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课程标准】1.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产生和演变。 2.理解英美法近代政治制度的异同。整体线索与基本分期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斯巴达寡头政治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与公民法庭(公民陪审)议事会(抽签产生)官员与将军(抽签产生)(举手表决)从制度设计和战争场景(见教材图片)中可以发现,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是谁?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对其评价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任意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两轮投票后,以多数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油画为《苏格拉底之死》)一次公民大会投票过程中,一个目不识丁的乡下公民,仅仅因为总听到别人称呼阿里斯提德为“公正的阿里斯提德”,令他感到厌烦,所以想将素不相识的阿里斯提德投票放逐。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古希腊的政治制度重点突破:雅典民主制(1)形成的原因:(2)特点:(3)评价:①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利于直接参政;②经济:奴隶制工商业发展;③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意识重视民主程序①激发公民参政热情,创造繁荣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②仅是成年男性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无民主权利;③直接民主使素养不同的人有同样的国家管理权,易导致权力滥用误用;实质上,雅典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从共和制到帝制公元前1世纪末贵族寡头政治帝制共和制君主专制独裁相同:①公民政治,公民享有不同程度的民主权利,强调公民对国家服务;

②机构设置上体现一定分权思想;不同:①雅典是直接民主制的典型;

②斯巴达与罗马同为贵族寡头政治,但斯巴达为君主制,罗马为共和制;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何异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封土、封君、封臣王权与教权的二元政治封建制度的演进趋势(一)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3954761500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灭亡近代欧洲“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二)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封君提供土地与保护封臣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材料:11到13世纪之间,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亦称领主、附庸)关系。贵族由于效忠王室而领受土地和管辖采邑。这些封臣要对上级封君宣誓效忠并承担军事义务。采邑分封是一种自上而下进行层层分封的土地封受制度。……举行臣服礼时,一般附庸要亲自跪在领主的面前,其交叉的两手置于领主的手中,宣誓说“我立誓效忠和依附于你,正如一个仆人须效忠于主人。”授职礼主要是领主方面的行为,他交给附庸一柄旗帜,一根手杖和一张约书,或其他的标志,表示给附庸财产并保护他。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思考:根据材料与所学,思考封君封臣的特征有哪些?①以土地为纽带;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③层级间相对独立;④王权有限;⑤双向权利义务;⑥契约意识。(二)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特征2、世俗王权和基督教长期并立,时有冲突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5世纪11世纪13世纪相互利用扶持阶段王权教权对抗教权极盛阶段王权加强教权衰退丕平献土(751)卡诺莎之辱(1077)阿维尼翁之囚(13C末)政教合作政教冲突教皇势力受到冲击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往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宗教改革成效显著C.神学束缚、禁锢人性

D.教俗二元,相互竞争君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典型情境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这表明三级会议(

)A.具有最高立法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强化王权

D.代表人民的利益王权的强化与受限王权的强化与受限1、在英法两国中,哪一国家的王权在中世纪得以显著增强?试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法国的王权得以显著加强;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以等级君主制的形式强化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王权加强有利于法国统一,有利于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但三级会议也强化了法国的专制体制,为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埋下隐患。2、在英法两国中,哪一国家的王权在中世纪时受到法律限制?试分析其原因和影响。英国的王权受到法律《大宪章》的限制;英王约翰对外战争失败,极大损伤了王权实力;《大宪章》使贵族权力依靠法律有效约束了王权,成为英国议会政治的雏形,并为后世立宪政治、乃至民主政治打下基础。总结:中世纪欧洲王权,在同教权和封建贵族的博弈中,呈现出既强化又受限的趋势;强化的王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打击了中世纪封建秩序,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以法律文件限制王权的做法,则为后世宪政发展奠定基础。拓展思考:如果说王权加强促进了法国民族国家形成,那么英国的民族国家如何形成?按照比较主流的学术观点,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宗教改革、对外战争(特别是英法百年战争)和经济发展(海外殖民扩张带来的经济竞争),极大促成了不列颠民族意识。工业革命后,随着“日不落帝国”最终建立,英国民族国家最终确立。王权的强化与受限在连年的对外战争中,约翰王失去了英格兰在欧洲大陆的几乎全部领地。他还加紧对市民和贵族的盘剥,把贵族的继承税上涨100倍,兵役免除税提高16倍。1215年春天,愤怒的贵族们集结起来,武装讨伐国王。1215年6月15日,英国国王约翰在英国泰晤士河的兰尼米德草地被迫与贵族签署了一份宪法性文件——《自由大宪章》。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限制君权的文献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原则学思之窗p101215年,约翰签订《大宪章》后,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布诏书宣布该文件无效。他斥责男爵们藐视宗座、侵犯国王,且禁止国王履行文件中的内容,也禁止男爵们要求国王履行。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此时()A.世俗王权高于教皇权力

B.教廷试图维护封君封臣制C.英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

D.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西方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1、君主立宪制确立与完善中权力转移的过程?①确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王权受议会、法律制约,但仍有行政权,可领导政府,任命内阁;②发展:18到19世纪,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逐渐“统而不治”;③完善:工业革命开展,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成年男性相继获得选举权,权力不断下移,民主的社会基础扩大;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2、英国是如何体现分权制衡的?①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上台组阁;议会监督内阁,可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解散内阁;②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美国共和制1、美国建国之初实行松散的邦联体制材料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1781年开始正式生效。按照条例,独立后的美国是一个由13个州组成的松散联盟(即邦联)。邦联议会(没有行政和司法部门)权力很小,只是各州的一个协调机关,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邦联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享有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1781—1786年,美国政府摊派给各州的款项共1500万美元,各州共交纳241万美元,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分文未交。邦联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享有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邦联政府无力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据材料,概括美国邦联体制下邦联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1787年宪法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中央政府各州政府联邦制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图示2、1787年宪法---联邦制(联邦共和制、总统共和制)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A.赋予各州主权B.恢复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法国议会共和制一票共和:君主派和共和派经过反复斗争,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议会共和制总统(立法权)

(行政权)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内阁任命(众议院同意)参议院(间选)众议院(普选)副署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行政权)司法独立,审判总统③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①分权制衡②权力中心在议会,立法权控制行政权思考:法国议会共和制的特点项目英国美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文件及时间国家元首名称产生政府首脑行政权立法权/财政权政府与议会关系(分权制衡)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相同点: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共和制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国王(统而不治)总统(有实权)总统(有实权)世袭(终身制)民选(任期制)议会选举(任期制)首相总统总统首相总统总统和内阁议会国会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可解散议会总统与国会分权制衡总统对议会负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①资产阶级代议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美国一度承认黑人奴隶制;②分权制衡;③政党政治;④部分实现自由平等、法治等启蒙思想;复习与总结尝试总结不同阶段西方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对应制度与历史趋势。历史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