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篇)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相识,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性的相识。本节课正是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相识分数的意义,重点在于将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的相识,探究意义,驾驭规律,完善分数学问体系。这节课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
1、在活动中探究,这是个开放的过程,体现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他们经验学习的过程,在操作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2、在参加中构建,这是本节课的亮点与核心之所在。分数的意义应当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学生有了操作活动,有了对详细分数的相识,更有了单位“1”的概念,那么对于分数的意义则完全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只要说得有理,说得恰当,不必纠缠于标准的定义。
不足之处:
1、关于单位“1”的建立过于生硬,没能照看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引得过多,问得太碎,学生终归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肯定的抽象思维实力和学问基础,应当发挥他们独立思索的实力和主动参加的意识,对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以及“一个整体”这些概念学生都已知道,老师只要点到即可,不必过多说明,而且要始终结合操作活动顺其自然地引出来,这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2、对于分数意义的揭示也比较牵强附会,我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操作手中学具,表示出一些分数,然后展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分数,在此基础上揭示单位“1”的概念。之后,却抛开这些详细事物表示的分数,另外写几个分数,让学生在没有详细形象依托的状况说个别分数的意义,这样就干脆拔高到了一个抽象的层次,紧接着分别抽象分子、分母的意义,最终完成整个分数意义的构建,这样做看似步步深化,层层递进,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但是却违反了新课改所提倡的“建构主义”理念,概念的建立应当是在学生已有学问阅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因此,我的这套做法还是停留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老师步步引导,学生亦步亦趋,学生的回答即是老师想要的结果,机械而死板,毫无生气,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创新空间。
3、老师的语言不够简练,特殊是老师不能重复学生的发言,这是数学课堂之大忌,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就要求明确严谨,假如语言太繁琐,则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模糊不清。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一步一步地从详细的实例中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把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做单位“1”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课堂上,我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中体会。
数学源于生活,回来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注意教材的开放性和思索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袤的思维空间,魏书生有这样一句话: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学问尽可能让学生讲。因此我负责给学生供应长方形纸片、苹果、糖等,让学生自己通过“选一选,折一折,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操作,自己得到分数,并说明每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样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在通过比较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相识和理解单位“1”。最终对大量详细的分数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刚好进行概括,得出分数概念。这个环节事实上就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感知过程。
心理学表明:良好的、愉悦的环境能激发人主动向上。课堂上师生关系民主同等,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合作沟通、相互启发,信息多向沟通,有小组沟通、全班汇报。老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挚友,让学生感受心理平安、心理自由,使他们爱好盎然,自信与意志、看法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充分培育和发展。
通过这节课,使我相识到每一个数学学问都是在学生亲身经验了学问产生过程、体验了开心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也只有这样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上做到“三活”即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二”、“敏捷地学数学”。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案例:]
师: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我已经知道了百分数的读写,我还想知道百分数的意义。
生:我知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我还想知道百分数的用途是什么?
生:我知道百分数没有单位名称,但我不明白它为什么没有单位名称?
老师依据学生的学习须要,要求学生边看书自学,边思索:
(1)请结合实例来说说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分和联系?
学生沟通。
生:我是这样理解百分数的。如,商店打八折,就是80%,这个“80%”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生:因为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不表示详细的量,也没有单位名称;但一般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又可以表示详细的量。
[反思]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不少学生对百分数已有了肯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想了解些什么?这一说,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学习也由被动的客体变成了主动的主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充溢了人文气息。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结合例来说说百分数的意义,敏捷地将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为开放、生动和更具包涵性和现实意义,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将抽象的百分数意义详细化为生活中的实际。这样教学,不仅很好地发展了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而且还很好地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化理念,也使每个学生在驾驭数学学问的同时,思维实力、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在教学中,当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对新学问驾驭的“实际状态”后,就把学生的“实际状态”敏捷地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以满意学生适应自己发展的认知须要。例如,学生有时搞不清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分和联系”,让学生通过仔细自学、主动思索、与同伴的沟通,获得深刻理解——因为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不表示详细的量,也没有单位名称;但一般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又可以表示详细的量,当分数表示详细的量时,它就有单位名称。这样教学,把原本单纯的认知、接受,变成了科学探讨、主动创建和大胆的“自我建构”,进而实现求知向个人爱好和爱好转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教学反思《《百分数意义》教学片断及反思》一文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本课留意了新旧学问的连接点,由易到难,先复习三年级学过的分数,使学生回顾旧知,充分敬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先让学生说说已经了解的'“分数”学问,既可找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然后巧设“玄机”:出示一个被布遮盖住只露出一个正方形的图形(这个正方形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使学生从对自己的答案比较有信念到引发学生新的思索,加深了学生对整体“1”的相识。
1.通过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单位“1”的数量与每份数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以小嬉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很多物体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坚固驾驭所学学问。
2.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
学生在动手操作、相互沟通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习主动性、自学实力、主体意识、实践实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育。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教学内容:
浙江教化出版社小学数学第十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驾驭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2、初步学会依据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学问,发展逻辑思维实力,提高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
3、激发学生参加热忱,培育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
重点:
学问的整理及应用
难点:
综合运用
教学设想:
1、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
以往我总是带着学生进行复习整理,就算是放手也是在老师的提示下进行的,学生的自主性、特性被压抑着。为此,我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尝试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沟通点评——复习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探讨,相互沟通、补充、完善,相互质疑、辩论、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特性。
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新《课标》把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复习与整理的.方法。整理过程中,激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楚、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借此培育学生独特的特性品质和创新意识;在相互评价整理状况时,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出依据学问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整理的方法,并激励学生今后用这种方法去整理其他学问。这样从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得学问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学习实力。
3、注意过程,强调综合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动,我们相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只注意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整理学问点后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意义、分类、运用等),使学生明确各学问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4、创设民主氛围,突出主体。
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加复习运用的过程。老师始终是参加者和合作者。课始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须要,整理后先在小组内沟通,举荐优秀作品,选代表介绍,然后让其他同学点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
教学过程:
一、干脆导入
谈话揭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分数的意义是解答生活中分数学问问题的关键,特殊是分数的两种形式(带单位和不带单位)在详细情景的敏捷运用,更是学习的难点。为帮助学生理解详细情境中的分数意义,我们常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体验,虽然画图时,有时要画精确,有时并不须要画得非常精确,但任何一种不精确的画法,都是建立在能精确画的基础上的,基于这相识,才有了以上动态生成的一幕,本片断体现了:
(1)老师要擅长捕获信息,增加对信息的敏感性。学生不仅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老师不仅是学问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组者。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学生的每一个信息,刚好、精确地推断它的有效性、可利用性,对有价值的信息要组织学生“拾柴、浇油、扇风”把火烧旺。生4的质疑是生成探讨空间,形成思维碰撞的生长元,老师刚好细心地捕获,以启发性的评价“这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才生成了生6、7、8精彩的思维火花。生4的质疑出乎老师的意料,对此,老师不加轻易的评判与说明,而是将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探讨、探究、展示,使学生在经验学习过程的同时,又体验到胜利的欢乐。
(2)敬重个体差异。同一问题由于各人的思索深度,广度及原有阅历基础的差异构成不同的体验与相识,这种不同的体验与相识在相互碰撞中得到提升。生6、7、8的奇思妙想在宽松的氛围中得到生成。一部分学生在冲突中不断创建自己的.精确画法,使这部分人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演绎着他们对这些分数的独特理解,另一部分学生也从同学创建的画法中,不断加深着自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达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开放评价主体,增加互动。关注评价活动的多边性,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评价。片断中,老师在关键处,能即时评价,给学生以启发性的引导(如面对学生的质疑),更注意留给学生相互评价的空间和时间。如面对不同的画法,让学生自由探讨,再作评价。所以也才有了学生大胆的质疑、尖锐的反问、由衷的赞美。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其次单元是“分数除法”,其中第一小节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在教学上,“分数除法的意义”好办,因为有分数乘法和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做基础,在课堂上,只要按课文编排稍做说明学生就可明白。
对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我对课文编排讲解内容作了一下变动。这一小节有3道例题,分别讲“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如何得来,如何向学生讲得明白,始终是老师们所苦恼的问题。不讲嘛,好像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讲吧,即使是老师认为自己讲得很明白,其实学生真正理解吗?我认为,学分数除法的关键是记牢、娴熟运用“计算法则”,至于这计算法则是如何得来的,可短暂忽视。我把这3道例题分为两节课讲解。第一课时讲“分数除以整数”,通过例1,“把6/7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使学生明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2份,既可以用除法“÷2”表示,也可以用乘法“×1/2”表示,也就是说“÷2”=“×1/2”,进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3、4、5……,既可以用÷3、÷4、÷5……表示,也可以用×1/3、1/4、1/5……表示,而1/2是2的倒数、1/3是3的倒数……,从而得出“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在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尽管我用的是课本例1的教学素材,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有意忽视被除数和除数究竟是分数还是整数的问题,只是强调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乘除数的倒数。教学完例1,就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强化“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概念)其次课时,同学生学习例2、例3。课文中例2“一辆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是具体地讲解了为什么18÷2/5最终可以表达为18×2/5,而我只是依据题意列出18÷2/5后,让学生回想例1的学习过程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让学生自己说出18÷2/5=18×2/5,然后计算得出结果,而省略了中间的讲解过程。接着学习例3“小刚3/10小时走了14/15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14/15÷3/10=14/15×3/10”。这两道例题是应用题(但在教材支配中,没有把它放在分数除法应用题范围内),我没有把留意力放在计算法则的推倒过程上,反倒是依据题意为什么这样列式花了些时间。
3道例题学习完(还包括相当量的练习),用了两节课,学生已经驾驭了“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的`分数除法计算法则。依据学生状况的反馈,学生驾驭这一小节的学问是扎实的。
现在我还在想,既然乘法不强调被乘数与乘数,如,一本书5元,买3本要多少元?既可以5×3,又可以3×5,只要结果是15元就算对,(但我坚持认为5×3和3×5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不过,现行教材认为结果一样就行)那么,在学生不太明白算理而只驾驭计算方法,在教学上应当是允许的。或许我这样做有点离经叛道,不符合现在的教化教学观念,但要求肯定要让学生明白全部算理教学才算胜利,似有点不太实际。学生(包括成人)许多时候知道要这样做并且做对了,已经是完成学习任务了,又何必强求肯定要“知其所以言”呢?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百分数的意义》是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分。
借助例题的学习,我先出示了三名运动员的投篮状况的统计表,统计表中呈现的是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然后请学生思索:假如你是教练,怎样推断哪名运动员的投篮成果好些?学生们经过思索立刻想出了方法,沟通时即刻有学生说出应当通过比较每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此时,我马上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们联系以前学习的学问说出了理由:因为每一名运动员投篮次数不相同,不能只看投中次数来推断成果的好坏。应当说这一部分的`导入是相当顺当的。
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沟通。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相互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沟通,应当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找寻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上完本课后觉得不足之处是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分仅仅借助练习十九的第三题是不够的,许多学生还是不理解两者的区分。我想在其次课时中要想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教学过程:
(一)感知学情
1、揭示课题——分数
2、说分数,介绍分数。
(1)谁来说一个分数?
(2)介绍某个分数的学问。
①意义②各部分名称
3、分数的产生。
(1)从课题中感悟分数的产生。
(2)猜哪个分数最早产生。
(3)介绍分数产生的过程。
(二)、体验分数
1、分实物,动手操作,产生分数
(1)一个苹果(2)1米长的毛线(3)6个苹果(4)10根小棒(5)8颗糖
2、沟通分数
(1)苹果(突出平均分)
(2)毛线产生多个分数
(3)6个苹果片突出一个整体
(4)10根小棒产生多个分数
(5)8颗糖产生多个分数
3、概括分数的意义
(1)概括单位“1”①概括单位“1”②找黑板上的单位“1”③举例单位“1”
(2)概括分数的意义①2人小组内沟通分数的意义②举手回答分数的意义③感悟数学家说的分数的意义④体会分子和分母的意义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利用媒体反馈沟通答案
(四)学习方法的引导
1、本课小结
2、多种学习方式的引导。
①看书,看课本
②看课外书,和同学一起探讨
③上网学习
④同学间相互沟通
(五)动脑筋回教室
这堂数学课,较好地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数学学习的这一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合作沟通的重要途径。""老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都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堂课,比较留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在体验“分数的产生”时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苹果、毛线、10根小棒、8颗糖等实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在数学中除了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把10根小棒、8颗糖等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从而进行平均分。
自主探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
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特性的过程。"实施"新课标",就是要变更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学问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老师不再是学问的灌输者,老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学问的容器,而是学问的探究者、发觉者。例如,在教学单位“1”时并没有把概念干脆告知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在动手分苹果、小棒、糖的过程中感受单位“1”的'真正含义。从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确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特性的过程。”
合作沟通。《数学课程标准》说: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索,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同伴进行沟通。”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合作学习、相互沟通是很有效的方式。因为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优于个体的独自的学习。让学生合作沟通,做得比较扎实。例如,在“体验分数”时,老师让学生合作分实物产生分数,并沟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沟通中推断其他同学说的分数与所分的实物是否一样,学生在对与错之中驾驭学问。这一堂课,学生的合作沟通,有自由组合合作沟通,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组合作探讨。在合作沟通中,学生的发言主动主动,探讨仔细活跃,沟通颇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搞花架子,流于形式。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是在学生初步相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单位“1”理解是相识分数的关键,为以后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及解决问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我做到了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学问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索。
一、努力之处
1.重视学生的学问基础和生活阅历。
学生已经初步相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课堂一起先,我就从学生比较熟识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先出示月饼图,视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再出示正方形图,视察: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接着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2份、3份呢?引导学生回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通过视察思索,我发觉学生对于过去学习的分数学问驾驭还是比较扎实的,这一环节从学生已有学问阅历动身,加深对分数的相识。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分数是在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我细心制作直观形象的课件,运用直观图式,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呈现了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归纳: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就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3.将视察、比较、思索的教学活动贯穿始终。
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一步一步地从详细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不断地思索、视察、比较活动,使学生理解可以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相识与扩展。通过视察比较、分析探讨、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改进之处
课堂上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须要改进:
1.个别环节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多,课堂上假如增加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创建出分数,自己先谈谈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再适时点拨,归纳总结,这样的环节更好,学生的学习分数的爱好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同时学问也能活学活用。
2.在描述分数意义时,有些学生能领悟,但是语言表达欠规范完整,在汇报时我有些操之过急,缺乏耐性地引导。
在追寻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我给学生供应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充分调动自己的阅历,使学生处于一种向才智挑战的状态,主动参加,主动思索。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驾驭如下两个内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意义上的区分。对学生而言,百分数并不生疏,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百分数,但不理解百分数意义。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从学生已有的学问背景和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设计了教学。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材料的支配上,我大量的结合详细的生活素材,以孩子们原有的学问阅历为基础,让学生结合生活素材谈谈每个百分数的意义,进而总结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相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孩子们供应了一个可供独立思索,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索、合作沟通、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得学问、提高学习实力。学生通过相互沟通收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进而理解概括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渐渐解除分数与百分数意义非本质上的区分,驾驭本质的区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励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沟通、大胆发言,以敬重学生特性,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养。
3.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情感、看法、价值观的教化。让学生在进行百分数数据的分析比较中了解我国的国情,增加环保的意识以及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育等。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颇多,学习爱好盎然。但也发觉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学生搜集的百分数没有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只是在上课初让学生说说你搜集了什么百分数?是从哪里搜集到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学生对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是最感爱好的,在了解百分数的意义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手中的百分数的意义并进行沟通,我想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却没有抓住这一点,失去了这么好的一个材料。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听了顾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堂我学到了许多学问。其中包括
1.复习课,不应当是老师生硬的给学生不停的灌输整个单元的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学生自己对于自己没有驾驭的学问要不老师清晰的多。对于普遍觉得有难的问题,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探讨,集思广益。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性。
2.将单元内容用学问网络来构筑。先有学生自己梳理,可以加深印象。然后小组进行探讨。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点,最终全班进行整理,查漏补缺。最终全班进行整理。这样将学问网络形成之后,可以便利学生以后的'复习。
3.导入新奇,以语文古诗进行导入,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联系紧密。能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活动运作。
4.让学生自己畅谈自己的想法,发挥了学生自主性
5.课堂上不断运用激励性的话语,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念。
这些都是我要在今后的课堂中要学习的珍贵的阅历。但是我认为在这节课中,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过长,并且代表性不是很明显,导致后面练习的时间很少。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已借助直观、操作,初步相识了分数(真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简洁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由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胜利之处:
1.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位“1”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单位1概念的建立。在教学中,我从自然数1引入,让学生举出可以表示什么,学生有的说可以表示1棵数,1朵花,1只兔子,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等。在这其中就包含了两种含义,一种是1可以表示数量是1的物体,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样学生对于单位1的概念就能比较轻松过渡过来。
2.运用类比推理,使学生明晰分数的意义。在教学中,通过一个苹果、四个苹果、六个苹果到一堆苹果,通过学生分一分,得到不同的.分数,使学生从一个苹果就知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通过类推得出分数的意义。
不足之处:
1.对于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的辨析,个别学生还存在表示的问题。
2.对于分数的表述个别同学有些模糊。
再教设计:
注意学生易混点的辨析,进一步巩固强化分数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分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片段:
从教室里找不同的分数。
生1:教室里有63个同学,我们男生有34个,是总人数的34/63。
师:那女生呢?
生2:女生有29人,是总人数的29/63。
生3:我看到了1/2,有前后2块黑板,前面这一块黑板就是总数的1/2,后面一块也是总数的1/2。
生4:教室里一共有25块窗户玻璃,南边有6块,就是总数的`6/15。
师:还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生5:把15块窗户玻璃平均分成5份,3块玻璃是1份,6块玻璃是2份,可以用分数2/5表示。
……
揭示单位“1”的概念
反思:学生对数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3 因式分解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
- 现场安全分析月度例会
- 润滑脂振荡磨损性能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
- 空调机房管理规范
- 自建房泥水装修合同(2篇)
- 教科书课件目录
- 教师 党课 课件
- 水调歌头课件在线
- 励志 坚持课件
- 文件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 2019年重庆普通高中会考通用技术真题及答案
- 天秤座小奏鸣曲,Libra Sonatine;迪安斯,Roland Dyens(古典吉他谱)
-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最新(完整版)
-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常见类型与方法PPT课件
- 光缆施工规范及要求
- 关于加强内蒙古科协信息宣传工作的意见内蒙古公众科技网
- 三国志11全人物信息(五维、特技、生卒年等)
- 第六章 气体射流
- 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例Word版
- [语言类考试复习资料大全]申论模拟116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