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论语》复习:教育专题《诲人不倦》复习课文内容概括1.孔子教育观支撑点:实践论(17.2)(17.3)(1)后天教育观(17.2)(2)先天因素:天才与白痴(17.3)2.教育原则和内容(15.39)(7.25)(11.3)(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15.39)(2)四科:德才教育(7.25)(3)教育成果:四科的代表人物(11.3)3.教育态度(7.34)(16.13)(1)学与教的态度(7.34)(2)孔子教子的态度:庭训,庭闻(16.13)4.教育方法:举一反三(7.8)(5.9)(1.15)(3.8)(1)举一反三(7.8)(2)举一反十(5.9)(3)举一反一(1.15)(4)教学相长(3.8)5.因材施教(11.3)(11.22)(1)个人发展上的因材施教(11.3)(2)个人品性修养上的因材施教(11.22)6.无言之教(17.19)7.教学观:传承不创新(7.1)8.教育的目的(9.15)本课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答:
“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论、实践论的观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验论、天才论的观点。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认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以与人为善的态度鼓励“难与言”的人进步,这些都说明孔子在实践中基本是坚持反映论的。【课后练习】1.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答:首先是孔子对学生的特点有深人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论语》中表现这方面内容的材料很多,如一课14.5章,六课6.11章,七课5.8章,6.12章,十二课11.13章,7.11章,5.7章,等等。再是孔子能够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品德和学业方面的教育培养。如本课11.2章,是讲在个人品性修养方面的因材施教;11.3章,是讲在个人发展方向上的因材施教。再如子夏比较偏向于具体知识的研习,孔子把重视道德修养视为好学,而子夏却把钻研具体知识视为好学,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孔子针对子夏这种偏向提醒他:“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些都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表现。【课后练习】2.说说你对孔子因材施教的体会。答: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张与这种政治态度恰恰相应。所谓述,就是对古代札乐以及反映这些礼乐的典籍进行整理、阐释和传授,而这正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恢复周礼的需要。
对述而不作的主张可以从下面几点分析:(1)在述与作的关系上,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各领域内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生产生活不断进步。因此,从总体来说,述而不作的主张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2)但另一方面,述又是作的基础。创新的前提是对前人成果的学习和吸收,离开这一点,就会成为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不可能获得成功。(3)述不是对前人成果奉若神明,原封不动,而是根据时代要求和后来的认识对原有文化进行新的整理,在对资料的选择处理中渗透着整理者的观点和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述也是一种形式的作。【课后练习】3.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课
堂
训
练(一)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________,子贡属于________。(2分)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一)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________,子贡属于________。(2分)1.德行
言语【解析】“德行”,指品德行为高尚。“言语”,能言善辩,指善于辞令和外交应对。“政事”,指长于政事、政务。“文学”,古代文献,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第二个语段,孔子夸赞颜渊能像自己一样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明孔子觉得弟子颜回在德行上最能传其衣钵。据此可推测颜渊属于德行。第一个语段,从子贡的回答来看,他口才很好。子贡知道孔子欣赏颜回,于是直接回答不如,而且用自己来突出颜回的优点,从侧面又突出孔子对颜回教育得法,这个回答深得孔子的心意。据此可推测子贡属于言语。(一)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敢跟颜回比?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断出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断出两件事。”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论语·公冶长》)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就把我的这些主张实行起来;不用我,我就隐退。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论语·述而》)(一)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解析】
第一个语段中,孔子把自己放低到跟弟子子贡一样的水平,表示自己也不如颜回。第二个语段中,“惟我与尔有是夫”一句,孔子将弟子颜回提高到自己的高度。孔子这样将自己同学生并列,体现了他平等待人的风度。
第一个语段中,孔子虽然直言子贡不如颜回,但说自己也不如颜回,意在安慰勉励子贡。第二个语段中,孔子说颜回同自己一样,也具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修养,无疑是对颜回品德的高度赞扬,在夸赞之中更有激励。(一)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2.①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②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二)《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注释】①斯:就。②兼人:勇于作为。3.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3.①三次回答内容: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孔子说:“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②短文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结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其不同的品质,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言语指导。(三)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子曰:“有教无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4.请你依据上文概括出孔子的某一种教育理念。5.从以上五段中选择一段,以你的眼光简要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行为。(3分)(三)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子曰:“有教无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4.请你依据上文概括出孔子的某一种教育理念。4.教育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人生,教育必须平等,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教育必须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三)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子曰:“有教无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5.从以上五段中选择一段,以你的眼光简要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行为。(3分)5.【示例1】孔子认为教育影响人生,这种理念直到今天还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分)。在孔子看来,人的天性是相差无几的,而后天的教育习得的不同才造成了不同的人生,正是意识到了教育对人生的重大影响,所以孔子一生大力兴办教育。(1分)教育兴则人兴,人兴则国家兴,当代中国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与空前投入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1分)(三)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子曰:“有教无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5.从以上五段中选择一段,以你的眼光简要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行为。(3分)5.【示例2】孔子认为教育是平等的,不能也不应该区分人的种类的,任何阶层任何地位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胸怀,闪耀着人本主义的光辉(1分)。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改变了教育被官府垄断的局面,使更多贫寒子弟能够通过教育而改变人生(1分)。我们今天的“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教育要面向全体”的理念正是滥觞于这种“有教无类”的伟大的平等思想(1分)。(三)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子曰:“有教无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5.从以上五段中选择一段,以你的眼光简要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行为。(3分)5.【示例3】孔子在教育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与能力,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1分)。孔子的教育不但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等书本知识的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更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1分)这种做法就是一种真正的素质教育,这种做法直到今天依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与实践(1分)。(三)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子曰:“有教无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5.从以上五段中选择一段,以你的眼光简要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行为。(3分)5.【示例4】孔子最了不起的教育思想就是教育必须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1分)。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引导个性、挖掘潜能,他的学生人才济济,有的德行高尚,有的口才出众,有的擅长政事,有的通晓文献(1分)。这种教育实践的正是我们当代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1分)。(四)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6.13)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6.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7.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8.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9.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四)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6.13)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6.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思想?请简要回答。6.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内容上重视诗教与礼教。(四)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6.13)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7.作为父亲,孔子这样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7.【示例一】我不认为孔子对儿子缺乏温情。孔子“远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上不偏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君子爱子的体现。【示例二】我认为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无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无情。对儿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吧。一方面可能工作确实忙,对儿子的学习有些顾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孔鲤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对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灰心。从最终的结果看,孔鲤学无所成,是不是也可证明孔子教育儿子并不成功。(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四)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6.13)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8.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8.“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是: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四)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6.13)这段文字生动反映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的教育特点。9.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9.有教无类。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1)子曰:“我非生而知之孝,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7.19)10.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治学态度?(1分)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设计原理》2024版教案精讲
- 9海滨小城特色美食文化推广活动
- 2023年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
-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第2版)》课件 第5章 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 面向2024年的安全心理学课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 《软绵绵的云》课件制作:2024教育技术新挑战
- 文书模板-购销合同
- 全面升级2024年3dmax培训课件震撼发布
- 2024安川机器人技术高级培训会日程
- 2024年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分享
- 脑出血之基底节出血查房护理课件
-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课件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课件
- 山西省医疗服务项目收费
- 抖音运营与短视频
- 材料科学与自然辩证法
- 高中作文素材摘抄(优美段落)
- 教师人生职业规划
- 文化哲学十五讲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册
-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