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7人口与城镇微专题7新型城镇化建设教师用书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7人口与城镇微专题7新型城镇化建设教师用书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7人口与城镇微专题7新型城镇化建设教师用书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7人口与城镇微专题7新型城镇化建设教师用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7新型城镇化建设微点精讲1.新型城镇化的含义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2.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3.新型城镇化的特点(1)规划起点高。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使城镇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从而解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散乱差、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2)途径多元化。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很不平衡,在基本原则的要求下,我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3)聚集效益佳。城镇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聚集功能和规模效益。要在增加城镇数量、适度扩大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做强。(4)辐射能力强。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一起发展。(5)个性特征明。我国的城镇要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地方的城镇,每一个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要突出多样性。(6)人本气氛浓。城镇的一切应当围绕人来展开,要牢固树立人本思想,创造良好的人本环境,形成良好的人本气氛,产生良好的为人服务的功能。(7)城镇联动紧。要把城市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8)城乡互补好。我国的城镇化一定要形成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4.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对策(1)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规划,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分享城镇化的红利。(2)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深化户籍制度及配套改革,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尽快落户城镇。(3)提高城市群和城镇发展质量:明确城镇功能定位,提高城镇发展质量,(4)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优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积极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城镇。(5)产业发展要跟上,城镇化不是“摊大饼”:避免出现城镇“空心化”等问题。微点精练(2023·山东潍坊模拟)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下图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部分)。读图,据此完成1~2题。1.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合理措施是(C)①扩大城市和县城的建设用地②加强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③城市产业升级,拓展生态空间④严格区分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县城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限制最小的因素是(D)A.千人床位数(医院) B.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C.人均城市综合用水量 D.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应该吸引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推进县城建设,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仅扩大城市和县城建设用地规模,对农村人口落户城镇吸引力不足,①与题意不符,城市产业升级,拓展生态空间,能吸引农村人口落户城镇,③与题意相符。为保障城镇居民的生活,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加强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②与题意相符。“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可知,为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目标,不同等级城市应协调发展,城镇内部应合理布局功能区,严格区分土地利用功能,不利于功能区合理布局,④与题意不符。②③符合题意,选C。第2题,县城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很多,如较高的收入、高质量的医疗教育条件等。千人床位数(医院)反映医疗保障水平,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反映当地的教育实力,人均城市综合用水量反映保证居民用水的基本情况,这三项都涉及城镇居民生活的硬性需求,保障居民基本生活,A、B、C与题意不符。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主要反映城镇绿化水平,方便居民休闲娱乐,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医疗、教育、水资源相比,公园绿地不是关键因素,D与题意相符。(2023·湖南长沙模拟)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必然选择。《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力争至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以上,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中心区8市平均值均达到80%以上,皖北地区力争达到70%左右,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下图为“安徽省2021年各地级市人口和城镇化率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安徽省城镇化地域差异较大,皖北地区目前城镇化率较低的关键原因是(D)A.地处淮北平原,经济以农业为主B.交通落后,对外经济联系不方便C.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数量较庞大D.经济落后,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低4.为达成2035年安徽城镇化率目标,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合肥都市圈,安徽应该采取的举措有(B)①优化全省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②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③全省以推进皖北城镇群建设为中心任务④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⑤加强合肥的中心地位,全力推进“强省会”战略⑥加强与合肥市的交通联系,着力将淮南打造成合肥的卧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④⑤⑥ D.③④⑤【解析】第3题,安徽省城镇化地域差异较大,皖北地区目前城镇化率较低的关键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合肥都市圈距离长三角近,受到长三角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发达,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强;而皖北地区经济较落后,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低,对周边农村地区人口吸引力较差,D正确;皖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农业发达,农业人口数量较庞大,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但这些并不是其城镇化率低的关键原因,A、C错误;皖北地区是北上京津、南下宁沪的重要通道,地处平原,交通比较便捷,B错误。第4题,优化全省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大中小城市合理发展,①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水平提高,②对;皖北城镇群经济较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不能将皖北城镇群建设作为全省中心任务,对全省辐射带动效果不佳,③错;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