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实验版选修2 海洋地理海洋概述 地球上的海与洋【区一等奖】_第1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选修2 海洋地理海洋概述 地球上的海与洋【区一等奖】_第2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选修2 海洋地理海洋概述 地球上的海与洋【区一等奖】_第3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选修2 海洋地理海洋概述 地球上的海与洋【区一等奖】_第4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选修2 海洋地理海洋概述 地球上的海与洋【区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地理》的编写思路和知识拓展主要内容一、编写思路二、知识拓展一、编写思路2灵活处理与课标的关系3注重养成学生的海洋地理素养1突出海洋地理的“地理性”突出海洋地理的“地理性”海水盐度海水盐度的分布异地海水盐度的差异分析差异的成因★

其根本要阐述海洋现象的地理分布、地理差异,并探讨其地理成因。找出影响因素海水为什么这样咸?含盐量高陆地可溶性物质(多数为盐类)在海洋中累积海水盐度的分布★

能够了解海洋地理科学的主要概念和术语等;★

能够把海洋地理科学的概念和原理运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之中;

能够运用综合思维、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能够判读并绘制各类地理图表,并对获取的海洋地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注重养成学生的海洋地理素养★

能够增加对海洋的人文关怀,并积极投入到促进人海协调的行动中来;★

能够发现海洋地理事物空间格局的有序性,并鉴赏其中的美;

能够表现出对海洋强烈的热爱,并具有科学的海洋国土观和海洋权益观。

3注重养成学生的海洋地理素养★

关注海洋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律★

注重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强调海洋观念的养成★

涉及约40余个基本概念,构成了基本框架关注海洋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律★

涉及约7个原理与规律,构成了主体部分《海洋地理》的核心概念海与洋海岸与海岸带海水温度与盐度海底地形海—气相互作用海水运动海洋权益海洋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海洋开发★

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海洋地理》的原理与规律★

海水温(盐)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潮汐的周期与成因;★

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原理;★

海洋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与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例举一:地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例举二:地理综合分析与归纳能力例举二:风暴潮潮灾严重的原因地理位置台风或飓风多发地区海岸形状呈半封闭或喇叭口形状地形地势低平开阔河流大河注入,有顶托作用社会经济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潮灾严重★

其根本要从地理视角去分析、归纳与总结海洋现象和海洋问题。例举三:地理觉察与比较能力中华世纪坛圣火广场★

中华世纪坛只是用960块花岗岩铺设了960平方米的圣火广场,“象征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并在广场东西两侧以“叠水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

中华世纪坛★

专家们认为,像中华世纪坛这样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重大工程,不该在表现我国国土面积时丢弃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一个表征未来的建筑物却体现了落后的国土观,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海洋价值观海洋观念的组成★

海洋资源观★

海洋环境观★

海洋国土观★

海洋权益观★

海岸与海岸带★

海洋开发★

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权益2《海洋地理》课标规定的回顾《海洋地理》的总体编写思路保护海洋认识海洋开发海洋

认识海与洋认识海岸与海底地形认识海洋水体认识海—气相互作用

海岸带的开发

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能的开发海洋空间的开发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维护海洋权益★

体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

注意协调与初中、必修和选修间的承继关系;★

以海洋自然地理为主;★

注重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

以人与海洋的协调发展为主线。《海洋地理》编写思路的特点关于潮汐★

解释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宇宙与地球);★

说明潮汐的成因及其作用(海洋地理)。★

说出海岸的主要特征(宇宙与地球);★

简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海洋地理)。必修与选修间的承继关系关于海岸★

依据课标进行教与学;★

注意与初中及高中必修(选修)的衔接;★

注重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律的教学;★

注重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

联系本地实际,学习相关内容;

由编写思路引发的教学思考★

合理选择并灵活运用地理教学媒体;★

夯实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二、知识拓展2海岸与海岸带3

海底地形1海洋,海与洋4海—气相互作用6

海洋权益5

海啸★

海洋海洋,海与洋★

海★

海峡★

海湾★

定义一:地球表面包围陆地和岛屿的广大而连续的含盐水体。海洋★

定义二:海洋是指作为海洋主体的海洋水体,溶解和悬浮于其中的物质,生活于其中的海洋生物,邻近海面上空的大气,围绕海洋周缘的海岸与海底等部分组成的统一体。★

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海★

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按形态分类和陆地的关系划分:海、海湾、海峡。★

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海的分类★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海峡★

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海湾★

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海岸与海岸带★

定义一: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海岸线★

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

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在有潮海岸,海岸线一般指多年平均大潮高潮面时的水陆交界线,在实地有明显的痕迹;在无潮海岸(即潮汐很小的海),指平均海平面时的水陆分界线。海岸线★

定义二: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海岸与海岸带★

海岸是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滨海地带。指现代海岸线以上的狭窄地带,由海岸阶地和潮上带组成。海岸★

海岸阶地是古海岸带,包括海积阶地(古海滩)和海蚀阶地(古海蚀台)。★

潮上带是海岸线以上至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最上界线之间的地带。崇武海岸野柳海岸黄金海岸红树林海岸★

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海岸的类型★

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定义一: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其范围由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的宽度。(第二章)海岸带★

定义二:海岸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海岸带,其主体是潮间带。广义的海岸带,是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第五章)★

按IGBP提出的海岸带新概念,其大陆侧的上限为200m等高线,其海洋侧的下限是大陆架的边坡,大致与-200m等深线相当。★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海底地形海洋地理学—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大陆边缘洋盆洋中脊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岛弧—海沟系海岭海隆海山海盆★

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1500—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

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又称“海脊”、“海底山脉”,是海底狭长绵延的隆起部分。海岭★

两侧较陡,多数在海平面以下,高出海底可达3000—4000米,有的峰顶露出水面成为岛屿。★

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海隆★

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15°之间。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呈椭圆形或狭长形。海山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库海—气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源地★

海洋是地球大气系统中CO2的最大的汇★

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热力的★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动力的★

太阳辐射除一小部分直接加热大气外大部分用于加热海洋,然后海洋以显热、潜热、长波辐射的形式再加热大气。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热力的★

由于海洋上蒸发大于降水,在海洋对大气的加热过程中潜热释放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不断地向大气输送热量和水汽,对低层大气环流、云和降水有显著的作用。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动力的★

大气运动的动能一部分用于摩擦消耗,一部分以风应力形式驱动海洋上层洋流,加上海洋内部的温盐流形成全球海洋的洋流系统。★

海洋动能的一部分用于摩擦消耗,一部分造成海面温度再分布,进而影响大气的运动状态。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沃克环流★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ENSO赤道太平洋降水、海温正常状况正常状况下低层的大气环流状况赤道太平洋降水、海温正常状况★

太平洋中、东侧:晴朗、干燥;海温低、海洋斜(跃)温层浅。★

太平洋西侧:多雨、湿润;海温高、海洋斜温层深。正常状况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的形成原因ENSO(恩索事件)★

ENSO是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合称。指的是影响全球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大气和海洋循环变化的一种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则是ENSO循环过程中冷暖两种不同位相的异常状态。★

南方涛动(SO),指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海温状况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气环流状况沃克环流减弱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气环流状况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

对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影响★

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影响★

对热带以外地区的影响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

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

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厄尔尼诺现象的典型特征★

赤道中、东太平洋具有深厚的暖水层,海面温度一般平均偏高1.5--2.5℃,此表层水温偏高约为3—6℃;

赤道中、东太平洋斜温层深度明显增加,通常可深达150~175m;

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明显增加;但在赤道太平洋西部、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对流性降水明显减少;

厄尔尼诺现象的典型特征★

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

南方涛动指数表现为明显的持续负指数;

沃克环流异常偏弱;★

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高于正常状态;★

两半球副热带北部冬季平均急流位置向赤道地区和向东偏移。拉尼娜现象的典型特征★

赤道中、东太平洋具有低于正常温度的深厚冷水层,海面温度一般平均偏低1—2℃,次表层水温偏低2—4℃;

赤道中、东太平洋斜温层深度比正常浅,深度仅达50~100m;

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抑制;★

赤道太平洋大气偏东信风比正常增强;拉尼娜现象的典型特征★

南方涛动指数表现为明显的持续正指数;

沃克环流异常偏强;★

两半球副热带北部冬季平均急流偏弱。5海啸★

海啸的成因★

海啸的形成过程★

海啸的分布★

我国会发生地震海啸吗?海啸的成因海啸的成因★

海底地震★

海底地滑★

火山喷发★

海床塌陷★

岩石坠海★

行星撞地球★

水下核爆炸海底地震★

条件一: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

条件二:震源深度小于20-50千米;★

条件三:里氏震级要大于6.5级。海啸的形成过程★

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作用于海水,形成海啸波。海啸的形成过程★

在深海,海啸波以横波快速通过;到近岸,速度减慢以纵波传播,形成巨浪。海啸的分布★

据资料统计表明,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发生260次,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

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约占80%,发生在地中海区的约占8%,而在日本列岛及其邻近海域发生的地震海啸则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

我国会发生地震海啸吗?★

据历史记载,二千年以来,我国只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

这是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大陆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

国近海海域虽不具备地震海啸的海洋条件,但地震引起1~2米波高的潮水涌上岸的情况还是发生过的。★

若发生7.5级以上强震,渤海和北黄海不会有地震海啸影响,但台湾及其附近有可能造成一定灾害。6海洋权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