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1页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2页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3页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结论。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辩”的味道。3.学会文中人物阐明自己观点时用“观点+理由”的表达方法,懂得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并能迁移这种方法的能力。4.体会孔子谦虚及两小儿善于观察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结论。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辩”的味道。教学难点学会文中“观点+依据”的表达方法,懂得这样表达的妙处,并迁移这种方法。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日初出

日中

大(近)

小(远)

凉(远)

热(近)观点+依据

有理有据教学过程一、辩论激趣,引入课题。1、课前辩论,抛出辩题:“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板书“辩”)2、师:你们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很难说清谁对谁错,老师在这节课结束后会告诉你们答案。可是在我国两千多年前,两个小孩儿辩论的一个问题,连圣人孔子都无法回答,他们究竟在辩论什么呢?(板书:日)3、温故知新,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背诵积累含“日”的诗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诗人的眼里,红日是景,是画,诗,可是在两个小儿的眼中,却是一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一)了解学情,指导学习文言文。(二)朗读课文,形成语感。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根据课件提示在书上划出停顿。)3、提高难度,全班齐读课件竖行呈现的古文。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三)弄懂大意,出示选择题检查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情况。1、指名说出课文大意。2、出示选择题: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三、检查学情,品析课文。(一)学习两小儿辩论的理由。1、听写词语。(要求:一次念两个词语,每次只念一遍。指名上台板书。)

(1)第一组:

车盖

盘盂

a.出示图片,观察大小。

b.朗读词语,读出“大”与“小”。(2)第二组:沧沧凉凉

探汤

a.用这两个词分别形容秋天和夏天。

b.指名上台用肢体语言表演这两个词。

C.理解“汤”的意思,学习含“汤”的成语并运用。

D.齐读词语。2、在“车盖”与“盘盂”,“沧沧凉凉”与“探汤”之间连线,学生仔细观察,谈谈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明白这两对词语分别是形容太阳的形状与温度,或者视觉与触觉。(板书:形状,温度。)3、找出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思考两小儿是怎么观察太阳的。4、根据老师的问题朗读两小儿辩论的句子。指名朗读。a.一小儿从形状的角度观察太阳,他发现————b.而另一小儿从温度的角度观察太阳,他发现————5、全班根据老师的问题回答。(反过来问:先温度后形状)6、在“车盖”与“沧沧凉凉”,“盘盂”与“探汤”之间划上大括号,学生默读课文,谈谈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明白第一组是“日始出”,第二组是“日中时”。(板书:日始出,日中时。)指导朗读:一儿曰:日初出——,一儿曰:及日中——

一儿曰:日初出——,一儿曰:及其日中——7、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太阳,为什么两小儿观察的现象不一样?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学生自由读,仔细体会。8、老师继续从形状和温度两个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读课文。(能背的则背。)9、近大远小,近热远凉的道理,你认同吗?四、变身两小儿,演绎辩斗赛。1.因为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学生在书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老师引导朗读。a.从形状的角度观察太阳的小儿得出的结论是:——b.从温度的角度观察太阳的小儿得出的结论是:——2、两小儿有各自不同的观点,也有实实在在的依据。争的可谓是难分难解。指名演“辩”。

a.先用白话文,师生辩。

b.再用文言文,男女辩。

C.指名三个学生上台演“辩”。五、明白道理,悟子品质。1、师:刚才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两小儿:善于观察、有理有据;(板书:善于观察

有理有据)2、师:作为裁判者,孔子为何不随便下个结论呢?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从这场辩斗中,你还明白了什么?

孔子:实事求是

学无止境(板书:实事求是

学无止境)3、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

a.请两个学生示范太阳与地球的运转关系;

b.老师在黑板上画图示意。

C.教师适当补充。4、语用训练。(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两小儿辩论的逻辑:显摆观点,再说理由。(2)温习《夸父逐日》。用所学方法练笔:在你眼里,夸父是英勇顽强还是自不量力?

六、课堂总结。1、师:孔子作为裁判者,为何不随便下个结论呢?用他自己的话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孔夫子们,可畏的后生哪!两小儿辩日不但辩出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