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要点17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内容例1:【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D.①林寒洞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____________的特点。(2)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答案】1.C
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1)水流湍急
(2)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解析】1.C.①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②句意: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素:白色。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1)由第②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可知,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这里是说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写出了夏水水流湍急的特点。(2)第③段中,作者用“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三峡春冬之际,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第④段中,由“林寒涧肃”可知,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峡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据此概括即可。【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例2:【2022·贵州毕节·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完成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测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梁惠王》)(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讲信修睦_____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③今恩足以及禽兽_____④王请度之_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3)[甲]文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乙]文的话说就是_____★(4)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个方面内容?孟子认为古人“过人”之处是什么?请分别用原文回答。【答案】(1)
培养
职责,职分
遍及
思量,揣度。(2)①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②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古人“过人”之处是: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修:培养;(2)句意: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分:职责,职分;(3)句意:如今(您的)恩德足以遍及到禽兽身上。及:遍及;(4)句意: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度:思量,揣度。(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行:实行;为:是;公:公共的;(2)权:称量;度:测量。(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甲】文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思是: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与【乙】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遍及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遍及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意思相近。(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甲】文中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男有分,女有归”,各司其职,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才。【乙】文,孟子采用类比的方式,先由尊敬自己的老人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引出“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的原因“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参考译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乙】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遍及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遍及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难道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同别的国家结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吗?文言文阅读内容理解丢分的原因主要有:1.不能读懂文言语段,对文章理解不透彻。2.读不懂作者的思想,也就是出题人出题的意图,答非所问。3.不会组织语言或者语言贫乏,回答问题词不达意。回答文言文内容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做题时,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方法技巧:1.整体阅读,把握内容。先从整体上浏览全文,疏通文意。把握文体,全文的框架与主旨。2.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干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或概括,从而找准有效信息点。教3.抓中心句、关键句。理解文章内容要注意文题、中心句、关键句、段首句、段尾句等。4.巧妙运用“摘”“拼”“析”三种方法。“摘”就是摘录文章中相关的原词、原句作答;“拼”就是拼接法,即将分散的词句有机的拼接起来;“析”就是分析法,即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归纳等。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理解内容”这一考点。1.【2022·青海海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出师表(节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亲贤臣,远小人()
(2)躬耕于南阳()(3)攘除奸凶()
(4)至于斟酌损益()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B.先帝不以臣卑鄙
徒以有先生也C.还于旧都
苟全性命于乱世D.可计日而待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先帝/知臣/谨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深厚感情?★6.选文中作者给后主刘禅提出哪些具体建议?【答案】1.(1)亲近
(2)亲自
(3)排除,铲除
(4)兴办、增加
2.B
3.B
4.只求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达有名望。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亲:亲近。(2)句意为:在南阳亲自耕田。躬:亲自。(3)句意为:扫除奸邪。攘除:排除,铲除。(4)句意为: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益:兴办、增加。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B.介词,因为;C.介词,到/介词,在;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故选B。3.本题考查断句。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先帝/知臣谨慎;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故选B。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苟全,苟且保全;于,在;闻达,显达有名望。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意思是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表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深厚感情。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可得:开张圣听,结合“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可得:赏罚分明,结合“亲贤臣,远小人”可得:亲贤远佞。【参考译文】: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一次不叹息并且感觉到痛心和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2.【2022·山东枣庄·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1.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百废具兴
(2)前人之述备矣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日食米一升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的句子回答)★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看法。【答案】1.(1)通“俱”,全、皆;(2)详尽;(3)轻视、看不起;(4)每天。
2.D
3.(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
4.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
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句意: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通假字,同“俱”,全、皆;(2)句意: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备:详尽,完备;(3)句意: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轻:轻视,不在乎;(4)句意: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原句应为“高之庙堂”。A.“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是代词,指这件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与C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以养群从之贫者”中的“之”是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故选D。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有:(1)以:介词,因为;(2)贤:贤明;令:善良,美好;奉:尊奉,奉行;废弛:废止,废弃。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乙文中“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可知,范仲淹是一个心系他人,乐善好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心中有大爱的人,对应在甲文中应为“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两句。5.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由甲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及乙文中“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可知,范仲淹的忧乐观就是忧国忧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时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疾苦,国家安定了,他才乐;百姓富足了,他才乐。【参考译文】【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诸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乙】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1.【2022·黑龙江哈尔滨·一模】文言文阅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分:
②作:(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答案】(1)①职分;②兴起。(2)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作父母去奉养,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孩子来抚养。②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自己私藏。(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①“男有分,女有归”的句意是: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分:职分。②“盗窃乱贼而不作”的句意是: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兴起。(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故(所以)、独(只,仅仅)、亲(以……为亲)、其亲(自己的父母)、子以……为子)”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货(财物)、恶(憎恶)、弃(抛弃)”几个词是重点词语。(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可知,“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知,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从“男有分,女有归”中可知,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从“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中可知,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据此可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参考译文】: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2.【2022·广东茂名·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①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②,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③,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注释】①侍中:官名。自秦时开始设置,隋代改称纳言,唐代复称侍中,并一度改称左相,成为门下省正式长官。因侍中官位特高,故只加赐于身居要职的大臣。②宽怠(dài):松懈,怠惰。③日陵月替:一天天地衰颓下去。(选自《贞观政要》)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百里奚举于市()(2)人恒过()(3)征于色()(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及至安乐/徐公何能及君也B.太宗谓侍臣曰/予谓菊C.圣人所以居安思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安而能惧/安求其能千里也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乙文魏征的话印证了甲文的什么观点?(2)魏征和唐太宗对于“守天下难易”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答案】1.集市
犯错误
征验、表现
指在国外
2.(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3.C
4.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
5.(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唐太宗觉得守天下不难,只要帝王能任用贤能,接受谏言诤言就可以。魏征觉得很难,因为帝王于忧患危难的时候,就会任贤受谏。到安乐的时候,就会放松懈怠,让谏言的人惶恐畏惧,时间久了,国家就会危亡。环境安逸而能够做到心怀恐惧,居安思危,这是非常难的。【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市:集市。②句意: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过:犯错误。③句意: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表现。④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出:指在国外。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故,所以;任,责任;是,代词,这,这些;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②困于心,内心困惑;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3.本题考查多义词的辨析。A.到,等到/比得上;B.告诉,对……说/以为,认为;C.都是“处在,处于”的意思;D.安逸/怎么;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看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之时,就会任用贤能接受劝谏。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5.①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作答此题要结合【乙】文中魏征的话来分析,“徵曰:‘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之时,就会任用贤能接受劝谏,而一旦到了环境安乐的时候,就必定会宽松懈怠,使说话(劝谏)的人战战兢兢,心怀恐惧,(这样)日月交替,直至灭亡,圣人之所以居安思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魏征的话意在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与【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一致的,都是说在平安稳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灾难。指时时要提高警觉,预防祸患。②本题考查对文意的分析理解。作答此题要抓住魏征和唐太宗的话来分析理解。【乙】文中唐太宗对“守天下难易”的看法根据“任贤能,受谏诤,即可”可知,唐太宗认为(守天下)只要任命贤能的人才,接受别人的劝谏就可以了,一句反问“何谓为难”,表明唐太宗认为守天下不难;魏征对“守天下难易”的看法根据“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可知,魏征认为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之时,就会任用贤能接受劝谏,而一旦到了环境安乐的时候,就必定会宽松懈怠,使说话(劝谏)的人战战兢兢,心怀恐惧,环境安逸而能做到心怀恐惧,一句反问“岂不为难”,表明魏征认为守天下不容易的。据此作答即可。【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乙】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群臣说:“守天下难还是容易呢?”侍中魏征回答说:“很难。”唐太宗说:“(守天下)只要任命贤能的人才,接受别人的劝谏就可以了,怎么会说是难呢?”魏征回答说:“看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之时,就会任用贤能接受劝谏,而一旦到了环境安乐的时候,就必定会宽松懈怠,使说话(劝谏)的人战战兢兢,心怀恐惧,(这样)日月交替,直至灭亡,圣人之所以居安思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环境安逸而能做到心怀恐惧,怎么能不算难呢?”1.【2022·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4.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链接材料】曲池荷卢照邻①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答案】1.B
2.(1)出自淤泥却不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3.A
4.周敦颐笔下的莲是“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洁的贤能之士。借对莲花的赞美,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情感。卢照邻的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不蔓不枝”的意思是: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枝蔓;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1)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2)之:的;鲜:少;闻:听说。3.本题考查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形容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本项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说法错误;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以莲自况,表达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本项中“坚强不屈”说法错误;D.文章最后—句,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本项中“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说法错误;故选A。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周敦颐高尚的情操。根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知: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操守;根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作者要保持正直的品德;根据“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牡丹在文中象征着功名富贵,特意点明喜爱牡丹的人众多,表现了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卢照邻的《曲池荷》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浮香绕曲岸”写荷之香气,比喻诗人的高贵品格。第“圆影覆华池”意思是:美丽的荷花却被阴影覆盖,其妙质丽容得不到彰显,难为世人所知。比喻诗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第三层,“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最令人害怕的还不是这些美丽的事物被遮盖,而是担心无情的秋风提前到来。根据注释,可知卢照邻由于身体状况极差,长期仕途失意,面对人生,常常自悲。就像一朵亭亭玉立,艳压群芳,十分圣洁的荷花,其艳质丽容一直为阴影所覆盖,得不到世人的赏识。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并且所受到的压抑,以及诗人欲向社会展露才华的忧伤。【参考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多喜欢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出自淤泥却不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越觉得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远远的观看却不能靠近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吧。2.【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B.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快乐★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从山写到泉,从泉写到亭,如镜头逐次拉近,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B.第②③④段是按照写景、写乐、写人的顺序来写的,层次分明,引人入胜。C.醉翁与太守,名号与官职,互为表里,互相映衬,揭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D.文章回环咏叹的节奏,舒缓的语气,悠扬的韵致,与虚词“也”的使用有关。3.如果你和家人来到久负盛名的醉翁亭,你将向家人介绍太守欧阳修的哪些事情?请依据上文分条作答。【答案】1.D
2.B
3.①醉翁亭是智仙借人修建的,亭子的名字是欧阳修根据自己的名号命名的。②欧阳修经常在醉翁亭内宴请宾客,并经常喝醉酒。③欧阳修能够和百姓同醉同乐,并能够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著名的《醉翁亭记》。【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D.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第一个“乐”,以……为乐。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由第②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第③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者……”,第④段“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来写的,层次分明,引人入胜。故选B。3.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结合第①段“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知,醉翁亭是智仙借人修建的,亭子的名字是欧阳修根据自己的名号命名的。结合第③段“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可知,欧阳修经常在醉翁亭内宴请宾客,并经常喝醉酒。结合第④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可知,欧阳修能够和百姓同醉同乐,并能够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据此组织语言即可。【参考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3.【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惟单读时文①,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阅书时见有切②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若能分门别类,积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乙】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观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③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后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④,不宜寓目⑤。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均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⑥》)【注释】①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②切:切合。③费解:不好理解。④弹词: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白有曲、以弦索乐器伴唱的说唱文学。⑤寓目:过日,观看。⑥这是郑板桥在潍县官署中给儿子的家书。喻,告诉,使人知道。麟儿,郑板桥之子。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苟堪励志勤读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B.无裨实益
必能裨补缺漏(《出师表》)C.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D.若能分门别类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2)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3.从选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4.选文中郑板桥多次使用“宜”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D
2.(1)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2)看这些东西,非但徒劳没有什么益处,而且还有害处啊。
3.①各种书籍都应当阅读;②一种书籍读透彻,再更换其他种类;③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④看书要从头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别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⑤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分拿纸摘录出来,及时求教。(任举三点即可)
4.示例:我从中感受到了郑板桥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语气恳切,饱含期望。【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相同,都是如果,假如的意思;B.相同,都是增加的意思;C.相同,都是粗略地阅读的意思;D.不同,如果/好像;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见,看见、看到;之,的;宜,应该、应当。(2)徒,徒劳;益,好处。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甲文“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可知,凡是经史子集都应当有所粗略地阅读、浏览,即各种书籍都应当阅读;由甲文“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可知,一种书籍读透彻,再更换其他种类;由甲文“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可知,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由乙文“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可知,看书要从头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别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由乙文“有费解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可知,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分拿纸摘录出来,及时求教。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宜”为应当的意思,由甲文“宜加以看书功夫”“皆宜涉猎”“宜随手摘录”,乙文“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可知,多处使用表达了郑板桥对于孩子的要求严格、真挚的教导以及对于儿子的关爱,希望他可以严于律己,认真学习,同时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期冀。【参考译文】:
(甲)如果确实立志勤读,自然能够循序渐进,只是如果仅仅读时下流行的文体,不能增加什么益处,应当提升自己看书的功夫,凡是经史子集都应当有所粗略地阅读、浏览。只是需要看全其中的一种,再更换其他的种类,切不可东抓西拉,随意翻看白白浪费时光,没有任何收获,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如果能够分门别类积累成厚重的册子,那么写文章的时候可以作为材料,收获无穷啊!
(乙)读书应当勤恳,不要懈怠,看书应当仔细,有恒心,现在看《史记》特别契合实际,每天规定自己看十页,必须从头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别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纸摘录出来,向先生求解,今年如果能看完史记,明年再换别的书。只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小说和弹词,不应当过目,看这些东西,非但徒劳没有什么益处,而且还有害处啊。4.【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机,字仲景,南阳人也。学医术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工于治疗,尤精医方,遂大有时誉。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少时与同郡何颙客游洛阳,颙探知其学,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尝见侍中王仲宣,仲景曰:“君年至四十当有疾,须眉脱落,脱落后半年必死,宜豫服五石汤,庶几可免。”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仲景曰:“观君气色,非饮药之诊,何轻命欺人如此邪?”仲宣益深恶之。后二十年果有疾,须眉皆脱落。越一百八十七日卒。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加也。著《伤寒卒病论》【注】十卷行于世。盖推本《素问·热论》之旨,兼演伊尹《汤液》而为之。探赜钩玄,功伴造化,华佗读而善之曰:“此真活人书也!”仲景又著《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寔为“千古医方之祖”。自汉魏以迄于今,海内学者,家肆户习,诵读不暇,如士子之于六经。论者推为医中亚圣,而范晔《后汉书》乃不为仲景立传,是故君子有遗憾焉。(节选自明·李濂《医史》,有删节)【注】《伤寒卒病论》:即《伤寒杂病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
起:治愈B.宜豫服五石汤
豫:事先C.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加也
加:超越D.家肆户习,诵读不暇
习:练习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B.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C.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D.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仲景曾经跟随同郡张伯祖学习医术,何颙认为张仲景青出于蓝,堪称一代神医。B.《金匮玉函要略方》研究了伤寒与杂病,记载了相关医方,被尊为“千古医方之祖”。C.从汉魏起,张仲景的医学著作就得到民间的极大推崇,被提高到了与六经相等的地位。D.张仲景在医学理论上成就很大,有“医中亚圣”之称,《后汉书》却无传,令人遗憾。【答案】1.D
2.B
3.C【解析】1.考查对文章字词的理解。D.有误,本句意为:家家户户都在学习,时时刻刻在记诵朗读。习:学习。故选D。2.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张仲景当时二十多岁,(王仲宣)听了他的话很是讨厌,虽然接受了药方却不引用。过了几天,又见到张仲景,于是谎称说:“五石汤已经喝了。”“仲宣时年二十余”是时间状语,第一处在“余”后断开;“闻其言恶之”表述了王仲宣听了张仲景的话后的态度,第二处在“之”后断开;“虽受方而不饮”该句表述了因为讨厌张仲景,所以没有引用他开的药方,因此第三处在“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传媒学院《施肥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编辑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小班安全不乱吃东西
- 山东中医药大学《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政法学院《广告策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应急处置洗消
- 消防代验收合同范例
- 采购仔猪合同范例
-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网络取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04用工合同范例
- GB/T 4957-2003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
- 尿动力学检查操作指南2023版
- GB/T 27806-2011环氧沥青防腐涂料
- GB/T 14124-2009机械振动与冲击建筑物的振动振动测量及其对建筑物影响的评价指南
- GB/T 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 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1000题【完美打印版】
- 2023年现行建筑施工规范目录
- 工程变更联系单【范本模板】
-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 hsk教程5上练习册
- 五年级《欧洲民间故事》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