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基础训练1.西周宗法制中.周王室享受大宗待遇的是①周武王正妻所生之长子

②周成王之妾所生之子③武王之弟周公旦妻子所生长子

④周宣王嫡长孙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2.《尚书汤哲》中载,成汤伐夏桀时,对不愿在农忙季节去征讨夏桀的士兵们说:“今尔有众,汝日: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据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已经出现 B.商取代夏是历史必然C.社会转型速度加快 D.农业是重要经济部门3.西周的分封制是一个由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通过分封把周王朝的政治体制、典章制度、文化意识等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形成了各地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由此可知分封制A.便利于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促进了国家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使地方逐渐丧失发展的独立性4.下图中的青铜器物为簋,是中国古代的器皿,也是重要的祭祀礼器。西周时期,其使用数量有严格等级限制,根据史书记载,只有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而诸侯则使用七鼎六簋,卿大夫使用五鼎四簋。战国以后慢慢就不用做礼器,其使用较为随意,只做为普通餐具。簋功能的变化(

)

A.反映了铸造技术的进步 B.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C.改变了民众的饮食习惯 D.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5.大禹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以下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A.治理黄河水患B.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C.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桀,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将夏朝的都城设立在阳城6.如图为商周时期主要政治制度的变迁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

)A.政治疆域概念模糊 B.造成等级森严的贵族统治体制C.王权呈现强化趋势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7.如图是某位学生整理的西周制度史。据史实判断,①②处应填入的是(

)A.内外服制、原始经济 B.内外服制、井田制C.分封制、井田制 D.分封制、原始经济8.在商王“中丁”以前,凡法定配偶所生儿子,都有权继承王位,凡兄弟皆以长幼为序,兄终弟及,幼弟死后王位应复归于长兄之子继承。这说明“中丁”以前A.王位继承以父死子继方式为主 B.没有形成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C.王权继承与神权思想紧密结合 D.兄终弟及取代了嫡长子继承制9.云南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1965年5月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这可以作为研究元谋人的(

)A.文字史料 B.影像史料 C.口述史料 D.实物史料10.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翼,东控徐淮。(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C.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1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内外朝制 B.封邦建国制度 C.郡县制 D.行省制12.“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内外服制13.据考古发现,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近乎完整的城墙和城门,型制宏大的贵族墓葬区,特殊的祭祀区,手工作坊区,仓储区,还有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这说明陶寺遗址A.使传说时代的历史成为信史 B.奠定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C.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 D.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14.2019年7月6日,中国良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包含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钱等诸多器型,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这主要表明良诸文化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B.具备文明时代特征C.文字处于成熟阶段 D.私有制度已经确立15.商代的诸侯控制区属于A.内服 B.外服 C.王畿 D.京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历史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如表是考古工作者挖掘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实物图片和简要介绍。遗址文物简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果实、种子。其中稻谷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罕见的。此外,也有如橡子、菱角、酸枣、芡实等富有淀粉果籽的出土。半坡遗址中出土了丰富的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以红色、红褐色为主,有炊煮器、食用器、水器、储藏器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生产工具,有伐木开荒、分劈木板的石斧、锛和凿,有翻地松土的石铲、锄,有收获季节里收割用的石刀、陶刀及将禾穗加工成粮食的石磨盘和磨棒。——摘编自中国社科院《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相关考古报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参考答案:1.A2.D3.B4.B5.C6.C7.C8.B9.D10.B11.B12.C13.D14.B15.B16.提示这两则材料反映了西周统治者从重神观念向重人观念的转变,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民的重要性,这一转变对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产生有重大影响。孔子、孟子的'仁'与'仁政'思想,以及历代以民为本、民为邦本的呼声,在治国理政上发挥出积极作用。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比较好的时期,也是民本思想受到重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