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读书笔记结尾【篇一:最后我们所留给世界的读书笔记】最后我们所留给世界的读书笔记最近我读了我读了由郭敬明主编,最小说多位知名作家共同创作的《最后我们所留给世界的》。这本小说中有很多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死亡的思考。读完之后我觉得感触颇多。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存在的,世间唯一不变的的就是变化。生命是极其短暂的,但正因为它的短暂,它的稍纵即逝,所以才更值得我们珍惜,才更应该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去追求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死亡这个词总是让人心里很舒服。当提及死亡时,我们内心总会联想到灰黑的色调,衰老到不堪一击的身体,医院消毒水的气味,亲人的嚎啕大哭,死寂的坟地,甚至地底里蠕动的蛆虫。总之死亡不是一件好事情,它总是和悲伤、痛苦这些字眼联系到一起。在我小的时候,每当村里有人死了,参加别人的葬礼时,家中的大人总会不让我们小孩谈论这些话题,似乎这样是对死者的不敬或者是可能会招致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人们总是很忌讳谈论死亡。人们忌讳死亡,但是没人能逃过死亡。仔细想想死亡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人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一步步走向死亡,或者说死亡就是一直伴随着生而存在。我们身体里无时无刻都有细胞在衰老和死亡,最终的死亡不过是之前的所有死亡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终结而已,它仅仅是给生命画上了一个最终的句号罢了。死不是生的对立,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存在。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曾这样说过。如此一来,对死亡过于畏惧倒是显得愚蠢了。很佩服那些智者,他们能如此平淡地看待死亡。他们死得就如秋叶般静美。而我们大多数人,临死之前都是对滚滚红尘恋恋不舍,对名对利放不下,对儿孙充满牵挂,我们总是在抗拒着死亡,在死亡的沼泽中不但挣扎着,结果总是弄的狼狈至极,最终也没能逃脱死神的魔掌。不禁想到了葛朗台,到死都放不下对金子的贪婪,死不瞑目。人生来时本就两手空空,在走之前安排好身后事,走时不妨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岂不潇洒快意。儿孙自有儿孙福,又何苦有太多牵挂呢。生当如夏花之绚烂,死当如秋叶之静美。【篇二:读书笔记】学院:民族学院班级:少干七班姓名:肖惠中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个学问渊博的牧师,其母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极有见解、思想活跃”。因此,奥斯丁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迁居巴思,奥斯汀并不喜欢这个地方,据说她曾遭遇了忧郁症的折磨。在这里,奥斯丁拒绝了一位将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的求婚,因为她不爱他。住了四年左右,父亲在该地去世,于是奥斯丁和母亲、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乔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体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温彻斯特接受治疗,可是医治无效,不幸于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怀抱里。她终生未婚,去世后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2、创作作集中在小说方面,她一生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即《埃莉诺与玛丽安》又名《理性与感性》(senseandsensibility,1811),《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park,1814)《爱玛》,(emma,1815),《诺桑觉寺》(northangerabbey,1818,死后出版),《劝导》(persuasion,1818,死后出版)。其次要作品有未在中国内翻译出版过的两部短篇《苏珊夫人》(ladysusan,1794,1871死后出版)和《爱情和友谊》(loveandfriendship,1790,时候连我们是谁都搞不清楚。所以她没机会自己做决定。加之婆婆病重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来探望婆婆的亲友们的住宿费都是我们夫妻负担的,亲友们直接剥夺了小叔子的决定权,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个异常残酷的抉择推到了老公面前。开始是劝解,后来就变成了威胁,因为帮忙看护的亲友都不在本地工作,人家请假来的。但对于我老公这种性格的人来说,做这样的决定比让他跳楼还难。况且小叔子始终不同意放弃治疗。我们一直拖着拖着,带去的钱都花光了,连刷信用卡都快刷爆了。直到亲友们开始找我聊天了,老公才终于做了决定。但对于小叔子来说,因为没钱给妈妈治病,而被迫接受哥哥作出的放弃治疗的决定,这样的阴影他能否释怀?!所以,为了避免亲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纠结与争吵,最好由病人自己作决定。这不仅需要家属们的体谅,更需病人自己想清楚,并在陷入昏迷或神志不清之前签署一些列的法律文件。这样做可以减轻过度医疗,避免对家人的道德绑架和无谓延长病人的痛苦。我忽然想到了大国的领导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了让他们多活几个月甚至几天,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占用了巨额医保资源,换来的就是深度昏迷中靠呼吸机维持的生命。所以很有必要教育一下大国的领导人们,看看外国的普通老百姓吧,在自己还没糊涂的时候签署一些避免过度医疗的法律文件,也算是你们积德了。我不禁又感慨了,大国的文明程度,在下的老百姓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上的那些领袖们恐怕还在做封建皇帝梦呢!此外,安还亲自安排了自己的葬礼。听爸爸说,曾祖母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准备了棺材和寿衣。《流水落花一瞥中》,石评梅的父亲也是在世的时候为自己修建了冥冢。也就是说,在中国并非只有皇帝在活着的时候给自己修陵墓。这种习俗的消失不过是最近这三四十年的事。或许某些有钱人会提前买家族墓地,但能不能提前安排自己的葬礼就难说了。我觉得安做的很好。给婆婆下葬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些惴惴不安,因为不清楚她老人家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幸亏我们没有宗教信仰,否则肯定更纠结。文中有这么一段内容一百多年来,母亲家的所有女性每年聚在一起,严格按照家传的手写菜谱一起来制作圣诞布丁,母亲已经参加过六十几次了,今年也不例外.我从没听说过我身边的朋友有类似的家庭传统。其实,从南方小城中那些拥有百年甚至千年历史的祠堂和族谱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国人的家族传承血脉相连。可惜到了现在,都被新中国破了四旧,该死的文革。如果没记错,好友的奶奶也是得胰腺癌去世的,从发现到去世才一个月。乔布斯也是被胰腺癌夺去生命的。胰腺癌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发病非常迅速。从发现到去世通常不超过六个月。而且,发现的时候绝大多数病人都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即便接受了手术,术后的存活期也不超过五年。玛丽安确诊的时候是第四期,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晚期,已经不能手术了,但她依然存活了将近2年,这本身就是个奇迹。给了她和家人更多的时间相处,否则大家的遗憾可能就会更大。关于美国医保。我不知道欧洲国家的医疗体系如何,只是听说这些国家虽然看病免费,但取而代之的恐怖是排队.据说一位意大利人因罹患癌症急需手术,但在他们国内接受免费医疗需排队1年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这哥们来到了某发展中国家做手术,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这是生生的排队排到死啊!和这哥们比起来,春运神马的都是浮云了。从这两本书中,我倒没发现美国的医疗体系有排队的问题。但大把的银子还是要花啊,就算有医保自己也必须负担一部分,如果连这部分都负担不起,那就只能指望慈善机构了。和外婆那一代人比起来,我父母这一代人普遍都有医保,虽然我们的医保覆盖面(指覆盖的重大疾病)未必有发达国家那么广泛,报销比例未必有发达国家那么高,但我们确实在一点点进步。我想我的晚年生活,在医疗方面会更让我安心吧。但,发达国家也没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让我又忧桑鸟,世界性难题,不是不想解决,而是解决不好怎么办呢??!!最后,威尔的写作手法和我很接近,就是事无巨细,什么都写,感觉有些啰嗦。言外之意,我也很罗嗦啊,嘎嘎嘎嘎……2014年11月14日阅读的极致境界——《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二)广元市利州区南鹰小学谢普《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一位患了不治之症的母亲,如何面对死亡的态度和选择。作者的母亲得知自己患胰腺癌晚期,面对病痛以及死亡的宣判,她没有被击垮,也没有抱怨,她在生命的尽头最重要的选择是阅读。书籍的启发,引领她去做更多有益的事,去泰国难民营做志愿者,给阿富汗筹建一个图书馆,去参加一个老朋友的葬礼,当然也安排自己的葬礼,悼词。死亡让她的生命散发着更浓郁的光辉。感触于作者的母亲生命尽头的选择,于是我把假如生命还有一年,你会做什么的话题百度了一下,发现早就有很多人在上面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有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选择,或者是自己这最后一年内的计划安排,却没有一个提及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死亡是人类难以逃离的宿命,这种悲剧困扰着所有的人,我们通常都会选择心存侥幸地回避它。人们热衷于谈论死亡而对即将到来的死亡避之不及。《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如何在最后生命的旅程中走得无怨无悔更加精彩?作者威尔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医生对母亲的判决,不知道怎样自然地跟母亲沟通。偶然的一天,他们开始阅读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人可以一起探讨一本本书,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身边不乏一些隔代的人缺乏沟通的渠道,纵使彼此之间有万分的热爱,也少有表露和倾听的机会。而威尔与母亲用阅读打通了一切世俗的阻隔,这正是我为之感慨之处。本书令我感动的还在于,通过阅读作者与病中的母亲所建立起的融洽的联系。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上过一天学,更不会像威尔的母亲那样对日常生活精确到分钟的安排。母亲虽然没有文化,我们却能融洽交谈,每一次的交流都是在分享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这种缘于血脉亲情而产生的默契是那么动人。你可以想象得到这样迷人的情景:在安静的夜晚和父母谈论家常,或在每年的除夕夜前蒸包子,做饺子,交谈、聆听、嘻笑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和着厨房柴锅中冒出的氤氲热气升腾着一曲华美的家庭乐章,时光仿佛停落,而外在喧嚣的世界早已消失不见。我和母亲的交谈与威尔和母亲的交流方式相比天差地别,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对母亲的爱,我们爱母亲的心是一致的。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对于喜欢阅读的我来说,就是一次洗礼的过程。威尔与母亲每一场的精彩对话,都是日常生活的智慧浓缩,通过阅读书籍,他们分享了关于信仰、感恩、接受、宽容、勇气、信任等各自的看法和体会。读后让我的心变得宽广而坚强,让我的心灵更加平静。在威尔小时候,母亲就喜欢读书给他们听。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听故事,母亲的故事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尽管威尔和哥哥仅相差十八个月,母亲还是坚持不为他们读同一本书,每个孩子都有权利选择晚上要母亲读的书。每天晚上给孩子读书这样的话题对父母来说已经不陌生,根据我在班级中对家长的调查了解,坚持每天晚上为孩子读书的家长寥寥无几,而我自己对此也羞于启齿。你最近在看什么书?在书中母子俩的读书会总是这么简单地开始。但这看似平常的问候,在我的身边却是极为罕见。在生命和情感的尽头,阅读是最好的庇护和救赎。围绕阅读随之展开的交流,才是这个浮躁社会让人沉静的东西。你在读什么书?有一天当我阅读部分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房有物业合同范本
- bt合同ppp合同范本
- 企业人事聘用合同范本
- 出租保安服装合同范本
- 单位购仪器合同范本
- 先打款后开票合同范本
- 协议付款合同范例
- 上门宴席服务合同范本
- 东莞企业劳务合同范本
- 儿童游泳班合同范本
- 2025年企业法务顾问聘用协议范本
- 教育部人文社科 申请书
- 无菌手术台铺置的细节管理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五章 运动控制
- 议论文8(试题+审题+范文+点评+素材)-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复习
- 【理特咨询】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生物医药大健康行业应用进展报告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小学部分)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6第1课时Startup
- 2025江苏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下属国企业招聘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蒙牛集团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8800字(论文)
- 平抛运动的经典例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