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巧妙辨析一词多义课件69张_第1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巧妙辨析一词多义课件69张_第2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巧妙辨析一词多义课件69张_第3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巧妙辨析一词多义课件69张_第4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巧妙辨析一词多义课件69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1.考查内容。从考试角度看,常包括断句、文化常识、文言词句,以及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从选材角度看,以传记文(包括人物传记和史传文)为主,除此之外,还会涉及游记散文,而议论性文章涉及较少。从命题角度看,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多以翻译的形式出现。2.趋势分析(1)文言翻译永远都是重头戏。实词题一般会考查单音节词,偶尔也会掺杂一两个双音节词。文言翻译题常因实词(特别是活用)、句式等落实不到位,而成为整个文言文阅读中最易失分的题。(2)预计以传记文为首选体裁,但是对于游记散文、议论性文章,在复习中也要多留心。另外,古代文化常识题和或文言断句题,几是必考题。一、解读高考古代,词语不丰富,以单音词为主,人们往往以一个词代替两个或几个词使用,因此,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义项之间往往有比喻、引申、假借等关系。例1、“本”本义:树木的根。(它的本来意义,即它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引申义:本来、原本。(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例2、“爪牙”本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比喻义:得力的帮手或武士。(它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二、考点探究1巧妙辨析一词多义例3、“间”本义:夹缝、间隙引申义1:稍好些、减轻些(病有间隙,就是有好转减轻了)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稍好些)乎?《七发》引申义2:中间、离间、暗里、参与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参与)焉?《曹刿论战》汉王,……乃用陈平计,间(离间)项王。《项羽本纪》又间(暗里、偷偷的)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起义》从骊山下,芷阳间(从“暗里”引申“小道”,可讲作“抄小道”)行。《鸿门宴》词的本义中心,引申义是环绕着这个中心而延伸的。本义好比是“纲”,引申义好比是“目”,抓住本义,就会纲举目张。一个词的引申义和本义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的是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有的是从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而且有的扩大,有的缩小,有的转移。这样就导致引申义与本义的距离越来越远,有时甚至不容易辨认出同本义的关系。词义引申的三种方式:词义范围扩大。一些词在发展变化中,不仅含有原来的意义,而又具有了新的意义。如:“侄”,本义是女子对兄弟儿子的称呼,后来,扩大为男子对兄弟的儿子,再后来又扩大为同辈亲友的儿子等。还有“河”、“灾”等等。词义范围缩小。一些词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多种意义,只余其中一、二种意义了。如“嫁”,原来是用于男人和女人;但后来只指女子婚配到男方家为“嫁”。还有“金”、“禽”、“祥”等等。词义转移。是从甲义到乙义的转移,本义和转义之间没有类属关系。如“行李”,原来指“外交使臣”;后来指住宿用的“被褥”。由“指人”转到“指物”。还有“牺牲”、“信”等等。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祕,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小试牛刀】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斯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节选自《晋书·虞溥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汉氏失御 御:控制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渝:违背C.夫工人之染 染:着色D.朝士敬而叹之 叹:赞叹答案B解析A项,“御”有三个常见义项:一是“驾驭车马”;二是“驾驭,控制”;三是“抵挡、抵御”。结合语境,联想“振长策而御宇内”中的“御”是“控制”的意思,可知A项解释正确。B项,B项,“渝”有两个常见义项:一是“改变”,二是“泛滥”,结合语境,联想成语“矢志不渝”的“渝”可知B项解释错误,“渝”在此应解释为“改变”。故答案选B项。C项,C项,“染”就是“着色”的意思。D项,D项,“叹”有两个义项:一是“叹息”,一是“赞叹,赞许”。结合语境,D项解释正确。参考译文: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父虞祕,是偏将军,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陇西,专心研读古代典籍。郡中察举他为孝廉,他被封为郎中,补尚书都令史。逐渐迁任公车司马令,任鄱阳内史。他大建学校,广招学生门徒,转发文书通告属县说:“学习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体现在行为上,优良品质形成了名望就在教化中显露,所以常人的性情随着教化而转移,优良品质积累起来那么好的习性也就形成了。唐、虞的时候,家家都可以封爵,等到衰落的时候,又家家都可以诛杀,这难道不是用教化来培养习俗,改变人的品性吗?自从汉氏失去统治能力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江表被寇乱隔绝,王者的教化长期废弛,学校教育被荒废而无法进行。现在四海一统,万里统一,广大民众都在太平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应当崇尚纯朴的德行,广开学业,来帮助协调社会的和谐,光大发扬昌明的教化。”就具体地制定了条例规定。于是来求学者有七百多人。虞溥便写文告来勉励训诫他们,文告中说:“来读书的学生都是绅士之流,年轻志盛,刚进入学校,学习研究经典,这是有大作为的事,是树立道德的基础。圣人的学问淡而少味,所以初学的人不喜欢。等到满了一年以后,阅读的书籍更加广博,学习的知识更加众多,天天听到未听说过的,天天看到未见到过的,然后胸襟开阔,专心学习,和朋友相处融洽,不觉间教化已使自己受到熏陶,至高无上的道理使自己达到神妙的境界。所以学习对人的熏染,超过了颜料。我见到颜料时间一长就会褪色,没有见过长时间学习而退步的。“工匠染布时,先把要染的白布处理好,然后用染料上色,布处理好了,颜色积淀好了,染布的工作就完成了。学习也是这样,孝悌忠信就好像是白布。君子在内端正心志,在外修习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余力,就可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有德行。学习的人不担心才能不够,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向往成为千里马的马,就能成为千里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之类的人。又说锲而舍之,朽木不可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不就是验证吗?“现在学生口中诵读圣人的典籍,亲自接受学校中的训导,等到三年,可以小有成效。而美名流传,声望一天比一天好,朋友钦佩而高兴,朝中大夫敬佩而赞叹。于是州府交相聘任,挑选职位去做官,这不是很美好的吗?至于包含美质抒发文藻,下笔流畅而华丽,论述世上的事情,探究深奥的道理,使得杨雄、班固收起笔来,董仲舒张口结舌,仅是有才能者的作为,而不是平常人的。然而积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各位学生如果断绝人间的杂务,专心学习,长年累月,日积月累,那么(成功)也就是或慢或快,或先或后罢了,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不能实现呢?”虞溥处理政务威严而不凶暴,教化大行,有白乌停在郡府庭上。注解《春秋》、《左传》,撰写《江表传》以及文章诗赋几十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契苾何力,其先铁勒别部之酋长也。父葛,隋大业中继为莫贺咄特勤,以地逼吐谷浑,所居隘狭,又多瘴疠,遂入龟兹,居于热海之上。特勤死,何力时年九岁,降号大俟利发。至贞观六年,随其母率众千馀家诣沙州,奉表内附,太宗置其部落于甘、凉二州。何力至京,授左领军将军。七年,与凉州都督李大亮、将军薛万均同征吐谷浑。军次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行,为贼所攻,兄弟皆中枪堕马,徒步而斗,兵士死者十六七。何力闻之,将数百骑驰往,突围而前,纵横奋击,贼兵披靡,万均兄弟由是获免。时吐谷浑主在突沦川,何力复欲袭之,万均惩其前败,固言不可。何力曰:“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一失机会,安可倾其巢穴耶!”乃自选骁兵千馀骑,直入突沦川,袭破吐谷浑牙帐,斩首数千级,获驼马牛羊二十馀万头,浑主脱身以免,俘其妻子而还。有诏劳于大斗拔谷。万均乃排毁何力,自称己功。何力不胜愤怒,拔刀而起,欲杀万均,诸将劝止之。太宗闻而责问其故,何力言万均败恧①之事,太宗怒,将解其官回授,何力固让曰:“以臣之故而解万均,恐诸蕃闻之,以为陛下厚蕃轻汉,转相诬告,驰竞必多。又夷狄无知,或谓汉臣皆如此辈,固非安宁之术也。”太宗乃止。寻令北门宿卫,检校屯营事,敕尚临洮县主②。(选自《旧唐书·契苾何力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其母率众千馀家诣沙州诣:到B.太宗置其部落于甘、凉二州置:安置C.若不袭其不虞虞:欺诈D.何力不胜愤怒胜:经得住答案C解析

A项,用“义项链+语境”法可推知。“诣”有两个常见义项:一是“往,到”;一是“访问,拜访”。结合语境可知,“诣沙州”中的“诣”是“往,到”的意思。故该项正确。B项,用“义项链+语境”法可推知。“置”有“放置,摆放”的意思,如“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本题中“太宗置其部落于甘、凉二州”,“置”显然是“安置,安放”的意思。故该项正确。C项,可用常见成语来推测。“虞”,我们学过两个义项:一是“欺骗”,一是“料想”。成语“尔虞我诈”中的“虞”是“欺骗”的意思,成语“不虞之誉”中的“虞”是“料想”的意思。本句中的“不虞”与“不虞之誉”中的“不虞”显然意思相同,所以“虞”取“料想”之意。故该项不正确。D项,可采用语境推断法。“胜”有两个常见义项:一是“经得住,能承担”,一是“美好,优美”。比如“驴不胜怒”(《黔之驴》)中的“胜”显然是“经得住”的意思,而“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中的“胜”显然是“优美”的意思。“不胜愤怒”中的“胜”显然与“驴不胜怒”中的“胜”意思相同,是“经得住”的意思。故该项正确。参考译文:契苾何力,他的祖先是铁勒族一个分支部落的酋长。他的父亲名葛,隋朝大业年间继任为莫贺咄特勤,因土地靠近吐谷浑,所居之地偏窄狭小,又多发瘴气,于是到了龟兹,在热海定居下来。特勤死时,何力才九岁,降号大俟利发。到了太宗贞观六年,契苾何力随母亲,率领他的部落1000多户人家迁移到了沙州,给朝廷献上奏章,归顺了唐朝中央政权。太宗安排他的部落定居在甘州和凉州。契苾何力本人到达京城长安,被朝廷授予左领军将军一职。贞观七年,契苾何力与凉州都督李大亮、将军薛万均一同征讨吐谷浑,唐军驻扎在赤水川。薛万均率领骑兵先行,被吐谷浑军队攻击,他们兄弟都中枪落马,徒步与敌人战斗,手下士兵十之六七都战死了。契苾何力听到了这个消息,率领几百骑兵飞奔前去相救,他们突破敌人的重围,杀上前去,左冲右突,奋力杀敌,敌兵被杀退了,薛万均兄弟因此获救不死。当时吐谷浑的首领驻扎在突沦川,契苾何力又想袭击他们,而薛万均因先前失败变得胆小谨慎,坚持说不能袭击。契苾何力说:“敌人没有固定的城郭,而是追逐有水有草的地方聚居,如果不趁他们没有预料准备之机袭击他们,只怕他们像鸟儿惊飞鱼儿逃散一样。一旦失去了这个好机会,怎么能够彻底倾覆他们的巢穴呢?”于是他就自己挑选了骁勇善战的1000多名骑兵,直接杀入突沦川,袭击并攻破了吐谷浑首领的中军大账,杀死几千名敌人,缴获骆驼、马匹、羊20多万头,仅吐谷浑首领脱身逃跑免于被俘,契苾何力俘获吐谷浑首领的妻儿后回来。皇帝下诏书在大斗拔谷犒劳大军。薛万均就排挤诋毁契苾何力,称打败吐谷浑是自己的功劳。契苾何力忍不住愤怒,拔刀而起,要杀薛万均,众将领劝阻制止了他。太宗听说这件事后就责问他是什么缘故,契苾何力就说出了薛万均令人惭愧的失败之事。太宗非常生气,打算解除薛万均的官职,再回过头来授予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坚决推辞说:“因为我的缘故而解除薛万均的官职,恐怕边地各少数民族知道这件事后,会认为陛下您看重少数民族而轻视汉人官员,辗转诬陷相告,拼命争斗就一定很多。(因为您严惩了薛万均)少数民族没有智慧,他们也许会认为汉族大臣都像薛万均这类人一样,这当然不是使少数民族安宁的策略。”太宗就不再强行撤换。不久让契苾何力担任皇宫北门(玄武门)夜间警卫以及检校屯营事,太宗还下令让他娶临洮县主为妻。一词多义属于文言实词的必考内容,大都以翻译题的形式出现。答题方法:①联想推断法。“民不胜其苦”,联想“沛公不胜杯杓”,推断应解释为“能够承受,禁得起”。②句式推断法。利用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句等句式上的特点来推断。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一句,“用”与“以”相对,推断“以”也是“用”的意思。③语法推断法。如“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是名词带上了宾语,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登记,没收”。④语境推断法。把选项中的解释代入原文,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是否正确。⑤邻字推断法。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由“疲”推断它的意思也是“疲劳”。【技巧点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苏轼《苏廷评行状》节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操兵乘城乘:登B.而公独治丧执礼执礼:遵奉礼制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慕:贪恋D.所以劝导成就者成就:成全,造就【巩固训练】答案D解析成就:成材、成器。参考译文: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守卫。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官。祖父才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地增加,增到千余人。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节选自《北齐书·循吏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清河王岳拜司州牧拜:拜见B.闻业(孟业)行行:出行C.岳心鄙其眇小鄙:见识短D.后寻业断决之处寻:寻找答案D解析A项,拜:授予官职。B项,行:有品行,品行好。C项,鄙:看不起。参考译文:天保初年,清河王岳被任命为司州牧,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召他做法曹官。孟业身形矮小,谒见时,王岳因其矮小看不起他,只是笑不说话。后来王岳找到孟业判决过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英明,可以说超过了您的身体和容貌。”孟业不久迁升东郡太守,为官以宽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全郡人都认为这是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1.爱·喜爱,宠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吝啬,吝惜。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通“(ài)”,隐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2.安·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全。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失街亭》)·安适,安逸。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疑问代词,哪里,哪儿。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积累】高考常考120个文言实词汇编3.被读音一bèi·受,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覆盖。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读音二p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披散,散开。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4.倍·通“背”,背离。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越发,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草木的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本来。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版本,底本。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若止印三二本。(《活板》)·推究。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6.鄙·边疆,边远的地方。可以活用为动词,译为“把……当作边邑”。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表自称的谦辞。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浅陋无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7.兵·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军队。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兵法。故上兵伐谋。(《谋攻》)·动词,伤害,杀伤。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8.病·疾病。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穷困。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毛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责备,羞辱。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9.察·观察。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考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明察。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洁净的样子。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屈原列传》)·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明智,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10.朝读音一cháo·朝见。余朝京师。(《送东阳马生序》)·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读音二zhāo·早晨。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11.曾读音一céng·曾经。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通“层”,重叠。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望岳》)读音二zēng·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家属。面峰府君,余祖之曾祖也。(《先世遗事记》)·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读音一chéng·乘坐。独与迈乘小舟。(《石钟山记》)·登。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顺应,顺着。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冒着,顶。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读音二shèng·用作量词,辆。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13.诚·诚心,诚意。帝感其诚。(《愚公移山》)·确实。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果真。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14.除·台阶。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史记·魏公子列传》)·拜官,授予官职。除臣洗(xiǎn)马。(《陈情表》)·消除,除掉。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整治,整理。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除了,除非。除吾死外,当无见期。(《祭妹文》)15.辞·言辞,文辞。其辞微,其志洁。(《屈原列传》)·托辞,借口。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古代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推托,推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16.从读音一cóng·跟随,跟从。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顺从,听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靠着,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参加,参与。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用作介词,由,自。问所从来。(《桃花源记》)读音二zòng·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17.殆·大概,恐怕,表示揣测的语气。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近,接近。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危险。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18.当读音一dānɡ·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应当,应该。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掌握,主持。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任,充当。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判决,判罪。当死,赎为庶人。(《史记·李将军列传》)·在(某处、某时)。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鸿门宴》)·将。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读音二dànɡ·抵押,相抵。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合适,恰当。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19.道·道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主张,学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方法,策略。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取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说,讲,谈论。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道理,规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20.得·获得,得到。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心得,收获。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应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适宜,得当。此言得之。(《六国论》)21.度读音一dù·尺码。吾忘持度。(《郑人买履》)·用作量词。次,回。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诗》)·制度,法度。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谱写,创作。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渡过,越过。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限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读音二duó·衡量。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推测,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考虑。度义而后动。(《答司马谏议书》)22.非·没。非有仲尼、墨翟之贤。(《过秦论》)·反对,指责。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训俭示康》)·错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23.复·答复,引申为辩解。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恢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重叠,复杂。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再,又。能复饮乎?(《鸿门宴》)24.负·倚仗,凭借。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背。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背弃,违背。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辜负,对不起。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失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25.盖读音一ɡài·遮盖,掩盖。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胜过,超过。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之死》)·大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伞。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读音二hé·通“盍(hé)”,何,怎样。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6.故·原因,缘故。何故而至此?(《屈原列传》)·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旧的。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所以。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故意,特地。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仍旧。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27.顾·还。顾反,谏怀王曰。(《屈原列传》)·回头看,望见。顾野有麦场。(《狼》)·探望,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诸葛亮传》)·照顾,关心。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不过,只是。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28.固·坚固,牢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坚持,坚守。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坚定,坚决。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顽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本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29.归·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回来。相如既归。(《廉颇蔺相如列传》)·归附,归向。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30.国·国都,京城。去国怀乡。(《岳阳楼记》)·泛指地方。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硕鼠》)·国事。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国家。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31.过·经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超过。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拜访。可别过之。(《赤壁之战》)·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过错,过失。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分。至微至陋,过蒙拔擢。(《陈情表》)32.何·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为什么。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3.恨·遗憾,悔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愤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怨恨,愁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34.胡·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疑问副词,为什么。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伐檀》)·疑问代词,什么。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汉书·食货志》)35.患·担心,忧虑。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祸害,灾难。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张衡传》)·毛病,弊病。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汉书·高帝纪》)36.或·通“惑”,迷惑。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倘若。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有人。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有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有的。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或者,也许。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37.疾·疾病。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痛苦。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强,指声音宏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痛恨,厌恶。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通“嫉”,嫉妒,妒忌。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38.及·赶上。以故汉追及之。(《项羽之死》)·比得上。才能不及中人。(《过秦论》)·至,到。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等到。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兰亭集序》)·牵连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和,与。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趁,趁着。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39.即·立刻。权即遣肃行。(《赤壁之战》)·就是,便是。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就。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登上。吾初即位。(《史记·东越列传》)40.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不久,一会儿。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既然。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尽,完全。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41.假读音一jiǎ·借助,利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假的,假装。与“真”相对。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临时充任。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读音二jià·名词,假期,休假。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42.间读音一jiān·中间,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一日之内,一宫之间。(《阿房宫赋》)·量词,用于计算房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读音二jiàn·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离间,挑拨。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隔离。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从小路,小路。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间隙,缝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间或,断断续续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43.见读音一jiàn·拜见,求见,用于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接见,召见,用于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见面。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并序)》)·知道。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屈原列传》)·表被动,可译为“被”。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读音二xiàn·通“现”,出现。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44.解·免除。可以解燕国之患。(《荆轲刺秦王》)·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理解,懂得。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消释,缓解。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剖开,分割。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45.就·接近,靠近。金就砺则利。(《劝学》)·受,接受(刑罚)。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职,赴任。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46.举·举起,抬起。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推举,提拔。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攻取,占领。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拿,拿出来。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成功,像样子。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尽,全都。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47.绝·断绝。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渡,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直上穿过。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副词,极,尽,非常。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48.堪·忍受,经得起。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可以,能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49.克·战胜,打败。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克制,约束。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能,能够。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祭十二郎文》)50.类·种类,类别。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事物。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动词,像,类似。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种树郭橐驼传》)·副词,大抵,大都。走卒类士服。(《训俭示康》)51.怜·怜悯,同情。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喜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伶俐,机灵。与“可”连用,意为“可爱”。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可惜。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52.弥·越来越,更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长久。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盐铁论·相刺》)·满,遍。何得苦海生波,益造弥天之孽?(《聊斋志异》)53.莫读音一mò·没有什么,没有谁。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不要。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不。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读音二mù·同“暮”,晚。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54.明·明亮,光明。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贤明,明智。吾未见其明也。(《师说》)·照明。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明确,阐明。明道德之广崇。(《屈原列传》)·次,下一个。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55.内·里面,与“外”相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内心,心里。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皇宫,帝王所居之处。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出师表》)56.期读音一qī·约定,约会。与佳期兮夕张。(《湘夫人》)·期望,期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规定的时日。秋以为期。(《诗经·氓》)读音二jī·周。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57.奇读音一qí·奇异的,罕见。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引以为奇,看重。益奇之。(《促织》)读音二jī·零数,余数。可译为“多”“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58.迁·变化,改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调动官职,晋升。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贬谪,放逐。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59.请·敬辞,用于希望某人做某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请让我。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石壕吏》)·请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60.穷·阻塞不通,走投无路。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王阁序》)·困厄,处境艰难。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失意。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苏武传》)·寻根究源,穷尽。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尽,极。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61.去·离开。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距离。去北军二里余。(《赤壁之战》)·前往,到……去,向……去。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除去。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过去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62.劝·勉励,鼓励。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管子·权修》)·劝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坚决有力。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卫》)63.却·退,退却。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回,回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使……退,击退。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反,反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4.如·往,到……去。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及,比得上。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像,如同。如弃草芥。(《六国论》)·按照,依照。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假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或者。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65.若·如同,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代词,你,你的。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连词,假如,如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代词,如此,这样。以若所为,求若所欲。(《齐桓晋文之事》)·助词,相当于“然”,表示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66.善·好,正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通“缮”,修治,擦拭。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擅长,善于。善假于物也。(《劝学》)·友善,交好。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好好地。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荆轲刺秦王》)·喜好,羡慕。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67.少读音一shǎo·不多,数量少。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缺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副词,稍微,略微。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一会儿,不多时。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轻视,看不起。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减少。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寡人之于国也》)读音二shào·年轻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年幼。孰与君少长?(《鸿门宴》)68.涉·渡水。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走,散步。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到,进入。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赤壁之战》)69.胜读音一shēnɡ·禁得起,能承受。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表范围,尽,完。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读音二shènɡ·战胜,取胜。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超过,胜过。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美好,(风景)优美。胜地不常。(《滕王阁序》)70.识读音一shí·辨识,识别。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认识。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体会,了解。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读音二zhì·通“志”,记,记住。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71.使·命令,派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出使。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主使,指使。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连词,假使,假如。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72.是·对的,正确,与“非”相对。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指示代词,此。张良是时从沛公。(《鸿门宴》)·判断词。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73.适·到……去,往。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适合,依照。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享有。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刚才。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74.孰·通“熟”,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疑问代词,谁。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通“熟”,成熟。五谷时孰。(《礼记·乐记》)75.属读音一shǔ·隶属,归属。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辈,类。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读音二zhǔ·连接。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随从。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之死》)·通“嘱”,嘱咐,委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连缀。衡少善属文。(《张衡传》)·劝请,劝人饮酒。举酒属客。(《赤壁赋》)76.书·书信。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文字。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书写,记载。秦御史前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书籍。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后汉书·王充传》)77.数读音一shǔ·列举罪状,责备。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查点,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读音二shù·数目,数量。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并序)》)·命运,天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几,几个。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规律,道理,定数。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滕王阁序》)读音三shuò·多次,屡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读音四cù·密,细密。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78.率·率领,带领。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副词,一概,全都。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轻率。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帅”,军中统帅,主将。将率不能则兵弱。(《荀子·富国》)79.说读音一shuō·陈述,诉说,解释。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并序)》)·说法,主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读音二shuì·劝说,说服。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通“悦”,高兴,喜悦。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80.私·私人,个人。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私下,私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门宴》)81.素·白色的绢。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本来,向来。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蔺相如列传》)·质朴,不加装饰。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82.汤·热水,开水。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汤剂,中药加水煎制而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专有名词,指商朝第一个君王商汤。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屈原列传》)83.涕·眼泪。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哭泣。儿涕而去。(《促织》)·鼻涕。拆书放床头,涕与泪垂四。(《寄皇甫湜》)84.徒·党徒,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与“之”连用,可译为“这些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副词,白白地,徒然。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只,仅仅。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徒步,步行。舍车而徒。(《周易》)·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五人墓碑记》)85.亡·逃跑,逃亡。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灭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使……灭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86.王·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大王,君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统治天下,称王。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姓氏。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87.望·农历每月的十五。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盼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名望,声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远远地看。望之不似人君。(《孟子见梁襄王》)·怨望,埋怨。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88.恶读音一wū·疑问代词,怎么,如何,何。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读音二wù·憎恨,讨厌。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报任安书》)·诽谤,诋毁。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指南录后序》)读音三è·罪过,罪恶。与“善”相对。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窦娥冤》)·凶暴,凶险。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墨子》)89.微·微弱,衰微。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祭十二郎文》)·低贱,卑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含蓄。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秘密地,暗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90.相读音一xiānɡ·相互。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用在动词前,表动作偏指一方。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读音二xiànɡ·观察。伯乐学相马。(《论衡》)·形貌,状貌。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辅佐,帮助。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91.悉·完全表达。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全都。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屈原列传》)·详尽,详细。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论积贮疏》)92.谢·道歉,谢罪。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辞别。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告诉,告诫。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拒绝。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衰亡,凋落。蔷薇花谢即归来。(《留赠》)93.兴·产生,兴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兴办。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兴盛。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发动。怀王怒,大兴师伐秦。(《屈原列传》)94.信·信任。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屈原列传》)·实情。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真实,确实。呜呼!其信然邪?(《祭十二郎文》)·守信用。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随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并序)》)·果真。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信物。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95.幸·幸运。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幸亏,幸而。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侥幸。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96.行读音一xínɡ·行走。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离开,离去。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祭十二郎文》)·将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践行,实行。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品行。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逍遥游》)·行为。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读音二hánɡ·量词,用于成行的事物。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古代军制单位。蹑足行伍之间。(《过秦论》)97.许·答应,允许。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表约数,上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这样,如此。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地方,处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99.修·身高。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整治,施行。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修理。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修饰,装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长。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高。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98.徐·缓慢,慢慢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姓。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安闲稳重的样子。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越语下》)100.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太阳,阳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面上,假装。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战国策·赵策一》)101.要读音一yāo·要挟,威胁。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通“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相约。虽与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