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课件2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致大海》课件2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致大海》课件2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致大海》课件2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致大海》课件2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教科书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之致大海普希金1、了解普希金及他的作品。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3、正确把握本诗的感情特征。学习目标学习提示

《致大海》写于1824年。当时,普希金透遇放逐,从黑海之滨的教德萨来到依国外省一个偏伴的村庄,但沙皇的严厉惩罚并未动摇诗人心中对自由和正义的渴望。诗中辽阔而又自由、深况而又有力、骄傲而又低强的大海,正是诗人反抗意志的象征。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这首诗歌内在情绪的起伏跌宕,理解其中对现实和自我的思考,感受诗人在重重束缚下进发出的斗争激情。普希金简介作者简介

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

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

《青铜骑士》

爱情诗和田园诗:《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我又重新造访》

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

《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抒情诗作品普希金之死

普希金的妻子普希金娜是个既美丽又聪明又有气质的女人,比普希金小13岁。普希金是位追求自由、反对专制的进步诗人。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把他视若大敌,千方百计摧残他,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娜塔丽娅是彼得堡第一美女,不知有多少男人为之倾倒,同时也遭到贵族小姐太太们的极大嫉妒。沙皇尼古拉一世对她垂涎三尺,法国军官丹特士狂热追求她。普希金就是在与丹特士的决斗中被枪杀而死的。普希金逝世后,娜塔丽娅才24岁,还有4个年幼的儿女。普希金逝世7年后,娜塔丽娅和军人兰斯科依结婚,但是她却一生郁郁寡欢,51岁时病逝。普希金娜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年仅21岁的普希金被沙皇放逐到俄国南部。被流放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更多的是肉体上的折磨,但对于这些善于捕捉生活瞬间的诗人们而言,放逐又是一次精神砥砺的机会,无数的作家由此而跃上了文坛的顶峰。普希金也不例外,现在我们来看看关于他流放的一些情况。普希金21岁时即1820年因创作了大量歌颂自由、抨击农奴制、揭露沙皇暴政的抒情诗而被放逐到南方的南高加索。25岁即1824年又从南高加索流放到普斯科夫省的米海洛夫村。他在离开南高加索的前夕,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写作背景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致大海普希金(俄)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正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世界空虚了,大海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哦,再见吧,大海!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虑的路径?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来到大海边与大海告别。文章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诗人与大海告别;

第二部分3-13节:诗人面对大海产生的联想;

第三部分14-15节:诗人再次与大海告别。理清课文结构

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

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一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一由奔放向世人召唤。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一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联。第二部分为第三节到第十三节,写大海引发的诗人的联想,表达诗人对自一由的渴望。

(1)第三节到第七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追求自一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诗人对失去自一由的懊丧,为逃往**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

(2)第八节到第十三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第三部分最后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一由奋斗不息。理清课文结构《致大海》通过讴歌大海,抒写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在沙皇专制的残酷统治下,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全诗感情奔放自由、意境开阔,诗人对大海称“你”,向大海倾吐他的苦闷之情,是一曲悲壮而凄美的自由颂歌。主

从全诗的艺术上看,作品显得完整、均衡而善于变化,让人感到,诗人是和着大海的旋律完成这首诗的。首先,它以开篇、中心部分和收尾三个部分来组织情绪、深化作品内涵。

无论在朗诵,还是在直接阅读上,都给人以清晰、自然的层次感。在诗的旋律上,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由近及远,然后又由远而近,极富抒情的意味和节奏的美感。其次,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的有机配合和相互映衬。

如“我”、“大海”、“岸边”、“峭壁”、“黄昏”、“海湾”和“光影”,在突出人与社会冲突与矛盾这一文学主题的同时,也丰富着大海本身的形象和性格层面。最后,由于上述精湛的艺术技巧,人们在读这首诗时,会发现“我”和“大海”的形象和声音色彩早已浑然不分,融为一体。

可以说,这是人的命运的诗,也是大海的诗,它是人与大海的合唱。艺术特色诗文探究1.

请找出1~7节中描写大海的诗句,思考:大海有什么象征意义?诗人为什么礼赞大海?

描写大海的诗句:如“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等。

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揭示其象征意义——自由精神。诗人礼赞大海,就是因为大海是自由的象征。此外,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这些都是诗人称赞大海的原因。实际上,诗人对大海的礼赞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2.

8~13节中,诗人歌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敬慕英雄之情,但壮志难酬,感到前途渺茫。拿破仑是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掘墓人,而拜伦则是自由思想的先驱与灯塔,对两位英雄的歌颂,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一个极富政治思想的诗人的犀利和理性。3.

13节有一句诗“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这句诗应怎样理解?

这是诗人联想到拿破仑和拜伦之后的感叹。诗人依恋大海,大海的汹涌使他缅怀起英雄。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只能在荒凉的海岛上安息,他最为佩服的“天才”“心灵的另一个主宰”拜伦虽然倔强地奋斗过,但终为自己的祖国所不容而客死他乡,两位天才的离去使他觉得世界空虚了,增添了他因为前程渺茫和壮志难酬而感到的悲哀。这时候,欧洲的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正由高潮走向低落,几乎找不到一个自由栖息和歌唱的地方,一切福地都被人占有了,诗人不知道“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然而他并不绝望,看清了现实,心中燃烧的自由之火反而更旺了,他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奋斗的方向,这在14、15节中充分表现了出来。4.《致大海》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借大海表达自由的精神。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歌颂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直接对大海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释放自己的激情,也抒发了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人与自然相逢而同一,并重构世界的瞬间。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情感。诗人把石岸想象成凝固的,已是诗人内化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到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了。在这一瞬间,海是诗人思绪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时的思想活动。5.

前两节和后两节都是写诗人和大海的告别,其内容与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两节写诗人向大海的告别,在诗人看来,大海向世人展示了它自由奔放的美,而诗人也有自由奔放的精神,但并不能像大海一样自由地展示,不能随心所欲地回应大海的召唤,于是诗人因此而苦恼,所以他听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