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16/05/wKhkGGPyfrGAJvI9AACL0A--U9E664.jpg)
![地震勘探原理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16/05/wKhkGGPyfrGAJvI9AACL0A--U9E6642.jpg)
![地震勘探原理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16/05/wKhkGGPyfrGAJvI9AACL0A--U9E6643.jpg)
![地震勘探原理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16/05/wKhkGGPyfrGAJvI9AACL0A--U9E6644.jpg)
![地震勘探原理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16/05/wKhkGGPyfrGAJvI9AACL0A--U9E66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勘探原理2课程大纲绪论地震波运动学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地震波速度地震资料解释基础3本章的重点了解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地位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地震勘探的发展历史地震勘探的现在和未来和挑战4第一章绪论一、地球物理勘探概况
1、人、地球与石油
2、油气的生成及分布
3、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
4、地球物理勘探
5、地震勘探方法概述二、地震勘探发展简介
1、早期地震勘探方法
2、地震勘探发展
3、地震勘探面临的挑战三、勘探地球物理学术活动5一、概述人在地球上生存需求能源、矿物需要了解地球用各种手段,这就产生了各种学科寻找石油就需要用地球物理方法绪论1、人、地球与石油6油气的生成及分布那么石油是怎样生成的?在地球上分布情况如何?7油气的生成及分布地球是由一个物质分布不均匀的同心球层构成,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17公里。上层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加深而增加。经检测,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而地球生成到现在大约已有46亿年了,这说明构成地壳的岩石不是地球的原始壳层,是地壳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形成的。
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上地幔主要是橄榄石,下地幔是具有一定塑性的固体物质。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千米,外核是液态的,可流动;内核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中心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温度最高可达5000℃左右,压力最大可达370万个大气压。
地球还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三个圈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它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在太阳和人类生活的参与下,使整个地球生机盎然。
*8石油是怎样生成的?有机物残骸有机物残骸沉淀在水底源岩大多数死亡后的有机物的残骸沉淀在海底或湖底有机物残骸主要来源于植物、鱼类、动物等
这些有机物残骸通常和矿物质混合在一起,如砂岩碎屑、泥岩碎屑、花岗岩碎屑等.这些混合物,被限制在一个弱氧化环境中,
并且被埋藏在较深的地方
经过长时间的化学反应,这些沉淀物将产生气态碳氢化合物*9石油是怎样生成的?干涸的海洋持续增加的压力源岩中的石油和天然气持续增加的温度有机物残骸埋深增加数百万年以后,源岩被很重的沉淀物所覆盖,从而增加了这些岩石的压力沉淀物中的温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化学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大分子的碳氢化合物
这些分子组成的物质就是:Gaseous:naturalgasLiquid:oil*10天然气水流体向表层运移油气运移由于石油和天然气比重较轻,因此将向表层运移:primarymigration油气运移的通道取决于通道中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石油是怎样生成的?岩石骨架石油*11储层源岩盖层油气水混合物储层和盖层如果遇到盖层,油气运移就会停止
如果储层和盖层能够形成好的圈闭,如背斜构造,就可形成油气藏圈闭可以用地震勘探的方法寻找石油是怎样生成的?12构造圈闭
岩性圈闭油气圈闭两种类型13石油生产国分布情况14DATEEVENTCOMMENTS1859世界上第一口陆上油井EdwinDrake-Oilat20mdepth
20b/d1868美孚石油公司成立JohnRockefeller1904在伊朗发现石油WilliamKnox1945中东开始生产石油firstintheworld1947第一口海上油井
(NewOrleans)6mwaterdepth1960石油生产国组织成立SaudiArabia–Iraq–Iran–Kuwait–Venezuela1970114m水深的海上油井80年代地震勘探方法大发展90年代NewtechnologiesdevelopedNewproducingregions(LatinAmerica-NorthSea-India-etc.)3-D-Horizontalwells-Super-computersetc…2000Mergeofcompanies(Exxon–Mobil)–(BP-Amoco-Arco)–(Chevron-Texaco)–(Conoco-Phillips)–(Total-Fina-Elf)–(Repsol-Ypf)石油勘探技术发展历程15了解地球信息的主要手段:地质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钻探方法绪论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16地质方法
研究成矿的地质条件、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从而进行找矿的一种方法,在矿产调查中常用。具体是通过观察出露在地表面的地层、岩石进行搜集和综合分析。了解有无能源、矿物条件,并对有利地区作出评价。绪论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17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绪论18加利福尼亚地区地表石油渗漏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绪论19地球化学(化探)方法
对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植物、水系以及湖底沉积物等天然产物中一种或几种化学特征作测定,再据测定结果所发现的化探异常,实现找矿之目的,包括岩石地球化学方法(金属量测量)、水化学方法和生物地球化学方法等。绪论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20钻探法
依据地质、物化探等方法提供的信息来确定井位进行钻探,可直接得到地下的各种地质资料,可以确定地下构造特点和矿物特征。绪论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21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绪论22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地球物理方法
根据根据地下岩石或矿体的物理性质差异所引起在地表的某些物理现象(表现为异常的现象)的变化去判断地质构造或发现矿体的一种方法,包括地震、重力、磁力、电法、地热、放射性及地下地球物理测量等。绪论23油气勘探的主要方法绪论地球物理方法24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电子学和信息论等许多学科领域的新技术建立起来的方法,简称物探方法。也就是,根据地层和岩石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来推断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勘探绪论25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
(1)理论基础是物理学
包括:地磁场、地电场、重力场、弹性波、放射性同位素等理论。研究地球的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的变化。不是直接研究岩石或地层,完全不同于地质方法的。通过物理场,既可了解地表或近地表的地质现象,还可获得深部地质现象的信息。绪论26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2)用物探方法解决地质任务时,要实现两个转化。
1)将地质问题转化为地球物理的问题,使用物探方法去得到所期望的物探异常,
2)根据物理现象与地质体间存在的特点关系,把物探结果再转化为地质语言或图示,并赋予地质含义。绪论27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3)物探方法的结果存在多解性。其一,不同地质体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其二,地质体的大小、形状、流体与产状等参数的不同组合,可引起相同的异常现象。绪论28(4)物探方法的有效性每一种物探方法都有它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由于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自然地理条件经常因地而异,影响方法的有效性。绪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29主要的物探方法
地震勘探(岩石弹性的差别)—勘探地震学重力勘探(岩石的密度差别)
磁法勘探(岩石的磁性差别)非地震电法勘探(岩石的电性差别)绪论30地震勘探与非地震法的比较(此图仅作参考)
绪论各种勘探方法的比例31重力测量—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研究反映地下岩石密度横向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用于提供构造和矿产等地质信息。万有引力定律接近较大密度的物体时,引力增大,反之引力减小,由此在地表上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重力异常的规模、形状和强度取决于具有密度差的物体大小、形状及深度。绪论32重力测量—重力勘探重力勘探的任务
是通过研究地面、水面、水下(或井下)或空间重力场的局部或区域不规则变化(即局部重力异常或区域重力异常)来寻找埋藏在地下的矿体和地质构造。重力勘探始于1915年,捷克斯洛伐克的Egbell油田使用重力勘探原理进行了第一次扭秤测量。1918年扭秤被重力仪所取代,33重力测量—重力勘探34重力测量—重力勘探35重力测量—重力勘探36地磁测量—磁法勘探
地球有磁场,岩石或矿石被磁化而具有磁性。具有磁性的地质体在其周围空间内存在一定特征的磁场。其产生的磁场迭加在正常地磁场之上而产生异常磁场。磁法勘探就是测定和分析各种磁异常,找出磁异常与地下岩石、地质构造及有用矿产的关系,作出地下地质情况和矿产分布等有关结论。磁法勘探任务主要用来研究地质构造;研究深大断裂;计算结晶基底的埋深;寻找油气、煤田的构造圈闭、盐丘等,寻找磁铁矿床、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等。
绪论37地磁测量—磁法勘探
38地电测量——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或天然产生的直流电场或电磁场在地下的分布规律来研究地球结构、地质构造及找矿的一种物探方法。电法勘探是以岩石或矿石的电性差异位基础的,主要研究的电性差异参数包括:电阻率(ρ)、激发极化率(η)、介电常数(ε)、导磁率(μ)、电化学活动性等。电法勘探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们广泛应用于金属及非金属、石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勘探研究工作中。绪论39地电测量——电法勘探
40电法勘探示意图41震电和电震勘探一种正在探索的方法,由于地震波的传播而引起电场或磁场的变化,称震电。反之,由于电场或磁场的变化引起地震波。研究剩余油方面有优势。绪论42地震勘探方法概述在油气勘探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地震勘探方法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考古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地震勘探所获得的资料,与其它的地球物理资料、钻井资料及地质资料联合使用,并根据相应的物理与地质概念,能够得到有关构造及岩石类型分布等信息。绪论43地震方法的来源勘探地震学是天然地震学的产物。由天然地震学发展而来。产生天然地震时,地壳会产生断裂,裂缝两边的岩石发生相对移动,就是这种破裂产生了由断裂面向外传播的地震波。在不同地点用地震仪器记录下这些地震波后,地震学家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料来推断地震波所穿过岩石的性质。
绪论44地震勘探的基本过程激发地震波地面产生一个振动接收地震波由源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接收由源点传播到个各检波点所需的时间重建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根据上述地震波到达各个检波器所需时间及地震波速度,可以重建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地下的构造信息就是由重建的路征得到的。绪论45推断地层的构造形态的两类主要路径:一是首波(headwaves)或折射波(refractedwave)路径;二是反射波(reflectedwave)路径,最早的地震勘探方法是折射波法(1919—1921年)。20世纪30年代。地震反射波法开始用于油气勘探。1935年,美国地球物理工作者第一次用地震反射资料绘出了德克萨斯Liberty地区盐丘图。地震勘探的基本过程绪论46
在地面有一个震动并产生波的传播,利用波传播过程所返回的信息,了解地下岩石和构造特征。绪论绪论地震勘探原理示意图绪论47陆地石油地震勘探示意图48*49反射波法地震勘探仪器车检波器震源入射波反射波野外施工测线布置50SR1R2R3Rn偏移距炮点偏移距时间01234反射波法地震勘探51地震勘探的三个主要环节地震勘探要解决的问题: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提取有用信息。相应地有三个主要环节:
野外数据采集
室内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解释地震勘探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中不断发展前进的。绪论52第一阶段野外数据采集:
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地震勘探的三个主要环节绪论53地震勘探的三个主要环节第二阶段室内资料处理: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利用计算机,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去初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工作,以及计算地震波在地层内传播的速度等。绪论54地震勘探的三个主要环节第三阶段地震资料解释:
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和其它物探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各反射层相当于什么地质层位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作出说明,并绘制某些主要层位的构造图。绪论55地震勘探与地质工程之间的关系56地震勘探与地质工程之间的关系57地震勘探与地质工程之间的关系58地震勘探的发展简介在20世纪中,按地震信息记录方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光点记录--把地面振动情况用照相的方法记录下来,资料全部由人工整理。
2、模拟磁带记录--以模拟方式记录在磁带(与录音磁带相似)上,并用模拟电子计算机(基地回放仪)整理资料。
3、数学记录—用数字方式记录数据,并在大型的计算机上进行处理。绪论59光点记录地震信号电信号光点信号光点照像记录检波器检流计照像记录光点地震仪光点记录的野外记录仪器流程绪论60Mintrop制作的机械式地震仪箱体和惯性重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使铝制圆锥发生倾斜,从而通过边缘细丝带动小镜子发生旋转绪论61第一个用于勘探的反射记录胶片E标识爆炸时间R来自灰岩的反射,BP空气中的声波光点记录绪论62光点记录相应的技术组合理论:包括检波器组合和爆炸点组合室内处理:光点照像记录是不可处理的室内解释:在光点记录识别有效波-反射波,用人工绘图方法绘制反射地震剖面光点记录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只利用反射波旅行时T和波传播速度V确定构造的深度和形态,寻找较为简单的构造。我国的大庆油田就是由光点记录仪发现的。绪论63模拟磁带记录出现于1952年左右,主要优点是在回放时能够使用不同的滤波器。1955年,使用可动磁头,模拟记录可做静校正及正常时差校正。记录仪的改进推动了观测方法的发展,共中心点记录方法(CMP)、CRP、CDP磁带式记录方式还允许将地震道相加,因此可以使用小药量激发,因为将几个弱震源激发得到的地震道叠加在一起效果与强震源激发一样。
地震信号电信号模拟磁带地震记录检波器模拟磁带地震仪绪论64模拟磁带记录相应的技术叠加理论:多次覆盖水平叠加理论室内处理:把模拟磁带地震记录回放为模拟电信号,然后用模拟计算机进行处理—滤波、动、静校正、水平叠加,再用变面积显示方法,得到变面积剖面。室内解释:对变面积剖面进行构造解释。变面积剖面最大特点是直观,能形象地反映出地下地质构造形态和地层的接触关系。由于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次覆盖水平叠加技术的出现,能够查明较为复杂的构造。绪论65
模拟磁带变面积剖面
绪论模拟磁带记录相应的技术66数字磁带记录60年代数字式记录发明后,数据处理的全部潜力才真正得以发掘。数字记录具有高保真度,可以进行数字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数字革命”可能是地震勘探中的最大进步。地震信号电信号数字磁带地震记录检波器数字磁带地震仪绪论67数字记录相应的技术发展波动方程偏移理论室内处理∶将数字磁带上所记录数字信号输入到数字计算机进行处理-滤波、反褶积、动校正、静校正、速度分析、水平叠加、偏移(特别是波动方程偏移)。得到变面积叠加剖面、偏移剖面。室内解释∶对变面积偏移剖面进行解释,由于偏移处理能使反射界面实现归位,使变面积偏移剖面能真实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
绪论68变面积显示剖面变面积剖面解释结果绪论69共中心点方法、可控震源、数字处理方法发明后,一系列新技术的使用大大增加了从地震资料中所能提取的地质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地震方法的应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绪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70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有三项技术具有突破性:
1)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出现了第一台数字地震仪;
2)可控震源,
3)多次覆盖技术。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绪论71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是地震勘探技术迅速发展时期,标志性的地震勘探技术概括为:1.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1)振幅属性(振幅与偏移距分析,AVO);(2)速度参数;(3)频率信息—三瞬(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和瞬时相位)剖面。
2.井中观测技术(1)垂直地震剖面(VSP)技术;(2)井间地震技术。绪论723.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一个平面上采集随时间而变化的地震信息,并在(x,y,t)三维空间进行处理和解释,这种地震勘探方法称之为三维地震技术。绪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73三维地震勘探从二维向三维地震勘探方向发展是地震勘探方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三维地震勘探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可以得到更清楚更正确的地质图像绪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742-D和
3-D空间采样绪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75二维和三维切片对比二维资料解释三维资料解释绪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764.多波多分量技术在相同的勘探区域,在纵波勘探的基础上,再利用横波和转换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绪论77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地震勘探技术1.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一种通过提高震源频率,高采样率和高覆盖次数等数据采集方法和相应的处理技术,达到大幅度提高勘探精度的技术。绪论782.时间延迟地震(四维地震)技术
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进行重复地震数据采集和相应的处理解释一整套技术。时间推移地震(TimeLapseSeismic,TLS)是不同时间对油气田进行地震观测、监测油气开采状态、探明剩余油气的分布、调整注采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的一整套技术。时间推移地震观测时通常以三维地震为基础,又简称为四维地震。绪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793.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在原始数据叠加之前进行深度偏移处理技术,能实现对复杂构造准确偏移成像的技术。是复杂构造油气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绪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80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81PrestackTimeMigration(PSTM)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82PrestackDepthMigration(PSDM)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83地震勘探的六次飞跃8421世纪物探方法技术发展趋势1.综合性:
地震、测井、石油工程2.经济效益性:
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或工作周期。开发新技术。3.勘探开发并重:“开发地震”或“油藏地球物理学”85国内的地震勘探发展我国的石油物探技术是从1939年开始发展的,翁文波先生在重庆原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并首先开设了地球物理勘探课程。1945年9月,玉门油矿成立了第一个重力队,由翁老先生任队长。1949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地球物理研究室,并于1951年3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地震队,使用的地震仪是美国轻便型24道光点记录仪,到了50年代末,全国的物探队伍已发展到几十个。1958年,由重力、电法和地震反射波法勘探技术发现了大同长垣构造(今名大庆长垣构造)并定位了松基3井。1959年松基3井钻探成功并于9月26日试油获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大庆油田。绪论8620世纪6O年代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开展物探普查阶段。1965年试制成第一台模拟磁带记录仪,66年开始生产模拟磁带地震仪,1968年开始数字地震仪器的研制,技术上开始研究地震多次覆盖方法。在这一期间发现了大港、胜利、江汉等油田。70年代是我国石油物探大发展的阶段,物探队伍超过350个。1973年成立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同年东部地区全面推广多次覆盖技术。1972年试制出第一台数字地震仪,1973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出电子计算机(100万次)。1974年从国外引进了批量数字地震仪,并开始使用可控震源,以后迅速向数字化发展。绪论国内的地震勘探发展8780年代我国石油物探资料处理技术和解释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国先后建立了多个计算机处理中心,反褶积、偏移归位等较复杂的处理方法已被列为常规处理;波阻抗剖面、亮点剖面、层速度剖面、三瞬剖面、碳氢检测等各种特殊处理也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我国各大油田分别进行了新一轮的计算机系统的更新换代,多节点、并行算法的巨型计算机和相应的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的引进,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油气勘探技术的深入发展。绪论国内的地震勘探发展88我国的石油物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陆地勘探技术已经在世界前沿。由于众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从一开始是从国外引进的,在我国石油物探领域中物探设备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些的差距。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电子和计算机的发展密切相关。绪论国内的地震勘探发展891949中国第一台地震仪器90中国第一个地震队91地震勘探面临的挑战简单地区(地表和地下)向复杂地区发展滩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原材料抵押担保贷款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婚礼摄影器材租赁合同
- 2025年供应链金融担保保全体系合同
- 2025年度山林承包经营权转让与林业投资合同3篇
- 2025年度廉政警示教育合同(企业员工培训)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仓储物流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服装品牌授权经营与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版打井工程财务管理与审计合同4篇
- 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合同模板版B版
- 2025年度股权投资退出与股权转让税务筹划合同
- 小学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带答案
- 林下野鸡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大型商场招商招租方案(2篇)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和答案
- 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新进展
- 2024年山东泰安市泰山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英语主语从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会议
- 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DIP)院内培训
- 近五年重庆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