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集训28 -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必考题集训28 -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必考题集训28 -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必考题集训28 -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必考题集训28 -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学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

必考题集训28

1.如上图甲所示,在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向容器中倒水

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和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2cm,

物块的状态为(选填"沉在底部""悬浮"或"漂浮"),物块的密度为kg/m3»

2.下图是对20回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按照图中规律分析:

20七一定质量析出1g甲共析出6g甲共析出ng甲

的甲的港港

(1)20回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克;

(2)n的数值是»

3.一个标有“220V500W"电热器,在额定电压下使用12分钟,产生的热量是焦。

4.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

材料一: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气

缸外部燃烧(图乙),热效率为5%-8%之间。

图甲图乙图丙

材料二: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

①气缸的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气缸;②通过气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气

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③高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④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气缸中排

出。

材料三: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

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14%。

(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由下图中的—冲程实现。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

其目的与内燃机的(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

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发现:蚂蚊常聚集在甜味食品周围。很少聚集

在辣味食品周围。难道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吗?

(1)为了验证这一点,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两个大小、材质的洁净棉团。分别标记为1号和2号。

②将1号棉团滴入,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并排放置在玻璃槽内的一侧。

③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玻璃槽内的另一侧。

④观察并记录蚂蚁的情况。

(2)该实验小组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号棉团处聚集,就说明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

6.做酸碱实验时,小敏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钏溶液中(如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

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配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BaCI2溶液呈中性)

【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钢过量②盐酸过量③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酬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

①错误。

步骤二:继续探究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团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Ch溶液白色沉淀猜想②正确

—猜想②正确

•舌立匚的殍送;由“中旦"RI-盛储〃七

山里加十,力切刀里NCI21U3nrn义

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

(1)你是否认同方案回的结论,请说明理由:

(2)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3)【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o

A.紫色石蕊试液

B.二氧化碳

C.镁条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进行了如下探究:

为探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了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物体固定在光具座

25cm刻度线处,凸透镜固定在40cm刻度线处不改变,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2)实验序号1中成的像是(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就是利用

这一原理制成的.

(3)做完序号3实验后,小华只更换一个f=13cm的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

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像依然模糊,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他应该在光具座上的凸透

镜前的适当位置再放置一个

8.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

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

(1)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果园土壤中缺少氮元素,需要用氮肥来补充,下列属于氮

肥的是(填序号)。

①KCI②NH4HCO3③Ca3(PO4)2

(2)"测土配方"可以实现"缺什么、补什么”,使用该技术的好处是o

(3)某同学取丰收牌钾肥样品2.0克,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钢溶液,产生沉淀

质量与所加氯化钢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试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反应方程式为:K2SO4+BaCI2-BaSO44/+2KCI,杂质不参加反应)

丰收牌钾肥

主要成分:K2s。4

(K2so4%N85%)

净重:50千克

惠农化工厂

9.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isHioOz),它有很高

的药用价值.请你计算: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黄酮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0.公元前二百多年,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为国王鉴定过一顶王冠,看它是否是纯金制成

的.他把质量为350g的王冠沉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时,有22.5cm3的水被排出,那么能鉴

定出这顶王冠是纯金制成的吗?为什么?(p会是19.3xl03|<g/m3)

11.为确定某大理石样品的纯度,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称取该大理石(主要成分是

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

称量烧杯的总质量(溶解的气体忽略不计),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烧杯大理石稀盐酸反应后烧杯总质量

质量(克)908.550145.2

(1)实验中判断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的方法是o

(2)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克,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的纯度o(计

算结果精确到0.1%)

(3)实验中若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会使实验结果偏,原因是什么?

(4)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与接触。

12.某化工厂打算用铜、硫酸和硝酸等原料制备Cu(NO3)2溶液,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设

计出4种制备方案,其原理分别是:(假设原料利用率为100%)

①Cu+4HNO3(浓)4Cu(NC)3)2+2NC)2个+2H2。

②3CU+8HNO3(稀)43Cu(NC)3)2+2N。个+4比。

③2CU+O242CuO;CUO+2HNO3=CU(NO3)2+H2O

④Cu+2H2so,浓)4CuSO4+SC)2个+2H2。;CuSO4+Ba(NO3)2=Cu(NO3)2+BaSO4^

(1)在①②③方案中,欲制取相同质量CU(NO3)2,消耗的硝酸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填序号)。

(2)在方案④中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酸性气体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在方案④中最后得到硫酸领沉淀11.65克,则消耗的铜的质量为多少?(列式计算)

13.如图所示是一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已知重物质量m=50kg,电源电压U=110V保

持不变,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4Q,不计各处摩擦,当电动机以某一速度匀速向上提升重物

时,电路中的电流l=5A(g=10N/kg)。

(1)电源的输出功率;

(2)电动机线圈电阻R的发热功率;

(3)试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求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

14.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

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

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

特异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

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

甲z丙丁

(1)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与图的生物属于同一类群。

(2)为控制这次疫情,武汉进行了封城,全国其它地区也相应有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封闭

小区、隔离确诊者、对接触过确诊者的人或来自疫区的人进行14天的居家隔离、居民尽量

不外出、不聚会聚餐等,居民尽量不外出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3)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IO),为无

色或淡黄色液体,有效氯含量因不同厂家产品略有差异,通常为5.5%~6.5%。84消毒液可以

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但不能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这是因为84消毒液具有极强的

氧化性,能破坏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物质使其灭活,但同样对人体皮肤黏膜具有很强的腐蚀

性和致敏性,如果直接接触或不慎误饮,不仅会灼伤黏膜,还会导致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

命。

①次氯酸钠(NaCI。)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o

②假设某84消毒液氯含量为6%,而且都来自于次氯酸钠,则配制355克此消毒液需次氯

酸钠质量克。

答案解析部分

1.漂浮;800

解析: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随着水深度的增大,它排开水的体

积不断增大,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当浮力等于重力时,它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水的深度

增大,而物体一同上升,它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1)根据乙图判断浮力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它的浮沉状态;

(2)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wG,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1)当水深为12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保持8N不变,因此物块处于漂浮状态;

(2)根据乙图可知,物体的重力G=F浮=8N;

正方体物块的体积为:V=(0.1m)3=10-3m3;

08

那么物块的密度为:=三=3。

p_二叱-=xlCPkg/7n3

厂gV10N/〃gxi03m3

2.(1)5

(2)11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共蒸发了三次水,每次都是蒸发掉10g水,第一次析出1g固体,

第一二次析出6克固体,第三次析出ng固体,溶液达到饱和时不能再溶解溶质,据此分析

解答即可。

解答:(1)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甲,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

6g-lg=5g甲物质,说明1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5g甲物质;

(2)第三次蒸发10g水,会析出5g甲物质,则n=5g+5g+lg=llg;

故答案为:(1)5;(2)llo

3.3.6x10s

解析:根据Q=W=Pt求出通电12分钟产生的热量.

解答:电热器在额定电压下使用12min,其产生的热量:Q=W=Pt=500Wxl2x60s=3.6xl05J.

4.(1)C

(2)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

(3)排气

解析: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

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解答:(1)产生巨大爆发力的过程是做功冲程;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故C符合题意;

(2)由材料可知,内燃的效率远大于外燃机的效率,所以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内

燃过程中能量散失少,热效率高的猜想;

(3)厚玻璃筒就相当于内燃机的内部空间,而活塞相当于飞轮,所以把玻璃筒甩几个是为

了让玻璃筒中的气体排出,相当于排气冲程;

故答案为:(1)C;(2)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3)排气。

5.(1)相同;糖水;取食

(2)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3)1

解析:1、科学探究的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寻找事实与证据、做

出评价、合作与交流。经常用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来研究,设计实验时控制要研究的因

素不同,而使其他因素都相同;

2、根据题中的实验设计可得出实验小组的同学作出的假设;

3、这小题中可根据后面的结论来推测出将会出现的现象。

解答:(1)要验证"蚂蚁喜欢吃甜食"需要控制食物不同而使其他因素都相同。所以①取两

个大小、材质相同的洁净棉团。分别标记为1号和2号。

②将1号棉团滴入糖水,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并排放置在玻璃槽内的一侧。

③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玻璃槽内的另一侧。

④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2)实验中一组使用甜食,另一组使用清水,所以该实验小组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蚂蚁喜

欢甜的食物;

(3)要得出蚂蚁喜欢吃甜食的结论,实验中要观察到有较多的蚂蚁在糖水棉团1处聚集。

故答案为:(1)相同;糖水;取食(2)蚂蚁喜欢甜的食物(3)1

6.(1)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说明有氯离子,不能说明是盐酸

(2)有气泡生成

(3)A,C

解析:(1)加入硝酸银后,生成白色沉淀,肯定是氯化银;由于稀盐酸和氯酸盐中都含有氯

离子,因此不能说明溶液中肯定含有盐酸,不能证明猜想②正确;

(2)如果猜想②正确,那么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它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

气体,氯化钠和水,因此会看到有气泡产生;

(3)如果要证明猜想②正确,那么就要证明有稀盐酸存在,可根据酸的性质确定试剂的

种类.

解答:(1)我不认同方案回的结论,理由是: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说明有氯

离子,不能说明是盐酸;

(2)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

(3)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稀盐酸会变成红色,故A符合题意;

二氧化碳和稀盐酸不反应,故B不合题意;

镁条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故C符合题意。

故选AC。

7.(1)大

(2)缩小;照相机

(3)凸透镜

解答:解:(1)据表格中的数据特点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大;

(2)据上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实验序号1中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应该成一个

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3)据图可知,此时的物距是15cm,而若换一个f=13cm的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40cm刻

度线处,相当于增大了凸透镜的焦距,即相当于减小了物距,故此时的像距应该变大,发现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像依然模糊的原因,就是此时的像距太大导致的,所以为了使光屏上的

像变清晰,即需要让光线提前会聚,所以应该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前的适当位置再放置一个

凸透镜.

故答案为:(1)大;(2)缩小;照相机;(3)凸透镜.

分析:(1)据表格中焦距和像距的关系分析即可判断;

(2)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应用是放大镜.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

投影仪.

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8.(1)②

(2)合理使用化肥(或减少土壤污染)

(3)解:设2.0克钾肥样品中含有硫酸钾的质量为x。

K2SO4+BaCl2=BaSO4sk+2KCI

174233

X2.33克

174_x

233・2.33克

x=1.74克

则这种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工挈xl00%=87%,87%>85%,因此该钾肥中硫

2克

酸钾的质量分数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解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

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根据

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先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量的

关系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比,再从题中找出已知物质的质量,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

量比相等利出比例式求解。

解答:(1)①KCI是钾肥;②NH4HCO3是氮肥;③Ca3(PO4)2是磷肥;(2)"测土配方”可以

实现"缺什么、补什么",使用该技术的好处是合理使用化肥或减少土壤污染。

9.(1)222

(2)45:8

解答:(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15+1x10+16x2=222;

(2)黄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5):(16x2)=45:8;

故答案为:(1)222;(2)45:8.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10.解:当王冠沉没在水中时,王冠的体积V=V挂=22.5cm3,

王冠的密度为p=£=£翳=15.6g/cm3Vp金,故这顶王冠不是纯金制成的;

答:这顶王冠不是纯金制成,因为这顶王冠的密度小于金的密度

解析:当王冠沉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和王冠的体积相等,根据p=£求出王冠的密度,

再与金的密度比较,即可鉴定出这顶王冠是否由纯金制成的.

11.(1)继续滴入稀盐酸,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

(2)3.3;88.2

(3)大;浓盐酸有挥发性,会导致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计算所得的碳酸钙

质量偏大,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4)酸性物质或酸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从而求出大理石样品纯度。

解答:(1)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碳酸钙已经反应完全;(2)根据化学反应前

后质量守恒得:m嵬化碳=90g+8.5g+50g-145.2g=3.3g;设8.5克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o

CaCO3+2HCI=CaCL+HzO+CCh

10044

x3.3g

10044

-----二--------

X3.3g

x=7.5g

大理石样品的纯度=xlOO%—88.2%

8.5g

答:该大理石样品的纯度为88.2%。

(3)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实验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计算所得的碳

酸钙质量偏大,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大;(4)由题可知,大理石能与酸反应,因此在实际应

用中避免与酸接触,以防被腐蚀,造成损失。

12.(1)①②③

(2)2NaOH+SO2=Na2SO3+H2O

(3)设消耗的铜的质量为X

Cu〜BaS04

64233

X11.63

64_233

X11.63克

解得X=3.2克

解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包含的量的关系可判断制取相同质量CU(NO3)2所需硝酸质量

的多少;(2)酸性气体S02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亚硫酸钠和水,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3)可通过观察④中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找出Cu与BaS04的关系,利用已知的硫酸钢沉

淀的质量计算得到铜的质量。

解答:(1)从①②③提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提取HN5和Cu(NO3)2的关系,①4HNC>3(浓)一

CU(NO3)2②8HNC)3(稀)一3CU(NC>3)2,转变成|HNO3(稀)

-CU(NO3)2(3)2HNO3-CU(NO3)2,可判断出4HNCh>|HNC)3>2HNO3,所以消耗的硝酸

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①②③;(2)酸性气体SOZ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亚硫酸钠和

水,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C»3+H2。

故答案为:(1)①②③;(2)2NaOH+SO2=Na2SO3+H2O

13.(1)解:0U=11OV,l=5A,

0P,,JI=UI=110VX5A=550W»

答:电源的输出功率为550W

(2)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