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整合)(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必2)_第1页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整合)(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必2)_第2页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整合)(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必2)_第3页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整合)(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必2)_第4页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整合)(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必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经济与社会生活》单元导言1.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北非的商贸通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扩展了商贸活动的领域。2.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商贸活动的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3.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现代化加速,极大地提高了商贸效率,但也增大了金融风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认识其对商业贸易的意义;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单元导言知·课标明·要点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3.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4.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把握“一个核心”:商业贸易影响日常生活。2.注意“两个阶段”: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和近现代世界的商业贸易的阶段特点。3.理解“三个概念”:货币、信贷、商业契约。时空坐标知识体系秦宋唐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唐六典》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东京梦华录》推测以下商业场景分别出现在中国的哪个时期?并说明判断依据。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唐·王建周清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国语·晋语》不是只有到宋才有夜市,晚唐已经出现,宋比较普遍商朝出现专业的商人;商业贸易区域广泛;“工商食官”。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元、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兴盛。隋唐到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纸币交子出现;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出现大批私商原始社会后期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1.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陶朱公”范蠡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知识梳理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汴河)而进。 ——北宋

曾巩唐长安城唐宋时期的商业活动有何不同?①市范围扩大,突破时空限制

②出现专业化市场,还有娱乐场所,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③依靠汴河,商路向外延伸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知识拓展:宋朝前后“市”的变迁(1)空间上(2)时间上(3)政府监管宋以前,官府设置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管理;宋朝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宋以前,市的交易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宋朝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宋以前,市是固定的,且市坊分开;宋朝时,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市坊不分。(4)城市布局宋以前,整齐规范;宋朝时,不规则。(5)城市职能宋以前,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宋朝时,经济功能增强。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汉至唐唐以后宋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海陆并举陆路中断以海路为主海上丝路日益繁荣(2)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任务三:梳理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概况。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汉至唐唐以后宋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海陆并举陆路中断以海路为主海上丝路日益繁荣明清朝贡贸易(2)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①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②中国通过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渠道,引进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丰富了本国人民的生产生活。③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知识链接】——“朝贡贸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起源于先秦,隋唐已初具规模,宋元时更加完善,明代是朝贡贸易发展的顶峰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上宣扬国威;经济上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加强中外交流加重政府财政及人民的负担古巴比伦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3.古代西方的商业贸易地区表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掌握在政府手中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四通八达。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3.古代西方的商业贸易1.古代货币发展历程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二里头遗址海贝商铜铸币秦半两汉五铢钱元宝钞明清白银民国币制改革唐开元通宝北宋交子新中国人民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向白银的演变。知识回顾: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2.古代信贷的发展历程特点:偿还性——增殖性——流通性原则:①以流动性为基础;②以安全性为条件;③以收益性为目标。材料: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三个高潮期。战国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很多大、中都会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唐宋后期开始,粮食、茶叶、瓷器等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北宋以后,很多史料记述了日用品的大宗交易情况,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有家居用品、马匹弓箭、书画古玩、土产香料等。第三次高潮出现在明清,两者都是延续数百年的统一王朝;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与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三个高潮期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1)第一次:私商成为主体,商业都会众多。第二次:生活必需品占据主导;交易数量大;交易品种多;商品结构变化大。第三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南方出现许多专门化的商业市镇。(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副产品的商品化、专业化;赋税制度的改革等。素养提升1.政局是否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产品的剩余,手工业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完成的。所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3.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的状况。比如,秦朝修筑驰道,这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4.货币的发展。货币的统一、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促进商业的发展。5.政府采取的政策严重影响着商品交换的进行。在我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不同政策会对商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最终形成: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知识梳理

进程

时间

原因方式

影响

主导、格局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世界市场逐步扩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殖民掠夺(葡、西)世界各地商业联系进一步加强殖民争霸(荷英法等国)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武力威逼、商品输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武力威逼、资本输出、瓜分世界15世纪末——16世纪17—18世纪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西欧为中心英国主导欧美主导、多中心1.历程一、世界市场的形成2.评价(1)对世界: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联系。(2)对欧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对殖民地:是灾难,导致亚非拉的贫穷落后;客观上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一、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东印度公司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知识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商业革命”贸易中心转移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商品种类的丰富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空

间内

容荷兰、法国、英国等商业强国崛起贸易规模和资金流动量大02变动商业革命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商业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到大西洋沿岸英、法、荷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金银、原材料丝绸瓷器玉米、马铃薯、番茄等植物17世纪的里斯本塞尔维亚港里斯本塞维利亚伦敦安特卫普在16世纪,一场商业革命开始兴起。它起初只影响欧洲西部沿海地区,但最终触及大部分欧洲人的生活。——《欧洲史》商品种类增多,流通量增加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出现商业革命印第安人旧贵族地主资产阶级工场主农场主大量金银涌入金银价格下降商品价格飞涨封建地主财力下降资产阶级牟取暴利封建制度濒于解体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物价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一)贸易中心转移(二)商业经营方式变化(三)商品品种增多(四)世界贸易格局变化1、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亚洲贸易中心: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线路2:日本长崎(白银)→中国澳门(生丝、瓷器)→欧洲线路1:中国澳门(生丝、瓷器)→印度果阿中转→欧洲路线3:中国(生丝、瓷器)→马尼拉→墨西哥(白银)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一)贸易中心转移(二)商业经营方式变化(三)商品品种增多(四)世界贸易格局变化1.交易所:①商品交易所②粮食交易所③综合交易所中世纪的欧洲集市伦敦皇家交易所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旧址(一)贸易中心转移(二)商业经营方式变化(三)商品品种增多(四)世界贸易格局变化1.交易所:①商品交易所②粮食交易所③综合交易所2.银行3.证券交易所4.百货公司5.有限责任公司6.股份制贸易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葡萄牙东印度公司瑞典东印度公司(一)贸易中心转移(二)商业经营方式变化(三)商品品种增多(四)世界贸易格局变化新航路开辟前亚欧之间的贸易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之间的贸易(一)贸易中心转移(二)商业经营方式变化(三)商品品种增多(四)世界贸易格局变化“海上马车夫”1.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2.18世纪,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日不落帝国”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贸易中心地位被欧美国家所分享,形成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年份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探究】世界市场形成与中国的关系。时间中国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发展新航路开辟(16世纪)殖民扩张(17-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海外贸易扩大白银货币化开始形成基本形成最终形成闭关锁国,海外贸易缩小边境遭到骚扰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沦为倾销市场与原料产地,开启近代化现代银行、股份制企业与股票市场、百货公司陆续出现初步形成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及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上海平淮股票公司1.一战前(1)表现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不平衡(2)结果:一战2.一战后(1)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2)1929—1922年经济大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直因:供需矛盾失衡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锐减、失业剧增影响:社会矛盾尖锐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吸取自由放任教训特点: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20世纪50、60年代加强干预黄金时期70年代初经济滞胀减少干预混合经济以市场竞争为主,以政府干预为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固有矛盾没有解决经济危机时有发生(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知识梳理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原因(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1.苏(俄)联的经济发展: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8)斯大林模式(1936年确立)战后经济改革余粮收集制有利于战争胜利;损害农民利益,导致战后危机粮食税;租让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强大,赢得二战。比例失调,生活水平较低。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赫、勃、戈改革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直接过渡,超越生产力水平间接过渡,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有利有弊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一、世界经济的发展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①曲折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历史分期经济发展特点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恢复时期,巩固政权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改造时期(社会主义革命)1953-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国防、工业、农业、教育等反面的成就;“三线建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两年徘徊1976-1978------------改革开放1978-“一化”——奠定工业化基础“三改”——建立单一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成功——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失误——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城市:国企改革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特区-开放区-内地-加入WTO成就: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知识拓展】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独立经济独立工业化进程发展国有经济制定经济计划自身经济结构问题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充满挑战快速发展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经验教训稳定金融秩序消除贸易壁垒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关税贸易总协定(194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二、战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1)背景①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②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③美国企图凭借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建立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④战后经济的复兴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需要规范国际金融和秩序。(2)建立国际贸易体系①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②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③1997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④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⑤20世纪后期以来,贸易形式和贸易手段发生变化,更加多样和高效国际金融体系①1944年,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②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化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③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链接纲下P140:针对全球化的问题,中国如何应对?一、古代社会商贸活动的特征归纳整合商业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后期,伴随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出现,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产生,分布广泛,遍及各大陆地区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中外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各地港口城市的兴盛政府色彩浓厚早期商业行为,深受政府影响,古代中国工商业被政府控制,称为“工商食官”。古埃及的对外贸易也控制在国家手中中介作用突出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双向影响显著中国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和玻璃等;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国际金融中心荷兰(17C左右)英国(19C初)美国(20C中期)二、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牛刀小试1.(2023·福建南平高二下期末·2)《汉书》载,汉初被匈奴占据的河西走廊“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经过汉武帝以后近一百二十年的开发,“河西殷富,带河为固”;西晋以后,该地区的农业逐渐衰退。这表明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A.深受农牧转换的影响

B.面临五胡内迁的冲击C.依赖基层社会的治理

D.取决区域人口的迁徙【答案】A【解析】据材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河西殷富,带河为固”“西晋以后,……农业逐渐衰退”并结合所学可知,匈奴占据河西走廊时没有城郭很少有人从事耕田之业,汉武帝之后的移民戍边等开发手段使河西走廊农耕经济逐渐发达,而西晋以后大批游牧民族南下,该地区的农业逐渐衰退,可见河西走廊农业的发展深受农牧生产方式转换的影响,故选A项;,不起决定性作用,排除D项。2.(2024·山西运城高三摸底调研·5)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东汉的画像砖、画像石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宅、楼阁、院落、粮仓、磨房、猪圈、马车和农夫等,还可以看到在住宅附近的大片稻田、山林、池塘、盐井、渠道,还有收获、舂米、酿酒、纺织等景象。这些画像砖、画像石()A.是庄园生产生活的反映

B.标志着小农经济的形成C.体现出薄葬习俗的变革

D.反映了基层治理的成效【答案】A【解析】据材料“住宅……大片稻田……盐井……酿酒、纺织等景象”可知,东汉的画像砖、画像石记录了当时的生产生活,体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是东汉庄园经济的特征,故选A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薄葬指葬具及丧礼简单﹑节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汉代基层的什伍组织,不能体现基层治理的成效,3.(2024·湖北“宜荆荆恩”9月起点考·13)从1848年开始,英国由妇女主办的报纸大量发行,例如宣传女权主义思想和观点的《女公民报》,致力于推动观念、教育、法律及妇女经济地位变革的《妇女权利》,作为抗议宣传阵地的《妇女之声》,全国妇女参政会创立的《妇女便士报》。这主要说明了A.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B.经济变革影响社会思潮C.新闻报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D.教育发展助推社会进步【答案】B【解析】据材料“英国由妇女主办的报纸大量发行”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近代传媒的发展,促进了妇女权利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女权运动的发展,这体现了经济变革影响了社会思潮,故选B项;4.(2023·江西上饶高二下期末·16)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没有史料,任何的研究都是“空口无凭”,但史料的收集与保存是一直困扰史学研究的一大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问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史料大爆炸”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B.史学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