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第二次段考高二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0-14题。(共20分)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旧唐书·高适传》)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以气质自高【A】每吟一篇【B】喜【C】为好诗者【D】称诵【E】宋州【F】刺史【G】张九皋【H】深奇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和第三段中的两个“及”字,都是“等到”的意思,与《过秦论》中“及至始皇”的“及”,意思均相同。B.幸,在封建时代可指皇帝亲自到达某处,或指皇帝对嫔妃的宠爱,本文中的用法属于前者。C.第三段中“陈”字,是“陈述”的意思,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适才识不凡,屡受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的才能出众,推荐他到有道科。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B.高适性情高傲,不惧权贵。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十分轻视文辞,只是以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高适,高适于是愤然拂袖而去。C.高适见解独特,深受信任。永王叛乱,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他兼任御史大夫等职。D.高适洞察时政,深谋远虑。高适认为蜀地偏远,靠近险要的地势,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玄宗采纳了他的奏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4分)(2)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4分)14.高适认为哥舒翰兵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广东省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高二年级12月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一)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司马迁《屈原列传》(二)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贾谊《过秦论》9.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嫉妒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聪:聪明C.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D.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使退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因谗之曰

因河为池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以弱天下之民D.信而见疑

吞二周而亡诸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B.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怀王”即为楚王的谥号。C.“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越族部落的统称。D.“黔首”在课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蒋乂,字德源,常州义兴人,徒家河南。乂性锐敏。七岁时,见庾信《哀江南赋》,再读辄诵。外祖吴兢位史官,乂幼从外家学,得其书,博览强记。逮冠,该综群籍,有史才,司徒杨绾尤称之。父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淆舛,白宰相请引乂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张镒亦奇之,署集贤小职。乂料次逾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再迁王屋尉,充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擢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其职,先召见延英,乃命之。十八年,迁起居舍人,转司勋员外,皆兼史任。帝会登凌烟阁,视左壁颓剥,题文漫缺,行才数字,命录以问宰相,无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会诏问神氧军建置本末,中书讨求不获,时集贤学士甚众,感亡以对。乃访乂,乂条据甚详。宰相高郢,郑珣瑜叹曰:“集贤有人哉!”明日,诏兼判集贤院事,未几,改秘书少监,复兼史馆修撰,与独孤郁、韦处厚修《德宗实录》。以劳迁右谏议大夫,裴垍罢宰相,而李吉甫恶垍,以尝监修,故授乂太常少卿,久之,迁秘书监,累封义兴县公。乂在朝廷久,居史职二十年。每有大政事议论,宰相来能决,必咨访之,乂据经义或旧章以参时事,其对允切该详。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结发志学,老而不厌,虽甚寒暑,卷不释于前,故能通百家学,尤明前世沿革。家藏书至万五千卷。(选自《新唐书·蒋乂传》,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B.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C.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乘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装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D.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一般在二十岁,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B.拾遗,职官名,唐代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C.实录,史体的一种,皇帝驾崩后,取其起居注、日录、时政记等记注之作汇编而成。D.百家,原指秦汉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后来指各种学术流派。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蒋乂天性敏锐,博览强记。他七岁时看到庾信的《哀江南赋》读过两遍就能背诵,后在做史官的外祖父家学习。B.蒋乂融会群书,史才高超。他得到宰相张镒的赏识,进入集贤院工作,不到一年就整理出完善的图书两万卷。C.蒋乂以史论政,才能突出。朝廷上宰相如果有不能裁决的重大政事,就会向蒋乂咨询,蒋乂引经据典,回答得当。D.蒋乂品格高尚,学而不厌。他曾经抗拒权贵,受到人们推崇;他好学不厌倦,严寒醋暑手不离卷,因此通晓百家学问。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节选自《过秦论》)材料二: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①,日夜有呈②,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廪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注释:①衡石量书: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②呈:定额、额度。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诸生A皆诵B法C孔子D今上E皆重F法绳G之H臣I恐J天下K不安L唯M上N察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黔首,是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为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B.山东,指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而现在则指山东省。C.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D.“不中呈不得休息”的“中”意思和《劝学》中的“木直中绳”的“中”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他奋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吞并二周,消灭诸侯,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B.秦始皇钳制百姓思想。统一天下后,他废除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各学派的著作,目的就是为了愚化百姓,控制百姓。C.秦始皇为人残暴。始皇听说侯生、卢生逃走后非常生气,不经查问就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在咸阳。D.秦始皇独断专行。丞相等各位大臣都必须按照皇帝的意志做事,甚至连公子扶苏也因进谏而被调派到北方。1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4分)②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4分)14.侯生、卢生为何不愿为秦始皇求取仙药?(3分)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二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二)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谱毁之。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王逸《离骚经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B.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C.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D.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多由楚国贵族担任。B.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名义上需服从王室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等。C.同列,古代官员入朝,需按职位、官阶高低依次排列,同列即指同一班列,地位相同。D.迁,古代官职调动常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的意思是“降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国运兴衰中的重要价值。B.《屈原贾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但也寄寓着作者对屈原极其复杂的情感—―有仰慕,有赞颂,也有悲悯和哀叹。C.《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D.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2)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14.选文(一)是历史人物传记,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甲】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乙】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秦小邑并大城,得阨塞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会:聚集、会合B.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危:危险C.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置使有序D.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铦:锋利10.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好,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借使子婴[A]有[B]庸主之材[C]仅[D]得[E]中[F]佐[G]山东[H]虽[I]乱[J]三秦[L]之[M]地[N]可全[O]而有[P]宗庙之祀[Q]宜[R]未绝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乘,指一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以“万乘”指天子、帝王。B.六合,指天地四方,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八荒”等。C.五霸,即春秋五霸,一说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D.五序,周王朝设置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篇善用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对比、秦与陈涉对比、陈涉与山东诸国对比等。B.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虽然选取了能力中上的辅佐之臣,也难免秦朝的败亡。C.秦国从秦缪公到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这与秦国险固的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D.下篇告诚后人,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吸取经验教训,取舍有序,变化适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2)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日亡秦,其实利之也。(3)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广东省罗定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元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前发A匈奴时B胡妇适产一子D通国E有声问来F愿因G使者致金帛H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的历史。与《史记》《三国志》《后汉书》合称“前四史”。B.朔望:古代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一般情况,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最后一天为“晦”。C.祭酒,本义是以酒祭祀或祭奠,也用来称酹酒祭神的长者。后成为学官名,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博士祭酒等。文中指祭祀。D.麒麟阁,汉朝阁名,供奉功臣。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画图麒麟阁”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了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B.苏武与上官桀父子有旧交,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引起霍光不满,因此后来霍光上奏朝廷,免去了苏武的官职。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屈原列传》)(2)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14.汉宣帝的哪些做法体现了对苏武这位节操显著的老臣的优待?(3分)文言文阅读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第二次段考高二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0-14题。(共20分)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旧唐书·高适传》)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以气质自高【A】每吟一篇【B】喜【C】为好诗者【D】称诵【E】宋州【F】刺史【G】张九皋【H】深奇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和第三段中的两个“及”字,都是“等到”的意思,与《过秦论》中“及至始皇”的“及”,意思均相同。B.幸,在封建时代可指皇帝亲自到达某处,或指皇帝对嫔妃的宠爱,本文中的用法属于前者。C.第三段中“陈”字,是“陈述”的意思,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适才识不凡,屡受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的才能出众,推荐他到有道科。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B.高适性情高傲,不惧权贵。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十分轻视文辞,只是以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高适,高适于是愤然拂袖而去。C.高适见解独特,深受信任。永王叛乱,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他兼任御史大夫等职。D.高适洞察时政,深谋远虑。高适认为蜀地偏远,靠近险要的地势,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玄宗采纳了他的奏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4分)(2)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4分)14.高适认为哥舒翰兵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10.A、B、E【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整句话的翻译为:“(其)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深奇之”的主语是“宋州刺史张九皋”,“宋州”、“刺史”、“张九皋”之间均不用断,排除F、G、H;“吟”的补语为“一篇”,应在“篇”后面断开;“喜”是下一句的谓语,宾语是“为好诗者称颂”,所以排除D。故选A、B、E。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实词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是“拿着”的意思,不是“陈述”的意思。故选C。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玄宗采纳了他的奏疏”错误。由原文“疏奏不纳”可知,玄宗没有采纳他的奏疏。故选D。13.(1)后来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嘉奖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兵恙”,兵灾(兵患、叛乱等,意思相近即可);“嘉”,嘉奖,褒奖;得分点是:“弗”,没有;“寻”,不久;各1分,语意2分。(2)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士。“恶”,憎恨;“短”,说坏话;“左授”,贬官。句式,“短于上前”,状语后置。得分点是:“短”、“左授”,各1分;语意2分。(句式分也算到语意里。)14.①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吃不饱。(2分)②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1分)【参考译文】高适,是渤海郡蓚县人。少年时四处流落,没有固定的事做,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辅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节度史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不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恰逢安禄山叛乱,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任命高适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旧辅佐哥舒翰守南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拜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战士,士兵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陛下趁此机会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耻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嘉奖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适强烈劝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到他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召见他谋划这件事。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平定江淮叛乱。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不久,蜀中动乱,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从国家角度说,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为什么要用很险要的弹丸小地,使整个蜀地的太平百姓受到困扰呢?”最终他的奏疏未被采纳。后来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派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跟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于璋,并斩杀他。玄宗感怀他洞察事物十分准确,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高适回京做刑部侍郎,后转做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封给食邑七百户。高适只乘坐一辆马车到任,食邑都封存归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曰忠。广东省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高二年级12月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一)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司马迁《屈原列传》(二)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贾谊《过秦论》9.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嫉妒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聪:聪明C.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D.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使退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因谗之曰

因河为池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以弱天下之民D.信而见疑

吞二周而亡诸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B.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怀王”即为楚王的谥号。C.“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越族部落的统称。D.“黔首”在课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蒋乂,字德源,常州义兴人,徒家河南。乂性锐敏。七岁时,见庾信《哀江南赋》,再读辄诵。外祖吴兢位史官,乂幼从外家学,得其书,博览强记。逮冠,该综群籍,有史才,司徒杨绾尤称之。父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淆舛,白宰相请引乂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张镒亦奇之,署集贤小职。乂料次逾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再迁王屋尉,充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擢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其职,先召见延英,乃命之。十八年,迁起居舍人,转司勋员外,皆兼史任。帝会登凌烟阁,视左壁颓剥,题文漫缺,行才数字,命录以问宰相,无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会诏问神氧军建置本末,中书讨求不获,时集贤学士甚众,感亡以对。乃访乂,乂条据甚详。宰相高郢,郑珣瑜叹曰:“集贤有人哉!”明日,诏兼判集贤院事,未几,改秘书少监,复兼史馆修撰,与独孤郁、韦处厚修《德宗实录》。以劳迁右谏议大夫,裴垍罢宰相,而李吉甫恶垍,以尝监修,故授乂太常少卿,久之,迁秘书监,累封义兴县公。乂在朝廷久,居史职二十年。每有大政事议论,宰相来能决,必咨访之,乂据经义或旧章以参时事,其对允切该详。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结发志学,老而不厌,虽甚寒暑,卷不释于前,故能通百家学,尤明前世沿革。家藏书至万五千卷。(选自《新唐书·蒋乂传》,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B.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C.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乘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装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D.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一般在二十岁,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B.拾遗,职官名,唐代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C.实录,史体的一种,皇帝驾崩后,取其起居注、日录、时政记等记注之作汇编而成。D.百家,原指秦汉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后来指各种学术流派。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蒋乂天性敏锐,博览强记。他七岁时看到庾信的《哀江南赋》读过两遍就能背诵,后在做史官的外祖父家学习。B.蒋乂融会群书,史才高超。他得到宰相张镒的赏识,进入集贤院工作,不到一年就整理出完善的图书两万卷。C.蒋乂以史论政,才能突出。朝廷上宰相如果有不能裁决的重大政事,就会向蒋乂咨询,蒋乂引经据典,回答得当。D.蒋乂品格高尚,学而不厌。他曾经抗拒权贵,受到人们推崇;他好学不厌倦,严寒醋暑手不离卷,因此通晓百家学问。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9.B聪:明察10.C表目的,用来,来(A之:①代屈原;②的;B因:①于是②凭借D而:①却②并且11.D鲰生,意思是指浅薄愚陋的人。《史记·项羽本纪》:“鯫生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12.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摆好)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划线处每处1分)或:优秀的将领,强劲有力的弓弩手,把守险要的地方;忠实的臣子,精壮的士兵,摆好了锐利的兵器,盘问你是谁。13.D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本题“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遇终”二字分属不同句子,应断开,排除AB项;“显官”是“不至”的宾语,不可断开,且“资质”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答案为D。14.D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秦汉时代”错误,应是“春秋战国时代”。故答案为D。B本题中B项,“不到一年”说法错误,原文“乂料次逾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时间应是“一年多”。故答案为B。蒋乂在皇帝面前背诵补充,没有掉一个字。皇帝感叹说:“即便是虞世南默写《列女传》,(记诵的功夫)也不过如此。”关键词有:诵补,背诵补充(1分);虽,即便,即使(1分);不是过,宾语前置,不过是,不会超过这个(蒋乂)(1分)。参考译文:蒋乂,字德源,是常州义兴人,移居河南。蒋父天性敏锐,七岁时,见到庾信的《哀江南赋》,读过两遍就能背通。外祖吴兢任史官,蒋乂年幼时在外祖父家学习,得到他的书,博览强记。成年以后,融会贯通群书,有修史的才能,司徒杨绾特别器重他。蒋将明在集贤院任学士,正值战乱兴起,文史图籍错乱,蒋将明禀告宰相请求引荐蒋乂进入集贤院,协助整理排列。宰相张镒也很欣赏蒋乂,委任他在集贤院担任低等的官职。蒋乂整理编排图书一年多,分部别类,得到完善的图书两万卷。二次升迁为王屋县尉,担任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升任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视这一职务,先在延英殿召见他,随后就任命了他。(德宗贞元)十八年,调任起居舍人,转任司勋员外,都兼任史官的职务。皇帝曾登上凌烟阁,看见左面墙壁毁坏剥落,题写的文字模糊残缺,每行仅剩下几个字,叫人抄录下来去问宰相,宰相中无人知道。皇帝立即派人召来蒋乂,蒋乂回答说:“这是圣历年间的《侍臣图赞》。”接着在皇帝面前背诵补充,不漏一字。皇帝感叹说:“即便是虞世南默写《列女传》,记诵的功夫也超不过蒋乂。适逢有诏令询问神策军建置始末,中书省查考没有结果,当时集贤院学士很多没有能回答出来的。于是前去询问蒋乂,蒋乂逐条陈述十分详细。宰相高郢、郑珣瑜感叹地说:“集贤院有人才啊!”第二天,皇上下诏让蒋乂兼管集贤院事务。父子先后担任学士,儒者认为是很荣耀的事。不久,改任秘书少监,再次兼任史馆修撰,与独孤郁、韦处厚撰修《德宗实录》。因为有功劳升任右谏议大夫。裴洎被罢去宰相,而李吉甫厌恶裴洎,因裴洎曾任史馆监修,因此授任蒋乂太常少卿。过了很久,调任秘书监,多次受封为义兴县公。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懿。蒋乂长期在朝廷任职,任史官达二十年。每当朝廷上议论重大政事,宰相不能裁决时,总要向他咨询,蒋乂依据经义或旧典来参议时事,他的应对得当确切详实。当初因这样做而受到礼遇,但最终也因此而触犯了权贵近臣,仕途阻塞不能升任显要的官职。然而生性纯朴正直,遇到权臣执政,常常多年不得升迁。曾上疏指责裴延龄的罪恶并抗拒王叔文,受到当时人的推崇。蒋乂刚成年时就立志学习,到老不厌倦,即使是严寒酷暑,书卷也不离开面前,因此能通晓百家学问,特別详知前代沿革。家中藏书达一万五千卷。蒋乂原名武,宪宗时因进见皇帝,请求说:“陛下今天息武治文,群臣应当顺承皇上旨意,请皇上允许我改名叫乂。”皇上很高兴。当时朝延讨伐王承宗战事刚刚结束,蒋乂担心天子锐意用武,也借此来委婉劝谏。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节选自《过秦论》)材料二: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①,日夜有呈②,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廪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注释:①衡石量书: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②呈:定额、额度。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诸生A皆诵B法C孔子D今上E皆重F法绳G之H臣I恐J天下K不安L唯M上N察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黔首,是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为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B.山东,指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而现在则指山东省。C.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D.“不中呈不得休息”的“中”意思和《劝学》中的“木直中绳”的“中”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他奋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吞并二周,消灭诸侯,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B.秦始皇钳制百姓思想。统一天下后,他废除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各学派的著作,目的就是为了愚化百姓,控制百姓。C.秦始皇为人残暴。始皇听说侯生、卢生逃走后非常生气,不经查问就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在咸阳。D.秦始皇独断专行。丞相等各位大臣都必须按照皇帝的意志做事,甚至连公子扶苏也因进谏而被调派到北方。1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4分)②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4分)14.侯生、卢生为何不愿为秦始皇求取仙药?(3分)10.DHL11.D12.C13.①就派蒙恬到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疆,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②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来加重我的无德。14.①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认为自古无人能及己;②始皇重刑尚杀,天下莫敢尽忠,不敢言过;③始皇贪于权势,天下事皆决于己。【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儒生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皇上一律用重法制裁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法”意思是“效法”,“孔子”做其宾语,G处断开;“今”是时间状语,“上”是皇帝,“绳”是谓语动词,“之”是代词,做“绳”即“制裁”的宾语,N处断开;“臣”是主语,“恐”是谓语动词,“天下不安”是“恐”的宾语,T处断开。所以应在DHL处断开。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D.“‘中’意思不同”错误,应该是意思相同,两个“中”都是“合乎”的意思。句意:阅读达不到定额,就不能休息。/木材笔直,合乎墨线。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不经查问就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在咸阳”错误。由原文“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可知,于是派御吏去一一审查,这些人辗转告发,一个供出一个,始皇亲自把他们从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阳,让天下的人知道,来惩戒以后的人。由此可知,是“派御吏去一一审查”后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在咸阳,而不是“不经查问”。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北”,名词做状语,到北方;“藩篱”,代指边疆;“却”,使……退却;②“尊”,尊重;“乃”,竟然;“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加重。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①由原文“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可知,始皇为人,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诸事称心,为所欲为,认为从古到今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由此可知,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认为自古无人能及己。②由原文“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侯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可知,皇上喜欢用重刑、杀戮显示威严,官员们都怕获罪,都想保持住禄位,所以没有人敢真正竭诚尽忠。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兼有两种方术,如果方术不能应验,就要处死。然而占候星象云气以测吉凶的人多达三百,都是良士,然而由于害怕获罪,就得避讳奉承,不敢正直地说出皇上的过错。由此可知,始皇重刑尚杀,天下莫敢尽忠,不敢言过;③由原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可知,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皇上甚至用秤来称量各种书写文件的竹简木简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额,阅读达不到定额,就不能休息。他贪于权势到如此地步,咱们不能为他去找仙药。由此可知,始皇贪于权势,天下事皆决于己。参考译文:材料一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等到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材料二侯生、卢生一起商量说:“始皇为人,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诸事称心,为所欲为,认为从古到今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他专门任用治狱的官吏,狱吏们都受到亲近和宠幸。博士虽然也有七十人,只不过用来充数并不任用。丞相各位大臣都只是接受已经决定的命令,依仗皇上办事。皇上喜欢用重刑、杀戮显示威严,官员们都怕获罪,都想保持住禄位,所以没有人敢真正竭诚尽忠。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兼有两种方术,如果方术不能应验,就要处死。然而占候星象云气以测吉凶的人多达三百,都是良士,然而由于害怕获罪,就得避讳奉承,不敢正直地说出皇上的过错。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皇上甚至用秤来称量各种书写文件的竹简木简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额,阅读达不到定额,就不能休息。他贪于权势到如此地步,咱们不能为他去找仙药。”于是就逃跑了。始皇听说二人逃跑,十分恼怒地说:“我先前查收了天下所有不适用的书都把它们烧掉。征召了大批文章博学之士和有各种技艺的方术之士,想用他们振兴太平,这些方士想要炼造仙丹寻找奇药。今天听说韩众逃跑了不再还报,徐市等人花费的钱以数万计算,最终也没找到奇药,只是他们非法谋利互相告发的消息传到我耳朵里。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来加重我的无德。这些在咸阳的人,我派人去查问过,有的人竟妖言惑众,扰乱民心。”于是派御吏去一一审查,这些人辗转告发,一个供出一个,始皇亲自把他们从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阳,让天下的人知道,来惩戒以后的人。征发更多的流放人员去戍守边疆。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还没有归附,儒生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皇上一律用重法制裁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始皇听了很生气,就派扶苏到北方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二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二)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谱毁之。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王逸《离骚经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B.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C.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D.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多由楚国贵族担任。B.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名义上需服从王室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等。C.同列,古代官员入朝,需按职位、官阶高低依次排列,同列即指同一班列,地位相同。D.迁,古代官职调动常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的意思是“降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国运兴衰中的重要价值。B.《屈原贾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但也寄寓着作者对屈原极其复杂的情感—―有仰慕,有赞颂,也有悲悯和哀叹。C.《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D.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2)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14.选文(一)是历史人物传记,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10.C11.D12.B13.①屈原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的意愿,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出来。②大凡所有的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14.①夹叙夹议,寓评于叙。②议中寓情,论中有情。原因:司马迁的个人遭际和屈原有诸多相似之处,有同病相怜之感。因此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对屈原命运的叹惋。【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译: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趁势就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扣留了怀王,不让他回去。怀王最终客死在秦国。“谲诈怀王”是动宾关系,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B;“卒”是“最终”的意思,修饰“客死于秦”,句中作状语,表示最终的结果,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文中的意思是‘降职’”错误。文中“迁屈原于江南”的“迁”,是放逐、流放的意思。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错误。结尾的“太史公曰”,议中寓情,表达了着作者对屈原的复杂情感,抒情色彩较强。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存”,思念;“兴”,使动用法,使……兴,振兴;“反覆”,回归;“致”,表达。(2)“凡百”,所有;“嘉”,赞赏;“文彩”,文才;“愍”,同情。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中的艺术手法的能力。从“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可知,选文(一)在表达方式上夹叙夹议,寓评于叙。从“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可知,选文(一)在表达方式上议中寓情,论中有情。联系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司马迁和屈原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迫害,所以司马迁对屈原有同病相怜之感。因此文中多处流露出作者的苦闷不平之气和对屈原命运的感慨叹惋之情。参考译文:(一)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的意愿,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二)《离骚》经是屈原所作。屈原与楚国王族同姓,在楚怀王时做官,当的是三闾大夫。三闾的职责是掌管王族姓的事务,即昭、屈、景三姓。屈原整理了王族的家谱,明确了贤良之士的标准规范,来激励国中贤士。屈原在朝廷内与怀王谋划讨论国家大事,处理疑难事务;在朝廷外监察群臣的言行,应对各诸侯国的来访,他的建议都能被来纳,他也尽职尽责地做事,因而怀王非常器重他。同他一起担任大夫的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能,与别人一起进诋毁他,怀王于是疏远了屈原。屈原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经》。离,是别的意思;骚,是愁的意思;经,是途径。这三个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离开朝廷,虽心中忧虑,却仍沿着正道前行,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所以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个帝王时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陈述了桀纣羿浇的灭亡,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过来,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趁势就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扣留了怀王,不让他回去。怀王最终客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又听信馋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被流放在荒远地区,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来证明自己的冤屈,却最终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于是投汨罗江自沉而死。《离骚》的行文,依照《诗经》来起兴,援引不同的物类作比喻,所以用好鸟香草来比喻忠贞之士,用恶禽臭物比喻谗佞之人,用灵修美人来比拟君王,用宓妃佚女来比喻贤臣,用虬龙鸾凤来托喻君子,用飘风云霓比喻小人。文章的词语温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纯洁而明朗。大凡所有的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甲】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乙】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秦小邑并大城,得阨塞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