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收受干股类受贿犯罪_第1页
如何认定收受干股类受贿犯罪_第2页
如何认定收受干股类受贿犯罪_第3页
如何认定收受干股类受贿犯罪_第4页
如何认定收受干股类受贿犯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认定收受干股类受贿犯罪2007年7月8日,“两高”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第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的,以受贿论处。进行了股权转让登记,或者相关证据证明股份发生了实际转让的,受贿数额按转让行为时股份价值计算,所分红利按受贿孳息处理。股份未实际转让,以股份分红名义获取利益的,实际获利数额应当认定为受贿数额。”为了正确理解、适用本规定,下面着重探讨三个问题:

一、红利与孳息的关系

阅读本条规定,最先诱人思考的问题就是受贿犯罪中涉及的“红利”究竟是否“孳息”?“红利”是否因为“股权转让登记”等而发生《意见》所述的性质上的变化?为了厘清相关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梳理以下思绪:

1、什么是孳息?根据《辞海》的解释,“孳息,原物的对称。物和权利产生的收益。分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孳息的所有权通常随原物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如用益物权)的转移而转移”1。由此可见,“孳息”是一种产生于“原物”的利益,其产生的途经有天然与法定两种。孳息对原物首先具有依附性,没有原物就无所谓孳息,且二者的所有权具有相伴转移之特性。同时,孳息与原物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仅产生的时间有先后之分,而且孳息的产生还常常具有或然性,并非原物之后必有孳息,故二者不可等同视之。从刑法视野看,“犯罪孳息”通常与经济、财产犯罪的对象物相伴而生。如贪污、挪用公款从事营利活动产生的增值,受贿艺术品或房屋后转手高价倒卖而获取的非法利润等皆是适例。这里的公款、艺术品和房屋可谓“原物”,其被用于经营活动或者倒卖、销赃后的价值增值就是“犯罪孳息”。由于原物往往是特定犯罪的犯罪对象,其价值或数量大小能够从罪量方面揭示具体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因而大多被认定为相应犯罪的犯罪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基础要素。犯罪孳息均产生于犯罪行为既遂之后,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大多被当作量刑情节来评价2。换句话说,犯罪孳息的价值一般不能计入犯罪数额。究其缘由,这既是出于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量刑原则立场的考量,因为,我们不能把犯罪时行为人没有或者难以预期、客观上又具有或然性的事实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基础要素。在法理层面,将犯罪既遂后的事实纳入量刑情节来考虑,也更显合理性。

2、红利是否孳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红利是指企业分给股东的利润”3。红利没有定率,依公司、企业的利润而定。从逻辑层面讲,红利因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利润而生,按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多少分配。股份与红利,确如原物与孳息,二者也具有上述依附性和或然性的特征。因此,在公司、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与分配关系中,红利确实可以看成股份的孳息。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常规中总见例外。如盗窃犯罪中的高额销赃数额,实务上就不按常规认定为犯罪孳息,而直接作为犯罪数额认定。从司法实践情况看,受贿犯罪中涉及的所谓红利,可能也宜作为例外来评价。主要理由在于:受贿犯罪中所涉及的红利,与通常所说的犯罪孳息至少存在三点不同,值得充分股份以后,如果其与该公司、企业的其它股东一样,实际参与了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或管理活动的,这时候国家工作人员分享的红利,就是其进一步利用受贿所得的股份而产生的收益,当然属于《意见》所指的“受贿孳息”,不能计入受贿犯罪数额,应当依法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尽管这种情形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少见,但是不能绝对排除其发生或存在的可能性。其次,在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特定公司、企业行贿的股份以后,虽然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实际参与该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或管理活动,但其以红利名义获取的确实是该公司、企业按比例分配的经营利润的,应当将此种红利视为“受贿孳息”,不宜计入受贿犯罪数额。理由很简单,因为司法解释对此作了明文规定,我们应当依法进行裁判。再次,在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特定公司、企业行贿的股份以后,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实际获取的不是该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利润,而是该公司、企业以分红为名继续给予的贿赂款物的,由于国家工作人员获取的不是真实的公司、企业的红利,故不符合《意见》的规定,应当将此种名义上的红利直接认定为受贿犯罪数额,与非法收受的股份价值相累计,依法予以定罪量刑。这种情形在司法实践中并不鲜见,应当注意甄别事实真伪,与“受贿孳息”区别认定。

二、干股的价值与认定

根据《意见》第二条的规定,“干股是指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据此,受贿犯罪中所涉及的“股份”,一般均可称为“干股”,二者具有同一性。另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股份是指股份公司或其它合伙经营的资本单位”4。在日常用语中,股份不仅指资本单位,也指在股份公司、企业中的一定量的资产。如有无公司股份,就是指有没有在公司里投入、拥有资产。受贿犯罪中的收受他人股份,也是重在揭示股份的资产价值含量。由于股份依发行主体不同,其价值表现形式或实现方式也有所差异,因此,受贿犯罪中涉及的股份或曰干股的价值认定问题,有必要分类加以讨论。

1、上市公司股份价值的认定。如所周知,上市公司股份的价值主要是通过股市中相应股票的交换价值来体现的,与上市公司的实际资产量并不直接发生关联。哪怕是生产经营可能处于资不抵债之窘境的ST公司,其股票在证券市场上依然存在交换价值。受贿人通过股票交易,能够随即兑现股票所代表的财产利益,而不需要与相应的上市公司及其资产状况发生关系。所以,对于非法收受上市公司股份的受贿犯罪来说,无需评估公司的实际资产状况,只需核实相应股票在特定日期“成交的平均价格”5,由此即可计算出所收受股份的具体价值。

那么,究竟是以“受贿日”还是“案发日”的股票市值作为受贿数额?实践中曾有同志提出,受贿案件中涉及的股票,通常都是盈利状况很好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受贿人获得该种股票后,一般都能在其后的交易中获取丰厚的股票收益。因此,较之于受贿日而言,以案发时的股票市值计算受贿数额,更能体现绝大多数受贿人非法获利的实际状况。笔者以为,对于刑法上财物价值的计算,实践中大多都是以“犯罪日”为基准计算有关犯罪数额,这样能够相对准确地揭示具体危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质及其程度。如“98年盗窃罪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就是适例之一。只有某些犯罪日期难以准确认定或者以危害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害后果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才以“案发日”为基准计算相应的犯罪数额或者损害后果。如伪造货币、玩忽职守等犯罪所涉及的“外币面额”和“重大损失”的计量等属于此类6。受贿股票的价值计算问题,显然不属于后种类型,因此有必要遵循常规、按犯罪日的股票价值计算受贿数额。况且,股票价格的涨跌均属股市常态,如果案发日受贿股票的价格大幅下挫,能否以此认定受贿数额,甚至不作为犯罪追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在案发日之前受贿人已经将股票抛售的,自然也不存在案发日的股票市值问题。由此可见,以“受贿日”为基准认定所收受股票的犯罪数额,将“案发时”受贿人实际非法获利的事实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应当讲具有更多的合理性。

2、非上市公司股份价值的认定。与上市公司的股份比较,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的股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一是股份的价值大小,直接由所占公司资产量的比例来体现;二是股份价值的实现方式,因为不存在专门的股份或股权交易市场,大多只能通过个别的转让方式来即时兑现股份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非上市公司的股份不存在股市中变动不居的交换价值,但伴随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及资产量的升降,其价值实际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或增减。因此,准确认定受贿之日特定公司的资产量,对于正确认定对应股份的价值大小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计算特定公司的资产量?实践中有必要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能否径直将公司的注册资金额视为资产量?从司法实践情况看,不少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在成立时及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投入生产、经营的资产量往往大于注册资金额,其目的就是为了相应减少将来承担“有限责任”的基础分量。另有一些公司的注册资金额本来就是虚报而成,其与实际资产量之间自始就不相符合。有鉴于此,尽管我们比较容易查核注册资金额的大小与真伪,而对实际资产量的查证难度要大得多,但是,为了准确计算股份价值及相应的受贿数额,我们还是不能求简避难,在关注司法效率时损及刑法的公正价值。

其二,如何认定负债经营公司、企业的资产量?负债经营是现代公司、企业的经营方式之一,这类公司、企业也可能牵涉到贿赂股份案件。单从公司、企业的会计帐簿资料看,可能存在公司、企业的负债额明显大于资产量的情形。在此,能否认定该种公司、企业的资产量为负数,相应的股份价值为零呢?譬如,某公司自有资金100万,另外举债500万投入某一盈利前景很好的经营项目。就该公司的股份价值的认定来说,笔者认为以下两个要点是值得充分关注的:首先,根据“债权优于股权”的公司法原则,在计算股份的价值之前,有必要将公司的债务先行予以清偿。易言之,只有公司的净资产才能作为相应股份价值认定的基础,决不能颠倒债权与股权的关系,不当扩大股份的价值。其次,在优先清偿债务时,应当注意区分债务的不同情状或种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债务资金可能存在两种状态:即有的可能正处于经营、盈利的过程之中;有的则属于已经亏损待偿的真实债务。无须赘言,二者对于公司资产的计量来讲,应当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前者,虽然还不能计算出经营利润或收益作为公司资产,但至少不能与已经亏损形成的债务同等看待。对于后者,则应当从公司资产量中划出相应的资金,用于优先清偿。从司法操作层面说,只要没有证据证明举债资金已经部分或全部亏损的,就不能简单以会计帐簿为依据,从公司资产量中扣减相应的负债数额。据此,负债经营公司、企业的股份价值,最终应当以受贿之日该公司、企业拥有的净资产量为基础进行计算。至于受贿人持有该种公司、企业的股份,股份价值大多增值的情形,因前面已经述及不宜以案发日为基准计算变化中的股份价值,故将其作为量刑情节考虑是适当的。

3、特殊“干股”价值的认定。在公司、企业的经营实践中,有的公司、企业为了激发、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采取在公司、企业内部配送“干股”的方式,让员工持有部分股份。其股权范围由公司、企业与员工作出约定,大致存在三种情形:一种是约定“同股同权”,即“干股”持有者与其他股东一样,同样享有公司资产收益权,参与经营、管理权和剩余资产分配权。第二种是约定只享有“资产收益权”,即可以定期分得红利。第三种是约定“定期定价回购干股”,如约定两年内以某一价格由公司回收干股等。这些特殊的“干股”,无疑也有可能成为贿赂之物,其价值认定问题亦值得分析。对于“同股同权”的干股,因该种干股被赋予公司、企业之“剩余资产分配权”,因此,其价值应当以受贿之时所占公司、企业的净资产量的比例予以计算。对于只参与利润分红的干股,由于股份本身没有被赋予财产价值,只是作为参与分配红利的依凭来使用,当然就只能把所获红利直接计算为受贿数额。对于“定期定价回购”的干股,由于其价值已经预先约定,届时只是存在一个兑现与否的问题,故干股的价值及受贿数额可以直接认定。但应当关注的是,受贿人收受该种干股所获得的只是一种可以期待的利益,并无受贿时的现实价值与实利,这与上述“同股同权”的干股是大有区别的。因此,该种收受干股类受贿犯罪的既遂及数额,应当以受贿人实际获得财物的多少来认定。对于没有获得约定财物即案发的受贿犯,可以受贿犯罪未遂或者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论处。

三、“股权转让登记”与“实际转让”的把握

按照办理股权转让手续的一般规程,新老股东应当在工商管理机关办理股权转让登记,并且变更股东名册。但是,在涉及股份的受贿案件中,许多受贿人都是不见踪迹的“影子股东”,以隐匿自己的罪行。即使有些受贿人本人或其“替身”现身于公司、企业掌握的股东名册之中,但他们对所持股份的支配、处分权限也时有所限。也就是说,受贿犯罪中真正在受贿之时就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了“股权转让登记”的,可谓寥寥无几;少数完成了转让登记的,也未必享有完整的股权。上述特殊干股中的第二、三两种情形,都是不完全享有股权的典型。这就意味着:单纯以是否进行了形式上的“股权转让登记”或“实际转让”为标准,决定是否计算受贿股份的价值可能并不周延。从实质层面看,在认定收受股份类受贿犯罪中,真正需要把握的影响股份价值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受贿之股份是否被赋予了“剩余资产分配权”,如上所述,只有被赋予了“剩余资产分配权”的股份,其本身才有价值,应当计入受贿数额。如果所收受的股份已经约定只享有经营利润的分红权,那么,哪怕办理了“股权转让登记”的,也不存在股份本身的价值计算问题,只需按所分得的红利计算受贿数额。二是受贿人是否有权支配、处分有价值的股份。如果所收受的股份已经约定若干年限内不得转让,则在此期限内,受贿人不能随即兑现股份的价值,其价值实际上处于待定状态,需要由约定期限之后的公司、企业的资产量来相应确定。很显见,未来的公司、企业的资产量及股份的价值无疑处于变化之中和现在难以确定的状态。在此情形下,虽然存在“股权转让登记”的事实,恐怕也不能计算受贿之时股份本身的价值及受贿数额。倘若因此分得红利的,则应当将所分得的红利认定为受贿数额,而不能简单套用《意见》的规定,以办理了“股权转让登记”为由,仅将红利作为孳息看待。否则,将势必导致整个受贿犯罪因没有犯罪数额而无法认定。当然,强调以上两个因素是有条件的,主要限于记名股份而言。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特定公司可以依法发行无记名的股票。对于不记名的股份来说,受贿人只要将所持有的股权证明书(即股票)交付给受让人,即发生股权转让的效力。可见,受贿不记名股份所获得的股权是完整的、现实的,应当直接将股票所记载的经济价值认定为受贿数额7。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不少受贿人将自己所收受的股份径行转让给行贿人的情况。很显然,其实质是将财产性权益转换为现实的财产,以股权转让的形式掩盖行、受贿犯罪的本质。因此,应当将所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