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3年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三)语文(满分120,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sì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________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________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________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________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杀lù________sì我国殇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词语填入选文横线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A.聚会回忆创造怀念B.集会回想发动思念C.集会讲述制造悼念D.聚会讲解制造追悼【答案】(1)①戮②祀③shāng(2)C【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字音字形。lù——戮:屠杀。sì——祀:祭祀。殇——shāng,意为:战死者。【小问2详解】考查词语运用。第一空:聚会:(人)会合。集会:集合在一起开会。集会的规模要远远大于聚会。此处应用“集会”。第二空:回忆:回想。回想:想从前的人或事情。讲述: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讲解:解说,解释。根据后面的“史实”可知,应用:讲述。第三空:创造:建立、想出或做出从未有过的事物。发动:使行动起来。制造: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根据后面的“惨案”可知,应用:制造。第四空:怀念:心里惦念着不能忘怀。思念:想念;惦念。悼念:对死者哀痛地怀念。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根据后面的“死难同胞”可知,应用:悼念。故选C。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B.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C.老师耐心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D.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A发电量不能接输送,把“发电量”改为“发的电”。B否定不当,去掉“不”。C词语顺序颠倒,改为“老师耐心指出并纠正了”。3.下列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排比)C.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比喻)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A.判断错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有问有答是设问,而非反问。故选A。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一项是()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B.去年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的电视热剧《人世间》,取材于梁晓声的同名小说《人世间》。梁晓声说,这是他想写给普通年轻人看的故事。C.《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D.是躲在房间里悄悄打游戏呢?还是认认真真上网课?刚从父亲手里接过手机的小强竟然犹豫了好一阵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的运用。D.句中的两个问句是选择问,二选一,只在句末用问号。故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故选D。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一项是()A.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来代指家乡、学生、月亮、音乐等。B.《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C.生活中,我们常用到一些尊称和谦称。如:谦称自己“鄙人”“不才”等;而“令尊”“令堂”则是对自己父母的尊称。D.乐府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人称这些诗为“乐府”或“乐府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C.“令尊”“令堂”是对对方父母的尊称,并不是自己对自己父母的尊称。故选C。6.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4)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5)同学离别在即,李佳让好友写离别赠言。好友在其赠言栏写上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角声满天秋色里②自缘身在最高层③枯藤老树昏鸦④小桥流水人家⑤悠悠我心⑥海内存知己⑦天涯若比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缘、藤、悠悠、知己、涯。7.下面是李佳佳同学所做的“《水浒传》人物形象”读书卡片,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选项人物主要事迹个性特征A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智取二龙山豁达明理、粗中有细B林冲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醉打蒋门神胆小懦弱、忍辱负重C武松打虎景阳冈、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有仇必复,有恩必报D李逵江州劫法场、沂岭杀四虎、元夜闹东京简单粗豪、直爽率真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B.大闹野猪林的主角是鲁智深,林冲只是被动的配角;醉打蒋门神是武松的事迹;说林冲胆小懦弱欠精准,应为安分守己。故选B。综合性学习。(5分)2021年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促进“馆校结合”,某班将开展以“走进博物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1~2020年中国博物馆数量统计图【材料二】5月17日,天津南开大学博物馆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再现了北京故宫、云冈石窟的场景,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沉浸与交互式的视听盛宴。师生在复原场景中观赏、行走与互动,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与历史的魅力。【材料三】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天津老城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红色基因代代传——甘肃省环县革命斗争史回顾展”的线上云展览。这种展览形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促进了东西部“文博”交流。【材料四】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天津博物馆推出了同款香草口味雪糕,高度还原了玉壶春瓶的样子。这款文化创意雪糕,以一种创新的方式,使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博物馆以更多元的形式展现历史文化的风采。8.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9.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的三家博物馆开展了哪些富有创意的活动。【答案】8.十年来,中国博物馆数量逐年递增。9.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沉浸与交互式活动;举办线上云展览,促进东西部“文博”交流;推出了新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多元形式展现历史文化风采。【解析】【分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图表的标题是“2011~2020年中国博物馆数量统计图”,那么结论的内容应该和中国博物馆数量有关;再看从2011~2020年间中国博物馆数量的变化,从2011~2020年间博物馆数量分别是:3589.3866.4165.4510.4692.4873.5136.5354.5535.5788,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可得出“十年来,中国博物馆数量逐年递增”的结论。【9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由材料二“5月17日,天津南开大学博物馆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再现了北京故宫、云冈石窟的场景,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沉浸与交互式的视听盛宴”的内容,可概括为: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沉浸与交互式活动。由材料三“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天津老城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红色基因代代传——甘肃省环县革命斗争史回顾展’的线上云展览。这种展览形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促进了东西部‘文博’交流”的内容,可概括为:举办线上云展览,促进东西部“文博”交流。由材料四“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天津博物馆推出了同款香草口味雪糕,高度还原了玉壶春瓶的样子。这款文化创意雪糕,以一种创新的方式,使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博物馆以更多元的形式展现历史文化的风采”的内容,可概括为:推出了新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多元形式展现历史文化风采。二、阅读(共43分)(一)(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0.请你概括诗中突出表现了梅花的哪些高尚品质。11.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0.突出了它坚忍不拔、直面艰难、高洁清远,不同于众、自信乐观、坚持操守的品质。(写出其中3点即可,)11.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衬托、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坚信自己高洁品质可以传扬天下的思想感情。【解析】【10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大意: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写出了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忽然在一夜之中,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大地。衬托出梅花的坚持操守,素雅高洁。【11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赏析诗歌的写作手法,要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去分析。诗歌大意: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诗的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表达出作者坚守自己的思想操守、不落入俗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二)(14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12.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百废具兴(2)前人之述备矣(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4)日食米一升1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15.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的句子回答)16.《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看法。【答案】12.(1)通“俱”,全、皆;(2)详尽;(3)轻视、看不起;(4)每天。13.D14.(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15.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16.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句意: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通假字,同“俱”,全、皆;(2)句意: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备:详尽,完备;(3)句意: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轻:轻视,不在乎;(4)句意: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日:名词作状语,每天;【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原句应为“高之庙堂”。A.“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是代词,指这件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与C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以养群从之贫者”中的“之”是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故选D。【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有:(1)以:介词,因为;(2)贤:贤明;令:善良,美好;奉:尊奉,奉行;废弛:废止,废弃。【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人物精神品质分析。由乙文中“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可知,范仲淹是一个心系他人,乐善好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心中有大爱的人,对应在甲文中应为“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两句。【16题详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由甲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及乙文中“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可知,范仲淹的忧乐观就是忧国忧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时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疾苦,国家安定了,他才乐;百姓富足了,他才乐。【点睛】参考译文【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诸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乙】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三)(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人均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长了1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2018年达到5621公斤,比1996年增长25%以上。——总产量连上新台阶。2010年以来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到2018年产量近6.6亿吨,比1996年的5亿吨增产30%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2018年,谷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比1996年增加1.6亿吨。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材料二】根据今年世界粮食日的倡导,中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确定了“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粮食产业是篇大文章,强调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要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要大力开展(有改动)粮食节约行动,加强全链条节粮减损;要积极开展粮食安全国际合作。【材料三】人均浪费粮食的数量(千克/年)【材料四】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四市的366家餐馆,进行逾2年的实地调研。报告显示,四市平均人均浪费量为每餐每人93克,浪费率达12%。根据2015年城市餐饮人数和人均浪费量推算,中国城市餐饮每年浪费总量约1700~1800万吨。不同的就餐场景,浪费情况各有不同。在外就餐,大型餐馆人均浪费量高于小餐馆,达每餐每人132克,远超平均值93克。17.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努力,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B.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2018年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达到5621公斤。C.粮食总产量连续跨上新台阶,2010年以来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D.实现谷物基本自给,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比1996年增加90%以上。18.根据【材料三】的图表信息,从【材料二】中摘录出与之相关的句子。19.结合生活体验,说说【材料四】中大型餐馆人均浪费量高的原因。20.请依据以上材料相关内容,为日常杜绝餐桌浪费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7.D18.要大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加强全链条节粮减损19.示例:大型餐馆聚会较多,从朋友聚餐、商务宴请到婚礼酒席,人们最注重的是“面子”,菜量往往超过实际需要;另外,宴请往往伴随大量酒水的饮用,但肚皮有限,食物浪费就更为严重;剩菜剩饭的处理回收没有合理通畅的渠道。20示例:家中吃饭:按需购买,合理储存,定量准备,现吃现买;外出就餐:按需点餐,适量用餐,如有剩余,打包带走:吃自助餐:勤拿少取,吃多少盛多少;点外卖时:小份适量,选择拼单。【解析】【17题详解】D.根据【材料一】“2018年,谷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比1996年增加1.6亿吨。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可知,“比1996年增加90%以上”表述有误;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内容理解。【材料三】中的图表是对“人均浪费粮食的数量”数据的统计,橘黄色代表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蓝色代表的是消费者的浪费,大部分粮食都被浪费掉了;与【材料二】中“要大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加强全链条节粮减损”有关,是应对“粮食浪费”问题的举措。【19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根据【材料四】结尾段“不同的就餐场景,浪费情况各有不同。在外就餐,大型餐馆人均浪费量高于小餐馆,达每餐每人132克,远超平均值93克”,联系现实的情况,从朋友聚餐到婚礼酒席,人们讲究“面子”,常常会到大餐馆就餐,超过实际需要点餐;与此同时还会点大量酒水,相对来说食物吃得较少,会造成粮食浪费,而没有打通剩菜剩饭的渠道。【20题详解】本题考查建议从不同角度提出“节约粮食”的建议即可;如:减少外出就餐,在家中就餐时,按需定量购买,不囤积食物,避免霉变等造成的情况发生;在外就餐时,可尝试分餐,若有剩菜时,打包带走;吃自助餐时,少取多拿,根据自己的食量取餐;点外卖时,根据食量买食物,等等。(四)(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最美的一觉①我读初中时,大哥就已辍学帮父亲去后山采石场拉石头了。那时家里穷,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于是大哥选择了放弃,帮家里干活供我上学。②大哥和我睡在一间小屋里,大木床是父亲钉的。拉了一天的石头,大哥吃过饭上床便睡。大哥总是侧卧着睡觉,蜷着双腿,有时在灯下学习的我抬起头看见大哥睡觉的样子,心中便会涌起浓浓的感动与感伤。后来我上了镇里的高中。镇上高中离我们村有9公里的山路,我每天都要步行上学。当初父母也让我住校,我坚持不住,除了为省钱,更是想和大哥住在一起。③那时我的个子已远远地比大哥高了,可就是这样瘦小的大哥,把一车车的石头拉到了山外,用窄窄的双肩,撑起这个贫穷的家。④那天,干了一天活儿的大哥刚从山里回来,饭还没顾上吃,便被舅妈带着去相亲了,这是第一次有人给大哥介绍对象。大哥很快便回来了,说对方是个寡妇,没有看中他。⑤吃过饭,大哥便回屋躺下了,依然是侧卧的姿势。那晚我没学习,早早地躺在大哥身边。大哥并没有睡着,过了好久,他忽然问我:“小弟,知道大哥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我的心变得沉重起来。大哥说:“我就是想能平躺着好好睡上一觉!小弟,平躺着睡觉是不是很舒服?”【甲】黑暗中,我的泪汹涌而出。⑥大哥生下来就是驼背,后背高高耸起,像背了一个大大的包袱。他只能侧卧着睡觉,整日超强度劳动的他,能平躺着睡一觉竟成了最大的心愿!⑦第二天,我早早地回到家,把床板拆下来。翻出父亲的木锯,在大哥睡觉后背的位置,用锯锯开了一个方洞,然后把床板安回去,铺好了褥子。⑧大哥回来了。吃过饭上床睡觉,我说:“大哥,今晚你可以平躺着睡一觉了!”大哥一愣,我掀开了被子,床凹下去一个坑,大哥的眼睛一下子湿了。⑨那天晚上,大哥平躺在床上,痛快地舒展着四肢,不停地说道:“太舒服了!从头到脚都可以好好休息了!”【乙】在黑暗中,我的泪水又一次滑落。⑩第二天早晨,大哥显得比平时都有精神,连腰背都仿佛挺直了许多。可是晚上放学回来后,发现大哥把那块床板又钉上了。他对我说:“有昨晚那一觉就够了,知道了平躺着睡觉的滋味儿。以后还是老样子吧,我怕睡惯了自己会变懒啊!”⑪我的心颤抖了:大哥是不想让自己过得太舒适了。看见我难过的样子,大哥轻声说:“别难受,小弟,总会好起来的。我会记住昨天晚上的,那是我这辈子睡得最美的一觉!”⑫如今,我已远在千里之外,大哥依然在家乡忙碌。我在心底默默祝福着大哥,祝福他里每个夜里都能有最好的梦。21.在文中找出两个与第②段划横线之句相照应的句子。22.文章【甲】【乙】两个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3.试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大哥的人物形象。24.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我)翻出父亲的木锯,在大哥睡觉后背的位置,用锯锯开了一个方洞,然后把床板安回去,铺好了褥子。25.“亲情,是一缕剪不断的丝线,把浓浓的血脉紧紧缠绕在一起”,请你围绕“亲情”写一段话,抒发你的感悟,或者分享你与亲人间的温馨故事。【答案】21.①吃过饭大哥便回屋躺下了,依然是侧卧的姿势。②“我就是想能平躺着睡一觉……平躺着睡觉是不是很舒服?”③大哥生下来就是驼背,后背高高耸起,像背了一个大包袱、只能侧卧着睡觉。22.【甲】句:疼惜伤心之泪。大哥人好心好、可天生残疾、命运不幸、连平躺着睡一觉这样再普通不过的事也不能做到,深爱大哥的“我”心疼大哥,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乙】句:喜忧参半之泪。“我”帮大哥实现了平躺着睡一觉的愿望、内心欣喜,但大哥的命运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所以“我”依然会担心、感伤、难过。23.示例:从“这样瘦小的大哥、把一车车的石头拉到了山外、用窄窄的双肩、撑起这个贫穷的家”可以看出来、大哥是一个能吃苦、责任感极强的人;②从“于是大哥选择了放弃、帮家里干活供我上学”等语句可以看出、大哥深爱家人、为家庭、为弟弟甘于奉献;③从“我怕睡惯了自己会变懒啊”等语句可以看出、大哥严以律己;④从他身体残疾能坦然面对、第⑪段弟弟难过、大哥反而安慰弟弟可以看出、大哥还是一个身残志坚、豁达乐观的人。24.动作描写、“翻”“锯”“安”“铺”等一系列动词、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我”为了能让大哥平躺着好好睡一觉而不怕麻烦、精心安排的情景、表现了“我”对大哥深深的爱。25.能围绕“亲情”抒写感悟、或分享与亲人间的温馨故事、言之成理即可。【解析】【21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第⑤段中的“吃过饭大哥便回屋躺下了,依然是侧卧的姿势”,“我就是想能平躺着好好睡上一觉!小弟,平躺着睡觉是不是很舒服”,第⑥段中的“大哥生下来就是驼背,后背高高耸起,像背了一个大包袱、只能侧卧着睡觉”与画线句相照应。这几句都提到了大哥侧卧着睡觉。【22题详解】考查语句赏析。甲句:大哥人好心好,在作者读初中的时候,就辍学帮父亲去采石场拉石头,“用窄窄的双肩,撑起这个贫穷的家”。大哥命运不幸,和一个寡妇相亲,却没被对方看上。从小生来就是驼背。联系甲句前句“我就是想能平躺着好好睡上一觉!小弟,平躺着睡觉是不是很舒服”可知,大哥连平躺着睡一觉这样再普通不过的事也不能做到,联系第②段中的“我坚持不住,除了为省钱,更是想和大哥住在一起”可知,我深爱着大哥,所以此处的泪水是对大哥的同情、怜惜、伤心之泪。乙句:联系前句“那天晚上,大哥平躺在床上,痛快地舒展着四肢”可知,在我的帮助下,大哥终于实现了平躺着睡觉的愿望,我心中高兴。联系末段中的“如今,我已远在千里之外,大哥依然在家乡忙碌”可知,大哥的命运并未发生改变。我依然为大哥感到伤心难过。所以此处的泪水是喜忧参半之泪。【23题详解】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③段中的“这样瘦小的大哥、把一车车的石头拉到了山外、用窄窄的双肩、撑起这个贫穷的家”可知,大哥是一个能吃苦、责任感极强的人。根据首段中的“于是大哥选择了放弃,帮家里干活供我上学”可知,大哥深爱家人、为家庭、为弟弟甘于奉献。根据第⑩段中的“以后还是老样子吧,我怕睡惯了自己会变懒啊”可知,大哥严以律己。根据第⑪段中的“看见我难过的样子,大哥轻声说:‘别难受,小弟,总会好起来的。我会记住昨天晚上的,那是我这辈子睡得最美的一觉!’”可知,大哥是一个身残志坚、豁达乐观的人。【24题详解】考查语句赏析。根据句中的“翻”“锯”“安”“铺”等词语可知,这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联系前一段中的“能平躺着睡一觉竟成了最大的心愿”可知,此处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为了能让大哥实现平躺着睡一觉的愿望而不怕麻烦、精心安排的情景。联系人物心理可知,我这样做,是为了实现大哥的愿望,表现了我对大哥的爱。【25题详解】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对于亲情的感悟和自己有关亲情的故事即可。如:亲情是一杯热茶,替你祛除体内的寒冷。亲情是一盏明灯,替你带来黑暗中的光明。亲情是一个软床,替你赶走身心的疲劳。没有什么比家更温暖,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三、写作(共5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显灵气,养静气,存浩气!在“书香校园·圆梦阅读”的主题活动中,耘梦文学社向全校同学发出了征文启事,你可以从以下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写作任务:任务一:请写一篇记叙文,向大家讲述你的读书故事。任务二:请你以“曲一模”同学的身份,给好友写一封信交流读书感受,写信日期为2021年4月15日。任务三: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作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答案】例文一:我的读书故事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题记我可是一只小书虫,最喜欢看书了。自打我识字以来,就不停地肯起书来,仿佛这些滔滔不绝的知识正牵引着我,让我怎么也放不下。在众多的书籍当中,唯有《三国演义》,受我独爱,百看不厌。在别的小朋友眼里,这些什么“之乎者也”就是天书。而在我眼里,他们仿佛是有趣的符号,一边跳动着,一边把我领向知识的海洋。刘备的求贤若渴,关羽的忠义之气,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奸诈多疑,让我明白很多道理。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爸爸拎着一个大袋子回到家里,把它放在了书房里。看样子还沉甸甸的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好气的我放下手中的工作,蹑手蹑脚地走进书房。“还好,没人。”我轻声呼道。像小偷一样,我悄悄地把门关上,轻轻地打开书——哇!是一本包着绿色书皮的厚书,真漂亮!上面还有四个深黑的大字“三国演义”!当我在欣赏时,爸爸进来了,“你在干什么?”“我在看书。”心虚的我理直气壮地说。“这本书你还看不懂……”没等爸爸说完,我就大声嚷嚷:“别说了,还有什么事我办不到,我能把这本书全看完。”说着,捧着书,大步向客厅走去。本以为和其他课外书一样,一眼就能读懂它。可刚一翻开书便傻了眼,哇!这是什么书,那么多字不认识,意思就更别想知道了。每次拿起那本书,我就头晕,好几次都想放弃了,但一看那深黑的大字,我又不由自主地拿起来,认真地考着仿佛它们在暗暗鼓励我:“洋洋,加油!相信自己行,努力求成功。”渐渐地,我的信心越来越足,发誓一定要读通《三国演义》,不会的字、词、句到古语词典里找、查询,再按自己的意思理解;不懂的人物与篇章上网查询;重要的地方摘记下来,努力背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读通《三国演义》了。课余时,我经常拿《三国演义》来解闷,看到他们精彩的打斗过程,我一点也不闷了,仿佛喝了兴奋剂一样。有一天我和一位高个子哥哥举行了一场“三国”知识大比拼。我答对了将近全部题,大家一个劲儿地夸我,爸爸也对我刮目相看。我心里别提有多美。从那以后,我更加喜欢看《三国演义》了!因为他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坚持就是胜利”!现在,书的封面上那四个深黑的打字“三国演义”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仿佛还在说:“加油,洋洋!”例文二:亲爱的XX:最近可好?假期中我读了不少书,也从书中汲取了很多知识。我觉得读书让人获得真知,远离浅薄。我读周国平的《妞妞》,目睹一个短暂的小生命从诞生走向灭亡,她只在这个世界停留了一年半,那么可爱、天真,却因为妈妈在做孕检时,医生犯下的错误,而不得不承受癌症的折磨。“一万三千五百片安定,可以放倒二十七头大象,二百七十个成人。妞妞得到的却是许久未有的长达十个小时的安适。”这该是一个怎样顽强的小生命?在最需要睡眠的年纪里,拥有“许久未有的长达十个小时的安适”。那么多安眠药,都无法让这个痛苦的小生命离开。但是她是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小小的生命,她最终还是走了。一直在心中久久回荡的,不是其间父女感情有多深,而是一个一岁半的小生命对癌症的乐观与隐忍,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与历史对话。余秋雨先生用独特的笔触扣人心弦的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华夏文明的故事,一次次独一无二的旅行,只不过目的地是无止境的历史长河。他享受各地的美景,他看到的,还有美景之下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书籍让我走出无知的小小世界,走向求真的路。我热爱读书,它让我明理,让我思考,怀着对文字的敬重之意去看世界的千姿百态,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潜移默化中,我的头脑被充实,生命得到丰盈。尼采曾有言:“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读书不一定让人孤独,但不爱读书的人多数庸俗。如果你也有一个求知的心,就去读书吧!你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呢?也写信给我谈谈吧!祝一切安好!你的同学:曲一模2021年4月15日例文三: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八十年前,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某报社工作。他常年跟随红军生活,孤身一人,探索红色中国革命,将其所见所闻真实记录,汇编成一部纪实性报道作品。手捧《红星照耀中国》,曾经的一幕幕历史画面,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书中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看后却令人惊心动魄,震撼不已: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祖国的领土,敌人残忍的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在国难当头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挽救危局……中国工农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顽强作战,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方多次包围,摆脱险境,四渡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渡金沙江……红军的有勇有谋让我叹服,他们不得已进行的大规模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谓历史奇迹,体现出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素质,几乎无人再敢小瞧这只骁勇善战的军队,无人再敢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在作者笔下,仿佛能听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看到许多杰出的革命前辈们镇定自若,部署着作战计划、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百折不挠的进行着革命工作……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心中崇高的革命信仰!这部书是一部浸满鲜血的历史图册,它让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所经受的苦难和牺牲,懂得我们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来自昔日中国革命前辈们的浴血奋战。这部书的魅力,就是描绘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军队顽强拼搏、不屈不挠、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赞颂了领袖人物的伟大,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令人骄傲的历史!当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新中国的建设,更需要我们继承革命精神,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