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计划道理课件_第1页
城市计划道理课件_第2页
城市计划道理课件_第3页
城市计划道理课件_第4页
城市计划道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城市与城市规划一、对城市的认识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众多学科关注的对象,例如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等。不同的学科对城市有,()中外学者曾以各自的学科为视角,对城市做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多达几十种。(1)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法国著名地理学家——菲利普.潘什梅尔)。“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F.Ratzel,转引于洪俊,1983)。(2)城市:坐落在有限空间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英国经济学家——K.J.巴顿)。(3)城市:是一个团体的人构成一个政治上有组织的共同体,一个比较永久和高度有组织的中心,包括有各种技能的一个人口集团,在粮食生产上无法自给自足,通常依赖制造业和商业来满足居民的需要(《韦氏大字典》)。(4)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离(马克思)。(5)城市: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是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就城市的本质而言,是历史范畴,是经济实体、政治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和自然实体的有机统一(李铁映,1986)(6)城市: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城市规划法》)。(7)城市(城镇):以非农生产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8)“概括起来。对城市可有如下认识:——城市集聚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集聚,以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要求,发挥城市特有功能;——城市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必须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个方面的需求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吴良镛。1988)总体上看,城市必须具备以下4个特征:▲密集性,即拥有一定数量的居民,相对集中的居住形态,达到一定的人口密度;▲经济性,经济以非农业为主,土地主要为经营非农业的行业所占用;▲社会性,聚集的人口不是由血统的或宗族的关系所组成,而是构成复杂的社会关系。▲聚集性,即聚集经济,指因企业、居民的空间集中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城市的构成从功能上看:城市=居住+工作+休憩+交通(《雅典宪章》)从要素上看:城市=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空间系统+交通通讯系统(孙施文)——经济系统:反映了城市众人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资源分配的行为和关系。——政治系统:以权利的形成、分配和作用为基础的。——空间系统:城市社会中的各类相互作用关系的物化及其在城市土地上的投影。——交通通讯系统:城市内外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媒介和途径,是社会系统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发展动力来源看:城市=产业推动系统+环境支撑系统+管理调控系统城市发展动力模型城市的类别(1)按人口数量划分: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人口小于20万人20到50万人50到100万人大于100万人注:统计部门习惯上,把人口大于200万人的城市称为超大城市。(2)按城市职能分:政治城市、工业城市、商贸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革命纪念城市。(3)按地形地貌分:平面城市、山地城市、丘陵省事。海滨城市、跨江城市。城镇设置标准世界各国的城市设置标准存在着很大差距,大体可分为几种类型:①以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②以居民点的人口数量来划分;③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规定,由官方的公布来明确;④其他类型,如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相结合,以城镇特征为标准等。我国城镇设置标准:▲设立地级市标准(1993年国务院标准)市区非农业人口(万人)>25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人口(万人)>20工农业总产值(亿元)>30工农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8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5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5%以上并大于第一产业产值地方本级预算财政收入(亿元)>2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400100--400<100县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万人)≥12≥10≥8其中具有非农业人户口人口(万人)≥8≥7≥6自来水普及率(%)≥65≥60≥55道路铺装率(%)≥60≥55≥50城区基础设施较完善、排水系统好全县县非农业人口(万人)≥15≥12≥8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30≥25≥20乡镇以上工业产值(亿元)≥15≥12≥8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80≥70≥60设立县级市标准(1993年国务院批准)二对城市化的理解1.城市化的概念(1)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是人口的地理迁移,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是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2)社会学认为:除经济因素外,城市化是人类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的社会演化过程,是社会结构变化的过程,是个人、群体和社会之间相互依赖加强的过程,是传统型逐步减弱、现代性逐步增强的过程。(3)经济学认为:城市化就是工业化,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化过程,是人口经济活动由乡村转向城市的过程,是生产方式的转化和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4)生态学认为:城市化是城市生态位更加优化于乡村生态位的过程。■城市化是由工业化发展引起的,伴随着现代化过程而产生的,在空间地域上人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思想等领域变迁演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城市化的特征(1)方向性: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它有着明显的向一个方向发展(多个方向)转变或演化的趋势。(2)时效性:城市化起因于工业化,有明确的历史起点:到后工业化社会和支持经济时代,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稳定下来。(3)地域性:城市化是在空间地域上发展、演化、变迁的,是城市空间快速规模扩张和质量提高的过程,也是乡村规模下降和空间质量提高的过程。(4)广泛性: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阶段。3.城市化进程的特征(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3)产业结构中,工业、农业及其它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4)城市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5)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而且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剩余是城市化的推动力。4.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缓慢,较长时间城市化才能达到30%; 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到60%以上;英国在19世纪进入城市化稳定阶段;美国在20世纪初城市化进程最快,现已稳定;我国在20世纪末尚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在21世纪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三、山东省城市发展趋势2004年,我国有660个城市,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60个,县级市381个。2004年,山东省有设市城市48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17个,县级市31个,占全国城市总数660个的7.27%,城市数量仅次于广东省(52个)居全国第二位,城市化水平为43.5%。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人口2561.1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8.12%。其中市辖区人口达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济南、青岛、淄博、枣庄4个;100万—200万人的城市9个,分别是烟台、潍坊、临沂、泰安、日照、济宁、莱芜、聊城和菏泽;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4个。1、山东城市化特征(1)大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中心城市作为现代经济的主要载体,是立足全体经济竞争的桥头堡,对增加经济优势具有决定作用。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中提出,山东半岛的目标是:以开放为先导,以青岛为龙头,举八市(济南、青岛、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和东营)之力,立足东亚,面向世界,拓展腹地,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大的制造业基地、环境优良适于人居的城镇群体、有较大国际影响的我国第三大都市连绵区,引领全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2)城市化加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04年山东城市化水平为43.5%,城镇人口3993万人,已进入城市化发展时期。这必将逐步改变传统的消费要求,促使住房、家用汽车、旅游、教育等现代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大、扩散效应增强,又会推动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拉动经济的增加。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档次和配套能力进一步提高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基础建设已开始瞄准亚洲甚至世界一流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只注重量上的增长,更注重质之上的提高。城市信息、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生态环境等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山东铁路建设的总体框架:构筑快速通道,改造既有线路,点线能力配套,争取2010年建成“三纵三横”的路网,总投资700亿元。(4)区域分工协作加强各区域按比较优势建立优势产业,发展优势产品,形成不同的专业化区域和产业集群。能源、信息、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形成,共同市场的确立,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网络化协调发展。(5)小城镇将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一些经济强村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兼并其他村庄,人口迅速聚集;一批中心镇迅速崛起壮大,构成新型城镇体系的重要环节。2、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山东省建委主持编制完成《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将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落实到省城空间布局上,确立了全省跨世纪的城镇发展战略。战略方针:强化济南、青岛中心带动作用,合理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中心镇,提高城市质量,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体系网络发展。战略目标:2010年山东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全省形成中国东部沿海职能分工明确、等级规模有序、整体实力雄厚、设施高效完善的网络式城镇体系,争取跨入东南亚经济圈发达的城镇化区域行列。到2010年,全省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四个层次分工明确、布局合理、有机联系、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高效城镇体系,城市总数达到67个;城镇经济结构整体向高档次、现代化迈进,城镇化水平2000年达到百分之四十左右,2010年达到百分之五十五左右。战略布局:以济南、青岛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轴线,构筑沿胶济铁路、蓝烟铁路、桃威铁路城市连锦带、使之成为山东城镇发展的中脊,重点发展东部海岸线、日荷铁路、京沪铁路、京九铁路、德州——东营——龙口铁路(计划中)沿线的城镇,共同形成“三横三纵”大框架,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带动全省城镇体系的发展。战略重点:一是加强济南、青岛的建设,提高其辐射力、影响力;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三是促进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提高城乡建设水平;四是坚持整体发展,重视鲁西、鲁南陆城边缘城市建设;五是加强城镇间的职能分工与协作;六是采取黄河水合理分配、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等措施,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3、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2003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论证会认为,山东半岛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北方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成为我国又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极具开放活力、各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的都市连绵区。战略一:携手韩日是主线由于与韩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研究成果提出,要实施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要充分认识吸引韩日产业转移的重要性,实施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构筑半岛城市群面向韩日的“跨国城市走廊”。战略二:向城镇集聚人口从三个层面入手,实施开放型城镇化策略,引导人口向城镇迁移。一是促进本地区内部城镇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二是引导省内跨区流动的人口迁入;三是强化半岛地区往外的辐射影响,促进半岛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地位的提高。实行三个鼓励,鼓励民营、鼓励小型、鼓励三产是山东创造就业岗位的最有效办法。对经济上已经转型的农民要强调向城镇集聚,集聚又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对那些非农经济发达、人口规模大、基础设施好、发展潜力大的村落,可以就地工业化,建设城镇型居民点,实现人口城镇化。战略三:让青岛成为龙头青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决定了更加适合担当半岛地区的龙头城市,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演化的必然。研究成果指出,要把青岛培育成半岛城市群的龙头,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应当以黄岛开发带动青岛发展。同时,积极促成邯济、青银、青红、青太等向西干线,扩大青岛腹地;把陇海铁路的经济流引向山东、引向青岛;加快烟大轮渡的建设。战略四:八大城市要抱团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协同战略。区域经济协同战略的本质是通过产业协同和空间协同来整合区域发展的资源要素,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构建以“四六三”为主体的区域空间结构,即拟建四条主要轴线、六个城市经济区和三个等级中心城市为主体的未来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来促进山东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五:区域城市不“瘸腿”培育都市连绵区为目标的空间发展战略。都市连绵区是高效率的现代城市经济空间组织形式。山东半岛地区发展走廊上的中心城市数量偏少,城市链条中存在明显的“塌陷”环节,对未来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是个重要问题。建议选择高密、诸城、莱阳、龙口给予重点扶持,培育新的城市增长点;选择青州、平度、蓬莱、莱州作为中间区位城市加以重点发展,形成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战略六:良性发展是重点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确定了城市群地区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明确保护重点。建议建立以节能、降耗、高效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流通体系;建立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生产体系;建立以适度合理消费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体系。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和土地问题。四、城市规划简介城市规划的起源现代城市规划主要起源于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三大运动”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人类有意识地解决城市问题的有益探索,它们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公共卫生活动公共卫生活动起源于城市化发展初期。在分散居住时,灾害所引发地损失和传染病扩散地可能性比较小;集中聚居时,造成传染病的蔓延和灾害效应的连锁化扩大,严重威胁的人类生存和城市健康发展。1347—1352年,欧洲发生黑死病,造成3000万人死亡,佛罗伦萨、威尼斯、伦敦等城市人口死去了一半。1665年的“伦敦大火灾”烧毁了城市大部分的建筑。沉痛的教训和巨大的伤亡,促使欧洲各国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主要工程有城市上下水道、垃圾处理、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对于疾病的防止和灾害的控制,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形成,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布局结构提出新的要求。1875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PublicHealthAct》,它规定了每一居室的最小面积以及街道的宽度。(2)环境保护运动175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51年,英格兰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达50%。但是,恶劣的生活环境、严重污染的空气和水,导致城市居民寿命很短。1885年,曼彻斯特居民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婴儿死亡率高达80%。此类问题引起一批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的注视,他们认为必须解决环境问题,不然将导致全人类的灾难。罗伯特·欧文等建议,兴建工人住宅区,改善工人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倡导各阶层平等相处。1890年,英国颁布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就住宅改造的系列标准,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3)城市美化运动城市美化运动,主要是指针对19世纪欧洲许多工业化国家郊区化取代城市化而发起的。当时,城市中新兴的中产阶级、白领阶级纷纷移居到空气新鲜、景观优美的远郊区,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日益恶化,成为垃圾场和无家可归者居住的地方。为解决这一问题,1853年法国巴黎行政长官豪斯曼提出在旧区开辟大马路,拆除旧城,整治环境。1893年,哥伦比亚举办世博会,政府希望籍此机会美化城市,建立以一个“梦幻城市”。从设计手法上看,试图以几何轴线和一系列公园、广场和景观大道来拯救沉沦的城市。这次世博会导致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全面展开,并对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田园城市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总结了三大运动的正反两方面德教训,1898年出版了《明日:走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后来改为《明天的田园城市》,提出田园城市的三大目标,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山鼻祖。————空间目标●每个田园城市控制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扩张进行控制;●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组成系统;●用绿带和其他开敞空间分隔居住区、工业区;●各个功能区之间有良好的交通连接;●居民可以便捷的接触自然景观;————社会目标●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来限制房租;●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管理组织目标●具有约束力的城市规划;●社会成为公共设施建设的承担者;●把私人资本的借贷利率限制在3%—4%;霍华德提出德田园城市德三大目标,并于1903年在英国德莱切沃斯建立了一个田园城市。2.城市规划的概念(1)规划规划作为一向普遍活动,在20世纪中得到全面发展,经济规划、社会规划、环境规划等在世界各国的政府工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企业中也不可或缺。因此,规划成为经济学.社会学.决策科学.管理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研究焦点。各个学科对规划的理解也不完全一致。-----规划作为一项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例的活动顺序,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PeterHall,1973).-----规划是拟订一套决策来决定未来行动,即指导最佳方法来实现目标,而且从结果学习新的各种可能系列决定几新追求目标的过程(Waterson,1963)。-----规划本质上是一种有组织有意识和连续的尝试,以选择最佳的方法来实现特定的目标(Waterson,1965)。-----规划是通过一系列选择来决定适当的未来行动的过程(Wildavsky,1985).-----规划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但付诸实践的过程。规划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未来的向导性,它既是对未来行动结果的预预期,也是对这些行动本身的预先安排(孙施文,1997)(2)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从本质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层面上.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原理,2001,p42)-----城市规划是一种服务与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为了实现一套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长远目标,提供未来城市空间发展发张策略,并借助合法权威通过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控制,来调整和解决城市发展复杂背景中特定问题的职业的社会活动过程,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形式(张病,1998)3.城市规划的对象城市规划的发展历史证明,城市规划的对象是以城市土地使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城市土地的城市空间形成的物质基础,城市空间只有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才能确定。4.城市规划的功能的(1)国内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城市规划的根本功能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全面安排。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国民经济计划合成市既定的社会经济战略,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部署和全面安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的.有效的和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以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一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和空间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2)国外对城市规划功能认识在对城市规划作用的认识上,不同学派有不同认识。西方学界在城市规划作用认识上,可以分为社会分析派(socialanalysts).经济促进派(economicanalysts)和折衷派社会分析派认为城市规划是追求社会公正,.消除社会矛盾.建设包容性社区和推动多样性文化的有效工具,能够用和平方式来解决颇有争议的城市发展问题经济促进派指出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社会经济管理水平,加强政府建设具有效率和效用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物质空间的能力。折衷派主张城市规划既应服务与社会利益又应服务于经济利益,是政府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定期的.有意识的谋求社会稳定和推行有节奏变化的手段。在对城市规划功能的认识上,不同国家有不同认识。日本: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的.有效的创造出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德国: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根据不同目的进行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不同功能的用地之间的互相关联关系,并以政治决策为保障。这种决策必须是公共向导的,一方面解决居民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实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英国:城市规划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建筑.街道.公园.公共设施以及其它各种要求,而且最重要的是社会与经济目标。城市规划的实现要靠政府的运筹,并需要运用调查.分析.预测和设计等专门技术。美国: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一满足社会和经济需要。5.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历程------1890-1915年,核心思想词: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艺术设计,市政工程设计;------1916-1945年,核心思想词:城市发展空间理论,古代城市,广亩城,基础调查理论,邻里单元理论,新城理论,历史中的城市,城市社会生态论;------1946-1960年,核心思想词:战后重建,历史城市的社会与人,都市形象设计,规划的意识形态,综合规划及其批判;------1961-1980年,核心思想词:城市规划批判,公众参与,规划与人民,社会公正,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意识,规划的标准理论,系统理论,数据分析,控制理论,理论主义。------1981-1990年,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1990-2000年,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市,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第二讲城市规划的编制一、几个基本概念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出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规模:指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术语标准》)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城市规划的具体作用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城市规划是这样一个过程,它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1)、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任何国家无论其意识形态的架构如何,它的维持与发展总是需要依据于一定的可操作手段,这些可操作的手段需要贯彻于社会的各个不同的范畴和不同的层次。城市规划在经过相当长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之后,已经成为国家结构及其实务操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秩序运行和保障体系中的一员。------城市规划能够减少、控制外部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的存在和运行都依赖于市场的运作,城市中任何要素的作用都需要与市场机制的运行相结合才能得到发挥。市场机制鼓励的是对个体利益的极大追求,并认为个人获益(只要这种获益并不损害到其他人的利益)就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一些外部不经济。各类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获益的大部分往往归投资人所拥有,而其产生的不经济则往往推给了社会,这就在社会利益和经济行为者之间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的积累,导致了市场的失灵,这就需要国家的干预.凯恩斯(Keynes)的宏观经济理论阐述了这种干预的必要性,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的国家干预制度所带来的经济稳定和繁荣已经证明了这种干预的有效性。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城市规划在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一些基本的城市服务设施的集体供应的同时,也试图减少一些资本的运行所产生的会导致其他部门损失的消极外部性。-----城市规划能够刺激和支持资本的利益。对公共物品的关注同样回导致国家对私人部门的利润生产行为进行支持,这些行为基本上是对应于市场理性的,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生计都依赖于私人部门,因此私人部门的固有功能是这种社会所必需的。但是私人部门在市场理性的鼓励下,对利润生产的无限制追求却严重地损害了作为社会生活基础的人际互惠的联系。因此,城市规划就应当“刺激和支持资本的利益,但必须阻止那些利益损害到公共生活的基础”。这样,城市规划的作用就更多地体现在:(1)提供城市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2)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地产市场;(3)保证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4)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利益。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市场机制运行的过程中有必要建立诸多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并非是市场的对立物,恰恰是为了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因此这些规则本身是市场发展的产物。城市规划也就是这些规则的一个,因此城市规划在其本质上是国家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维护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的;同时基于对“市场失败”的认识,国家从社会利益出发对市场运作进行干预(同样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城市规划便又是其可以利用的一种手段。在这样的意义上,城市规划是国家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也就是依据社会利益融合进市场经济的运行,并对个体利益进行约束的过程。(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巨系统,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涉及到城(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大小。《术语标注》)(3)做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系统,尤其是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形态化和作为这种表象载体的城市土地使用关系。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历来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规划实施的主要工具。城市规划从城市土地使用的配置和安排为核心,建立起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反映国家意志和政策,同时限定了城市中各项未来建设的空间区位和建设强度,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担当了“监督者”和执行者的作用,使各类建设活动都成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实施环节。城市未来发展的空架构架的实现意味着在预定的价值判断下来制约空间的未来演变。在这种状况下,城市规划主要是通过社会所赋予的权力,运用控制性的手段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直接的管理,将他们纳入法定规划所确立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建设活动的引导和控制上。城市规划的对城市建设的引导作用就是将城市规划的意图、原则和知识贯彻于城市建设的活动和过程之中,建立起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参与者在今后的行动中相互制约、给你共同遵守的规范,使他们在谋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接受社会整体的价值基础,从而制约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城市规划者并不直接参与到城市建设的具体活动之中,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得以实现。这些手段包括:分类计划(如土地的分类、建筑形式的划分等)、规范化的准则、对可能的严重问题的描述、对综合引导的阐述以及对行动的可能结果进行处理等。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是规范性的而不是支配性的,也就是说,城市规划并不能决定社会选择和决策的具体内容,它只是从一开始就来修正城市建设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与规划并不一致的其他行动。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控制作用就是在城市建设活动不断展开的过程中,透过城市规划的控制机制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运用该项建设活动本身和其他相关建设活动状况及其后果的反馈,确保建设活动符合规划意图。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通常由国家城市规划法以及各城市地方规划法所明确规定的方式来运作的,因此其作用是支配性的。在我国主要是通过“一书两证”的制度来得到保证的。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建设的引导和控制来实现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构架并保持了城市发展的整体连续性。空间的意义在社会实践的背景下,融合着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指向,贯彻了由国家和社会意识相态及政府和部门政策在空间实践中的权力和权威影响。城市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是并互为作用的,两者之间的统一确立了城市规划作用的整体得以形成的基础。2、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通过空间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规划目标相一致;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三.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划分《城市规划法》第18条规定,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两者的关系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总体规划主要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是详细规划的依据;详细规划是对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通过反馈,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和补充。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可分为五个工作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不同层次城市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和成果要求第十一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第十三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第十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的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第十五条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为可以为十年至二十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三年至五年。第十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的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只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的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域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抓哟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河、沿江岸线;(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12)综合协调郊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第十七条城市总体规划的文件及主要图纸一、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以下有关条款同);体规划图纸包括:市(县)域城镇布局现状图、城市现状图、用地评定图、市(县)域镇体系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及近期建设规划图。图纸比例:大、中城市为1/10000-1/25000,小城市为1/5000-1/10000,其中建制镇为1/5000;市(县)域镇体系规划图的比例由编制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3、分区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第十八条贬值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第十九条分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原则规定坟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确定市、区、居住区及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的范围;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控制范围;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第二十条分区规划文件及主要图纸分区规划文件宝库哦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分区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分区位置图、分区现状图、分区土地利用及建筑容量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0。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第二十一条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地: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得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二十二条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第二十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实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口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规定个地块建设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提出各地快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的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规划文本中应当包括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图纸比例1/1000-1/2000。5、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第二十五条对于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第二十六条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第二十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第六讲城市用地分类与指标城市用地构成城市用地的,按照行政隶属的等次,分为市区、地区、郊区;按照功能用途的组合,分为工业区、居住区、中心区、开发取等。不同规模的城市,其用地构成的形态也不一样(规划原理P85)。如特大城市,在行政区划上有市辖县、是市辖镇等;在地理上有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等。城市用地分类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按大类、中类、小类三级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层次规划的需要。城市用地工分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城市用地的10大类极其代号分别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一般而眼,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一达到种类为主,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达到小类深度。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根据这些用地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配备的情况、居住设施布局完整性情况、环境良好情况等,将居住用地分为四类。一类居住用地(R)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住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是指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是指以简陋住宅为住的用地。各类居住用地内再进一步细分为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指居住区级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分成以下几类:(1)、行政办公用地(C)指行政、党派、和团体机构用地,小类分为市属办公用地与非市属帮工用地。(2)、商业金融业用地(C)指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小类细分为商业用地、金融保险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服务业用地、旅馆用地和市场用地。(3)、文化娱乐用地(C)小类细分为新闻出版用地、文化艺术团体用地、广播电视用地、图书展览用地、影剧院用地、娱乐用地。(4)、体育用地(C)分为体育场馆用地和体育训练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5)、医疗卫生用地(C)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急救等设施用地,小类医院用地、卫生防疫用地、休疗养用地。(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小类细分为高等学校用地、中等专业学校用地、成人与业余学校用地、特殊学校用地、科研设计用地。中学、小学和托幼用地不应归入到此用地,而应归入到居住用地(R)中。(7)、文物古迹用地(C)是指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革命遗址等用地。不包括已作其他用途的文物古迹用地。(8)其他公共设施用地(C)指除以上之外的公共设施用地,如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院等用地。3.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铁路,码头和路地等用地。工业用地按照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的影响程度,分为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和三类工业用地。4.仓储用地仓储用地: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分为以库房建筑为主的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危险品仓库用地和露天堆放货物为主的堆场用地。5.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极其附属设施等用地。6.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是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分为道路用地(细分为主干用地.次干路用地.支路用地和其他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细分为交通广场用地和游憩集会广场用地)和社会停车场库用地(细分为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和非机动车停车库用地)。7.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分为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的供应设施用地(小类分为供水用地,供电用地,供燃气用地和供热用地),公共交通和货运交通等设施的交通设施用地(小类分为公共交通用地,货运交通用地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邮政,电信和电话等设施的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小类分为雨水,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和粪便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房屋建筑,设备安装,市政工程,绿化和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施的施工与维护设施用地,殡葬设施用地以及其他市政公共设施用地。8.绿地绿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绿地分为用于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公共用地(小类分为公园和街头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小类分为园林绿地和防护绿地)。9.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外事和保安等特殊性质的用地,包括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和保安用地。10.水域和其他用地指除以上各大类用地之外的用地,包括水域,耕地(细分为菜地,灌溉水田,其他耕地),园林,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细分为村镇居住用地,村镇企业用地,村镇公路用地和村镇其他用地),弃置地和露天矿用地。三、城市用地指标城市用地指标是衡量城市用地合理性、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数据。城市用地指标可以分解成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用地结构三项指标。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我国城市规划人均用地指标分为四级:Ⅰ级为60.0—75.0平方米/人,Ⅱ级为75.1—90.0平方米/人,Ⅲ级为90.1—105.0平方米/人,Ⅳ级为105.1—120.0平方米/人。——建议首都和特区城市可按Ⅳ级确定,当用地偏紧时可在Ⅲ级内考虑;——建议新建城市人均用地指标在Ⅲ级内考虑,当用地偏紧时可在Ⅱ级内考虑;——对于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地多人少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低于150平方米/人的指标内确定;——其余所有城市应在现状的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基础上,按下表执行。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为Ⅰ级,有条件建造部分高层住宅的大中城市,其居住用地指标降低到不小于16平方米/人;——大城市以采用下限;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工业用地指标可以提高到不大于30.0平方米/人;——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为Ⅱ级的城市,道路广场用地指标可以减低到不小于5.0平方米/人;另外,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标准由天津市规划局制定,即将公布实施。规划建设用地结构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大城市以下采用下限;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工业用地比例可大于25%,但不宜超过30%;——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为Ⅳ级的小城市,此比例宜取下限;——风景旅游城市和绿化条件较好的城市,绿化比例可大于15%;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备注:————年规划非农业人口————万人;————年现状非农业人口————万人第七讲城市工业用地(参考课本106—120)工业用地(M):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一类工业用地(M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二类工业用地(M2):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三类工业用地(M3):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的,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现阶段,我国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作用十分明显,工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城市发展中,工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工业带动城市各项建设的发展(交通运输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服务设施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性质、规模,工业布局直接影响城市布局结构;但是,工业也给城市带来许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废渣)、交通拥挤.城市工业部门分类在进行工业用地布局时,要研究城市工业的构成,分析不同工业行业的空间布局特征,这既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助于城市合理布局.1.按产品性质分类冶金工业:黑色金属工业(钢铁)+有色金属工业(稀有金属,如金、银、铜、铝等)电力工业: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供电燃料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工业+无机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建筑材料工业森林工业:木材采运工业+木材加工工业+林产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其他工业2.按产品的经济用途分类(1).重工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冶金、电力、燃料、建材以及化学、机械、森林工业的大部分);(2).轻工业:消费资料的生产(食品、纺织、造纸以及化学、机械、森林工业的小部分);3.按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分类(1).采掘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有色金属矿、石料、化学原料等。(2).原料工业:以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生产,产品供其他工业进一步加工,如金属冶炼、电力、选煤、基础化工等。(3).加工工业:以原料工业和其他方面提供的原料进行生产,产品可直接使用,如机械、食品、纺织工业等。4.按在城市的空间分布分(P113--115)(1).布置在远离城市和跟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2).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3).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5.其他分类方法(1).按所有制划分类:国有、集体、个体、股份制、独资、合资等。(2).按在城市中的地位与产品服务范围分类-----主体工业(主导工业):城市主要工业部门,体现城市性质,产品主要为区外服务。-----辅助工业(配套工业):为主体工业生产服务的配套、协作,以及利用主体工业的副产品的工业部门,其生产性质和规模均受主体工业支配。-----服务性工业:主要为城市生活服务的工业,产品以本市销售为主。(3).按投入要素分类------劳动密集型工业:纺织工业、工艺美术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石油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电子工业、信息工业、航空工业、航天工业(4).按行业分类001煤炭工业002能源工业003电力工业004机械工业005电子工业006信息工业007化学工业008石油化学工业009钢铁工业010有色金属工业011汽车工业012兵器工业013建筑材料工业014核工业015航天工业016航空工业017船舶工业018造纸工业019纺织工业020皮革工业021文教体育用品工业022食品工业023工业美术工业二、工业区的组织方式与规模工业区组织方式(1).按生产专业化的原则进行组织,如服装加工区、电子工业区、化工工业区等(2).按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组织,如石化企业----齐鲁石化、扬子石化(3).共同建设、合用厂外公用工程和生活服务区----开发区(4).生产工艺上有密切协作的企业组成工业区,如汽车生产、飞机制造(5).按对环境污染的类似程度进行组织,一类工业区、二类工业区、三类工业区(6).综合工业区(7).出口加工区工业区规模:工业区规模过大,造成交通运输和污染的集中;工业区规模过小,无法提高各种设施的协作程度工业区组成:生产厂房、仓库、动力及市政设施、维修及辅助设施、运输设施、厂区公共服务设施、科学试验设施、卫生防护带。三、城市工业的布置形式城市工业布置往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现为工业点、工业街坊或工业小区、工业区三种形式。分散的工业点生产规模小,用地少,运输量不大。基本没有污染和干扰的工厂可与居住等用地混合布置。它们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近设置方便职工上下班。工业街坊或工业小区用地不大,有噪声、可燃物、微量烟尘,交通运输量较小的工厂,可集中布置在独立的街坊、地段上,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工业区工业区是城市工业布置的基本形式。将工厂成组的布置在连片用地上,以达到一定的技术、经济效果,促进工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四、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城市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P112)----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在各个城市发展阶段,工业区与城市的各部分应保持紧凑集中,互补妨碍,并注意节约用地;——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市内运输;2、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关系平行布置:工业区域居住区相应成带形发展,互不干扰,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关系较好,适用于污染较小的工业区;(图P7)垂直布置:工人上下班不必为工业区内的铁路线所隔断,可以减少防护带的宽度;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工业区,如果规模较大,会增加工人上下班的距离。(图P7)混合布置:上述两种形式兼有。(图P8)3、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课本P115-116)工业区分散在城区四周可避免大量运输对城市的干扰。但城区没有发展余地,容易形成圈层式的发展。(图P9)与其他城市用地交叉布置山区、水系旁的城市结合用地条件采用此形式。需注意处理好风向和水体上下游的关系,组织好城市交通,减少穿越的交通流。(图P9)(3)有机结合的组团式各组团中生产与生活设施相对平衡。(4)群体组合式一城多镇,城市形成群体组合的城市形态(淄博)。(图P10)4、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工业地带——德国鲁尔工业地带、日本京滨工业地带组合城市——北京、上海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深圳5、工业用地的规划指标规划人均指标:10.0-25.0㎡/人,工矿城市不大于30.0㎡/人,特大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在18.0/人;规划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15-25%五、城市原有工业布局的调整1、存在的一般问题——布局分散:不利于厂际协作,车间分散成本增加,不利于管理。——用地紧张:无发展余地,少仓库堆场和服务设施。——功能混杂:影响产品质量,降低生活质量。——运输不便:交通阻塞,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污染严重:环境、安全等问题。2、工业调整的一般措施——留:允许保留,就地改建、扩建。——改:改变生产性质;改革生产工艺和技术。——并:按专业化协作要求合并车间或工厂。——分:减轻老企业压力,择址分建新厂。——迁:迁出原址新建。六、南京工业布局规划(图P12-25)七、补充概念居民点settlement:人类按照生产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市域administrativeregionofacity: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城市化urbanization: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城市群agglomeration: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城镇体系urbansystem: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体系规划urbansystemplanning: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城市规划ueban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设计urbandesign: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城市建成区urbanbuilt-uparea: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开发区developmentarea: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统称。旧城改建uebanredevelopment: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城市基础设施urbaninfrastructure: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城市发展战略strategyforurbandevelopment: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城市职能urbanfunction: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性质designatedfunctionofcity: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城市规模citysize: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城市发展方向directionforurbandevelopment: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城市发展目标goalforurbandevelopment: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道路红线boundarylinesofroads: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建筑红线buildingline: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选址意见书permissionnotesforlocation: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landusepermit: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buildingpemit: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支柱工业:一般地,我们把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对国家(或地区)工业产值增长贡献较大,产出或收入所占比重较高的产业称之为支柱产业。它通常具有相对较大的产出规模,同时又能在某一经济增长阶段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都市型工业:是指适应大都市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充分利用大都市的生产要素,可提供就业机会,满足大都市特有的市场需求、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和环境要求的工业。它主要涉及服装服饰行业、小型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业、食品加工制造业、包装设计和印刷业、室内装饰装潢业、化妆品及洗涤用品制造业、珠宝钻石等工艺美术品、旅游健身器材制造业、钟表制造业等。第八讲仓储用地在城市规划中,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主要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并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对外交通设施内部、商业服务业内部的专用仓库。仓储用地是城市用地组成部分之一,与城市其他功能部分,例如工业、对外交通、城市道路、生活居住、商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保障城市良性运转的物质条件之一,对城市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起到重要作用。仓库是作为流通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其储存的物资可以是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其特点是储存的物资量大、类多、出入频繁,对城市交通和环境有很大影响。仓库的分类按储存物资的性质及设备特征分一般性综合仓库:货物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对城市干扰小,设备较简单。例如百货、五金医药器材、土产品仓库,无危险、无污染的化工原料,工业成品库和不需要冷冻的食品仓库等;特种仓库:在交通、设备、用地上有特殊要求,或对城市卫生、安全有一定影响。例如易燃品仓库(油库)、易爆品仓库(炸药库)、有毒的化工原料库、冷藏;按仓库的职能分储备仓库:是为国家或地区储备物资的仓库,如战备、救灾物资,粮食、设备、燃料等。物资的流动性不大、占地多、要求交通方便,一般设置在郊区或远郊区,交通便利的专用地段。转运仓库:为过路中转物资作短期存放使用,物资流动性很大,与对外交通关系密切。应设在城市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中小城市,特别是县镇的也列入此类。供应仓库:为本市服务,储存本市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往往兼有货物的加工包装,一般结合其供应、服务的地区,在市区合适的位置设置。收购仓库:把零碎物资收购暂时储存,在集中批发转运出去,例如农、副、土产品收购仓库。这类仓库的货物收购、暂存、集中转运往往既有较强的季节性,一般设在位于货源来向的入城交通口(道路、河流)。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划分普通仓库(2)危险品仓库(3)堆场按建筑规模划分大型仓库:库房总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中型仓库:库房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至50000平方米小型仓库:库房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仓储用地的规模影响仓储用地规模的因素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大城市—仓储用地大,小城市—仓储用地小;工业城市—附属于工业企业的仓库多;交通枢纽城市—转运仓库规模大数量多修疗养城市—小型商业性供应仓库多;城市储存货物的特点、性质:大宗产品的性质会影响仓库用地的规模,例如生产汽车和电子产品、钢铁和布匹.仓库建筑在城市中的位置和楼层比例:例如高低层的比例,集中与分散布置,也会影响仓库用地的规模.物流业发展水平:物流业发展水平越高,城市中供应和收购仓库的规模越小;物流业发展水平越低,城市中供应和收购仓库的规模越大;目前兴起了一股”物流热”,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和”冰山的一角”,充分说明了其将会带来的巨大的潜力和成本节约.A物流的概念1,物流:物流是物资的流通,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2,传统的物流:是指商品在运输、装卸、储存等方面的”位移”,即从这一地搬到那一地的过程.3,现代物流: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出现,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深入,物流的概念已经脱胎换骨.现代物流是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物流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的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B物流的作用当今世界物流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组织从微观到宏观的组织化程度.也就是说,它应该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可以”点石成金”,使传统产业焕发青春.以汽车为例,近年来,全球汽车出现生产厂商相互兼并的世界性浪潮,与此同时,厂商纷纷扩大外包,外包内容从标准件装配扩大到内部经营或者附近经营商的产品供应销售,一系列的物流改革措施帮助世界汽车工业降低成本10%以上.美国的流通成本占GDP的9.5%,其他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而我国约占20—30%.C物流的构成物流包括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仓库用地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城市仓库用地规模越小;此外,仓库用地规模还受地理、气候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的影响.2、仓库用地规模的估算(1)、计算方法估算近远期仓库货物的年吞吐量估算仓容吨位:仓容吨位=年吞吐量/年周转次数分别计算仓库用地面积、堆场用地面积仓库用地面积=(仓容吨位×进仓系数)/(单位面积荷重×仓库面积利用率×层数×建筑密度)堆场用地面积=[仓容吨位×(1-进仓系数)]/(单位面积荷重×仓库面积利用率)(2)、仓库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重一般城市占建成区的4—9%;县城和交通枢纽城市趋近上限,大于8%,大城市接近下限,5—6%,国家仓库驻地可大于10%.三、仓储用地的选择(P139)1、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1)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______地势较高、地势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______地下水位不宜太高.蔬菜仓库的地下水位同地面的距离不小于2.5m;以地下室为食品和材料储藏库的仓库用地,其地下水位应离地面4m以上.______仓储用地应有较高的地基承载力.(2)应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入区域和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如铁路、主干道.(3)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仓库宜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同类仓库宜集中布置.(4)沿河布置仓库时,应考虑河岸的稳固性和土壤的耐压力;应与城市生活岸线相分离.(5)大中型储备、中转仓库应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保障.(6)仓库区应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及符合消防标准.(7)仓库用地与居民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带应满足表中规定:卫生防护带设施宽度仓库种类宽度(m)一、全市性水泥供应仓库、可用废品仓库二、非金属建筑材料供应仓库、煤炭仓库、未加工的二级二机原料临时储藏仓库、500立方米以上的藏冰库三、蔬菜、水果储藏库,600t以上批发冷藏库,建筑与设备供应仓库(无起灰料的),木材贸易和箱桶装仓库30010050(8)各类仓库至重要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设施和机构,如疗养院、医院、高级住宅区、高新技术园区的距离,宜按上表数值增加0.5~1倍.(9)下列地段不应选作库址:(1)居民密集的住宅区(2)附近有生产(或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矿企业.(3)附近有易对商品有腐蚀和污染影响的工矿企业.(10)普通仓库的库址选择、总体设计应符合《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