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革命英雄教案2_第1页
邓稼先-革命英雄教案2_第2页
邓稼先-革命英雄教案2_第3页
邓稼先-革命英雄教案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邓稼先——革命英雄教案2革命英雄邓稼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人,是中国力学家、物理学家、航空工程师,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邓稼先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几代中国人。他的一生是不折不扣的革命英雄,为此,本文将着重介绍他的履历、贡献以及所面临的困境。一、邓稼先的履历邓稼先自小聪明好学,是个学习好、做事勤奋的学生,上学时便十分用功。他1951年毕业于南京金陵中学,后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考研究生期间,邓稼先被派到浙江林业学院任教,深入学习了西方世界的力学和物理知识,开阔了视野和思路。1956年,他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邓稼先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研究员,并开始了他伟大的科研事业。1956年11月,邓稼先率先提出了中国自主研制的导弹之路。由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支持,邓稼先成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在这个过程中,邓稼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障碍,领导了中国导弹技术的研制,并亲自参与研制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先锋和基石的作用。邓稼先的名声甚至远扬到国外,他的学问魅力和科研实力赢得了西方科研大师的赞赏和尊重。他曾经应邀去美国讲学,在一次会议上,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的邓稼先以强大的理论水平和扎实的实践经验,压倒性地打败了当时美国最顶尖的宇航员。二、邓稼先的贡献邓稼先宣称:“中国人有能力自己研制导弹。从研制导弹开始,我们就开始学知识、学技术、改变自己,不断创造自己的辉煌。”他的思想提出了习近平主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支撑点,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创新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无畏精神。邓稼先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完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任务当中,还体现在他关于火箭控制方面的思想成果上。他的结构振动的理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原理、航天飞行技术等等,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邓稼先的工作对象是国防科技,但是他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民用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他关于流体动力学和结构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于灯塔、隧道、水坝、地铁、高速公路等民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准确性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邓银祥,《邓稼先与航天事业》可以看出,邓稼先不仅是中国航天界的领袖,他的贡献不仅仅限于军事领域,对于中国的工程、生产、教育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三、邓稼先的困境在邓稼先的一生中,他也遭遇过很多挫折和困难。他建议在中国由中国工程师自主研制导弹,但是一些知识分子,特别是知青,对此表示反感,有时甚至侮辱他并暴力相向。之后,国内一些媒体也批评他,在攻击他的同时,贬低中国的科学水平,损害了他在科技界的形象和工作进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邓稼先也受到了牵连,被打成“黑云杀手”,并被抄家、批斗。1967年,邓稼先的家人被迫离开北京的家,到了安徽淮南的一个农庄生活。然而,他作为一个唯心主义分子,却发现这个生活环境对于他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探索的本质意义至关重要,没有了这样的生活实验的支撑,就没有他的科研成就。他在旅途中坚定地认识到:科学发展交织于生活的事实,继续努力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四、结语邓稼先的一生,不仅仅是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他充满斗志,努力探索科技之道,保持头脑清晰地回归到科技实践中,无论遭遇多少困难和失败,他都不会轻易放弃。如他自己所说:“运动员跑步,我走路。只要十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将取得成功”。十年之后,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