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京市中考也专精送玄殿舍舂案
专题一、科学探究
题型解读
科学探究题一般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化学成分或化学现象作为试题的主要内容,以实验为研究手段展开研究。试
题通常按照问题情境、查阅资料和探究过程构建。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
实验、完成探究、得出结论、评价与反思等几个方面。由于题干中文字、图片、信息、数据较多,要回答的问题逻辑
性强,要求具备较强的分析、理解、表达能力,所以科学探究题成为中考化学中的一个难点。
题型训练
类型1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探究
1.科学探究小组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盐酸,观察到黑色
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
生这种差异呢?
[建立猜想]①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G主: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
②两种酸溶液中的不同。
[实验过程]
实验次数试剂实验条件实验现象
0.2克CuO粉末和6毫升pH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
1常温
为0的盐酸蓝色
0.2克CuO粉末和6毫升pH
2常温无明显现象
为0的硫酸
0.2克CuO粉末、6毫升pH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
3常温
为0的硫酸和0.35克NaCl蓝色
0.2克CuO粉末、6毫升pH
4为0的硫酸和0.35克常温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2.[通州二模]同学们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作出猜想]I.与盐酸的浓度有关;H.与温度有关;1H.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进行实验]
盐酸的质金属丝消
实验编号金属温度/C
量分数/%失的时间/s
①铝丝520450
②铝丝820t
③铝丝1020240
④铝丝103065
⑤铁片1030125
[解释与结论](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由实验①③可知,猜想I(填“成立”或“不成立”)。
⑶为了比较盐酸与金属反应的剧烈程度,除了用金属丝消失的时间作为观测指标外,还可以选择
(4)能表明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的实验编号为。
[反思与评价]
(5)在实验②中,铝丝消失的时间(用e表示)的取值范围是。
(6)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④⑤并不能证明“猜想与假设HI”成立,理由是一
3.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观察固体表面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振荡3个塑料瓶
露置5分刚从瓶中
露置20分刚从瓶中^0
钟后的取出的
钟后的取出的(CO^(coi)
NaOHNaOH
NaOHNaOH[A.]B叫画
是裆
饱和饱和水
NaOH石灰水小
表面表面
冒气泡无气泡溶液
潮湿干燥
(1)由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因此要密封保存。
(2)实验三中观察到3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对比A瓶与(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
明CO?能与NaOH发生反应。
(3)同学们设计如下两种方案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饱和溶液。
实验一实验二分析
滴加两种方案中均观察到A试管
微热
碳酸钠溶液内出现白色浑浊,则A中溶液
(不考虑水分蒸发)
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实
验二的设计原理是
i1
AB
(4)某同学发现工业上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标签如图T8—1所示,于是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氢氧化钠
含量>96%
净重500g
图T8-1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
①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②工业上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l+2H2。理型2NaOH+H/t+C12t,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
③碱性的Na£Q,溶液与中性的CaCk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中含有的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
提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o
[进行实验]取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将溶液分成两份。
步骤1:向一份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酷溶液;
步骤H: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实验结论]两份溶液中均有明显现象,证明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反思评价]①上述实验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是步骤(填“I”或“II”)。
②该同学想进一步证明固体中的氢氧化钠,实验方案是
4.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1)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T8—2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O
(2)C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o
[解释与结论]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所用盐酸所得沉淀
实验次数样品质量/g
质量/g质量/g
第一次8.00501.95
第二次8.00501.98
第三次8.00501.96
欲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应选择的数据是o
[反思与评价]
(1)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沉淀的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0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
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0
(2)反思实验过程,小刚同学提出应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测定准确度。他提出的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
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排尽装置内的CO?
b.滴加盐酸的速度不宜过快
c.在A与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与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5.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5mL10%
甲的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
组//
铝片
15mL10%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
的稀盐酸
乙:铝片表面有泡的原因:
组气泡产生
铝片.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甲组实验中为什么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与假设]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
有气泡产生
___应的发生
[反思与评价]乙组实验中使用的铝片也有氧化膜,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同学们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了影响,设计以下实验继续探究。
实验序号123
上
1稀盐酸试剂A-1试剂B
实验操作
5mL10%5mL10%5mL10%
/的稀硫酸/的稀硫酸/的稀硫酸
L铝片◎L铝片者L铝片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无明显现象
⑴实验(填序号)不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理由是
(2)对比实验2和实验3,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
试剂人是—_溶液,试剂8是__溶液。
6.[西城二模]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
BaSO』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一]同学们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4种溶液于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的稀硫酸。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中无明显现
各滴加滴
I5象
55%稀硫酸
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2号试管中无明显现
B80B象
3号试管中……
2mL10%2mL10%2mL10%2mL10%4号试管中有白色沉
NaOHNaClNaCOBaCl
232淀产生
溶液溶液溶液溶液
(1)3号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一
(2)4号试管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3号、4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硫酸与Na£0:,、BaCk发生了复分解反应;1号、2号试管中均没有观察
到明显现象,如何证明硫酸与NaOH、NaCl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实验二]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各滴加3滴酚酸5号试管中,滴加酚瓯;溶液
F溶液,再逐滴滴
|力口5%的稀硫酸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_________A.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
(_________________\
8B由红色变为无色
6号试管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2mL10%2mL10%
NaOH溶液NaCl溶液
(3)5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NaOH与稀硫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图T8—3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粒子变化的
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反思与评价]
(4)同学们发现3号、4号试管中的微粒数也有变化:4号试管中的Ba-、S0.+因生成沉淀而减少,3号试管中减
少的微粒是。
(5)欲进一步探究2号试管中的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又补充了以下实验。
溶液变红
现象1
该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请结合实验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加石蕊溶液的目的是»
②试剂]和现象]分别是。
(6)根据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从微观上看,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相互结合使离子数目减少
C.判断化学反应发生,可依据有新物质生成,也可依据某一反应物消失
D.证明复分解反应没有发生,可验证某一反应物依然存在
7.[朝阳一模]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
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滴加CuSO,溶液的量实验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
①第1〜6滴
成亮蓝色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
②第7~9滴
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成黑色
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
[查阅资料]
I.氢氧化铜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分解生成氧化铜。
II.铜酸钠[Na£u(0H)」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假设]
I.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分解反应;
H.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亮蓝色溶液。
甲同学认为猜想[不成立,理由是。
乙同学为验证猜想II,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5mL5%5mL10%5mL20%5mL30%1号试管……
NaOHNaOHNaOHNaOH
溶液溶液溶液溶液
i11Jc2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3号试管蓝色固体减少
1234
4号试管蓝色固体消失,得到亮
蓝色溶液
0.5gCu(OH)z固体
[解释与结论]
(1)1号试管中现象为。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结论与反思]
⑴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铜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丙同学推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8.[东城二模]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两组同学都完成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但观察到了不同
的实验现象。
[进行实验一]
实验组甲组乙组
2%CuSO4子1l%NaOHf
溶液]江治溶液1mL?
实验操作
l%NaOH_U2%CUSO4_L
溶液3近1溶液3mLY
实验现象产生蓝色沉淀产生蓝绿色沉淀
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乙组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碱式硫酸铜是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稀酸溶液;
②碱式硫酸铜的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Cu2(0H)2S0,表示;
③BaCk溶液和含有SO广的溶液反应能生成BaSO,(白色沉淀),例如,BaCk+H2sO」「BaSOJ+2HC1。
[猜想与假设]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进行实验二]
实验步骤主要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取乙组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蓝绿色沉淀
②取蓝绿色沉淀,用蒸储水洗涤多次无明显现象
③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BaCL溶液无沉淀产生
取洗涤后的蓝绿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
④沉淀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稀盐酸
⑤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解释与结论]
(1)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
(2)步骤④中的稀盐酸能否用稀硫酸代替?。
(3)步骤⑤滴加的试剂是o
[反思与评价]
(1)甲组同学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列实验:①过滤,取蓝色沉淀于试管中;②滴加
沉淀颜色变为蓝绿色;③重复实验二中的步骤①〜⑤。经实验验
证,氢氧化铜也可以转化为碱式硫酸铜。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组同学认为在自己组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滴加,可以将碱式硫酸铜转变为氢氧化铜。
通过实验,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
(3)为了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
类型2物质成分探究
9.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0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b、MgO、HC1气体、HQ、CL.
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T8—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
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
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ll)Cl分解后产物
中没有。
碱式氯化镁
图T8-5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溶液,无沉淀产生。由此
推知Mg(0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0.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
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03;
猜想二:(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
点,理由是O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溶液;
猜想二成立
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酰溶液—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保存。
11.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常用电石(主要成分是Ca&)与水反应制取乙焕(GH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2H20=Ca(0H)2+C2H2t(电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也不与NaEOs溶液反应)。在实验室中,该同学
把一定量的CaQ加入NaKOs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Na2C03;
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OH、Ca(0H)2.
[分析与推理]若猜想一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z量少,CaCz与水反应生成的Ca(0H)2与NazCOs反应后,Na£Q,
剩余;若猜想二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z正好,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与岫2«)3恰好完全反应:若猜想三成立,
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z量多,CaCz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与Na£Oa反应后,Ca(0H)2剩余。由以上分析可推知:反应
后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存在的溶质是和,对可能存在的溶质
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序号
猜想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实验一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无气泡产生
酸
不成立
猜想三成立,发生反应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向其中滴加适量碳酸
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1)若向CuCk溶液中加入少量CaQ,充分反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时出现蓝色的(填
化学式)沉淀。
(2)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
12.小维与家人聚餐时,对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
②氯化钙、氯化钢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猜想二: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变质。
[实验探究](1)如图18—6所示进行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
,内壁涂
>有澄清
石灰水
岑藐酒精
图T8-6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杯底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盐
酸,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①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固体酒精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维与同学继续探究。
(3)他另取少量固体酒精,加水溶解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配溶液,酚猷;溶液,于是得出固体酒精
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4)小维的同学认为他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酒精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理由是
他们另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钢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氯化铁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他们一致认为固体
酒精中氢氧化钠有剩余。
[反思交流](5)实验中,加入足量氯化铁溶液的目的是一。
(6)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保存。
13.[丰台一模]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T8—7所示的实验。
I.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①实验甲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实验乙滴加氢氧化钠浓溶液后,观察到气球变鼓。
③实验丙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探究废液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
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BaCk溶液呈中性,且Na2C03+BaCl2=BaC0:,I+2NaCl。
[讨论交流]
①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1:碳酸钠;
猜想2:氢氧化钠;
猜想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设计]
同学们认为需要先验证猜想4是否成立,所需要的试剂是。若猜想4不成立,则需要进行后续
实验,请你完成表格。
实验操作预计现象预计结论
猜想1正确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猜想2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3正确
[进行实验]同学们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了猜想2成立。
[反思拓展]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类型3信息类探究
14.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
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
“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
点”)。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黏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猜想I:“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H:“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与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序可知猜想_________(填“I”
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析出或“II”)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填序号)。
A.氯化铜B.硝酸银C.硫酸钠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15.“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
“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CO?
反应(2NaC10+C0z+H2()=2HC10+Na2co3)。NaClO溶液、HC10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HC10不稳定,受热或光
照会发生分解。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可能含有NaClO.Na2c。3、HC10中的
一种或多种。
[实验过程]I.向装有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褪色。
II.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得出结论]实验过程I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
实验过程H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
毒,其原因可能是•
[拓展延伸](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
用。
16.[丰台二模]某学习小组想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他们按照如图T8—8所示操作对浓硫酸进行稀释。某
同学提出锌和浓硫酸是否也能产生氢气呢?于是他将少量浓硫酸加入到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发现生成的气体具有刺激
性气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很感兴趣,于是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气体是:①压;②SO?;③庆和S02。
同学们经过讨论,便直接否定了猜想①,原因是。
[查阅资料]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它与一些金属单质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b.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
c.氢气具有还原性。
[进行实验]
图T8-9
[解释与结论](1)同学们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装置中氢氧化钠浓溶液的作用是。
(4)通过此实验,同学们证明了猜想③正确,请写出他们依据的实验现象:。
[反思与评价]
经过讨论,小组中某个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不妥之处,他将上述实验进行改进,将足量锌粒换成少量锌粒,重复
实验,得出猜想②正确。补全锌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浓)=ZnS0,+S02t+。请解释
第一次实验中得到氢气的原因:。
17.[门头沟一模]小明见妈妈买了些取暖袋,他很好奇,打开了一袋,发现里面是黑色的粉末。小明提出了问
题:取暖袋中是哪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释放热量呢?
图T8-10
[查找资料]①取暖袋由原料层、明胶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原料层中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
蛭石、可溶性无机盐、吸水性树脂(含水)。
②蛭石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保温材料,起保温作用;吸水性树脂可反复释水、吸水,起吸水、保水的作用;二
者均不参加化学反应。
③使用时注意事项:不使用产品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
[提出猜想]①可溶性无机盐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②取暖袋发热时,可能是铁粉、氧气、无机盐、水、活性炭几种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用NaCl溶液、Na2soi溶液、Na2c0:,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确定无机盐的成分小明查阅了如下资料。
NaCl溶液Na2s0,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委托经营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奶粉品牌线上直播带货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版智能停车场建设工程承包简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益活动布展策划与实施协议3篇
- 2025年度煤炭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绿色建筑项目泥水工安全责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马铃薯种植保险及风险防控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船舶空调系统改造与环保验收合同3篇
- 个人住宅室内装修设计服务合同(2024版)3篇
- 2025年度化肥电商平台合作与服务协议2篇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
- 肺炎临床路径
- 外科手术铺巾顺序
-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课件
- 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 如何克服高中生的社交恐惧症
-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作业改革新视角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三 APP的品牌建立与价值提供
- 电子竞技范文10篇
- 食堂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保障措施
- VI设计辅助图形设计(202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