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导写及范文_第1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导写及范文_第2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导写及范文_第3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导写及范文_第4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导写及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导写及范文原题再现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选择一个切入点,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思路本文运用排比简洁明了引入正题,接着从是什么的层面阐述了文化以及文化传承的本质,最后反面立意,通过对文化虚无的否定再次强调守住传统文化的观点。本文层次分明,观点鲜明,层层递进。审题立意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本则材料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飞信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是现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看来,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坚守。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考生可以选取以上立意,也可以自行立意。文体不限,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把选择文体的权利交给了你,让你选择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随笔、书信、日记等等体载,任你选择一种。写成记叙文选材要贴近生活,内容要充实,切忌大且空。切入的角度要小且巧,从小角度折射出一个大问题。一定要写出的典型细节,用细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浅入深,有真情实感。写成议论文一定要观点鲜明,材料详实典型,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切不可空发议论,牢骚满腹。写成散文要紧扣话题,时空转换自然得体,形式新巧,语言优美。参考立意1、守住传统文化。2、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3、传统文化不能丢。4、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素材分享1、如果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 首,李白有诗900馀首,陆游有诗6000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2、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3、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4、"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古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范文赏析守住传统文化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时评赏析用历史滋养“新的时间”原创本报评论部人民日报评论2017-02-0720:39内在的文化,将我们与过去相连接,并因而拥有一种“产生新时间”的能力,在寻找心灵原乡的同时,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奔涌而去。用历史滋养“新的时间”——于传统中牢固文化自信②新春伊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第二季热播,能记诵2000多首诗歌的女高中生惊艳大众,很多人在微信中玩起了“定制专属诗”……传统诗词,以这样的形式让人们感受诗心、让时代浸润古意。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渴慕,由此可见一斑。“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统的箭,说到底是射向未来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和眼光来传承发展,才能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正考父三命而俯”的故事,告诫领导干部要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以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勉励党员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着三种境界……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俯拾即是、信手拈来的用典,正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戚戚于“故园何处”的浓浓乡愁,痛心于文物被拆的历史意识,痴迷于古典名著的精神追求……涌动在现代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是文化的“还乡”与“寻根”。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井喷”,需求增加也凸显“供给侧”的不足。当前,对于开掘传统文化,还存在“三化”的问题。一是“功利化”,忽视传统文化资源的公益性、教育性,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招牌赚钱牟利;二是“庸俗化”,恶搞戏说历史事实,大肆解构历史名人,任意颠覆文化常识,扭曲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三是“简单化”,不顾时代特征,不辨精华糟粕,对传统文化盲目推崇、照搬复制。那些既无历史又无文化的新建古城、古镇,那些唯利是图、喊出天价的私塾、读经班,一拥而上争抢名人出生地,荧屏充斥胡编乱造历史剧,都是这“三化”的现实注脚。凡此种种,非但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反而让文化失色、让传统蒙尘。应该说,传统文化植根于历史语境,原样照搬到现代社会,很可能水土不服。更何况,传统从来就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正如历史学家所说的,我们总是在“发明传统”。从15世纪到19世纪,西方文化的创新,也正是通过古今对话来变革政治理念、调整经济政策、重新平衡政治秩序,由文化复兴迎来全面复兴。学者费正清曾指出,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思想具有“改革的能力”,能“通过重新树立其理想”,使这个古老国家生存下来。追寻传统并非一味复古,而是需要对传统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把传统文化的枝桠嫁接到现代中国的植株,让传统文化进入时代血脉。让传统文化进入时代血脉,需要激活“价值基因”。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奇迹,却也伴随着心理失衡、价值失序、行为失范等问题,而矫正价值航向、涵养价值共识,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市场需要注入“以义兴利”的道德血液;面对庸俗的拜金主义,社会需要标注“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建设山明水秀的美丽中国,政府需要树立“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面对一些人精神苦闷、价值虚无、情感迷惘的“现代病”“西方病”,当今中国道德的重建、价值的重塑、心灵的重整,都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思想理念的润泽与滋养。让传统文化进入时代血脉,需要舒展“生活场景”。传统文化既不该仅仅置于展厅,更不该胡乱堆放库房,前者只适于观赏赞叹,后者更无异于明珠投暗,而是应该真正成为融汇于日用伦常中的“活的文化”。流动时代,亲亲为大,“常回家看看”承欢父母膝下;陌生人社会,与人为善,给保洁大姐、快递小哥一个笑脸;网络世界,慎独慎隐,让虚拟空间更清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理应如此“水乳交融”。我们不可能回到穿汉服、着唐装的时代,摆几本线装书、放几个假古董只是附庸风雅,更遑论风水堪舆、求签问卦之类。让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活场景,转化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组成部分,才是最好的传承与发展。哲学家认为,内在的文化、意识,将我们与过去相连接,并因而拥有一种“产生新时间”的能力。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回溯所从来处,开掘精神的河床、寻找心灵的原乡,最终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奔涌而去。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张铁人民日报评论2016-04-0718:17既有大国工匠沉心传递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有优秀导演用心建构当今时代的文化方舟,文化的长河才能源远流长。“燃”——一个“90后”表达热血沸腾的字,却用来形容一个“呼吸都不敢太大声”的地方,这样戏剧性的对比,足够让人点开这部叫做《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看看历史、传统和文化,如何一脚踏进了年轻人的心灵。绘有800多个人物的《清明上河图》、金丝刺绣满满的万寿屏风、面容肃穆安详的木雕菩萨像……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却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是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这部3集纪录片在聚集了大批年轻人的弹幕视频网站,收获超过百万次点击,跻身热门搜索。而片中的故宫工匠,则成了新生代的“男神”“女神”。在爱好动漫的年轻人眼里,“设定”是个关键。也就是说,能创造一个有自己的规则和趣味的“世界”,一部作品才算成功。从这个角度看,《我在故宫修文物》正有着自己的“世界观”。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用目光穿透时间,用指尖对话历史,文物修复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充满了专注与从容。这或许就是“燃”,纯粹地、执着地、充满敬畏地做一件事。正如一位纪录片导演所说,“好内容和新人类之间并不存在隔阂”。而关键之处在于,需要与文物修复一样保持“匠心”,才能制造更多“文化的相遇”。“空口袋立不起来”,一些热衷大投资、大场面的文化产品,即便全是高清航拍、数字特效,也难掩内里的空虚和苍白。好的文化产品,总能找到有共鸣的视角、发掘有故事的人物、展现有深度的思考,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美美与共”,以“工匠精神”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不要低估年轻人的鉴赏力,如果你认为他们“接收不到”,可能只是因为你不够好。很多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是汲汲于各种符号:卷轴、瓷器、昆曲、武术……要知道,失去了时代的连接、缺少了情感的沟通,这些不过是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正如挂满了折扇、脸谱和中国结,也不过是仿古街的纪念品摊位。如果历史只剩下戏说,止步于胡编乱造的穿越剧;如果传统只剩下皮毛,演变成空洞乏味的实景秀,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市场,更是让文化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向他们传递中国传统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与来势汹汹的“日风”“韩流”“美剧”对抗。精美的大座钟,即便是上百年前制造的,在匠人的精心呵护下,仍然可以运转如常。我们的文化传统,同样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当此之时,传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一些人打着“传统”的旗号,或是为了上项目圈钱,或是为了吸眼球博名,造出一些莫名其妙、徒具形式的文化垃圾,反而让传统“污名化”。“为往圣继绝学”,终究是要落实到实践之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