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后母婴服务第5部分:婴儿喂养良好操作指南本文件规定了提供产后婴儿喂养服务的人员要求、喂养准则、健康评估与教育、服务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产后母婴服务机构在固定场所内提供的0-6个月婴儿喂养服务,其他类型的产后婴儿喂养服务也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4404/TXX.1产后母婴服务机构第1部分:基本要求3术语和定义DB4404/TXX.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人员要求4.1提供产后婴儿喂养服务的人员应满足DB4404/TXX.1的相关规定。4.2应经过相应专业培训并掌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挤奶、溢乳处理、催奶方法和婴儿的溢奶、呕吐和呛奶处理和拍嗝等专业技能。4.3应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前应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每年宜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评估。5母婴健康评估5.1基本信息核查5.1.1应检查核对母亲姓名、婴儿性别、外观及皮肤状况,保证婴儿腕带字迹清晰且与核对信息一致。5.2健康检查与评估5.2.1应对产妇及陪同家人进行婴幼儿喂养科普宣教和指导,宣教指导内容见附录A。5.2.2应根据产妇和婴儿的分娩和出院记录、身体状况,评估产妇自理能力、乳房情况和母乳喂养禁忌症情况(见附录B),鼓励母乳喂养和母乳亲喂,形成个性化喂养方案。5.2.3对于采用人工喂养的产妇应签署人工喂养知情同意书。5.2.4应指导产妇及陪伴家属婴儿喂养方法和婴儿在喂养时出现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等。5.2.5应在每日的访视活动中对喂养方案进行评估,根据产妇与婴儿的实时情况进行及时调整。6喂养准则26.1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应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6.2应进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6.3应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6.4应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可根据需要适当补铁,母乳喂养可无需给婴儿补钙。6.5一旦有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或相应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做出决6.6应定期监测婴儿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7服务内容7.1喂养指导7.1.1基本内容7.1.1.1应指导产妇了解乳汁分泌的因素,鼓励产妇按需哺乳,帮助产妇首选母乳喂养。7.1.1.2应提前指导产妇哺乳的姿势、配奶和挤奶的方法。7.1.1.3应帮助指导产妇做好乳房护理,促进乳汁分泌,保持乳腺管通畅以减轻乳房肿胀,防止乳汁淤积,预防乳腺炎、乳头皲裂的发生。7.1.1.4应随时聆听产妇的感受,及时给予帮助。7.1.2母乳喂养7.1.2.1一般要求7.1.2.1.1应鼓励产妇至少纯母乳喂养6个月,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坚持哺乳24个月及以上,根据产妇及婴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姿势,包括侧卧式、摇篮式、橄榄球式、交叉式等。7.1.2.1.2应指导产妇按需喂养,根据婴儿的需求或者产妇感觉乳胀时的需求进行哺乳。母乳喂养过程中,产妇应面对面注视婴儿,通过目光、语言、抚摸等与婴儿进行情感交流。婴儿的哺乳信号包括舔嘴唇、咂嘴巴、吃手、张嘴左右寻觅、快速动眼、触碰嘴唇即张开嘴巴,哭通常是饥饿的最终信号。7.1.2.1.3应建议产妇坚持夜间哺乳,每昼夜有效吸吮的次数应不少于8-12次,有利于泌乳素的分泌,使乳汁更充足,有利于对卵巢排卵功能的抑制。7.1.2.1.4应指导产妇观察婴儿母乳喂养良好情况,出生后7~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之后每日体重增加20~35g,每周增加110~200g。乳汁分泌充足后,每日小便次数不少于6次,每日大便2~8次。7.1.2.2操作流程母乳喂养操作流程见附录C。7.1.3人工喂养7.1.3.1一般要求7.1.3.1.1人工喂养适用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7.1.3.1.2人工喂养应定时喂养,一般间隔3小时~4小时。夜间可适当延长至5小时~6小时。7.1.3.1.3婴儿吸吮能力低,胃纳不佳或容易呕吐应少量多次喂哺。7.1.3.1.4应对奶瓶进行清洗、消毒,并妥善保存,避免污染。7.1.3.1.5配置前应检查奶粉的质量,在喂养前测试配方奶温度,以防止烫伤婴儿口腔。37.1.3.1.6配制后的配方奶若从未被使用,可在常温下等待不超过2小时,夏季注意时间应更短;可在密封保存下放冰箱中(冰箱温度<5℃)存放不超过24小时。7.1.3.1.77.1.3.1.87.1.3.1.9加温过的配方奶或部分食用的配方奶不能返回冰箱,应倒掉两小时内未食用剩余奶液。连续或断续喂养的配方奶在室温下等待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应指导暂时不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定时2小时~3小时使用吸奶器挤奶;拒绝母乳喂养的产妇进行中药食疗退奶处理。7.1.3.2操作流程人工喂养操作流程见附录D。7.1.4混合喂养7.1.4.1一般要求7.1.4.1.1混合喂养适用于在产妇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可采用母乳和人工配方奶混合喂养婴儿。7.1.4.1.2应鼓励母亲亲喂,不宜将母乳放入奶瓶进行喂养;不应把母乳和配方奶放入同一容器里喂养。7.1.4.1.30-6个月混合喂养的婴儿不需要额外喂水;应采用“补授法”,母乳喂养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喂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以配方奶补足母乳不足部分。补授的乳量由小儿食欲及母乳量多少而定,即“缺多少补多少”。7.1.4.1.4混合喂养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婴儿吃饱,又要维持产妇的奶量,应先喂母乳然后再补充配方奶,保证婴儿每天吸吮乳房8次或者更多,每次都要吸空乳房。7.1.4.1.5配方奶应现配现用,连续或断续喂养的配方奶在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放凉的配方奶用温水浴温热。7.1.4.1.6配方奶的消化时间比母乳更长,混合喂养了配方奶后,喂奶的间隔应比母乳喂养0.5小时~1小时,每日宜混合喂养8次左右。7.1.4.2操作流程7.1.4.2.1不可将母乳与人工配方奶混合后喂养婴儿。7.1.4.2.2母乳喂养应按照附录C的规定进行。7.1.4.2.3人工喂养应按照附录D的规定进行。7.2人工挤奶7.2.1一般要求人工挤奶适用于为减轻产妇乳房胀痛,去除乳管堵塞或乳汁淤积,或为及时排空乳汁,使乳房能够分泌足够乳汁的产妇。7.2.2操作流程人工挤奶操作流程见附录E。7.3母乳保存7.3.1应将母乳挤出存放至经过消毒的容器或储乳袋中,保存在冰箱或冰包中,容器外清晰标注挤奶7.3.2母乳储存的允许时间应符合以下规定:4a)室温(20℃~25℃):4小时;b)冰箱冷藏室(0℃~4℃):72小时;c)冰箱冷冻室(≤-20℃):6个月。7.3.3给婴儿使用冷藏或冷冻的储存母乳时,应将储存乳升温到接近正常母乳的温度36℃~37℃。7.3.4冷藏的母乳可直接将容器放入60℃的温水中加热,直至接近正常母乳温度。7.3.5冷冻的母乳则先用冷水冲洗储乳容器,直至母乳完全解冻后,将储乳容器放入温奶器中,温热至正常母乳温度,或放置在冷藏室解冻退冰后再按上述方式加热。7.3.6复温后的母乳如婴儿一餐不能全部吃完,应立即弃去,不应继续冷藏、冷冻保存。7.3.7不应将冷冻或冷藏的母乳放在微波炉里加热,以免破坏母乳中的营养成分。7.3.8冷藏或冷冻的母乳在加温以后出现颜色加深或有漂浮物出现的情况,不应继续饮用。7.4溢乳处理7.4.1哺乳期产妇乳汁较多出现溢乳,可使用溢乳护垫,并及时清理干净。7.4.2应增加哺乳次数,多让婴儿进行吸吮动作。7.4.3应按7.2的要求以促进乳房排空。7.4.4可减少产妇对于汤类的摄入总量。7.4.5应密切观察乳房红肿热痛或出现肿块的情况。7.4.6溢奶期间应加强乳头的清洁,以免奶垢遗留导致乳头炎的发生。7.5催乳方法7.5.1一般要求7.5.1.1频繁有效的吸吮、刺激、排空乳房是最有效的催乳方法。7.5.1.2应由中医师进行诊断后,采用相应的食材进行食疗。7.5.1.3应指导产妇在哺乳期间不可偏食。7.5.1.4手法催乳和食疗应配合进行,以达到最佳催乳效果。7.5.2手法催乳7.5.2.1操作前应使用棉签蘸取温开水对乳头进行擦拭,并观察是否有堵塞的情况。7.5.2.2用拇指和食指提拉乳头,促进排乳反射。7.5.2.3挤压乳晕,使用向中心和向下的力进行全方位按压。7.5.2.4使用推、抹的手法,从乳房根部开始放射状按摩。7.5.2.5应控制力度,手法轻柔,时间宜在20分钟左右。7.5.3食疗催乳根据产妇体质和身体状况,可使用适宜食疗方法催乳,其中配料中使用中草药的应由中医师给出或遵医嘱进行,常见食疗催乳配料方法可参见附录F。7.6婴儿指导7.6.1拍嗝7.6.1.1对于经常溢奶的婴儿,应注意少食多餐,吃奶后应进行拍嗝动作,直至婴儿排出空气。7.6.1.2拍嗝时间应根据婴儿排气情况而定,至少1分钟~2分钟。7.6.1.3拍嗝时应保护好身体各部位的安全,体位变换不宜太大,防止婴儿突然溢奶。57.6.1.4手掌呈空心状由下往上轻拍婴儿的背部,拍嗝力度适中。7.6.1.5若没有拍出嗝,应将婴儿右侧卧位,预防吐奶。7.6.2溢奶处理7.6.2.1生理性溢奶一般量少,溢出后应及时擦拭干净,并更换枕套等用品。7.6.2.2喂乳结束应进行拍嗝排气后再放到小床上,采取侧卧位。7.6.2.3应注意喂乳后不翻动和逗引婴儿以免引起溢奶。7.6.2.4经指导后婴儿溢奶病症无改善,或体重增长不良,应及时提醒协助送医就诊。7.6.3呕吐处理7.6.3.1应将婴儿俯卧,脸朝下并轻轻拍背,促使呕吐物流至口腔外。7.6.3.2呕吐后应将婴儿右侧卧位,并擦去口鼻腔及颈部周围残存的呕吐物。7.6.3.3应及时提醒协助送医就诊。7.6.4呛奶处理7.6.4.1操作流程7.6.4.1.1应评估婴儿呛奶的程度,若程度较轻,将婴儿头部偏向一侧,应空心掌轻轻拍打婴儿肩胛骨中部,且帮助清理口腔和鼻腔。7.6.4.1.2若程度较重,应立即将婴儿抱置大腿,以头低于足45度倾斜的体位,通过拍打婴儿的肩胛骨中部和使用吸引器,帮助婴儿将口鼻、气管中的乳汁排出,并且做好口腔和鼻腔清理,最后通过搓后背、弹脚底等方式,帮助婴儿啼哭和咳嗽,放开气道。7.6.4.1.3应观察婴儿的反应、面色、呼吸情况,若情况严重,应在按7.6.3.1至7.6.3.2处理的同时,拨打医院急救电话或安排车辆送医就诊。7.6.4.2注意事项7.6.4.2.1应对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婴儿选择合适的奶嘴。7.6.4.2.2应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避免过度喂养、奶嘴衔接不当等造成空气吞入肺中而发生呛奶的情况。7.6.4.2.3应做好预防工作,在母婴同室护理中,做好定期巡查,每15分钟~30分钟一次,以免发生意外情况后不能及时处理。7.7特殊喂养指导7.7.1一般要求应经过相应儿科医生的评估诊断后制定方案,并进行每日的评估,及时调整喂养方案。7.7.2早产儿和低体重儿7.7.2.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一般生后数日内开始,应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补充维生素D800~10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天400国际单位;出生后2~4周开始,按2毫克/(千克·天)补充铁元素,上述补充量包括配方奶及母乳强化剂中的含量。酌情补充钙、维生素A等营养素。7.7.2.2母乳喂养是早产儿首选的喂养方式,提倡母亲亲自喂养和袋鼠式护理。对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或体重增长缓慢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添加母乳强化剂,以增加母乳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婴儿的营养需求。67.7.2.3指导产妇开奶,协助婴儿吸吮母乳,按需哺乳,加强母乳喂养。7.7.2.4母乳不足或无法采用母乳喂养的,应在至少在母乳喂养指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配方奶粉,以满足婴儿追赶生长的营养需要。7.7.2.5应参照医院的早产儿配方奶,遵照医嘱食用。7.7.2.6给婴儿舒适的环境,加强对早产宝宝体温的观察,体温应保持在36℃~37℃,入住后的前一周应每日监测体温4次,一周后可调整为每日2~4次。体温低于标准的,采取保暖升温措施,如睡婴儿暖床、袋鼠式护理等。7.7.2.7早产儿沐浴,应单独位置冲凉或优先冲凉。7.7.2.8应建议定期到医院复诊。7.7.3母乳性黄疸7.7.3.1应建议产妇少量多次进行喂养,并注意观察。7.7.3.2产妇应清淡饮食。7.7.3.3在母乳喂养指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案。7.7.3.4如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15mg/ml,应及时就医。7.7.3.5若黄疸明显,累及四肢及手心足心,应及时就医。7.7.4乳糖不耐受急性腹泻期7.7.4.1母乳喂养婴儿应该继续按需喂养,调整产妇的饮食摄入。7.7.4.2人工喂养婴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粉继续喂养。7.7.5牛奶蛋白过敏7.7.5.1对于确诊或疑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母乳喂养婴儿的产妇应在饮食上回避牛奶蛋白及奶制品,同时补充钙质食物。7.7.5.2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使用抗过敏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喂养。7(规范性)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基本准则A.1准则一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应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A.1.1核心推荐A.1.1.1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后最佳喂养方式。A.1.1.2婴儿出生后不应喂任何母乳以外的食物。A.1.1.3应至少坚持纯母乳喂养至婴儿满6月龄,宜母乳喂养至12-24个月。A.1.1.4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只要母婴不分开,就把不用奶瓶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A.1.1.5由于特殊情况需要在婴儿满6月龄前添加母乳之外其他食物的,应咨询医务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A.1.1.6配偶和家庭成员应支持和鼓励母乳喂养。A.1.2关键事实A.1.2.1母乳最合适婴儿消化、代谢能力,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免疫活性物质和水分,能够满足0~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A.1.2.2母乳喂养能确保婴儿体格健康生长,有利于婴儿脑神经功能和认知发展。A.1.2.3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幼儿大脑发育,降低婴儿患感冒、肺炎、腹泻等疾病的风险,减少成年后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A.1.2.4母乳喂养有助于母婴情感交流,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婴儿行为和心理健康。A.1.2.5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免疫系统发展,增加抗感染能力,降低过敏性疾病风险。A.1.2.6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婴儿远期慢性病的发生风险。A.1.2.7母乳喂养有助于减少母亲产后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A.1.2.8母乳喂养有助于母亲身体尽早恢复,有利于母亲近期和远期健康。A.2准则二出生后应尽早开奶,宜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A.2.1核心推荐A.2.1.1分娩后母婴尽可能即刻开始不间断的肌肤接触,观察新生儿觅食表现,帮助开始母乳喂养,特别是让婴儿吸吮乳头和乳晕,刺激母乳分泌。A.2.1.2出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体重的10%就应该坚持纯母乳喂养。A.2.1.3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房。A.2.1.4通过精神鼓励、专业指导、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等辅助开奶。8A.2.2关键事实A.2.2.1出生后1小时内即开始母婴肌肤接触可明显提高1-4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A.2.2.2新生儿出生10-30分钟后即具备觅食和吸吮能力,生后30分钟至1小时以前的吸吮有利于建立早期母乳喂养。A.2.2.36个月内的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不需要添加水和其他食物。做到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每日8~10次以上,使婴儿摄入足量乳汁。A.2.2.4早吸吮和早接触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风险。A.2.2.5出入富含生物活性成分和免疫物质,对新生儿免疫系统和肠道功能发展和成熟,尤为重要。A.2.2.6母乳喂养是婴儿尽早建立健康肠道微生态的重要因素。A.2.2.7哺乳和泌乳与母亲神经心理活动之间存在双向良性互动。A.3准则三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A.3.1核心推荐A.3.1.1及时识别婴儿饥饿及饱腹信号并尽快做出喂养回应,哭闹是婴儿表达饥饿信号的最晚表现。A.3.1.2按需喂养,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出生后最初阶段会在10次以上。A.3.1.3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A.3.2关键事实A.3.2.1母乳的分泌量会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适应性增加。A.3.2.2婴儿充分地吸吮是促进乳汁分泌的最有效方法。母亲心情愉悦、睡眠充足、营养均衡也是促进泌乳的重要因素。若持续母乳不足,应在医生评估指导下处理。A.3.2.3新生儿出生时已具备良好的觅食能力和饥饿感知,并通过身体活动、表情、苦恼等行为表达饥饿。A.3.2.4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明显增加。A.3.2.5回应式喂养可兼顾足量摄乳,促进建立摄乳、活动和睡眠节律。A.4准则四适当补充维生素D,纯母乳喂养无需补钙。A.4.1核心推荐A.4.1.1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A.4.1.2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A.4.2关键事实A.4.2.1母乳维生素D含量低,单纯依靠母乳不能满足婴儿维生素D的需要。A.4.2.2婴儿出生时,体内有少量源于母体的维生素D储备。A.4.2.3婴儿皮肤具有通过紫外线照射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但婴儿接触日光机会有限。9A.4.2.4纯母乳喂养婴儿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可维持较好血清25(OH)D水平,不出现临床维生素D缺乏表现。A.4.2.5母乳中的钙可以完全满足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A.4.2.6母乳维生素K含量很低,不能满足婴儿需求,出生时补充维生素K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A.5准则五一旦有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或相应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做出决定。A.5.1核心推荐A.5.1.1绝大多数母亲都能纯母乳喂养自己的孩子。A.5.1.2母乳喂养遇到困难时,需要医生和专业人员支持。母亲不要放弃纯母乳喂养,除非医生针对母婴任何一方原因明确提出不宜母乳喂养的建议。A.5.1.3相对于纯母乳喂养,给6月龄内婴儿任何其他食物喂养,对婴儿健康都会有不利影响。A.5.1.4任何婴儿配方奶粉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A.5.1.5不要直接用普通液体奶、成人或普通儿童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6月龄内婴儿。A.5.2关键事实A.5.2.1在重视母乳喂养并给予母亲全面支持和帮助的条件下,绝大部分婴儿都能得到成功的纯母乳A.5.2.2母婴双方由于代谢异常、疾病或药物治疗等造成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具有较强专业复杂性,需要专业技术背景才能做出判断。A.5.2.3婴儿配方奶粉食品的不良促销行为会干扰和阻碍母乳喂养的顺利实施。A.5.2.4尽管代乳品不断在配方和工艺上改造,但是仍无法与母乳媲美。A.5.2.5相对于普通食品喂养,婴儿配方食品是不能获得足量母乳喂养时的可选择补充。A.6准则六定期监测婴儿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A.6.1核心推荐A.6.1.1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A.6.1.26月龄内婴儿应至少每月测量一次身长、体重和头围,病后恢复期可适当增加测量次数。A.6.1.3选用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423《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判断生长状况。A.6.1.4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A.6.1.5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A.6.2关键事实A.6.2.1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格指标与婴儿体格生长、智力发育水平有较强关联,是反映营养状况的全面指标。A.6.2.2体格生长指标是婴儿发展中最易于获得且最灵敏的观察指标。A.6.2.3追求过快生长,会增加婴儿远期健康风险。(资料性)母乳喂养禁忌症情况B.1母乳喂养禁忌症常见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可参见表B.1。表B.1母乳喂养禁忌症情况一览表);(规范性)母乳喂养操作C.1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操作流程按表C.1规定进行。表C.1母乳喂养操作流程表保持乳房清洁,评估产妇乳头及乳房伸展性,帮助产妇建协助产妇抱住婴儿,姿势呈三点一线式,即婴儿的耳朵、肩膀及臀部呈一直线,),婴儿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用乳头刺激其口周观察婴儿反应,双面颊饱满,能看到婴儿慢而深的吸吮动作和听到吞咽的声音哺乳结束时,用食指轻轻下压婴儿下颌,避免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乳头哺乳后应将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注意勿让婴儿含乳头每次哺乳后,抱起婴儿轻拍背部1~2分钟,排出胃(规范性)人工喂养操作D.1人工喂养人工喂养操作流程按D.1规定进行。表D.1人工喂养操作流程表适龄阶段婴幼儿配方奶、消毒好的奶瓶、适合大小的奶嘴、烧查看奶粉罐(袋)中的奶粉是否在有效期及配奶说明,明确冲抱起婴儿轻拍背部1~2分钟,排出胃内空(资料性)人工挤奶操作E.1人工挤奶人工挤奶操作流程详见表E.1,吸引器的操作方法应参照使用说明书进行。表E.1人工挤奶操作流程表人工挤奶前应告知产妇操作方法、使用物品用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不可压得太深。压力应作用在拇乳房组上。反复一压一放。本操作不应引起疼痛,否则方法不正确乳汁滴出,但压过几后,就会有乳汁滴出;如果射乳反射当一侧乳汁流量减慢时可换至另一侧乳房,两侧轮流乳汁挤出后,护理员要在容器外贴上标签,标注挤奶的日期和时间(资料性)食疗催乳配料方法F.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代理记账服务合同
- 代建合同样本农业行业
- 仓库租赁合同书范本欧盟版
- 人力资源合作公司协议书
- 桁架桥施工进度管理方案
- 博物馆防火门安装及评估方案
-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方案
- 商业建筑燃气锅炉系统安装方案
-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设的关键方案
- 水库大坝防渗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总结反思
- 高级政工师职称面试题
- 2022年HJ1237机动车环检作业指导书
- 大唐之美通用模板
- ABS装置湿法挤出机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及对策的中期报告
- 《肉牛营养需要》教学课件
- 网易云音乐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雪佛兰爱唯欧说明书
- 经营分析报告案例-麦肯锡风格
- 2023春国开会计实务专题形考任务1-4题库及答案汇总
- 可疑值的取舍-Q检验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