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突破点5探其境究其文赏其美解情境探究题课件44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C/3F/wKhkGWWUq2WAKwGnAAD0s35zlsk097.jp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突破点5探其境究其文赏其美解情境探究题课件44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C/3F/wKhkGWWUq2WAKwGnAAD0s35zlsk0972.jp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突破点5探其境究其文赏其美解情境探究题课件44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C/3F/wKhkGWWUq2WAKwGnAAD0s35zlsk0973.jp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突破点5探其境究其文赏其美解情境探究题课件44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C/3F/wKhkGWWUq2WAKwGnAAD0s35zlsk0974.jp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突破点5探其境究其文赏其美解情境探究题课件44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C/3F/wKhkGWWUq2WAKwGnAAD0s35zlsk09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破点5
探其境究其文赏其美——解情境探究题法·考前升级失分点应对策略探究脱离文本文本情境是答题的根源,答题前必须首先根据文章内容对相关文本进行梳理概括和分析探究罔顾情境题目所给情境与文本情景建立必然的联系,以文本内容来解决拓展学科情境和生活情境的问题,如2020年高考考查的冰山理论探究缺乏层次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字面到言外,由文本到生活体现思维的层次性探究要点不全要根据文本特征确定答题角度和要点,如小说情节、环境、人物、主题、读者等关键要素全面准确作答探究远离生活要身临其境把握文本,设身处地体悟情境,对问题的回答体现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例·典题验证信息获取——读文技巧文本一:第1段:讲述“备猖”“练猖”“放猖”“游猖”“收猖”的过程。第一层阐释故乡放猖的习俗和猖的含义。①“轿子”“火柴匣子”之比,一说其小,二现其民俗地位。第二层备猖,写“我”对于小猖兵内心的羡慕。第三层练猖,一场快乐的闹剧。②通过“我”的视角写猖神的神秘高大与陌生。第四层放猖,“跑”表达“我”心里的兴奋与羡慕。③“我”因为投入其中,达到一种自由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而喝彩。第五层游猖。写小孩子在热闹后的寂寞。第2段:写孩子眼中现实与梦想的悖论。文本二:第1段: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的原则是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引导他们写作。第2段:莫须有先生“荷花”的作文的寂寞与惊喜。第3段:莫须有先生拿自己之喜欢出题给学生作文,学生写不出。第4段:莫须有先生自己写了一篇《放猖》,感到愉快。读文小妙招1.双文本文学类阅读理解题目,两篇文章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我们要看到并研究二者的异同及联系。2.文本一多为故事性很强的小说或散文,我们可以通过整体阅读和圈点勾画等方法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探求文章主旨。如文本一作者非常善于捕捉儿童的情绪体验——羡慕/嬉戏、追随、玩闹/结束的寂寞/偶像的破灭,从而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温情、愉快的感觉,完全褪去了鬼神给人的崇敬、阴森、恐怖的情绪体验。3.文本二一般为传记类或文学评论类文段,论述性强,注重理性分析鉴赏。如文本二从理论的维度诠释了“什么是生活语文”、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的道理。例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解题时首先要梳理文本一的层次,抓住“备猖”“练猖”“放猖”“游猖”“收猖”的情境思路并对应分析小孩子的心理历程,最后扣住“放猖”这一核心事件印证文本二“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观点:(1)内心的羡慕:“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作者记述“放猖”这一习俗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童真的视角来看待和感知,写出孩子对猖兵的极大兴趣以及内心的羡慕之情。(2)过程的快乐:“沿家逐户地跑着,……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出来,……我则跟在后面喝彩。”原本严肃、庄重的习俗用孩子的视角来看,简直是一出闹剧,因为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快的气氛。(3)热闹后的寂寞:“……今年的已经完了”对孩子而言,热闹的闹剧之后自然是寂寞的。(4)偶像的破灭:“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原本神奇的猖兵在放猖后回归生活的本色,在孩子眼里没有了光泽和神奇,就像自己的偶像破灭了一样。第3步:条理作答。(情境探究)扣住文本二提出的莫须有先生教作文“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观点,结合文本一提供的具体情境,对点题目的具体要求“如何实践”,组织语言,落实任务,精练作答。参考答案:鬼神祭祀之事在成年人眼中是郑重、严肃,不可亵渎的,作者却将“放猖”习俗置于童真未泯、稚气天真的孩子的眼底,用儿童一样纯真而敏感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非理性的直觉来体验。(1)觉得“放猖”的猖兵很神奇,内心羡慕;(2)“放猖”的习俗简直就是一场快乐的闹剧;(3)“放猖”后要面对热闹后的寂寞;(4)再见昨日的猖兵时有偶像破灭之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文本一:遍地应答韩少功打开院子的后门,从一棵挂满红叶的老树下穿过,就可以下水游泳了。
风平浪静之时,湖面不再是水波的拼凑,而是一块巨大的整体镜面,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你在水这边敲一敲,水那边似乎也会震动。你在水这边挠一挠,水那边似乎也会发痒。
若是有一条小船压过来,压得水平线撑不住,镜面就可能倾斜甚至翘起——这种担心一度让我紧张。测·冲刺双一流
在这个时候下水难免有些踌躇,有些心怯。扑通一声,令宝贵的镜面破碎,实为一大暴行。好在碎片经过一阵揉挤,一阵折叠,一阵摇荡,只要泳者不动,待倒影从层层褶皱中逐一释放,渐次舒展和平复,湖面又会成为平滑的极目一镜。
在通向山外的公路修通之前,这里有很多机船,每天接送出行的农民,还有挑担的,骑脚踏车的,以及活猪活牛。眼下客船少了,只有几只小渔船偶尔出现。船家大多是傍晚下网,清晨收网,手摇船桨轻点着水面,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去,留下冷清和落寞的湖面,一如思绪突然消失的大脑。
水边常有两样“静物”,那是垂钓的老人和少年。据说老人身患绝症,活不了多久了。
但他一心把最后的时光留在水边,留给自己的倒影。少年呢,中学生模样,总在黄昏时出现。他也许是特别喜欢吃鱼,也许是惦记着母亲特别喜欢吃鱼,也许不过是要用这种方式来积攒自己的学费。谁知道呢?
阵雨扑来时,雨点敲打着水面,打出满湖的水芽,打出升腾的水雾,模糊了水平线。如果雨点敲醒了水面的花粉,水上就冒出一大片水泡,冷不丁看去,像光溜溜的背脊上突然长满疖子。
几只野鸭惶惶地叫着,大概被这事儿吓着了,很快钻入草丛。
不远处,一条横越水峡的电线上,有个黑物突然直端端砸下,激起水花四溅。我以为有什么东西坠落,过了片刻才发现,那不是坠物,而是一只鸟突然垂直俯冲,捕获了什么以后,带水的翅膀扑棱扑棱,又旋回高高的天空,在阳光中播下一串闪闪的水珠。我不知道这种鸟的名字,只记住了它一身蓝绿相杂的迷彩。
还有一只白鹭在水面上低飞,飞累了,先大翅一扬,再稳稳地落在岸石上,让人想起优雅的贵妇,先把大白裙子一提,再得体地款款入座。它一坐好半天,平视远方,纹丝不动,恍若一尊玉雕。但如果发现什么情况,玉雕眨眼间就成了银箭。一声鹭鸣撒出去,树丛里就有数十只白鹭跃出,扑棱棱组成数十道白光,在青山绿水中绽放和飞掠。
它们有时候绕着我巡飞,肯定把我误认为鱼,一条比较奇怪的大鱼,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小鱼也经常围着我巡游,肯定把我当成一只落水的大鸟,同样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
不知是什么鱼愣头愣脑,胡乱嘬咬,在我的腿上和腰上留下痒点,其中一口咬得太狠,咬在一个脚指头上,痛得我从迷糊中惊醒。我这才发现,钓鱼的“静物”已经走了,天地间全无人迹。
其实,这里还有很多人,只是我看不见罢了。想想看,这里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逝者的残质,也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来者的原质——物物相生的造化循环从不中断,人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短暂一环。对人来说,大自然是人的来处和去处,是万千隐者在眼下这一刻的隐形伪装之所。就因为这一点,我在无人之地从不孤单。我大叫一声,分明还听到了回声,听到了来自水波、草木、山林、破船以及石堰的遍地应答。
寂静中有无边喧哗。(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有删减)文本二:
在我看来,在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中,很少有人像韩少功那样将随笔写得那么得心应手,那么睿智。经过办《海南纪实》《天涯》杂志的考验,经过大特区商海浪潮的冲击,他的思想更深刻成熟了,他的文风更老辣简洁了,他对文学的追求似乎更执着了。他右手写小说,左手写随笔。在随笔的写作中,韩少功天赋中那种我们称之为智慧的素质被发挥到一种巅峰状态。读着他近年的随笔,我有时会产生出这样一种古怪的想法:不知随笔这种文体是专为韩少功准备的,还是韩少功天生就应当写随笔?
不管是韩少功无意间碰上了随笔,还是随笔找上了韩少功,韩少功的随笔写得好,却是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公认的事实——那是智慧的独语,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
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智慧不是聪明的滑头和取巧,不是知识的炫耀和卖弄;智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血的燃烧。韩少功的随笔,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智慧。不过他的智慧,不是经院或书斋里的智慧;他的智慧,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启示,来自他的生命的激发;他的智慧,不是体现于某篇文章,某个局部或某个词句,而是化为一种精气流荡于他所有的文字中,并成为他作品的纹章印记,成为他的人格在随笔中的自然呈现。(摘编自陈剑晖《智慧的独语——关于韩少功散文随笔的札记》)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我”这个下湖游泳者的视角观察和感受世界,文中直接表现“我”的笔墨不多,却让人感觉到处处都有“我”的存在。B.作者面对镜子般的湖面“不知如何是好”,感觉下水打破湖面“实为一大暴行”,生动传达出视湖水为有生命之物的微妙心理。C.老人和少年像两样“静物”一样在水边垂钓,作者不仅欣赏这样一幅安静的生活画面,更赞赏他们面对生活磨难时的沉静和坚毅。D.静是作者刻意营造的大境界,静中又充满生机勃勃的动,包括阵雨、水鸟、游鱼这样真实可感的动,也包括意念中的“无边喧哗”。【解析】选C。“更赞赏他们面对生活磨难时的沉静和坚毅”错。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字里行间流荡着一种睿智和精气,是一篇个性色彩鲜明的“智慧的独语”。B.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这是它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之处,而真正的智慧大都来自生活的启示和生命的激发。C.韩少功作为著名作家,写过小说,办过杂志,后来他在随笔这种文体中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文学成就也达到了巅峰。D.凡是读过韩少功作品的人,都认为他的随笔写得好,因为这些作品不耍小聪明,不投机取巧,也不炫耀和卖弄知识。【解析】选A。B项,“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这是它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之处”表述错误,不能说小说、散文不需要智慧。C项,“他在随笔这种文体中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文学成就也达到了巅峰”于文无据。D项,不合文意,因果关系不能成立。情境探究4.文本二认为韩少功的随笔“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文本一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文本一的思想内核是作者对于世界、自然和生命的哲学思考,文体形式却是一篇意境幽远、文采斐然的散文,这种将哲学散文化写法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浓厚的文学色彩。②文本一记述的是作者下湖游泳这样的寻常的生活情景,呈现出来的是一篇优美耐读的文学作品,作品将生活常态文学化,使读者既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又得到了文学的熏陶。(6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加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16分)文本一:幺姨的灿烂年华贺捷生我亲爱的幺姨,总是认为自己不会被时光打败的幺姨,万不得已,终于坐上轮椅了。这让我们两代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人,让104岁的她和84岁的我,多少有些伤感。生活那么漫长、那么灿烂,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幺姨,还以为她仍然是那个以18岁的花样年华嫁给红六军团总指挥萧克将军的女生呢。
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她档案的第一栏写着,蹇先佛,1916年7月出生,毕业于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3岁那年听说当红军的二姐也就是我妈,嫁给了在湘西创建红军队伍的贺龙。15岁听到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1934年12月26日,幺姨记得清清楚楚,18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父亲贺龙那天在临时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亮,一个青春焕发的女子站在面前。
幺姨说,司令官,我来参加红军,你不会不欢迎吧?父亲片刻的拘谨,被幺姨的爽朗驱散了。他故意说:参加红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城里的洋学生,细皮嫩肉的,当红军能干啥?幺姨顺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父亲说,那是那是,我们还真缺你这样的人。想了想,他神情肃然地说,你得先与你二姐商量商量。
幺姨收敛笑容,认真地说,姐夫,二姐跟我谈过了,说了革命的艰难,说了参加红军要流血牺牲。她还告诉我大哥牺牲了。但我都想过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能。
父亲说,那好,你当红军的事,我批准了。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说,姐夫,你放心吧,我们蹇家人没有说话不算数的。
红二、六军团进驻慈利县城关镇时,父亲和萧克将军进城就去拜访在城东开染坊的我的外公蹇承宴。外公对他们说,蹇家怕是着了共产党的魔,先是大儿和二女当了红军,如今幺女和二儿也争着要跟你们走。我想好了,不阻拦他们。就是这次拜会,当年只有27岁的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将军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近,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缛节,他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婚了。
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接到命令,踏上长征路。我在这年11月1日出生,幺姨在贵州境内发现怀孕。在接下来的路上,被称为“红军姊妹花”的母亲和幺姨,一个背着越来越沉的我走,一个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走。
母亲姐妹俩在长征路上很少见面,1936年7月终于在甘孜住下来,母亲就背着我来到幺姨身边。幺姨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是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和采来的一大把野菜。见面时,母亲告诉幺姨,她们做卫生员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时,因跑前跑后照顾伤员,累死在雪山上,埋在雪谷里。
没等姐妹俩从悲伤中缓过劲来,传来了部队开拔的号角声。她们心知肚明,命令是她们的丈夫——方面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共同下达的,十万火急,即使幺姨随时会分娩也得出发。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
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哟一声,羊水破了,疼得失声喊叫,蹲在地上起不来。母亲四处逡巡一遍,看见路边有个只剩四堵颓败断墙的藏民放羊用过的土堡,忙把幺姨搀进去。没有器械,没有产床,也没有水,就让姨父铲来一些草皮,垫在地上,铺上野营用的被褥,天当房,地当床。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哭声响亮。姨父喜不自禁,给他取名萧堡生,草原上土堡里出生的意思。
休息了几个小时,继续上路。
第三天,幺姨刚被扶上马走了几步,就一头栽下来。恰巧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大姐路过,上前一看,说失血过多是原因,但主要是饿的。说着,摘下身上装着大约有一斤大米的干粮袋,扔了过来。幺姨拼尽全身力气说,不行呀,李大姐,过草地,粮食是每个人的命啊!但李伯钊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母亲和幺姨走出了草地,大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
幺姨与萧克将军的第二个孩子,还有第三个孩子,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书名叫《浴血罗霄》。
五年前,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又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104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不想被命运打败。(有删节)文本二:
我近年写的是回忆和追溯性的散文。有人说我是唯一的,是独自在营造“红色意境”。我觉得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好,我能够接受。但必须告诉人们,我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我没齿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选摘自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既有“九一八事变”的时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儿等个人因素。B.作者对贺龙元帅着墨不多,通过人物之间的几句对话,就为读者勾勒出一位风趣随和、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C.文章以幺姨坐上轮椅、让人伤感开篇,又以幺姨坐上轮椅、仍“顽强地挺立”结尾,这样写既首尾呼应,又升华主题。D.文章语言平白如话,通俗生动,已届耄耋之年的作家如同坐在读者面前,将幺姨的革命往事娓娓道来,亲切动人。【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儿等个人因素”错误。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有她爱国、追求进步等个人因素,而不是比较时髦、有文艺范儿的个人因素。2.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毛泽东《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与文中“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等描写极具画面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意志。B.作者的舅舅为照顾伤员而牺牲,李伯钊把珍贵的口粮留给幺姨,这两件事的叙述方式虽然不同,但是都能体现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C.《浴血罗霄》这部长篇战争小说在战火中诞生,具有虚构性,是萧克夫妇的“孩子”,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人民军队军史的珍贵资料。D.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前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历,后者再现了幺姨参加红军、长征等革命往事。【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错误。本文没有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叙事,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我”并没有亲历。3.为什么说幺姨的年华是“灿烂”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本文首先描写青年时期的幺姨,她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情,她的青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材料国际贸易代理服务合同
- 舟山2025年浙江舟山市普陀海洋产业研究中心招聘紧缺高端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温州2025年浙江温州平阳县企事业单位面向全球引进博士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2025年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选调专业技术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江门广东江门台山市卫生健康局下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招聘编外人员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家具喷漆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惠州2025年上半年广东惠州市技师学院人才派遣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2-溴丙酰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广州2025年广东广州市天河区金燕幼儿园编外教辅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织带印花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买卖个人房屋合同(4篇)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管理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初中七 八年级生物思维导图大全 张
- 婆媳关系证明
- 江苏宿迁家乡介绍旅游课件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十八课件
-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课件(完整版)
- 臭和味检测原始记录表
- 变压器检修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