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芙蕖》-(八)_第1页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芙蕖》-(八)_第2页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芙蕖》-(八)_第3页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芙蕖》-(八)_第4页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芙蕖》-(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芙蕖[教学要点]1.体会本文的立意特点。2.掌握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多义词。3.了解本文运用的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本文的立意。2.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常识。[教学时数]2课时。[预习]1.诵读并抄写课文。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二、学习课文。[导入示例]莲花,这一种寻常的植物,在我国清代戏曲家李渔看来,却是浑身都是宝,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平常。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来展示这一切的。(一)学习课文第1段。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1)予(我)夏季倚(依仗)此为命者(表停顿,提起下文)(2)“效颦”是“东施效颦”的简化说法。比喻生硬地胡乱效仿,效果很坏。(3)可人(适合人的心意)4.文段赏析:问题:就这一段来说,你认为这是一篇说明文,还是散文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明确:这篇文章从结构来看,似乎是说明文,笔法不太像散文。开头第一句:“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也就是说,把它拿来和同类相比,着眼在它的“异”,而不是它的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抓住特点。先是引用花谱上的文字,指出其植物属性。这种写法,比较客观,有知识性,是典型的说明文的写法。接下来,又说自己依之为命,为什么呢?因为“可人”。这种行文方法,又不是客观的知识,而是主观的感情了。把主观的感情作为文章的意脉,就是散文的写法了。“备述之”,全面展示,可能是流水帐,乃散文之大忌,但却是说明文的基本办法。可见,本文以说明为主,兼有散文的笔法。(二)学习课文第2段。1.步骤如第1段。重点解释:(1)及其(它,芙蕖)茎叶既(在……之后,已经)生,则又日(一天一天地,名词作状语)高日上(2)菡萏:课文注释“荷花的别称”。具体说,菡萏应是荷花的花苞,即没有开放的荷花。(3)与翠叶并擎:同翠叶一起耸立(在水上)。2.文段赏析:问题一:请说出这一部分文章中一些抒情语句的表达效果。明确:就带着相当主观的感情色彩,拿它和“群葩”相比,强调它的优越,就是很绝对的。他说,其它的花美好,只在开花之时,花前花后,“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这话说明很极端,很片面。世间花卉无数,其它花卉,在开花之前和之后,就一无可赏吗?难道藤萝、秋兰、紫荆的茎叶就完全不值得一顾吗?但这并不在李渔的考虑之中,因为它说的是“可人”,是一种主观的情感,以我的感觉为标准。这就不是说明而是抒情了。问题二:“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就是我国传统散文中所谓夹叙夹议的方法,其好处,在于自由灵活。李渔追求“云所欲云而止”,这种不拘一格的笔法,正符合他的个性。(三)学习课文第3—7段。1.步骤如前。重点解释:第3段:①[馥]香气。②[为]因为。③[退]减退。④[逐]跟随。第4段:①[并]一起。②[列]陈列。③[芬]使……感到芳香。④[颊(jiá)]面颊,这里指嘴边。第5段:①[似]好像。②[备]准备。第6段:①[是]如此、这。②[适]适合。③[备]具备。④[实]实用价值。⑤[长]长处。⑥[于]比。第7段:①[四命]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②[无如]无奈。③[半亩方塘]指小池。④[仅]只有。⑤[凿]挖。⑥[塞(sè)责]敷衍。塞,来、应付。⑦[病]以……为苦。⑧[望天乞水]盼望下雨。⑨[殆(dài)]大概。⑩[草菅(jiān)]把……当作野草。菅,草名。有成语“草菅人命”。2.文段赏析:问题一:请说出这一部分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首先言其可鼻,再次言其可口,最后言其可用。问题二:在古代汉语中,“可”原本是个会意字。从口,从丂(供神之架),本义是唱,表示在神前歌唱,似为“歌”字的古文。引申为允诺,同意,准许。如:许可,认可,宁可。还有可能、能够之义,如:可见,可以,不可思议。《史记·项羽本纪》:“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在现代汉语中,还留存着类似的意义,如:可风(可为风范)。进一步向抽象方面联想,有“值得”的意思,如: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耻,可鄙,可恨,可歌可泣,等等。以上诸词语,在结构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可”字后面,都是动词或者形容词。但是,如果换成了名词,意味就比较特别了。如:可人,可口,可心,可意,可体,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情感意味。很明显,可口,并不是可以以口食之的意思,而是挺好吃的意思;而可人,也不是让人觉得可以的意思,而是令人觉得可爱。李渔在本文中,利用了这方面的规律,又创造出“可目”、“可鼻”。读者为什么能够接受呢?明确:这是很有点冒险的。一般说,词语结构是不能任意类推的,类推可能违反约定俗成的、潜在的成规。如可以说“好吃”,却不能说“坏吃”(某些方言不在此例);可以说“可人”,却不可说“可鬼”,可以说“可口”却不可以说“可眼”、“可脚”、“可手”、“可头”。但是,李渔却在本文中创造了“可目”、“可鼻”,读者并不没有感到怪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前文中有了“可人”,但这还不够。还有一个原因,他先把花、蓬、实、亭亭独立、翠叶开擎,均为目光所视,讲得很丰富了,然后再说“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这就不太突然了。问题三:在分别写了四个方面以后,李渔又作了一个总结: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这一段文字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内容?明确:从结构上来看,这完全是议论文的句法,把荷花的好处,几乎说到了极致。问题四:文章到此,可以说是到了高潮,无以复加了。但是,李渔却在最后来了一笔真正的散文:说他虽然以荷为命,但却没有条件得“半亩方塘”(像朱熹所赞颂的那样“半亩方塘一鉴开”)来种植荷花,只能“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这已经够杀风景的了,又碰上池子漏水,只能求老天帮忙。结尾的句子是:殆所谓不善营生,而草菅其命哉。“不善营生”,尚是对自己的批评;而“草菅其命”,则对自己的调侃了。这一点与周敦颐《爱莲说》有什么不同呢?明确:周敦颐赞美荷花,目的是为了美化自己的精神境界,把它提升到陶渊明菊花的清高档次上。而李渔赞美荷花,却把自己说得很惨,很差劲,“草菅人命”,简直是花的刽子手。这一笔,作为散文,真是大手笔,神来之笔。而这正体现了李渔自己所追求的“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的目标。(四)诵读全文。[作业]完成“阅读练习·探究”二、三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一)“阅读练习·探究”二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评价。老师说出自己的意见。[参考答案]立意新:古代写荷的诗文很多,一般都从其美丽/高洁着眼,或直接赞美花的形态,或以荷喻人,赞扬美女;或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本文写荷,既写其当令时的娇姿,又写荷谢后的莲蓬,从其出水一直写到荷叶衰败,写其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上去写,这是一般文人不屑于写的。语言新:用语清楚,新鲜,句式整齐,采用多种修辞格--或顶真或拟人或对偶,读来清新入口。(二)“阅读练习·探究”三步骤如前。[参考答案]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总述,第二部分(2-6)分述,写芙蕖的各种用途,抒写芙蕖的可人之处.第三部分再写对芙蕖的酷爱,抒发自己的感慨。二、请学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⑴课文写芙蕖,突出其什么特点?(答案:可人。)⑵芙蕖“可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可目,可鼻,可口,备用。)⑶芙蕖的“可目”表现在哪些地方?采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水之日点缀绿波茎叶既生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生蓬结实亭亭独立与翠叶并擎⑷芙蕖“可鼻”,“可口”,“备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可鼻:荷叶清香荷花异馥可口:莲实莲耦并列盘餐互芬齿颊备用:霜中败叶摘而藏之裹物之用作者通过以上的说明,最后指出:无一时一刻不适人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以此说明其可人.三、比较探究我们前面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请学生讨论回答:(1)《爱莲说》是如何写莲的?答案: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其生长地,写其形特点,并赋予其象征意义,以此写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的崇高品质。(2)《芙蕖》又是怎样写莲的?答案:这篇课文则通过荷的用途,重点写其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等特点,提倡人们种荷。(3)通过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参考答案:从上面分析可见,写作目的不同,即使题材相同,描写重点也是不同的。四、学生按要求背诵最后二个自然段。五、课堂练习。(一)完成“阅读练习·探究”一,掌握一词多义现象。(二)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儿用法,掌握词的活用现象。1.日高日上。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3.则莲实与藕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4.此皆言可目者也。5.可鼻6.又时病其漏。(三)阅读下面各句,说出它们各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1.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2.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4.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5.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6.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参考答案](一)见“阅读练习·探究”答案。(二)1.日,一天天地,名作状;上,往上长,名作动。2.长,长处,形作名。3.芬,使...芬芳。4.目,观赏,名作动。5.鼻,鼻闻,名作动。6.病,以……为苦,意动。(三)1.顶真2.对偶/拟人3.拟人4.对偶5.对偶6.反问六、相关资料(一)作者简介李渔(1611-1680后),字笠翁,号随菴,又号觉世稗官。原籍兰溪(今属浙江),出生于江苏如皋。清入关后薙发家居,曾客居杭州十年,后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经营“芥子园”书铺,以刊书闻于时。晚年又移居杭州西湖畔,自号湖上笠翁、新亭樵客。他一生未仕,对戏曲有特殊的爱好,是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所著戏曲论著《闲情偶寄》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有戏曲集《李笠翁十种曲》、小说《十二楼》等。诗文“自成一家言”(《李笠翁一家言释义》),清新活泼,收入《李笠翁一家言》中。(二)“阅读练习·探究”解答第一题第1小题,可人,课本已注。不一而足的后起义是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不止出现一次,这里即不止一件的意思。足,充足,足够。第2小题,课本已注。第3小题,经年,经是经过、经历的意思,经年即隔年、来年之意。第4小题,此句的“也者”为语气词连用,作为提头,引起下文。此句是判断句;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者是语气词,跟在判断句的主语词后面表示提头,句尾的“也”也是语气词,用在煞句句尾与者呼应,帮助判断。此句中的主语词为芙蕖,原句的基本结构是:芙蕖者,……也。现在句首加了“是”,此“是”为指示代词“这”,与芙蕖一起作主语。这样,句中就加上了语气词“也”,表示顿宕,即加强停顿、延长,使句子读起来更舒缓。另外,句尾“也”前的“者”是指示代词,表示“……的事物”。此句中的“备”是充当、充任的意思,译成充当即可。而第3句的“备”虽有充当之意,但更多是准备、预备的意思,可译为备作。第5小题,塞责,不是后起的做事不认真负责、搪塞应付的意思,而是指弥补责份上所做之事的不足。因作者一生酷爱莲花,把为莲花提供生息之地看着自己的职份,故有此说。又因塞为弥补之意,含勉强对付的成份,文中的“斗大一池”也显然不如“半亩方塘”,故塞责在此可译为“聊补”或“聊以弥补”。此句的病,担忧的意思;以,以之的省略,用的意思;哉,表示感叹。其余加点者课本已注。第二题(《芙蕖》自有独创性,与《爱莲说》在文体、内容、所爱重点、创造特色上均有很大不同。)《芙蕖》做到了未袭前人之说,虽与《爱莲说》有某些共同之处,但更多是不同。1、文体不同。《爱》为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芙》为写实性的说明文,虽有文学描写的色彩和主观情感的介入,但主要是介绍芙蕖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2、内容不同。一是《爱》重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芙》重在写芙蕖本身。二是就写莲而言,《爱》主要是描写了它的外观,又侧重写出它的神韵;《芙》则叶、茎、花、果、观赏、实用、外观、神韵,并且从初生到凋谢,几乎是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了述说。三是《爱》概略写莲,《芙》具体入微描述。如写香气,前者只“香远益清”一句,而后者则细分荷叶、荷花的不同香气,并且从嗅觉联想到触觉,具体可感得多。再如写其亭亭玉立,也是后者比前者具体可感。3、爱的重点不同。都是爱莲如命,《爱》更多是爱自己自己所向往的莲花般的君子,《芙》主要爱芙蕖本身。4、创造特色不同,这是最有价值的。《爱》以君子形象赋予莲花,特别是其“出淤泥而不染”等名句使该篇成为千古名文。《芙》则以可人、可目、可鼻、可口等妙语对其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概括,而使该文成为传世佳作;此外,最末的感叹也可看成一种独特的情感。详见主编导读,参见参考资料。第三题(层次线索是:“可读”――可人――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可赞”――“可叹”。)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内部又条理清晰,再以“可人”等妙语提纲挈领,因而使文章层次井然。第一段是总说,介绍了芙蕖的生物特性、自己对它的情感特点、自己文章的特点和芙蕖的总特点:可人。以上四个特点使人觉得此文“可读”。接着分别述说了芙蕖的各方面特点:可目――叶、茎、花、果等等四季不败的审美价值;可鼻――香气的审美性和实用性;可口――莲实、莲藕的食用价值;“可用”――荷叶的废物利用。其中后三小段主要是讲实用价值,恰与前面一大段的审美价值形成对应。再接着又是总说,赞其全身是宝,可名为“可赞”。最后一段,为余论,一方面呼应开头,重述自己爱莲如命的情感;另一方面是着重由此申述偏偏命运不济,感叹自己无力养护心爱之物。因此这余论可称为“可叹”。具体参见主编导读和参考资料。第四题(略)下课啦,咱们来听个小故事吧: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

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

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

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

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

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

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

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

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

(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

(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

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

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

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

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

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

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

齐:主动关好。

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

主持人:可以。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

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

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

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

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

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

答:有。

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

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

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

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

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

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

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

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6.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

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

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