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校本教材
做
个
有
文
化
的
人
目录
一、做一个有文化的人...................................3
二、文化的定义.........................................3
三、文化与知识的关系...................................6
四、没有文化的人最可怕.................................7
五、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9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9
七、中国传统文化..........................................10
八、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18
九、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9
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20
十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21
十二、重视传统节日传承民族精神...........................22
十三、怎样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23
一、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我省建设文化名省的征
程上,我们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质,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不仅仅是教科书
上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指人类所接受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
社会学等综合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不断充实完善,形成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成为人民的精神家园,支撑着社会发展。
作为个人,这些知识通过你语言文字的表述表达出来,通过你举手投足的行为反映出来,代表
一个人的综合气质或整体形象。我们常说某人有文化,指的就是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文化涵养
和精神境界。
文化品质表现出一个人的生活情趣、精神境界、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一个有较高文化品质的
人,往往是理想信念坚定、兴趣爱好广泛、道德情操高尚、精神境界脱俗,反之,文化品质低下或
者没有文化品质者,往往是生活情趣缺乏、精神境界空乏、理想信念淡薄、道德品质低下。
个人的文化品质,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是构成整体文化的
一份子。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个体
的文化品质也影响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准。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强
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
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名省,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
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必须
要从个人做起,要刻苦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化知识,弘扬先进文化,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努
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品质,以适应文化发展繁荣的新趋势。
二、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
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词源“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
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在
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
“教行”的意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汉代刘向在《说苑》
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处“文化”一词与“武功”相对,含教
化之意。南齐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其“文化”一词也为
文治教化之意。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抑或
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通常在广义上使用
文化概念。
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一词尚无统一的定义。在近代,给文化一词下明确定义的,首推英国人
类学家E.B.泰勒。他于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他指出:“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
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
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发展了泰勒的
文化定义,于20世纪30年代著《文化论》一书,认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
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我们亦将见.社会组织除非视作
文化的一部分,实是无法了解的。”他还进一步把文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即所谓“已改造的环
境和已变更的人类有机体”两种主要成分。
文化的要素主要包括: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
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是文化
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没有精神文化,人类便无法与动物相区别。价值
观念是一个社会的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这个标准存
在于人的内心,并通过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它决定人们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目标和生活方式。同时价值观念还体现在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之中。产品的种类、用
途和式样,无不反映着创造者的价值观念。
②语言和符号。两者具有相同的性质即表意性,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二者都起着沟通的作用。语
言和符号还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人类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沟通,只有沟通和互动才能创
造文化。而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只有通过语言和符号才能反映和传授。能够使用语言和符号从事生产
和社会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③规范体系。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有约定俗成的如风俗等,也有明文规定的如法律条文、群体
组织的规章制度等。各种规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
系。规范规定了人们活动的方向、方法和式样.规定语言和符号使用的对象和方法。规范是人类为
了满足需要而设立或自然形成的,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规范体系具有外显性,了解一个社会或群
体的文化,往往是先从认识规范开始的。
④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社会关系是上述各文化要素产生的基础。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创造文
化的基础。社会关系的确定,要有组织保障。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关系的实体。一个社会要建立诸
多社会组织来保证各种社会关系的实现和运行。家庭、工厂、公司、学校、教会、政府、军队等都
是保证各种社会关系运行的实体。社会组织包括目标、规章、一定数量的成员和相应物质设备在内,
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紧密相联,成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⑤物质产品。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环境和由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如工具、器皿、服饰、建筑物、
水坝、公园等,都是文化的有形部分。在它们上面凝聚着人的观念、需求和能力。
文化的一般特征主要有:①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自然存在物不是
文化,只有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例如,吐痰不是文化,吐痰入盂才是
文化:水不是文化,水库才是文化;石头不是文化,石器才是文化等。
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文化不是先天的遗传本能,而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例如,男男女女不
是文化,“男女授受不亲”或男女恋爱才是文化;前者是遗传的,后者是习得的。文化的一切方面,
从语言、习惯、风俗、道德一直到科学知识、技术等都是后天学习得到的。
③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
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纯属个人私有的东西.如个人的怪癖等,不为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
则不是文化。
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份社会遗产,又是
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
承了传统文化。同时,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
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的部分。
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一般文化是从抽象意义上讲的.现实社会只有具体的文化,如
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等。具体文化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最
主要的是受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如有石头,才有石器文化;有茶树,才有
饮茶文化;有客厅和闲暇时间、才会有欧洲贵族的沙龙文化。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
阶级性。自从民族形成以后,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
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在分裂为阶级的社会中,由于
各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因而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
同,出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部分在功能上互相依存,在结构上
互相连结,共同发挥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功能。然而特定的文化有时也成为社会变迁和人类自身
发展的阻力。
三、文化与知识的关系
文化和知识是两个概念,但联系紧密。文化就是人正确认识事物和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叫文化,
而知识就是对客观世界了解多少的经验和看法。
有知识不一定就有文化,有文化不一定有丰富的书面知识。那些高学历的人知识很丰富,但不
一定有文化,而有些没知识的人却很有文化,这就是知识和文化的矛盾!
解决不好这个矛盾,有知识的人就是书呆子;而解决好了这个矛盾,没知识的文盲照样能成功!
文化的作用?
文化文化,以文来化,化什么呢?化人类身上的兽性!
自从人类脱离开动物界,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现在的人是介于动物和真正人之间的过渡
人而已。
怎样变成真正的人,就必须靠文来化,化掉残留在自己身上的兽性,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有些人很有知识,学历很高,但处理事情偏激愚昧自私,他以为他是文化人,我说你就是一个
有知识的半人半动物而已,不是文化人,因为你有知识,但不会用知识来化你身上的兽性,你的知
识除了帮你把兽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以外,没啥作用!
人类从原始人到古人到现代人,正是靠文化来实现从动物到真正人的蜕变!而不是靠吃喝拉撒
睡来实现蜕变的,而我们的大多数人认为吃好喝好睡好就是人应该做的,呵呵。吃喝动物也会,有
条件它们也会吃好的。
所以我想做个有文化的人,不想做个有知识的人。群里的老师们一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掌握这
个原则,不要把孩子变成一个有知识的动物!
文化就是人正确认识事物和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叫文化!
文化的作用就是用知识来化人类身上的兽性!
四、没有文化的人最可怕
一个国家、民族,不仅要有实力,也要有魅力。
在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浪潮中,在这样一个大的转型时期,我们的民族要更重视“文化”这两个
字。
经济基础的发展意味着文化基础也跟着发展,这两者应该是同步的关系。经济是硬指标,比如
说哪个工厂一天可以创造一千万效益,这么惊人的数字我们可以看见,可是软指标却不易见,软指
标就是文化。
二十一世纪中国是一个什么形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会衰落下去。
古人不是说,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吗?古人都看得那么远,我们现在看不到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魅力,这个魅力就是文化,就是艺术。因
此,在今天,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实现制度的逐步完善与健全,还要
实现我们自身思想认识的逐步健全,认识到文化是什么,文化的重要性在哪里。
传递一种怎样的文化心态
可是,让我们看看,现在我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我们大家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查字典,就是这些字典,教孩子的是什么?
“老虎,野兽名,毛黄褐色,有条纹,性凶猛,能吃人和兽类。”把人和兽类对立起来了啊。
还有一个字典里这么写:“虎,皮毛可以制成毯子和椅垫,肉可以吃,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入
药。”就知道吃。
“熊,熊的脚掌脂肪多,味美,是极珍贵的食品。”
“狸,肉可以吃。”“皮毛也可以利用。”
下面是“狼,皮毛可以制衣物。
“海豚,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脂肪可以炼油。”
“狐狸,野兽名,性狡猾多疑。”“遇见敌人时肛门放出臭气,趁机逃跑,皮可以做衣服。”
这就是我们的字典,这怎么教育孩子?它能有文化吗?传递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现在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文化是不是重要?极其重要!
中国的布老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都到哪里去了。
有一个词,我们现在常常提到——全球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把孩子们整
得都不认识中国漫画是什么了,都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底蕴在哪里了。
中国的布老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都到哪里去了?中国的大片,怎么
出洋相,怎么给外国人看,在外面还得大奖,回来还成了英雄。文化都到这个程度了,难道我们还
不反思吗?这个和我们的制度和体制都有关系。
谁有权,谁钱多,谁就说了算。这就是没有文化的文化,用“没有文化”来干涉艺术,很可怕。
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绝对不是那些表面文章
再说说美术界吧。以前真正的海归派,都是文化精英,包括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傅抱石……
都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现在的有些海归派,不一样了,一回来就大呼小叫地要让外国的东西进来,
否定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甚至不让学生用毛笔。你怎么这么厉害?你不就是出了几天国嘛,怎么
不学学那些真正精英的海归派呢!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用得着你来救吗?靠批评家来捧,还说来
成就中国文化。(做鬼脸)这是艺术吗?这是吓唬我们老百姓。
学术界也这样。上了美术学院一年级,就留着长头发,留着小胡子,那个丑就甭提了!难怪有
人说我们搞美术的,“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再看是个捡破烂的,仔细一看是美术学
院的。”
我们要深思一下,心里是什么滋味。
看看一些画家出的画册,都是皱着眉头,托着腮,留着胡子,还露着胸毛,好像中华民族的苦
难都在他一个人身上了。
这些表面的东西并不是艺术。真正的艺术魅力,艺术素养的魅力是相当大的。大家都知道卡拉
扬,他双手一举起来,一头银白头发抖动,美啊,都能让人鼻子冒汗。为什么?那个真是一位大家,
是逼人的气质。
大学毕业不一定有文化,文盲也不一定没有文化,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绝对不是那些表面
文章。
在弘扬民族文化这个事上,我们都应该做铮铮铁骨的好汉,不能卑躬屈膝。
我认为,我们艺术家,包括说相声的也好,戏剧家也好,音乐家也好,首先要有文化才行。要
“头顶音乐,脚踩文学”,起码要达到这两个标准,不然怎么能熏陶我们的人民?
“我来过,我很乖”
最近一篇文章报道,一个八岁的孩子,父母生下她以后把她丢弃在草丛里,被好心人收养。这
个孩子很聪明,四五岁就自己拆钟表、拆机器,拆完还能安起来。隔壁邻居电脑怎么也装不好,她
看了说,“缺一个电阻”,结果还真让她说准了。这么聪明的孩子八岁得了白血病,大家都很疼爱
她,可惜救不了她。大家问这个才活了八年的小孩子怎么理解这个世界,怎么理解这个社会。她就
说了六个字:我来过,我很乖。
想想,我们还不如一个孩子啊!活八十岁又怎么样?
人生酸甜苦辣都有,喜怒哀乐都有。我们应该把这个世界看得美好一些,那样,我们在塑造这
个世界的时候,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作品才会让大家觉得比这孩子的六个字还要感动人。
想想地球上和我们共同生存的动物、植物,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都被伤害得那么惨烈。人类
在最近一百年里砍伐的森林,是过去几千年来采伐总和的许多倍。人类已经不知足到这种地步了!
我们作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思想,就应该对我们的世界有点责任,没有文化是
不行的。
五、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
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量。世界不同国家之间,
围绕着文化的传播与封锁、扩张与抵制、消亡与保护等等,展开着复杂的较量。像美国这样的少数
国家,借助于经济力量和先进的传播手段,大力进行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扩张,对其他文化造
成不同程度的威胁。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方式起而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以法国为首的法
语地区,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文化之间的合作、融合与竞争、冲突,呈现着一种复杂的状
态。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揭示了文
化、经济和政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目前,
在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出现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随着信
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到来,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娱乐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创造出了
巨大的社会财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
支柱产业。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已经成为重
要的消费领域。特别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文化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必然会依托和带动相关的产业,如视听业的发展就会带
动新的电视设备、音响设备、传输设备等的研制和生产,从而使产业间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文化
产业和其他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会给其他的产业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帮助和促进其他产业的产品
和服务形成优势品牌,从而给其他产业带来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实力的较量
往往体现在对土地、人口、能源和技术等因素的占有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
程加快,人们不再仅仅注重经济和军事力量,而越来越看重包括政治、文化、科技和国民素质在内
的综合国力的作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和
军事实力是物质基础,战略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意志、动员人民的能力等精神因素是使物质基
础成为实际起作用的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一切经济和军事的手段最终必须通过人的掌握运用才能
发挥作用,而人是受到政治、文化等因素深刻影响的社会主体。在综合国力中,文化的功能在于通
过对人的塑造和影响来增强或者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影响综合国力的实现。)鉴于文
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提高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的任务十分迫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
发展繁荣。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当
前,我们必须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敢于迎接国际竞争中的挑战,大力推动各种文化产品
和文化服务的出口,展示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良好形象,为更多的中国商品走向世界铺平道路,充
分发挥文化在提高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七、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
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
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一)、概述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
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
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
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
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
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
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
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
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
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北京大学一位著名
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二)、文化特征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
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
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
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1、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2、什么是道家?所谓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
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
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
特长。
3、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
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
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
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
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
神,主栗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
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
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
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
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
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
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
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费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
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
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
现。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她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挽救社会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
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
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
深度一一高深莫测。
(三)、历史沿革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
是中华民族的重栗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
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
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又如何理解何谓传统文化呢?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
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从词源
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1871年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
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
教化、培育等。”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
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
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
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
兵”,文治武功。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探究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生成
与演进的环境。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亚洲内陆,是一个海路兼备的国家。中
国传统观念上的“天下”是由四海之内的诸夏和“四夷”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社会东部为农业区,
西北部主要是游牧区,也由此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并存又相互补充。东部的农耕
经济又占优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占主导
地位,在宏观上主要强调“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从而也形成了辉煌的农业文明。
(四)、文化传承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
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
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一般的宗教
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
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色象的诱惑下,很多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他们都会
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的。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是有抵
触的(这不是说科学是正确的,科学也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科学的道理又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它认识的是物质,是事物直观的可见的表象。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
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科学观念是很易被人们接受的。由于以上原因,人们对信
仰发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正是这种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
信仰,成为上帝的罪人。更头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师还染上了艾滋病,有媒体报道,他们之所以染
上艾滋病是由于不正当的性行为造成的,这说明他们已经远离自己的信仰,沦为上帝的罪人了。但
是我们应当承认,天主教、基督教的大部分教徒的人格还是高尚的,但是从发展的趋势看,基督教
和天主教、伊斯兰教,都没有发展前途,因为它们都不能为科学思想所接受,最终会被人们所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
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
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
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
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
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
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文,是强迫的。
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并不是我有
什么能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包涵的本质。再者,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的产
物,因为大家都有文化了,语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强了;第三、科学已经很发达了,我可以借助科学
上的发现和科学语言,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细致地表述,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以上各点,
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语言和文字上的优势。
(五)、国际影响
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中国的
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
近期统计表明,其青少年犯罪率为6.9万件/天。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
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
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
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911”事件以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恐怖行动时有所闻,海湾地区战火未
熄,多少人生活在不安和恐怖之中。自由竞争发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要升级为斗争,斗争再进展就
是战争。不论冷战、热战,结果都是怨恨越积越深,报复一次比一次惨烈。消除冲突,促进世界和
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冲突双方需要的不是报复,而是宽恕、忍让和反省。这正是中国传统
文化所倡导的。反之,且看巴以冲突逐步升级的恶果——越来越多的人民在爆炸中无辜丧生、自然
环境严重破坏、经济环境遭受重创…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对当
代社会还有没有价值?
(六)、传统文化纵览
1、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
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
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2、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
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
梦》)施耐庵(《水浒传》)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3、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
《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
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
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4、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聊斋志异》等。
5、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
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
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
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6、中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
7、中国戏剧
昆曲、湘剧、京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京戏脸谱。
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
8、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故宫...........
9、汉字汉语
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歌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10、传统中医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
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11、宗教哲学
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
烧香、拜佛、蜡烛。
12、民间工艺
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餐纹、如意纹、雷纹、
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13、中华武术
太极拳、咏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峨嵋、磔崛、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14、地域文化
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
化……
15、民风民俗
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
中国传统文化
16、衣冠服饰
汉服(汉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满族)、中山装、
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唐装(汉族盘领袍)、维服(维吾尔族)、绣花鞋、
虎头鞋、伪唐装(满族马褂)、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
17、四大雅戏
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鲤鱼。
18、动物植物
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
柏。
19、古玩器物
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
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
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
布。
20、饮食厨艺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川、
粤、闽、苏、浙、湘、徽)、饺子、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
21、传说神话
女蜗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22、神妖鬼怪
神仙、妖怪、鬼怪、幽灵、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23、传统音乐
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
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
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
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
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
《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
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
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
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
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
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
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
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喜迎及巡礼乐、宴乐。
“戏曲”
戏曲“四大声腔”
四声腔,展辉煌,对戏曲,有影响;
昆山腔,经改良,艺术上,有开创。
弋阳腔,节奏强,加滚白,调高亢;
梆子腔,声响亮,花苦音,巧用上。
皮黄腔,二合一,称二黄,和西皮;
西皮刚,二黄抑,后发展,成京剧。
声腔中以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为典型。
24、中国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
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我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
期上撰文指出,我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我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
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
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
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
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
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
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
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
八、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
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
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㈡、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
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
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㈢、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
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
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㈣、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
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
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㈤、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
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㈤、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
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
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
认识和概括。
九、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人文主义。中国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传统,以民为本,重视道德伦理,履行义务,对维系社会正
常运转、人际和谐和提高人生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家
族)轻个体的倾向的消极因素。
儒道互补。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两家思想为主干,并形成互补之势。儒学对中国
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文化
教育、风俗习惯、国民精神等方面的影响至为深远。道家、道教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科
技、宗教、医药、体育等领域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传统士大夫的“达兼穷独”的人生价值取向以
及民族性格中刚柔相济的品格等等,都是儒道互补在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具体体现。
以和为贵。“持中贵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观念,而且也培育了中华民族
的群体心态。它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是主导方面,对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维护,有着积极作用。
实践理性。所谓“实践理性”,主要体现为一种重现世、重实践、
重事实、重功效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实践理性对中国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影响至为深远,在
实践中也带来了双重效应,但积极效应占主导■地位。
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传统文化。
第一,如我们可以从实物的层面(譬如故宫、长城以及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等)、制度的层面(如
各种官僚机构和制度等)以及思想文化的层面来理解和界定传统文化。
第二,我们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内在构成上来理解和界定传统文化:
1、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统中惟一没有中断
的文化;
2、、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3、从
发展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形态又不断进行自我调适自我更新的一种文
化;
4、从地域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
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5、从内容上看,中
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
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
6、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入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3)(解析版)
- 《色彩的联想》课件
- 《廉政专题教育讲座》课件
- 教育培训行业前台接待总结
- 乐器店前台岗位职责总结
- 2023年-2024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预热题】
- 2023年-2024年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典型题
- 2023年-2024年项目部治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高清
- 1994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1993年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范文(2篇)
- 2024年01月11026经济学(本)期末试题答案
- 烘干煤泥合同范例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三基”培训计划
-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案
- 住房公积金稽核审计工作方案例文(4篇)
- Unit 2 My Schoolbag ALets talk(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山东省青岛实验高中2025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6.2密度课件03
- 2024-2030年中国光纤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