015全国1卷《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014全国1卷《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014全国2卷《鞋》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013全国1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1.熟悉小说叙事方式有关专业知识。知道有哪些叙事方式?任何一个考点,背后都有专业理论知识支撑,把知识点简化为导图形式.2.理论知识与文本结合。遇到叙事方式的考题时,要学会第一时间审题,然后把所学到的叙事方式理论知识结合文本实际来答题,看看能找到几个叙事方式,迅速找到得分点,以此提高答题的规范性和得分率。3.熟悉考题的多样性。一是题目的问法是多样的,但离不开叙事、叙述、讲述这样的字眼;二是题目的难度不断提高,有反套路的倾向,考到最后是考阅读理解能力;三是题目有精细化发展趋势,不是笼统地考叙事方式,而是就某一叙事方式进行具体考察。因此,备考过程中要熟悉不同题型,并在训练中得到提高。
备考策略谁在讲述怎么讲述叙事艺术叙事视角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有限视角(叙述者=人物)客观视角(叙述者<人物)叙事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事时间叙述频率(故事中事件与叙述的重复关系)叙述节奏(叙事速度的快慢疾缓,包括场景、概要、延缓、停顿、省略五种形式)叙事方式1.散文化、魔幻化、客观化、幽默化2.对话式、独白式、讲述式、意识流式、交织式(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荒诞、叙事与写景)情节技巧1.线索2.一波三折(摇摆延迟)3.开头与结尾(悬念、欧亨利)4.抑扬、伏笔、照应、铺垫、对比、衬托、
突转、重复叙事语言细腻、朴素、平实;生动活泼、用笔轻松、庄重凝练等作者(故事外)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内)叙事人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事人称叙事腔调叙事节奏晓文语文何老师精心整理
重点关注点1叙述视角关于叙述视角,近年来不少高考题中已有涉及。考查内容多集中在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两方面,提问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2016全国卷3《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析。2017全国卷2《窗子以外》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
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一类是明确点出要考查的内容。另一类则不明确提示答题方向,提问内容比较含蓄,需要考生领会答题方向。2017全国卷1《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2018全国卷1《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同样的一个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讲法。小说的本质是故事,故事里面有人物、情节、环境。故事的讲述我们称之为叙述。所谓叙述视角,是指在叙事性故事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故事。思考:作者=叙述者?作者:故事的创造者,是写作主体;是真实的人叙述者:讲故事的人,叙述主体;由作者创造出来什么是叙述视角?知识储备
不同人称的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所想,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能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感情交流;若对象为物,则使物具有拟人化作用;有呼告的效果。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灵活自由。“我”在小说中的作用①结构方面,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②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人物方面,突出人物形象。④方便描写人物心理,易于抒情。⑤增强真实感,充分展现内心世界。⑥主题方面,深化小说主题。①是故事的见证者,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对比反衬,突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作用有限视角叙述者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会受到其主客观条件(如身份、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特殊情况:第三人称为限视角。如2017年全国3卷《天嚣》科研人员VS蒙古同胞)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来龙去脉,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特别是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因为虽然“你”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故事的叙述者却不是“你”,而是从“我”或“他”的角度看你,是从“我”和“他”的视角来讲故事的。基本分析人称的作用即可。第一人称主人公主要人物见证者次要人物参与者次要人物
答题角度叙事类题型准确判断叙事特点具体分析叙事效果不同的角度答题术语:注意答题时要综合考虑效果:1.给叙事、情节带来怎样的好处。如叙事清晰,便于展开情节,情节引人入胜等。2.表现人物作用。如更好地表现××的××形象等。3.主旨作用。使主题更集中、鲜明、深刻等。4.其他角度。如思想感情、审美效果等不同的角度答题术语:1.人物塑造。真实、立体、鲜明,烘托心理,
体现感情2.情节结构。推动,完整,串联,一波三折,
戏剧性,铺垫,伏笔,照应3、环境特点。营造氛围、折射时代社会特征4.小说主题。凸显,深化,升华,丰富5.读者感受。悬念—兴趣,空白—想象,
张力—回味,真实、诗意……(2016年全国卷Ⅲ《玻璃》)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见证人/叙述者: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参与者: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2014全国1卷《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2017全国3卷《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鲁迅《祝福》)人称交叉的效果1.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2.使用第三人称时,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3.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叙述视角除了对常规第一、二、三人称的考查外,近年高考又出现一些特殊叙述视角,如:人称交叉、孩童视角、女性视角、动物视角,需要考生灵活应变,学以致用。(2017全国卷1《窗子以外》)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人称变换的作用)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第二人称的作用)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第一人称的作用)2.视角转换视角的转换是使小说叙述灵活、不板滞的一个重要手段。《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运用视角转换非常成功的例子:贾府中贾母及贾府中重要人物如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的外貌和性格是通过林黛玉的视角来叙述的,而有关林黛玉的形容和表现则是通过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的视角来观察的。这种转换视角比用单一视角叙述要生动得多,而且人物性格也被刻画得鲜明有力。
3.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叙述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农村。……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余华《活着》)文本中的叙述视角有什么特点?效果如何?视角交织/人称交织的效果答案要点1.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2.多层次、多角度表现人物和主题。①《活着》一文有两个叙事视角的并行交织,一个是以去民间采集歌谣的艺术工作者的“我”的视角来叙述,另一个是以主人公福贵的视角来叙述。②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③故事主体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使读者更容易带入身份,有身临其境之感。4.叙述视角要关注特殊视角,如女性、儿童、动物等《百合花》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女性视角的效果答案要点1.女性观察敏锐,便于展现更多的细节、丰富的人物活动、细腻的情感。2.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①情节上,女性观察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②人物上,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③环境上,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④主题上,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儿童视角的效果答案要点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小说的叙述内容显得真实可信。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平易亲切。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6.儿童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有利于形成活泼、诗性的表达风格。7.儿童世界的单纯更能反衬出成人世界的虚伪、冷漠与残酷。8.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刘诗寒《父亲变成马的那一天》)
小说为什么选定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而不是其他家庭成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①使故事更显得真实感人。如写到爷爷酒后痛打父亲,在孩子的眼里,爷爷像暴君,父亲像牲口,读者也自然会对父亲心生怜悯。因为孩子单纯感性,所以其双眼真实可信,其情感取向也更有感染力。②利于揭示主旨,表达作者的理想。爷爷对父亲的放弃和母亲对父亲的守望,都从“我”这个视角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我”在母亲的引导下长大,最终克服了父亲带来的羞耻感和陌生感,去接纳父亲回家。(《一条忧心忡忡的蛇》)本文构思独特,以蛇为叙述视角,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动物视角的效果答案要点1.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更客观、冷静、真实。2.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3.以动物视角来观照人类生活,可以见到人类生活中种种,突出了作者要真正表达的主题思想。4.凸显人物形象。①从蛇的视角来观察老人生活,比较客观地呈现了老人的生活实况;②以蛇而不是人来观察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足见老人的生活被漠视之严重;③蛇本是冷血的,而面对老人的生活状态,她也不禁忧心忡忡起来,可以想见老人生活孤独、脆弱的程度。(迟子建《一位老人的讲述》)
小说特意选用一个90岁的老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可谓匠心独具,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6分)老人视角的效果答案要点老人视角叙事多为回忆性质的,所以经常免不了会有一种怀旧情怀。老人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一般会有一种深沉思考意味,对自身、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思考。老人经历世事很多,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①让故事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老人的一生,就是整个鄂温克族的缩影。通过老人丰富而漫长的人生经历叙述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演变,以及深厚绵长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引发人们对民族以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②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使人物、事件描写更真实自然,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③老人与第一人称组合在一起,借回忆往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营造一种浓重的怀旧氛围,亲切而感伤,奠定了小说的情感基调。
重点关注点2:叙述方式知识储备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①顺序按照时间顺序,符合人们阅读心理;②情节发展脉络分明,条理清晰,便于读者把握内容;③便于展开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①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②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使故事呈现波澜;③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或突显作品主旨等。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件。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交代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②内容更充实③形象更丰满;④主题更深刻等;⑤使行文富于变化,张弛有节。(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一般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①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使文章结构完整;②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③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④有助于更好地表现主题等。(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②交叉叙述,可以把头绪纷繁的人与事表现得有条不紊,并且突出了紧张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③拓展作品容量。类别插叙补叙内容上插叙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补叙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形式上插叙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篇幅上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效果上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增强艺术感染力。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水底的微光》)
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①运用插叙手法,插入主人公读书、讨薪等内容,交代事件的起因、人物的遭际(使情节的发生发展更合理)。②现实与回忆交织,把主人公在泳池里真实的感受与对故乡、大海、社区图书馆的回忆巧妙融合(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③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泳池”这一地点,“他”准备轻生到被工友救起这一时间段(情节紧凑)。④前后照应,如开头结尾都有对浅水区孩子们的描述,之前只能听见他们的说笑,后来看到了他们“明亮的面孔”。(《醉拳张三》)
从叙述的先后顺序看,小说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①小说采用顺序和插叙的叙述方式。②顺序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张三爷喝酒救柴掌柜一家保护酿酒方子的全过程,和建国后到酒厂品酒的过程,符合人们阅读心理,条理清晰;③运用插叙介绍张三爷的背景、爱好和他品柴家酒铺的酒的过程,为下文救人保护方子作铺垫,突出张三爷的形象特点,充实文章内容,使行文错落有致。(《青衣》)
请简要分析小说的叙述方式。①运用倒叙的叙述方式,把香玲准备上台、金凤怒火中烧的情节提到前面。一方面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表达效果;另一方面也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②在按照顺序记叙部分又运用插叙,补充介绍了金凤、香玲的角色地位、演唱特色等内容,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背景、原因,对人物间的“矛盾”作了侧面说明。③这样处理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完整,增进读者对人物事件发展情况的了解;便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便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湖北孝感市高三上期期中联考《治河》)
文末的补记是否多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不多余。①补记部分补充交代时代背景,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更能打动读者。②通过补记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能凸显以治河为代表的人物的优秀品质。③补记的内容更能凸显文章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主旨。
重点关注点3叙述方式新趋势:小说“这一篇”的随文命题小说的叙述方式除了常见五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外,近年,在高考及地方模拟试题中,此类题型打破常理出牌,对“这一篇”随文命题,出现了许多新的叙述方式,如故事新编、历史(历史)与现实交织、对话、心理、场景集中与转换、真实与虚幻交织、叙述与写景结合等,涉及小说的真实性、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荒诞性等。这些术语在高中语文教材里不常出现,考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必须结合模拟试题加深对这些文本特征术语的理解。并具有临场应变的意识,沉着审题,发散思维,弄清楚题干中出现的考点、新鲜概念或说法,揣摩其考查的本质,理顺解答思路和角度,依据文本内容灵活地解答。(2018全国1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解题:小说的叙述方式很灵活,有顺叙,倒叙,穿插,意识流等。叙述的角度常用的有以下三种:①以第一人称方式记叙,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感到亲切,感情真挚。②他叙方式。即以第三人称方式记叙,令人感觉客观,夹叙夹议体裁不受拘束。特别是穿插历史过往的故事。③交互方式。即客观叙述为主,其间某一段故事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整体运用更灵活。题干“历史和现实交织”,即“他叙方式,令人感觉客观,特别是穿插历史过往的故事”,夹叙夹议体裁也不受拘束。真实性与文学性(历史与现实交织)答案要点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又能表现人物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历史资料或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①表现主题方面,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塑造形象方面,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读者感受方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郑武文《万年桥》)
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示例一)①小说于史有据,既有具体的年代数据,又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小说运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历史讲述,如人物对话、神态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曲折情节的设计。③小说创作将历史和文学融合,拓宽了小说的表现境界,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示例二)小说的历史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有具体的年代和桥梁的寿命延续数据;②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③有今天尚存的遗迹做证明。小说的文学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运用细节描写、衬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②有人物对话、心理和环境描写等虚构内容;③有曲折的情节设计,如在工匠束手无策时突然有人献计,夏竦在民工奇缺时释放俘虏,在快要修好桥时又遭弹劾。(2021成都二诊《月亮归来》)小说情节内容在现实与过去间不断转换,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①情节上:立足现实场景,穿插对往事的回忆,使叙述内容集中紧凑,情节更完整。②人物上:过去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人公由过去的骄傲未认识到错误到现在的反思自责的发展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主题上,过去与现实交织,有助于突出小说的主题——人应反思自己过去的错误。④效果上:过去的情景在现实中片段闪现,使叙事节奏富有变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019课标全国1卷《理水》)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故事新编答案要点①小说叙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幽默)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即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赋予新的内容,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虚构次要人物,插入大量现代语言,情节与细节,借以对当今社会的一些人和事进行批判,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通过强烈的反差形成诙谐幽默的效果,在大力歌颂英雄的同时,也对社会和一些人物给予讽刺和批判,突出了作品主题。(2022·新高考Ⅰ卷《理水》)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答题思维答案创作意图《江上》属于历史小说,作者“故事新编”,淡去了原伍子胥复仇的传奇色彩,却使小说增强了现实寓意,读来耐人寻味。形象小说改变了原故事中对外部冲突的描述,通过写渔夫的歌声、平和疏散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对伍子胥的影响,表现了伍子胥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转而探究人物的内心冲突。手法文中说“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和”,作者借渔夫创设了一个散淡处世的境界,与原故事中的伍子胥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主题原故事侧重表现渔夫的侠义精神,这样的人拯救帮助伍子胥似乎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但无论从对伍子胥的影响还是对读者的感召方面均不如设置安排一个普通人更有影响力和感化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人,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①把渔夫改为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②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世的境界,与伍子胥的世界构成对比;③放弃描述惊险的外部冲突,转向探究人物的内心冲突;④使故事的传奇色彩有所减弱,而现实寓意则有所增强。(奥拉姆《审讯》)这篇小说主要以对话形式展开,这种写法有哪些作用?(6分)“对话”手法的作用答案要点①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情节的推进需要用对话的形式进行展开,对话能够告诉读者,角色在干嘛,下一步准备干什么。②塑造人物形象。对话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丰满人物的形象。③引起读者共情/共鸣,增加代入感。优秀的对话总是能够调动读者的内心情感,让读者能够轻易跟随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行代入感的体验,与角色或作者产生共鸣。①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犯罪嫌疑人瑞恩斯和侦探奎尔之间的审讯过程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使情节更为紧凑,行文更加简洁。②大量对话描写能够直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了出瑞恩斯的聪明正直以及奎尔的腐败丑恶。③以对话展开审讯过程,便于揭示本文主旨:腐败、丑恶终将迎来正义的审判。④以对话展开叙述,符合故事背景“审讯”,增强了读者的在场感,让读者如临其境,更易引起读者共鸣。[(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魔幻性与真实性答案要点所谓魔幻性,在小说中主要指:①题材内容荒诞不经、脱离现实生活,或者人物、事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或者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出现;②情节荒诞、离奇;③笔法荒诞,运用荒诞离奇的描写、意识流的写法等。魔幻是现实的变形,其中必然蕴含着真实,这里的真实性既有生活真实,更有艺术真实,如人物真实、情节合乎逻辑,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主题都是真实可信的。荒诞:①情节荒诞。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作森林,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②笔法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中小米开尔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楚,这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魔幻性与真实性答案要点所谓魔幻性,在小说中主要指:①题材内容荒诞不经、脱离现实生活,或者人物、事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或者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出现;②情节荒诞、离奇;③笔法荒诞,运用荒诞离奇的描写、意识流的写法等。魔幻是现实的变形,其中必然蕴含着真实,这里的真实性既有生活真实,更有艺术真实,如人物真实、情节合乎逻辑,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主题都是真实可信的。真实:①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以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③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情况)真实。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刘亮程《虚土(节选)》)
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散文化小说特点答案要点①人物形象淡化。散文化小说淡化人物的典型性,简单地勾画人物,呈现人物本真的单一原貌,多塑造扁平、单纯的人物,而且一般都是普通平凡的人物。小说重在描写人物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将人物融入小说所描写的环境、渲染的氛围中。②故事情节淡化。非线性情节、非冲突情节是散文化小说的主要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情节简单、平淡,没有完整的情节发展脉络,也缺少戏剧性冲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③时代背景淡化。散文化小说多表现自然的生活状态,注重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传达出淳朴的民风和人性人情美。④散文特征凸显。散文化小说具有意境美、情调美、语言美。小说注重意境的营造,场景描写诗情画意;注重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特有情绪;语言或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诗化等。①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冯七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②淡化人物。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无两样。③营造意境。小说摆脱对人物现实生活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④抒情性强。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者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美)罗伯特·伯顿·罗宾森《合同》]这篇小说“虚拟”与“现实”交织,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一特征。虚构性与真实性答案要点虚构是小说的核心技法。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对其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①作品的主要情节是虚拟的,“献血+玩彩票有限公司”的献血+玩彩票方式、合同第三部分内容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合法合理地出现的。②作品中的人物和呈现的主旨又是现实的,因贪婪和沉迷彩票而陷入生命危险的马克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真实性;小说呈现的主旨警示人们,诱惑会如绳索一般逐渐收紧,沉溺游戏、博彩等事物的人会搭上自己的人生甚至付出生命代价,这个主旨是有现实意义的。③作品在虚拟中揭示社会现实,既使情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又能曲折地揭示深刻的主旨,发人深思。叙述安排方式效果举例叙述与写景结合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放慢叙事节奏,使小说具有一种诗意美,更加突出主题。沈从文的《边城》,开篇写景和叙事相结合,写出了湘西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以自然风光之明净映衬出了当地民风人情的纯净美好。真实与幻觉(梦境)交织真实与幻觉(梦境)交织,就是真实与虚构的交织,是艺术创作的需要,虚构一些情节,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2022全国甲卷《支队政委》开头的梦境和现实交织。时空集中与转换时空集中就是指故事情节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或集中一个场景发生,这样可使故事结构紧凑;场景转换就是空间场面的转换。场景是小说的环境,要紧扣环境描写的作用回答。2020全国I卷海明威的《越野滑雪》时间集中在滑雪那段时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场景转换:李小二酒店、草料场;有场景集中:山神庙。知识拓展叙述安排方式效果举例小说虚构与艺术真实读者体验(似真似幻的氛围,引人入胜,思考社会现实)、丰富意蕴、凸显主旨。2022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实例,比如文本二警卫员为陈毅挤脓血之事,加上作者对人物正侧面的刻画,及大量的细节心理描写,使虚构的小说在艺术上有真实的效果。引用史料、传说、诗歌、名言、新闻报道、地方志等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与主旨有关的新闻、地方志、谈话等内容,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018全国I卷《赵一曼女生》使用和赵一曼有关的文献资料,使叙述有变化,且增加了作品真实性。象征所谓象征,就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抽象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被象征物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使主旨含而不露。2020全国I卷海明威的《越野滑雪》中“滑雪”这项活动象征人远离世俗纷扰,在自然中享受、在自然中拼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的生活方式。重点关注点4叙述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因此它与结构或层次、情节一道成为作品谋篇布局的重要环节。线索的作用一般是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一、考点解析文章标题线索类型鲁迅《孔乙己》莫泊桑《项链》契诃夫《变色龙》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定要争气》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二、线索类型人物事件地点感情事物时间线索主要通过情节与场景,以及所有选材或组织的材料等来反映。具体在作品中,通常会以人物、事物、事件、地点、时间、感情流动的状况等来分类。三、线索结构1.单线结构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情节单纯,线索明晰。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多是围绕一两个主要人物来展开情节。小说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依次展开。2.复线结构复线结构是指在一部小说中有两条并列的情节发展线索齐头并进,互为参照。复线结构一般比单线结构更便于反映时代纷繁复杂的风貌,有利于在对比中凸显人物性格及其发展状况。3.明线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4.暗线是由作品中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多为感情线索或心理活动线索。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双线并行,同时展开,能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能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2014全国2卷《鞋》)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2015全国1卷《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明线、暗线并行的效果答案要点①双线并行,同时展开,能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内容,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为丰满;②虽然暗线着墨不多,对小说主人公的塑造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也使得小说情节更加集中;③设置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可以丰富小说的思想主题。明线指的是马兰花一家因借钱出去而引发的矛盾冲突,暗线指的是麻婶母女还钱的过程。好处: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从而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使小说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从而突出了主人公马兰花的形象特点。(朱山坡《萨赫勒荒原》)
小说涉及多个人物并形成复线结构,请结合全文简析这种结构的妙处。(4分)明线是萨哈接“我”穿越萨赫勒大荒原去往中国援非医疗队营地。暗线是老郭的故事。①以老郭为情感纽带,将五个人物串联,小说构思巧妙,多而不乱,繁而不散。②明暗交织,丰富人物性格特点,让一个闪着人性光辉和有巨大威望的“老郭”形象逐渐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也展现了萨哈的善良、坚忍,追求公平等性格。③明暗交织,丰富主题。既歌颂英勇献身的中国好医生,也展现尼日尔人民的性格,更体现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重点关注点5叙述节奏叙事节奏是指叙事速度的快慢疾缓。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一般用于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可以快速阅读,粗略品味。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般细致地描绘,多用描写手法,一般用于关键情节、精彩之处,读者要慢速阅读,细细品味。叙述和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当小说加快叙事速度时,往往用简约的概括性叙述;当小说要放慢叙事速度时,往往用大量的详尽描写。延缓叙述节奏的手法有铺张叙述(情节延迟摇摆)、反复、增加描写等。加快叙述节奏的手法有概括叙述、减少描写、利用对话、书信等方式(含现实与回忆交错)等。《林黛玉进贾府》在叙述林黛玉进贾府拜见舅舅、舅母、迎春三姐妹时,叙事节奏
,而在拜见贾母、王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首大学《高层建筑结构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曲式与作品分析1》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数字虚拟化制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车辆赔偿协议书范文文并茂
- 2024年大型烟酒店转让合同范本
- 自来水抢修劳务协议书范文模板
- 202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14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及答案
- 环保项目立项管理流程
- 2024个人汽车转让合同范本
- 电能表安装作业指导书
- 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
- 第四章第3节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 课件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Stable diffusion技术原理手册
- 认识大数据 课件 2022-2023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儿童康复治疗进展课件
- 医疗机构护患沟通能力沟通技巧培训教学课件
- 地质调查员(地质灾害方向)职业技能竞赛试题
- 德尔格呼吸机培训分享课件
- 法制教育课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