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省(省(市区)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2021-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练习试卷C卷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在现代欧美教育史上,重视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教学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的教育思潮是()A.要素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C.永恒主义教育
D.存在主义教育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注重考试D.藏书读书3、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A.片面强调提高智力水平,忽视基础知识教案B.片面强调基础知识教案,忽视提高智力水平C.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案,忽视理论知识教案D.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教案,忽视生产劳动教案4、明朝各地设立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学校是()A.武学B.医学C.阴阳学D.社学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6、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B.加强教育的等级性C.重视科举考试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7、“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过于书面化B.词义含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8、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性和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在家亲自给孩子上课。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A.正向显性功能B.负向显性功能C.正向隐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9、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A.人文主义教育
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
D.耶稣会教育10、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A.传递B.选择C.创造D.传播11、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A.《蒙求》
B.《名物蒙求》
C.《童蒙须知》
D.《三字经》12、汉代实施察举制度,贯彻儒家“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其所谓“材”是指()A.经述之才B.吏治之才C.辞章之才D.货殖之才13、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A.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
B.新大学运动C.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
D.大学推广运动14、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立场与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元教育学15、根据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经过4次复述刚好可记住某个英语单词,那么他学习该词最适宜的复述次数应该是()A.5次B.6次C.7次D.8次16、行动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的实现因素通常是()A.实践者对阻碍实现工作目标的阻抗因素的分析B.阅读教育文献C.系统的需求分析D.向局外人咨询17、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A.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C.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D.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18、为了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代数成绩的影响,三位教师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教学模式执教三个班的代数课,这一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A.教师和学生B.教师和学生代数成绩C.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D.教学模式与学生代数成绩19、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括中,不正确的是()A.强制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B.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发现教学方法的运用C.强调中小学教师和课程专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D.主张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20、傅老师在执教中极为关心“同学们如何看我?”“他们喜欢我吗?”“校长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诸如此类的问题。根据富勒的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傅老师处于()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自我阶段21、20世纪30年代联共(布)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确定该时期苏联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实施综合教学大纲B.恢复班级授课制度C.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D.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联系22、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B.国子学,太学,中书学C.太学,四门学,中书学D.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23、某学生因对“必须坚持每天一定量的运动达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实困难放弃了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表明其对瘦身的()A.结果期望低
B.结果期望高C.效能期望D.效能期望高24、埃里克森认为,6-12岁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勤奋与自卑“的矛盾,这种对矛盾的积极解决有助于展出的优秀品质是()A.“胜任力“B.“忠诚”C.“希望”D.“意志”25、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26、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27、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反对的是()A.选择适合儿童禀赋的职业B.选择对社会有用的职业C.选择为法国政府服务的职业D.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职业28、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A.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B.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C.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D.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29、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A.制度教育学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D.批判教育学30、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31、.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32、17至18世纪,英国初等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A.贫民子弟B.贵族子弟C.新兴资产阶级子弟D.中产阶级子弟33、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A.《福斯特教育法》
B.《巴尔福教育法》
C.《费舍教育法》
D.《巴特勒教育法》34、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35、在道德问题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A.道德教育等同于宗教教育B.德性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C.道德教育应戒绝使用斥责或鞭挞一类惩罚手段D.道德教育应以《圣经》有关诫命的学习为主36、“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A.教育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37、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基本消除受教育权上的性别差异,规定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A.寅学制B.癸卯学制C.子癸丑学制D.戌学制38、创制文法、修辞、辩证法科目,为后来“七艺”成型奠定基础的是()A.智者派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学派39、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A.分析B.理解C.评价D.综合40、某幼儿园教师欲对班上每个孩子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参与情况(如滑滑梯、玩积木、做手工、看图书等)进行观察研究。他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A.事件取样记录法B.行为核查记录法C.时间取样记录法D.轶事描述记录法41、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42、下列研究假设中,不符合研究假设表述规范的选项是()A.灌输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B.集中识字和分等识字的教学效果则是差异C.人均受教育年限越大,人生出生率越低D.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工龄和工作压力正相关43、为18世纪后期德国泛爱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指导的是()A.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C.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D.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4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前实验设计的有()A.单组后测设计B.单组前后测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不等控制组设计45、某班一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是:72、80、56、87、61、94、76、9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6B.78C.80D.82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2、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3、教育受制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2、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极其类别。3、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4、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联系。5、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1、某研究者欲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为题在某地区初中开展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出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寻求相应的对称。请回答:(1)该地区有三所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定点初中,共有96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中A校256名,B校360名,C校344名。现拟从中抽取12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使样本与总体在结构上保持一致,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应采用何种取样方法?如何抽取样本(写出步骤)(2)请按问卷指导语的要求,拟出一份问卷指导语。(3)为了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存在深层次问题,研究者还拟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调查,请按访谈调查的要求拟出一份访谈提纲(至少包含5个问题)。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1)1971年,伊凡•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把只是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homeschool)”,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家长不造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路易斯是一个性格文静的初三学生。他有好几门课程的成绩不及格。现在,他有时来校,有时不来校。他有几个哥哥姐姐都没有读完中学,父母也没有中学毕业。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戴莎找路易斯谈话,问他为什么不来上学。他说,自己在四年级时学习便碰到了麻烦,感觉很无助。他觉得自己很“蠢”,而且越认为自己笨,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少,因为反正付出了努力也没有作用。由于不努力,成绩落后得更厉害,这使得老师也认为他很笨,对他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把他.安置在“差”生班里。路易斯感觉难受,干脆就不来学校了。而学校除了把这些事情告诉他父母之外,什么也没做。戴莎老师问他:如果辍学了你会做什么?路易斯说:辍学的哥哥姐姐都找到了工作,一个做招待,一个在建筑工地做工。他们既有钱花,在工作中也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没完成学业而刁难他们。自己也想去打工,有钱后就可以四处游玩。看来,以前总认为辍学可能会带来许多麻烦的说法都是谎话,学校无法帮助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只是浪费时间。在仔细倾听了路易斯的看法后,戴莎老师告诉他:“我觉得你很聪明,而且实际上你非常了解自己和其他人。但我提醒你,政府法律不允许你现在辍学。”戴莎老师还告诉他,学校有一些专门的计算机程序和辅导老师旨在帮助学生赶上学业。戴莎老师找来了一些曾经接受过这种帮助,现在发展很不错的学生和他交流,并告诉他,可以选修一些职业技能课程,参加职业培训、实习等。这样一来,在完成学业后,比起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然而,要想获得这些,必须现在回学校。戴莎老师还告诉他:“我们只关心下星期,你的目标是下周每天都要来上学,接下来的几周以后再说。”路易斯认为这有点困难,自己可能坚持不了一周。戴莎老师说:“我们一天天来,我们做一个日程表,每来一天学校就在上面做个标记。”(1).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路易斯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根据社会认知学习论的互动观,分析这种水平与他在校经历之间的关系。(2).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分析“榜样”对其辍学的影响。(3).阅读第四自然段,分析戴莎老师主要采用哪些策略来帮助路易斯改变自我效能感,实现对学习与行为的自我调节。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B2、B3、C4、D5、D请注意,A和B是价值取向,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6、B7、D8、D,解析:正向功能是有助于;负向功能是阻碍;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9、B10、B11、C12、C13、D14、B,解析: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和教育之间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主张教育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在当前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研究教育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带有较强的批判性,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和阿普尔;元教育学指对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再研究。答案选B项。15、B,解析:本题选B。过度学习属于复述策略之一,在达到掌握水平之后,继续进行过度学习,有助于加强记忆和保持。研究表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1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动研究的基本内涵。行动研究的研究结果是通过研究者对实现工作目标的阻抗因素的分析实现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7、B18、D教学模式的变化在引起学生成绩的变化。所以模式是自变量,成绩是因变量。19、A20、A,解析:依据富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分为:关注生存阶段(教师关注自己的职业适应性,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学生、同事怎么看我”)、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注如何教好每一节课的内容)、关注学生阶段(教师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答案选A项。21、B,解析:《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建议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研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要求在学校中采取有助于培养主动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故本题选B。22、A23、C24、A25、B解析: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此题目从选项直接出发,C体现是不是促进作用,而是阻碍作用,是属于负向功能;D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而非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是教育方式,方法本身对教育的影响,而非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因此,选项为B。26、C27、A28、A29、D解析: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基本观点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低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从题干的角度出发,选择D。30、D31、D32、A33、B34、C35、B36、C37、C38、A,解析:智者确立了七艺当中的前三艺,故本题选A。39、D学生去写一首七律诗,是调用了对所有七律诗的知识去完成的,所以是综合。40、C,解析:本题选C。时间取样法:即在特定的时间里(如一节课等),观察所发生的教育现象,对这一时间内发生的行为作较全面的记录,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41、B批判教育学喜欢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阶级分析的离场研究教育,关注意识形态。42、B43、A,解析: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泛爱主义教育运动,即18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因其主要代表人物巴西多所创办的泛爱学校而得名。巴西多根据卢梭的教育观点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主张,故本题选A。4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有三种表现形式: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45、B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参考答案:正确人的成长是在人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外部条件,而人的天性则是人成长的内部依据。天性即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形成的特性,是不可改变的;而教育的目的直接指向的是受教育者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来确定,否则就会导致实际的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遵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天性是不能够被压抑的,如果人的天性受到压抑和侵害,教育培养人的目的就很难实现。所以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尊崇天性、顺应天性,通过天性教育,采取符合人天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才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2、答题要点:错误。(1)根据维纳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主要有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2)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什么因素是受到多种变量影响的。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就会产生羞愧和内疚,反而会对学生的动机产生负面影响。3、参考答案:错误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他们主张:(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本题比较倾向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法国的萨特为代表。他们主张:(1)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2)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具有一定台勺合理性。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倡导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使教育回归到人间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激进的个人本位论者离开社会来思考人的发展,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甚至把满足个人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把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这极易导致唯自由论和个人主义倾向。可见,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一样,具有明显的片面性。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有:(1)社会依据。教育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来确定,体现鲜明的阶级性。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确定。(2)人的依据。教育目的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曼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积极调整教育目标,建立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教育体系,造就具有新的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的代新人。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答案: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只有当实验的结果仅仅是由于操作自变量和控制了无关因素的干扰所致,一个实验才是有效的,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的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景、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所以又可以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在实验设计中,常常会由于变量的混淆而影响实验结果,即实验结果不仅仅是实验操作变量的结果,而是操作的变量与未控制变量相混合的结果。心理学家把由变量的混淆而引起的典型错误概括为心理效应。影响实验效度的典型效应如实验者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和霍桑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期望效应,是实验主试情感的某种偏向而对实验结果产生了干扰。霍桑效应也被称为被试效应,指实验对象情感上的变化对实验结果产生了影响。2、答案: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以及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3、答案要点:(1)优点: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2)缺点: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少,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评分说明】出题范围就在一些分类、实验过程、实验的优缺点中4、答案: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智育,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它在个性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德育、智育和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其中三个部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首先,三者不可分割,其次,不能相互代替。在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只注重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其各自的独特性;二是只注重他们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其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他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总之,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德育对其他各方面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实施提供认识基础。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5、答案要点:(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地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3)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评分说明】教育史的大题容易在三个地方出题,一是法案,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照料护理机构与患者家属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消毒灭菌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塔吊安装与拆除施工合同
- 高效养殖模式土地租赁合同(2025年度)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员工大数据分析培训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维修行业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自产自销市场拓展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机密保护协议承诺书
- 2025年度酒店客房及配套设施租赁合同协议
-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第四版)3
- 减少电力监控系统告警信息上传方法的研究(QC成果)
- 如何发挥好办公室协调、督导、服务职能
- 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工作介绍
- 《人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 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PPT96张)课件
-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表
- 垃圾中转站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 内蒙古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实施细则
- 劳务分包入住生活区承诺书
- 直系亲属关系证明(存根)(共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