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学案_第1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学案_第2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学案_第3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学案_第4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学案一、考点聚焦㈠《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㈡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辩其优劣。㈢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辩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主观题中去考。二、规律方法㈠命题规律考查考生辨识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今后可能主要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和写作中进行。从近两年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的省市卷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从题型来看,既有客观的选择题,也有主观的表述题,但以后者居多;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作用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从命题方式来看,该考点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运用(如仿句、变换句式、广告词、对联等)”“诗歌鉴赏”“散文阅读”“作文”等结合在一起考查;从取材来看,主要选择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说明性语段一般没有;从考查意向来看,注重能力,注重运用,注重主观表述,注重综合。㈡基本方法1、熟悉八种修辞格的特点,明辨易混辞格。虽说单独考查修辞格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及易混辞格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比较而言,修辞格中的比喻和比拟、借喻和借代、对比和映衬等手法容易混淆,平时要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2、 熟悉八种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比如有的使表达更鲜明生动形象,有的使表达更充实丰富等。掌握修辞手法的主要目的是鉴赏文学作品和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情感。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有助于鉴赏和表达。3、 形成整体阅读观念。某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往往是和上下文甚至全文的主题紧密相连的,修辞句往往是上下文意的延伸或者含蓄表达,解读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必须结合上下文文意。4、提高联想想像等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既考语言运用能力,也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正确,首先要想得出,想得正确。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也不知表达怎样一个主题。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像能力。三、掌握有关的修辞知识《考试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⑴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同类比较。例如:他长得像他父亲。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示举例。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利伟等。⑵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一江春水喻浓浓的家国之愁,其相似点就是“多”和“不断涌现”)4、比喻的种类⑴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好)像、似、仿佛、犹如、宛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b.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暗喻有时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此外,暗喻还有许多变体:本体和喻体是同位关系或并列关系。例如:a・在祖国母亲那温暖的怀抱里,我学会了如何面对艰苦和困难。(“祖国”与“母亲”构成同位语关系)b・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前一分句用来类比后一分句)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a・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b・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籍。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a・这里是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实际上是用“海洋”来比喻“花”)b・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修饰“田野”)⑶借喻。不出现本体,而是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a・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虎豹”与“熊罴”都喻指敌人)b・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暴风雨”比喻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⑷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a・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5、比喻的作用⑴化平淡为生动;⑵化深奥为浅显;⑶化抽象为具体;⑷化冗长为简洁。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2、种类⑴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⑵拟物。例如: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飞机载着首都人民的关心和友谊飞往平陆县。3、 比拟的作用⑴感情色彩鲜明;⑵描绘形象生动;⑶表意更加丰富。4、 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5、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⑴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⑵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则必须出现。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2、借代的种类⑴用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红眼睛”代阿义)⑵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代革命军队)⑶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⑷形象代本体。例如:一队红领巾唱着山歌走下山来。...(“红领巾”代少先队员)⑸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低眉”代“低头”)⑹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⑺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代镜子).3、 借代的作用⑴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⑸引人联想;⑹形象突出;⑺特点鲜明;⑻具体生动。4、 运用借代需要注意的事项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5、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⑴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用借体称代本性,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而构成借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例如:a・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账。(借代)b.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借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如“红领巾”只代少先队员;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太阳”可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如,我们可以说“共产党像太阳”,却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2、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⑴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⑵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⑶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把酒没沾唇,脸就红了。3、夸张的作用⑴揭示本质,给人启示;⑵烘托气氛,引人联想;⑶表明态度,增强感染力。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⑴夸张不是浮夸,而是刻意合理地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根基。下面这个例句运用的夸张就不合理。例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⑵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例如:a・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20年。(夸张)b.劳动30天,胜过两个月。(事实)⑶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文学作品中则多用夸张手法。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对偶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2、对偶的种类⑴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⑵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⑶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另外,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a、b。宽式对偶,只要达到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不是很严格,如例句c。3、 对偶的结构⑴成分对偶。例如:然后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时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⑵句子对偶。例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4、 对偶的作用⑴整齐匀称,节奏鲜明;⑵音调铿锵,有音乐美;⑶表意凝练,抒情酣畅;⑷便于吟诵,易于记忆。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⑴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⑵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⑶对偶里的“反对”就其意义说是对比,就其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排比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2、排比的种类⑴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气,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⑶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往脚下踩。⑷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3、 排比的作用⑴集中内容,增强气势;⑵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⑶节奏鲜明,长于抒情。4、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⑴并列式与对称性。排比是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对字数要求不甚严格;对偶则必须对称。⑵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⑶排比对平仄没有什么要求,而对偶则要求平仄对仗为佳。反问与设问1、概念⑴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a・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可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b.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⑵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技术的力量。2、反问与设问的区别⑴反问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而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⑵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另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比喻、引用兼用)2、联用: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引用、排比、拟人联用)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他辞格。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中套用比喻、拟人、夸张)了解其它十种常见修辞格1、反复(重现)⑴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例如: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等待着,等待着,把一个前方战士的崇敬,献给你。......四次反复使用“等待着”,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悲痛之情。⑵反复的种类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⑶反复的作用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层递、排比、反复的区别①从语言单位的数量看,层递、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才能构成这两种修辞方式;而反复这种修辞方式只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反复,即可构成。例如下面的前一例不是层递,后一例不是排比:我们要努力学习,更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工作起来才能克服困难,才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语言单位间的关系看,排比是并列的意思;递进在形式上特别像排比,但在意思上一层比一层向深(浅)发展;反复虽然也可以有两处以上,但反复部分的语句是相同的,意思自然是一样的。从语言单位的文字看,排比和层递的各语句之间有时只有个别字相同,但反复必须是语句中所有的字都相同。例如: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哪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排比)工作需要你们,人们需要你们,新的中国需要你们,新............的时代需要你们。(层递)....一幅漫画画着一位厂长,有人告诉他车间停工待料了,他无动于衷;一会又告诉他产品大量积压了,他无动于衷;又有人告诉他厂房着火了,他无动于衷;来人又告诉他局长来检查了,他便立即活动起来。(反复)2、双关⑴概念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⑵双关的种类谐音双关。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语意双关。例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3、反语反语就是以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反语的种类有:⑴表示讽刺的反语。例如: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⑵习惯性的反语。例如: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快地跑去看。⑶表示亲密友好感情的反语。例如: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双关与反语的不同点双关和反语虽然都有表、里两层意思,表面的一层意思是词语本身所固有的,内里的一层意思是上下文所赋予的,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反语的表、里两层意思是相反的,而双关的两层意思是相关的。4、引用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名言、格言、民谣、谚语等)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叫做引用。引用包括以下两种:⑴直接引用。例如: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内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⑵间接引用。例如:恩格斯在谈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5、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6、映衬(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叫衬托。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⑴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例如: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里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⑵反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例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用“……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反衬“我”的急切心情)。衬托与对比的不同点⑴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