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六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5/11/wKhkGWWLfI6AIUyWAAGUUaf8AZQ578.jpg)
![四川省内江六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5/11/wKhkGWWLfI6AIUyWAAGUUaf8AZQ5782.jpg)
![四川省内江六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5/11/wKhkGWWLfI6AIUyWAAGUUaf8AZQ5783.jpg)
![四川省内江六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5/11/wKhkGWWLfI6AIUyWAAGUUaf8AZQ5784.jpg)
![四川省内江六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5/11/wKhkGWWLfI6AIUyWAAGUUaf8AZQ57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内江六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3分)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物理量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考试用的碳素笔长度约为20dm B.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一张普通纸的厚度约为40μm2.(3分)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A.3.805cm B.3.81cm C.3.83cm D.3.80cm3.(3分)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54km/h=54×m/s=15m/s B.5.1km=5.1×1000=5100m C.30min=30÷60h=0.5h D.5.1km=5.1km×1000m=5100m4.(3分)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正确的是()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避免 C.读数时,只要读到分度值就行,不要估读 D.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5.(3分)如图所示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携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开展演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运动的 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静止的 C.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是静止的 D.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后退的6.(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时间t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7.(3分)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3min内行驶了540m;乙在30s内行驶了120m()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乙最快 C.甲最慢,丙最快 D.三人一样快8.(3分)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0.6km C.0~10m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80m/min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9.(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A.2:9 B.2:1 C.9:2 D.1:210.(3分)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炒菜时能闻到菜的香味 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C.PM2.5超标时空气中形成雾霾 D.清晨荷叶上露珠滚动11.(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12.(3分)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3.(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音调不同,乙和丙的响度不同,甲、乙、丙的音色都不同 B.是利用超声波来测速的,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敲击瓶子时,瓶和水振动发声,从左到右,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低 D.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高,则音叉的音调越高14.(3分)2022年11月8日晚,发生了一次月全食,同时伴随月掩天王星的景观,月全食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5.(3分)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为cm,秒表读数为s。16.(1分)某机器人组件“距离传感器”实际是一个超声波回声测距仪,若静止在地面的发射器发出信号,到接收器接收到信号的时间为0.02sm。(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17.(2分)周末爸爸开车带小华去农村的奶奶家,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km/h;匀速行驶了一段路程后,小华发现表盘示数变为如图乙所示h。18.(3分)甲、乙、丙、丁四辆小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1、2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小车丁的速度是m/s。19.(4分)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地震时有些动物能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它们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医生用B超对人体进行检查是利用了(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说明声音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20.(2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摩擦生热,将机械能转化为能;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能转化为机械能。21.(1分)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最后比甲同学提前2秒到达终点。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m/s。三、作图题(6分)22.(3分)如图,元元和成成站在同一路灯下,地上留下了他俩的影子。通过光路作图的方法画出路灯灯泡S的位置。23.(3分)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在图中用作光线的方法表示出人眼(O点)所看到挡板右侧的范围。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24.(10分)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甲、乙、丙三处时秒表的秒针指示如图所示。(秒表每格为1s)(1)该实验原理是;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适当小些,其目的是便于测量;(2)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甲丙的路程长s甲丙=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甲丙=m/s;(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中点的速度为v2,则v1v2(填“>”、“<”或“=”)。25.(12分)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除了细绳和几个质量已知的小球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2)她们改变小球的质量和细线的长度,分别测出不同情况下小球往返摆10次所用的时间,得出表中的实验数据:序号小球质量m/g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L/m小球摆动距中心线最大距离s/m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时间t/s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时间t/s1200.80.1018.01.802201.00.1420.02.003201.20.1022.02.204301.00.1420.02.005301.00.1020.02.00①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②选用序号为4、5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验证猜想(选填1、2或3)。(3)实验中她们测出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再求出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其目的是:。(4)该实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五、计算题(14分)26.(6分)清晨某同学从家以1m/s的速度步行去学校,步行100m发现快要迟到了,他用2min的时间扫一辆恰好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1)该同学步行的时间。(2)该同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27.(8分)如图所示,长度为18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火车的速度为多少m/s?(2)大桥的长为多少m?(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多少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3分)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物理量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考试用的碳素笔长度约为20dm B.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一张普通纸的厚度约为40μm【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考试用的碳素笔长度约为20cm=2dm;B、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3m/s;D、一张普通纸的厚度约为0.1mm=100μm;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3分)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A.3.805cm B.3.81cm C.3.83cm D.3.80cm【分析】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掉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物块的长度。【解答】解:在五位同学测量的数据中,3.97cm与其它数据差别太大,应去掉。物块的长度为:L==3.805cm≈3.81cm。故选:B。【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3.(3分)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54km/h=54×m/s=15m/s B.5.1km=5.1×1000=5100m C.30min=30÷60h=0.5h D.5.1km=5.1km×1000m=5100m【分析】1m/s=3.6km/h;1km=1000m;1h=60min。可据此进率进行长度、速度、时间的单位换算。【解答】解:A、54km/h=54×,故A正确;BD、5.1km=6.1×1000m=5100m;C、30min=30×,故C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速度、时间的单位换算,属基础题目。4.(3分)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正确的是()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避免 C.读数时,只要读到分度值就行,不要估读 D.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首先要了解刻度尺:①量程是多少;②零刻度是否磨损;③分度值是多少;(2)使用时: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A、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0刻度线磨损,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B、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故B错误;C、读取测量结果时,故C错误;D、读取测量结果时,并要正对刻度线。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物体的端点正对某刻度也要估读,用数字0表示,不能省略。5.(3分)如图所示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携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开展演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运动的 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静止的 C.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是静止的 D.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后退的【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所以山东舰是静止的;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所以山东舰是运动的;C、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运动的;D、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山东舰是运动的并且山东舰是后退的;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时间t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v=是不变的。【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属于易错题目。7.(3分)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3min内行驶了540m;乙在30s内行驶了120m()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乙最快 C.甲最慢,丙最快 D.三人一样快【分析】根据v=计算出甲乙丙的速度,将速度统一单位进行比较。【解答】解:甲的速度:v甲===3m/s;乙的速度:v乙===5m/s;丙的速度:v丙===5m/s。通过比较可知丙最快,甲最慢。故选:C。【点评】生活中常用两种方法比较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者为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者为快。而本题是考查第三种方法,即物理学中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方法来比较快慢,把单位先统一,然后算出三者的速度,进行比较。8.(3分)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0.6km C.0~10m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80m/min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1)在s﹣t图像中,平行t轴的图像代表着静止不动;(2)根据题意派送车从出发点到派送点,又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所以乙图图像中0~10min为从出发点到派送点,10~13min为派送车在派送点停留,13~19min为派送车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3)求某段路程或者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以用公式:。【解答】解: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为19min﹣13min=6min;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8km﹣0.8km=2.8km;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10~13min内,派送车静止不动。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路程时间图像、平均速度的计算等运动的综合内容,学会看s﹣t图像是重点。9.(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A.2:9 B.2:1 C.9:2 D.1:2【分析】已知甲、乙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3:1,路程之比s甲:s乙=2:3,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其速度之比。【解答】解:已知t甲:t乙=3:1,s甲:s乙=6: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9。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不要把比值弄混了。10.(3分)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炒菜时能闻到菜的香味 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C.PM2.5超标时空气中形成雾霾 D.清晨荷叶上露珠滚动【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很小,用肉眼直接观察不到分子。【解答】解:A、炒菜时能闻到菜的香味,是扩散现象,故A正确;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故B错误;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故C错误;D、清晨荷叶上露珠滚动,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它们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要把它与机械运动区别开来。11.(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分析】(1)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2)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响度与振幅有关;(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A、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这一声音的频率小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B、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C、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故C正确;D、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时,所以不能直接对话,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12.(3分)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周围植树会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会增大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C、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不符合题意;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后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到,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是中考的常考题型。13.(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音调不同,乙和丙的响度不同,甲、乙、丙的音色都不同 B.是利用超声波来测速的,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敲击瓶子时,瓶和水振动发声,从左到右,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低 D.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高,则音叉的音调越高【分析】A、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也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敲击瓶子时,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D、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高,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丙振动的次数最大,丙振动的频率大,甲、丙的音调不同。甲的振幅最小,乙和丙的振幅相同,甲、乙的响度不同;甲和乙的振动频率相同,波形相同、乙的音调,故A错误。B、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瓶子振动的快慢不同,音调最低,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低;D、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高,响度越大故选:C。【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14.(3分)2022年11月8日晚,发生了一次月全食,同时伴随月掩天王星的景观,月全食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影子的形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关键是会分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5.(3分)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木块的长度为1.90cm,秒表读数为99.8s。【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图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与3.90cm对齐;图乙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偏过中线,而大盘指针在39.5s。故答案为:1mm;1.90。【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和停表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16.(1分)某机器人组件“距离传感器”实际是一个超声波回声测距仪,若静止在地面的发射器发出信号,到接收器接收到信号的时间为0.02s3.4m。(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分析】物体距传感器的距离是超声波路程的一半,利用速度公式可计算出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解答】解:超声波在0.02s内的路程是物体到传感器距离的两倍,则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为s=vt=340m/s×。故答案为:3.4。【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难度不大。17.(2分)周末爸爸开车带小华去农村的奶奶家,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80km/h;匀速行驶了一段路程后,小华发现表盘示数变为如图乙所示0.5h。【分析】①图中给出的是速度表,故可直接进行读数,得到汽车的速度;②由两图中的里程数可以求得汽车行驶的距离,由公式t=可求得行驶时间。【解答】解:①由图知,汽车的速度为:v=80km/h;②甲图中汽车行驶里程为:18561km,乙图中行驶里程为:18601km,则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18601km﹣18561km=40km。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0.5h。故答案为:80;8.5。【点评】本题考查对速度表、里程表的认识及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其中读懂速度表和里程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8.(3分)甲、乙、丙、丁四辆小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1、2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小车丁的速度是0m/s。【分析】由s﹣t图象找出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关系,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速度,由v﹣t图象找出小车的速度,然后分析答题。【解答】解:由图1所示图象可知,v甲===5m/s,v丁=0m/s,由2所示图象可知,v乙=5m/s,v丙=4m/s,由此可知,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故答案为:甲;丙;0。【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小车的速度,由s﹣t图象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速度、由v﹣t图象可以直接求出小车的速度。19.(4分)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地震时有些动物能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它们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医生用B超对人体进行检查是利用了超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解答】解: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是因为它们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答案为:振动;次声波;信息。【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和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2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摩擦生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分析】自然界中的能量都以各种形式的能储存起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消耗了电能。故答案为:内;电。【点评】在自然界中,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熟知一些能量转化的实例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1.(1分)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最后比甲同学提前2秒到达终点。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6.25m/s。【分析】(1)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由此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500m,根据v=求出甲的速度;(2)甲做的是匀速运动,前500m用的时间为100s,所以总时间为t甲=200s,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2秒到达终点,所以乙用的总时间为t乙=198s,所以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的时间t冲=198s﹣100s﹣50s=48s,再求出冲刺阶段的路程,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经过100秒甲通过的路程:s甲=s乙+100m=400m+100m=500m,甲的速度:v甲===5m/s;(2)由题意可知经过100秒甲通过的路程是500m,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全程1000m用的时间为t甲=3×100s=200s,所以乙用的总时间为t乙=200s﹣2s=198s,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的时间t冲=198s﹣100s﹣50s=48s,由v=,可得追赶阶段通过的路程:s1=v2t1=6m/s×50s=300m,冲刺阶段的路程s冲=s﹣s乙﹣s7=1000m﹣400m﹣300m=300m,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v冲===6.25m/s。故答案为:6.2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甲行驶的总时间和乙行驶的总时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三、作图题(6分)22.(3分)如图,元元和成成站在同一路灯下,地上留下了他俩的影子。通过光路作图的方法画出路灯灯泡S的位置。【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连接人和他影子的顶端所形成的直线必定经过点光源。所以分别把两人的顶端和各自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即路灯灯泡S的位置。【解答】解:根据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可知,将两人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交于一点S,如下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属于基础题目。23.(3分)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在图中用作光线的方法表示出人眼(O点)所看到挡板右侧的范围。【分析】挡板右侧的物体发出的或反射出的光线经过小孔进入人的眼睛,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根据人眼睛和小孔的上下两个边缘可以确定人眼看到的最上边和最下边,从而确定了人眼看到的范围。【解答】解:以人的眼睛作为一点,上边挡板左下角为一点,即为人眼看到的最上边同理,以人的眼睛作为一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如下图OB所示。OA和OB之间的范围即为人眼看到的范围。【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要确定范围,就需要确定两个临界值,在此题中,临界值的确定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来确定的。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24.(10分)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甲、乙、丙三处时秒表的秒针指示如图所示。(秒表每格为1s)(1)该实验原理是v=;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适当小些,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2)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甲丙的路程长s甲丙=90.0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甲丙=0.18m/s;(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中点的速度为v2,则v1>v2(填“>”、“<”或“=”)。【分析】(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v=;斜面的坡度小,小车运动得慢,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记录时间;(2)斜面刻度的分度值为1cm,根据刻度尺读出各段的距离s,根据秒表读出各段的时间,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分析经过路程AC中点和通过路程AC所用时间中点对应的位置关系,根据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比较两处的速度关系。【解答】解:(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该实验原理是v=;斜面的坡度小,小车运动得慢;(2)由图可知,斜面刻度的分度值为1cm、丙之间的距离为s甲丙=90.0cm,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t甲丙=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甲丙===18cm/s=7.18m/s;(3)从图像中可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变大,则小车到达时间中点时还没有到达路程中点1>v2。故答案为:(7)v=;(2)90.0;(3)>。【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25.(12分)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除了细绳和几个质量已知的小球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2)她们改变小球的质量和细线的长度,分别测出不同情况下小球往返摆10次所用的时间,得出表中的实验数据:序号小球质量m/g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L/m小球摆动距中心线最大距离s/m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时间t/s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时间t/s1200.80.1018.01.802201.00.1420.02.003201.20.1022.02.204301.00.1420.02.005301.00.1020.02.00①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2、4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②选用序号为4、5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验证猜想3(选填1、2或3)。(3)实验中她们测出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再求出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其目的是:减小误差。(4)该实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分析】(1)根据猜想因素得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工具;(2)(4)猜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版房屋建筑施工合同补充规定
- 车辆运输承包协议合同书
- 合同范本:离婚协议与子女安排
- 彩票市场推广服务合同书范本
- 厂房交易合同范本大全
- 软件系统终端用户授权合同:版
- 《金融风险理论》课件
- 高中生物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禁止生物武器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3
- 合资企业合作协议合同书
- 住宅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各种轴载换算计算方法
- 译林版五年级下册英语 Project 2课件
- 八年级英语15篇完形填空(附答案)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 天津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
- 广东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申报表初稿样表
-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 火炬及火炬气回收系统操作手册
-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表
- 菜肴成本核算(课堂PPT)
- 光纤通信原理课件 精品课课件 讲义(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