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全球各地普降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A.永冻土融化 B.水体富营养化污染C.破坏土壤肥力 D.海平面上升2.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它们之间用一屏障隔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数量都达到最大值。这时将屏障撤掉。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B捕食种群AB.该图表示在后期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C.若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最终可能种群B存在,种群A不存在D.若一直保留屏障,则种群A的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3.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到机体后,吞噬细胞与T细胞结合,并引起T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能刺激T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效应T细胞的生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与T细胞结合时,将病毒已暴露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机体清除该病毒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D.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抗体,能识别并清除入侵的新型冠状病毒4.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揭示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B.细菌的抗药性突变都是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结果C.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秸秆焚烧对土壤小动物种群数量的影响,选择山东济宁玉米样地和大豆样地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为某种土壤小动物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月份火烧后的玉米样地未火烧后的玉米样地火烧后的大豆样地未火烧后的大豆样地0518918118018606162180221231071522371832730828947226345009263378310396103004113914001126130428730912127285228340A.7~8月份土壤小动物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秸秆焚烧对玉米样地的影响高于大豆样地C.秸秆焚烧会提前土壤小动物数量的高峰期D.焚烧秸秆会改变农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6.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的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红花植株白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F2中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致死B.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C.亲本蓝花植株和F1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D.F1产生的配子中Ab雌配子或Ab雄配子致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表示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神经末梢和肌肉的接头形成突触)标本,实验过程中需要在标本上滴加接近两栖动物组织细胞内环境的液体——任氏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标本上滴加的任氏液相当于体液中的___________。任氏液中的Na+浓度/K+浓度的值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液的。配制任氏液时需要加入的HCO3-、HPO42-的作用是___________。(2)给予①处适宜的刺激,连接在坐骨神经上的腓肠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收缩,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刺激②处,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8.(10分)科学家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入14C标记的14CO2,给予充足的光照,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离、鉴定光合产物。实验结果:若光照30s后检测产物,检测到了多种带14C标记的化合物(C3、C4、C5、C6等);若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几分之一秒,90%的放射性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在5s的光照后,同时检测到了含有放射性的五碳化合物(C5)和六碳糖(C6)。请根据材料分析下列问题:(1)卡尔文不断缩短光照时间,是为了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推理出CO2中C的转移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样时,卡尔文和同事每次将小球藻放入热的乙醇中,从代谢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这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9.(10分)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流动值(单位为103kJ·m-2·a-1)。图2为甲、乙两个水池中的各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1)图1中该生态系统中总能量包括_________,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_____。(2)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______。(3)为增加图2中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水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乙水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水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水体发臭。整个过程属于_____反馈调节。(4)该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中所示外,还包括_____和信息传递,其中,前者的特点是具有_____性;后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除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外,还有_____(写一点即可)。(5)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请分析说明:项目甲乙丙丁戊能量(kJ)1.6×1091.2×1091.3×1089.1×1079.5×106X浓度(mg/L)0.0370.0360.350.394.1①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是_____。②若每种生物都被相邻下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绘出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10.(10分)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大型真菌和跳虫以碎屑中的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或无机物)为食,_______生态系统通常以该种食物链为主。(2)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是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表现。(3)为了有助于了解该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的特性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需要收集数据以绘制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而调查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是预测预报蝗虫是否成灾的基础。(4)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f表示能量值,a为甲的同化量。若甲为第一营养级,则甲的净初级生产量为______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b至f中________________字母代表的能量值中。11.(15分)光合细菌是一类既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又能直接摄取环境中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微生物,某科研团队尝试利用光合细菌来处理城市污水,并采用固定化技术,这样既可避免流水将细菌冲走,又可避免细菌在静水中被其他生物摄食。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_________。光合细菌体积较大,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时,光合细菌的细胞难以被__________,因此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固定化。(2)在固定化操作中,需将海藻酸钠加入水中,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时要注意用小火,或者__________,以防止海藻酸钠发生焦糊。待配置好的海藻酸钠溶液__________后,加入适量的光合细菌培养液,混匀并转移至注射器中。然后,以恒定的速度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____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上述操作中,海藻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3)为了避免其他微生物污染,固定化操作需要在严格的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题分析】

酸雨不仅能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而且还能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破坏土壤肥力;使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同时还能腐蚀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题目详解】AD、永冻土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都是温室效应的结果,A、D错误;B、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由干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超标引起的,B错误C、酸雨中的酸会破坏土壤肥力,C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这些含酸的微粒随着雨雪回降到地面就是酸雨,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2、A【解题分析】

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其中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同步的;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即一种生物的数量随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中,两者的数量呈同步性变化。据此答题。【题目详解】A、据图两者数量变化可判断两者为捕食关系,其中种群A捕食种群B,A错误;B、该图后期两者数量变化趋于稳定,可判断后期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B正确;C、若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最终可能被捕食者B存在,捕食者A不存在,C正确;D、据题干分析可知,若一直保留屏障,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数量都达到最大值,则种群A的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D正确。故选A。3、D【解题分析】

依题文可知,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淋巴因子,其作用是促进效应T细胞的生成。【题目详解】A.吞噬细胞先会识别处理抗原,所以当吞噬细胞与T细胞结合时,将病毒已暴露的抗原会传递给T细胞。A正确。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正确。C.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机体清除该病毒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C正确。D.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淋巴因子,不能识别并清除入侵的新型冠状病毒,其作用是能促进效应T细胞的生成。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文重在识记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种类及作用。4、C【解题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题目详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并未从本质上解释遗传和变异,A错误;

B、细菌的抗药性突变是不定向的,其抗药性升高是人为使用抗生素后选择的结果,B错误;

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共同进化,C正确;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培育,D错误。

故选C。5、C【解题分析】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表格数据:未火烧后的玉米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而火烧后的玉米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10月份才达到最大值;同样,未火烧后的大豆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而火烧后的大豆样地中,该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数量在10月份才达到最大值。这说明秸秆焚烧会推迟土壤小动物数量的高峰期。【题目详解】A、7~8月份土壤小动物的数量急剧增加,则7~8月份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B、火烧后玉米样地的土壤小动物减少率高于火烧后大豆样地,则秸秆焚烧对玉米样地的影响高于大豆样地,B正确;C、由表格数据可知,秸秆焚烧会延迟土壤小动物数量的高峰期,C错误;D、焚烧秸秆属于人类活动,会改变农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C。6、D【解题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题目详解】A、由于子二代A_B_:aaB_:A_bb:aabb=7:3:1:1,与9:3:3:1相比,A_B_少了2,A_bb少了2,如果是Aa__的杂合子致死,则A_B_致死的个体应该是2AaBB、4AaBb,A_B_应该少6,A错误;B、如果子一代产生的某种基因型的雌配子、雄配子都致死,则后代的杂交组合是9种,而实际上子二代的杂交组合是12种,B错误;CD、由于子二代A_B_:aaB_:A_bb:aabb=7:3:1:1,与9:3:3:1相比,A_B_少了2,A_bb少了2,最可能的原因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因此不存在AAbb的纯合体,亲本蓝花植株和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错误,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组织液大于维持任氏液pH的相对稳定能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解题分析】

图示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据此答题。【题目详解】(1)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时组织液,任氏液相当于体液中的组织液。组织液中Na+浓度高,细胞内液中的K+浓度,故任氏液中的Na+浓度/K+浓度的值大于细胞内液的Na+浓度/K+浓度的值。HCO3-、HPO42-是细胞外液的缓冲物质,能维持任氏液pH的相对稳定。(2)给予①处适宜的刺激,既能往左传到肌肉,也能往右传导,先传到电流计左边的微电极,再传导右边的微电极,因此给予①处适宜的刺激,腓肠肌能收缩,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神经肌肉接头处相当于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刺激②处,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题目点拨】本题以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素材,结合“神经-肌接头”示意图,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审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8、被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CO2→C3→(CH2O)使酶失活,反应停止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解题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题目详解】(1)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作为原料,探究暗反应的过程,所以不断缩短光照时间,是为了确定被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CO2中C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2)将小球藻放入热的乙醇中可以使酶失活,反应停止;纸层析法分离化合物的原理是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题目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熟记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理解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及应用,结合教材实验识记纸层析法的原理。9、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15.6%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光照绿藻(或食物)正物质循环全球性和循环往复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或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甲和乙【解题分析】

图中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包括被植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而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的来源为从生产者那里同化、由外界补充,去向包括被小型肉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题目详解】(1)图1中该生态系统中总能量包括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肉食动物从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2.1+5.1+0.25+0.05-5)×103kJ·m-2·a-1=2.5×103kJ·m-2·a-1,植食动物的同化量为:(4+9+0.5+2.5)×103kJ·m-2·a-1=16×103kJ·m-2·a-1,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5×103÷16×103×100%≈15.6%。(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以及各营养级有较高的输出量,所以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3)由于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遮住了光线,水草因光照减弱,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草死亡,轮虫因缺乏食物来源也死亡。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好氧性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水体中的溶解氧下降,动物因缺乏氧气供应而死亡;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大量的尸体使分解者的数量剧增,分解者产生氨气和硫化物等有刺激气味的物质,导致水体发臭,整个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图示中体现了能量流动的功能。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的特点。信息传递的作用除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外,还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5)表中的能量、X含量都能作为确定生物营养级的依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污染物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在体内不断积累,所以营养级越高,污染物的含量越多。

①表格分析,甲和乙能量最多,污染物含量最低,处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

②丙、丁处于第二营养级,戊处于第三营养级,而每种生物都被相邻下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故最可能的食物网为: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0、有机物陆地空间异质性存活曲线种群密度a-bc【解题分析】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图,其中草本植物、乔木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为消费者,大型真菌、跳虫为分解者。图2是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表示甲的同化量,d表示乙的同化量,b、e分别表示甲、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f分别表示甲、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一般来说,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以有三条: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题目详解】(1)分解者作用:分解者将死亡的有机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大型真菌和跳虫作为分解者,是以碎屑中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