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分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定是混合物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氧化物D.一定是化合物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烟雾3.某化学反应可以用下列微观示意图表示,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A.AB.BC.CD.D4.从分子角度分析与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A.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是因为温度降到零度后,水分子不再运动B.碘酒是混合物——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D.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空气中气体分子与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而水分子与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5.下列做法与“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水绿盐城”不吻合的是()A.植树种草 B.就地焚烧垃圾C.节能减排 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6.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O2 B.H2O C.CH4 D.H2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可用于炼钢B.氧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C.氧气能燃烧有可燃性D.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小8.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9.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C.用相同容积的试管需要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D.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可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以加快反应速率,因为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0.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00升气体被压缩到1升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11.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7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D.该反应中,三种分子个数比为5:1:2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依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甲同学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选择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氧气有三种方法,其中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优点是_____(填序号)。①产物无污染②不需加热③需加热④生成物只有氧气(3)为确定某集气瓶最多可收集氧气的体积,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测量方法(仪器用品等任选):___。(4)乙同学选择装置A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他在该装置试管内的导管口处添加了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5)丙同学对乙同学的制氧装置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加热高锰酸钾时,在试管较小的空间内氧气浓度高、温度也较高,而棉花是易燃物质,实验时可能会发生危险,他建议采用不易燃烧的丝状物质代替棉花更安全。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最科学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填序号)。①依据教科书的观点②依据老师的观点③依据实验事实(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①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②加热碳铵也能产生氨气,实验室能不能用此法制氨气?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碳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它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是我们教材中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根据题意填空:(1)实验中,a管中的气体是_____,该实验的结论:_____。(2)含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叫硬水,生活中用_____方法将硬水软化。15.初中化学实验中常采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探究微粒的性质。(知识回顾)教材采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说明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性。(2)该实验不仅说明粒在运动,还说明氨分子比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填“快”或“慢”)。(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如图装置探究微粒的性质。实验时推动注射器活塞将少量浓氨水滴下。观到A处有明显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能说明氨分子在运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改进实验与教材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16.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编号氯酸钾质量/g催化剂催化剂质量/g收集50
mL氧气所需时间/s实验15--171实验25二氧化锰0.549实验35氧化铁0.558实验45氯化钾0.5154(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3)写出氯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氯化钾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
mL
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5)要比较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
mL
氧气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拓展探究)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假设:_____。方案: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1)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2)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3)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18.某钢铁厂每天需要消耗4000t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该厂每日所产的生铁中纯铁的质量是多少____?(计算过程写在答卷纸上)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1)下图是生活现象或探究实验。你认为B与_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_。(2)在金属活动顺序中,很活泼的金属K和Ca分别投入CuSO4溶液中不发生置换反应,而发生如下反应:2K+2H2O+CuSO4==Cu(OH)2↓+K2SO4+H2↑;Ca+2H2O+CuSO4==Cu(OH)2↓+CaSO4+H2↑金属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经过类比,请你写出很活泼金属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据此总结,很活泼金属与CuSO4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都有_____________生成。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一定不是混合物。是由碳、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A。【点睛】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2、C【解析】
A、碱式碳酸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3、B【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O”。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质量都不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4、A【解析】
A、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是因为温度降到零度后,水分子运动减缓;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碘酒是混合物——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空气中气体分子对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而水分子对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去了;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5、B【解析】试题分析:A.植树种草符合创建卫生城;B.就地焚烧垃圾不符合创建卫生城,因为会污染空气;C.节能减排符合创建卫生城;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符合创建卫生城,故答案选择B考点:化学与环境6、B【解析】
反应物中氢、碳、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2、4,生成物中氢、碳、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0、2、3,故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相等。7、A【解析】
A、氧气可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故选项正确;B、氧气不易溶于水而非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错误;C、氧气能支持别的物质燃烧,本身不具有可燃性,具有助燃性,故选项错误;D、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错误。故选A。8、B【解析】
A、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蜡烛燃烧的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9、C【解析】
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错误;B、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错误;C、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故正确;D、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可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错误。故选C。10、C【解析】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100升气体被压缩到1升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11、C【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B、银杏酸由分子构成的,1个银杏酸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错误;C、银杏酸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D、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2:1×34=132:17≠11:17,错误。故选C。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
A、由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可知,反应前是两种单质,反应后是一种化合物,故A错误;B、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两种物质,生成物为一种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D、由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可知,三种分子个数比为2:1:2,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分液漏斗C氧气不易溶于水2H2O22H2O+O2↑①②集气瓶中装满水,瓶口塞一个双孔塞,双孔各插一根导气管,进气管口刚露出胶塞即可,出水管口接近瓶底,出水管的另一端插入一只体积较大的量筒中,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入量筒中,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净时,量筒内水的体积也就是集气瓶最多可以收集氧气的体积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气管2KMnO4K2MnO4+MnO2+O2↑③AB不能加热碳铵生成了氨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不容易得到纯净的氨气低温、阴凉处保存【解析】
(1)仪器a是分液漏斗。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C,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2)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不需要加热,产物只有水,无污染。(3)集气瓶中装满水,瓶口塞一个双孔塞,双孔各插一根导气管,进气管口刚露出胶塞即可,出水管口接近瓶底,出水管的另一端插入一只体积较大的量筒,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入量筒中,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净时,量筒内水的体积也就是集气瓶最多可以收集氧气的体积。(4)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在试管内的导管口处添加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气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断一种观点是否正确,要根据实验事实,故选③。(6)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B。实验室不能用加热碳铵的方法制取氨气,因为加热碳铵生成了氨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不容易得到纯净的氨气,碳铵受热易分解,所以要在低温、阴凉处保存。【点睛】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及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14、氢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煮沸;【解析】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a管中的气体多,是氢气,b管中的气体少,是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个数都不变,所以可得出结论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等;(2)生活中用加热煮沸方法将硬水软化;15、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红挥发快氨分子能使酚酞变红B中棉花变红节约药品、减少空气污染等合理即可【解析】
(1)实验中,浓氨水有挥发性,能会发出氨气,氨气遇水显碱性,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说明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有挥发性;(2)该实验不仅说明粒在运动,还说明氨分子比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快;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如图装置探究微粒的性质。实验时推动注射器活塞将少量浓氨水滴下。观到A处有明显现象,说明:氨分子能使酚酞变红,能说明氨分子在运动的现象是:试管B中的棉花变红;实验反思: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改进实验与教材实验相比较,可以节约药品、减少空气污染。16、对比实验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有生成的氯化钾加快了反应收集气体的体积催化剂的颗粒大小(或催化剂的质量)将等质量,颗粒大小不同的二氧化锰与等量氯酸钾混合加热,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解析】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应设置对照组。本实验探究不同催化剂去氯酸钾的催化作用,而催化剂可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详解】(1)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应设置对照组,排出实验误差,故答案为对比实验。(2)根据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可知,二氧化锰催化时所需要的时间最少,因此催化效果最佳。氯化钾最差。(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可产生得到氯酸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4)对比实验1和4,发现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加入氯化钾的实验组所需时间短,因此氯化钾有催化作用;而氯酸钾本身受热可分解得到氯化钾和氧气,因此产生的氯化钾可催化后续反应的进行,因此继续收集50mL氧气所耗的时间比原氯酸钾的快。(5)在比较各种催化剂对氯酸钾的催化作用时,可以比较其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的时间来判断反应速率外,还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氧气的体积。【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催化剂的作用,并对不同催化剂对相同反应的催化效果进行探究,需要注意变量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用铁路用地合同范本
- 2025年淮安b2考货运资格证要多久
- 别墅电梯销售合同范本
- 上海退休人员返聘合同范本
- 买卖产品合作合同范本
- 转化单位规则
- 加盟产品经销合同范本
- 化肥试验合同范本
- 北京合伙创业合同范本
- 个人合作股合同范本
- 批评他人发言稿(通用12篇)
- DCF-现金流贴现模型-Excel模版(dcf-估值模型)
- 上海实验学校幼升小测试题资料
- 一年级美术课后服务教案-1
- 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
- RB/T 040-202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 GB/T 8162-2018结构用无缝钢管
- 《傲慢与偏见》读书汇报
- 上海专科层次自主招生考试习题集④(含答案)
- 房屋信息查询情况表((2022年-2023年))
- (演唱)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