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酶法提取黑豆红色素新工艺_第1页
双酶法提取黑豆红色素新工艺_第2页
双酶法提取黑豆红色素新工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酶法提取黑豆红色素新工艺Keywords:blacksoybeanredpigment;extraction;cellulase;pectinase

目前,利用酶法提取植物体内活性成分已得到广泛应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自然色素往往被包裹在其中而不易溶出。依据此原理,本讨论采纳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两种酶对黑豆皮进展酶解,破坏其细胞壁骨架构造使其逐级降解,促进导致细胞内色素的溶出,增加黑豆红色素的提取率[12],从而实现食品工业规模化生产。目前,国内利用酶法提取黑豆红色素的讨论报道尚少[13],该讨论有助于促进该领域的讨论。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黑豆皮,市售。经清洗、晾干、粉碎后过孔径为0.25mm筛制成黑豆皮粉,备用。

纤维素酶(2万U・g-1):淮安市百麦绿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果胶酶(10万U・g-1):江苏锐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Neofuge13R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力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动搅拌机:杭州仪表电机厂;高速万能粉碎机,北京化玻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SHB-IIIA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黑豆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流程黑豆皮粉→酶解提取→抽滤→合并各次滤液→50℃减压浓缩→冻干→黑豆红色素→计算红色素提取率

红色素提取率=(红色素干质量/黑豆皮干质量)×100%

1.3.3正交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根底上,对较显著的4个单因素分别选取3个最优水平,依据L9(34)正交试验表筛选最优组合以确定双酶法提取黑豆红色素的最正确工艺。

2结果与分析

2.1单因素试验结果

由图3可知,从35~55℃,随着酶解温度的提高,红色素提取率随之增加,连续提高温度,提取率随之下降,说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双酶酶解提取黑豆红色素最适温度为55℃。

由图6可知,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红色素提取率随之提高。但第3次的提取率无明显增加,从节省能源的角度考虑,确定黑豆红色素最正确提取次数为2次。

2.2正交试验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根底上,对较显著的因素酶用量、酶解pH值、酶解温度、料液比等4个因素分别选取3个最优水平,依据L9(34)表安排正交试验,见表1,得出黑豆红色素最正确酶解提取条件。

3结论

在各种黑豆制品如豆油、豆乳、豆粉等的生产过程中,为改善产品风味、防止非酶褐变,并给予产品良好的色泽等,通常要将黑豆进展脱皮等预处理工序,因此在豆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会得到大量的副产品,即黑豆皮。我国拥有丰富的黑豆资源,从黑豆制品加工的下脚料黑豆皮中提取自然色素,本钱低廉、工艺简洁且易实现工业化,因此具有良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