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②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③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盛赞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④作家雪漠说:“利众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所以,利众是最大的利己。”(《世界是调心的道具》)⑤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国富论》)读了上述材料,你对“利人”和“利己”的关系有着怎样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东晋大臣桓温年轻时与殷浩齐名,常有争胜之心。桓温问殷浩:“你和我比起来怎么样?”殷浩说:“我和我自己商量了很久,还是宁可做我自己。”《世说新语》中的这则故事,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中,有这么一段问话:“问:《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问僧的人,是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李渤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吧,小小的芥子,怎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反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此事?”“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回答。“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都存在哪里呢?”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李渤抬起手,指着自己的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李渤闻言,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以上故事中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虽是禅语,却也可以表明一种“个体与世界”的存在关系。世界至大,包含无数个体,正如高广的须弥山;个体虽小,却也可以如芥子纳须弥一样,怀抱世界。作为高三的学子,你们即将走出高中校园,走向更加广大的世界,那么小小的“你”和大大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关系?请你以“我与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纪伯伦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理性,这种理性是在这个嘈杂的物化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可以使我们触目生春,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于丹用感性感受生活,用理性思考人生!——网络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拥有这两种力量:感性和理性。感性犹如红色的火,会进发充沛的能量温暖自己,也会吞噬自己;理性犹如蓝色的海,会调用稳定的力量护航自己,也会让我们迷失。而人一生,从某个角度去解释,大致就是处理理性和感性关系的一生。那么,你是如何处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和你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例文:利人而生利己,无我而成大我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因其不争,故其善胜;先贤有志“自利利人,胸怀天下”,因其利人,故得自利;今人竟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此赤裸裸,怎不令人汗颜?而我认为,想要利己,必先利人。利人精神,是美好教育的最美注脚,无我而成大我。我们身边,又有多少教师在践行着“利人”精神,从而成全了无上光荣的“大我”。他们就像一个个小太阳无私地照耀着学校的一师一生、一草一木:推开学生自己被撞牺牲的李芳,用49年的平凡呵护那感天动地的一瞬间;感动中国的张玉滚,铆在深山18载,陪伴了五百多山里娃的求学路……利人精神,是和谐社会的最重砝码,利人而生利己。马克思说过:“人们有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即便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若过分看重利益,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后都摆脱不了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权健公司恶意直销,百亿帝国一夜轰然倒塌;长生疫苗害国害民,上市公司一度被人人喊打……我常这样认为:邵逸夫之所以成为受人们尊敬的企业家之一,是因为他一生肯花百亿做慈善;比尔盖茨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是首富,而是因为他能“裸捐”。其实即便是普通企业家,力所能及地从事一些利人的公益活动,都能为自己企业的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正所谓:得人气者得财气,得民心者得市场。利人精神,是新型国际关系最好的润滑剂。利己者生,利人者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和平论坛”上指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中国维和部队刚果(金)扫雷不辱使命;中国的一带一路让沿线国家双向投资不断深化;中国的进博会助推经济全球……因为践行着自利利人精神,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又想起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至善若人,人善“利人”而后“利己”。或许这就是人类能够至今屹立而不倒的原因吧。破千山万水,寻世间奥秘。善良的人可能不是最厉害的,但他一定是以“利人之水,润己之心”的人,是能够洞察万物,胸怀天下的人。“利人”并不是牺牲自己,而是人世间最纯粹的“利己”。希望每个人都不要甘于现状,要为他人着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利己”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是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引语类材料。材料一是《老子》第七章中的一段话,老子用天地和圣人为例阐述“利人”和“利己”的关系,天地因为无私而长存永驻,圣人由于忘私而成就理想。由此看来,“利人”和“利己”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亲密伙伴。材料二由《论语》引语组成,意思是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这里谈论的是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时参照的准则:利己是基础,利人则是更高追求。材料三概括了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白求恩大夫舍己利人的精神的赞扬,由此可见,材料对“利人”的精神更为推崇。材料四则对“利己”与“利人”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根据“利众是最大的利己”可知,“利己”与“利人”并未完全割裂的不同个体,当我们学会利人时,我们自己也将会有所收获。材料五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人类“利己”的本能给出了肯定。这说明虽然“利人”比“利己”更高尚,但我们也不能泯灭人性,完全忽视人类“利己”的本能。由此可知,整段话阐述的是“利人”和“利己”的关系。“利己”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展开行动。“利人”,对他人有利,给予他人利益、方便,且不求回报,即以他人的利益为主。针对“你对‘利人’和‘利己’的关系有着怎样感悟和思考”这一写作要求,考生可以赞同利人,说明过分强调“利己”,容易走向精致的利己主义。也可以指出过分强调利人,强调牺牲奉献,容易演变成道德绑架,一味利人,也容意忽视自我内心,或陷入讨好型人格。行文构思上,可以用材料中老子名言引出“利人“精神,然后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人,胸怀天下”之境界,接着联系当下,指出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人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人就是牺牲自己,利人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再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指出“利人”和“利己”之间的关系,最后发出呼吁,回归材料。立意:1.利己利人两相宜。2.做个利他利众的利己之人。3.行利人之事,得利己之果。4.利己利人,相辅相成。2.例文:坚持自我,不被左右历史长河,生生不息。我踏经河湖山海,赏暮霭烟霞,聆听远方的跫音。我看见身陷囹圄的太史公司马迁,坚持自我,不为皇权左右;我听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呐喊,坚持自我,视富贵如浮云;我感受到昭君为缔结民族和平,坚持自我,不为迢迢沙漠远离故土所左右。坚持自我,做自己的主人,才是真正的活着,活出了最好的自己。坚持自我,不为世俗左右,是无畏荒唐世俗般的勇敢。庄子化外无方,怪诞迭出,他有蛇的冷酷犀利,也有鸽子般的温柔宽厚。庄子,面对世间的罪恶,自知不能用书生秃笔与之叫阵,随着诸侯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残忍到极致;随着世界黑暗到极致,他的态度也偏激到极致。他始终坚持自我,以谬悠之说,无端崖之辞,划破了时代的长空,照耀了历史的长河。坚持自我,不为逆境左右,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吟般的豁达。苏子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坚守初心,始终不渝。在黄州偏远乡间,咀嚼几碟素菜,品出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在惠州陋室,隔帘听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意境;在密州烟雨丛林中,竹杖芒鞋,感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况味。他坚持自我,苦中作乐,诗意人生。坚持自我,不为身份地位左右,是把酒祝东风般的从容。她是一枚瘦小的黄花,却承载了那个时代的芳华。她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大家闺秀,也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思乡少妇。她,不仅仅是一位才女,在那个“三纲五常”的封建时代,纵使晚年以酒为伴,漂泊无依,她仍坚持自我,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家国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坚持自我,不为安逸享乐所左右,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般”的执着。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赤子之心,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儿女豪情。钱学森坚持自我,不留恋美国优越舒适的安逸生活,及至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只付默然一笑。他承载着多少代人的强国梦,升华的是一个民族的品格。凡尘俗世,我们何其卑微,何必让他人眼光左右你我的思想,坚持自我,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写作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材料的话题核心为“做自己”。“我”只是芸芸众生的一份子,茫茫宇宙的一粒沙。“我”虽然渺小,却不卑微;虽平凡。却不庸俗。“做自己”其实是表明一个做人处事的基本态度:保持自我个性,保持积极情怀。我们如何做自己的主人。首先,情绪稳定,戒掉“玻璃心”。所谓“玻璃心”,就是指人的心灵,跟玻璃一样易碎,敏感而脆弱,经受不起折腾。“玻璃心”的人容易情绪化,受外界干扰大,无法真正看懂自己。因此,我们要戒掉“玻璃心”,让自己不被情绪左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其次,给自己一个目标,并且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和行动,让自己一路披荆斩棘攀爬到顶峰。没有目标就没有了方向,就会失去前行的动力。所以,在生活中,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自我明确的目标,并朝着目标始终不停歇地行动,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勇攀高峰,成就更好的人生。最后,要终身学习,纵向地深挖自己,不断地积累,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学习是提升自我的最好途径,而对于自己纵向的深挖,才能让自己更多的明白,了解自己,让自己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成就优秀自我。由此,我们可以思考,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在为梦想而打拼、为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却遇到学业的困难;你想成为一名书法家,坚持练字却效果不明显;你想成为一名保卫祖国的解放军战士,可是身体瘦弱……从学习生活上而言,考试想名列前茅、比赛想独占鳌头……但有时却事与愿违。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迷惘,会消沉,会沮丧……在这些人生的逆境中,在梦想与现实相背离时,我们唯有矢志不移、积极向上,将一个坚强的自我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为实现梦想而在逆境中奋斗的经历能真正展现一个坚强的自我。与此同时,当自己站在成功的舞台,与梦想如此近距离接触时,有夸奖你的,有赞美你的;有鲜花献上,有掌声响起。请记住:不能骄傲自满。要以此为契机,虚心进取,更加努力,乘风破浪,向着梦想大踏步前进。做到这一点,方显一个新时代少年的自我本色。总之,无论选择写什么,最重要的是与题目中的“自己”心灵相通,以情写意,以情动人。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秉信念,做自己。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秉信念,做自己;其次列举《哪吒》的导演饺子的例子论证坚定你所坚定的,成就自我;然后列举华为公司的例子论证经住你所承受的,成就自我;紧接着列举“吹哨人”李文亮的例子论证秉持你所相信的,成为自己,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要有勇气做自己,独自屹立,成就更好的自己。立意:1.勇敢做自己。2.做自己的主人,成就更好的人生。3.坚持做自己,有人格魅力。4.做好自己,坚守原则、底线。3.例文:我与世界同在苏子在《赤壁赋》中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是将自我与世界对立起来,因而凸显出世界的浩大与自身的渺小。天地间有无数“蜉蝣”,此即“须弥藏芥子”,而作为“芥子”的东坡居士最终走出思想的困惑,领悟到“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决定“共适”于天地山川,此之谓“芥子纳须弥”。有“须弥藏芥子”的认知,虽不能体现出人类的大智慧,但至少反映出人有自知之明。在自然面前,有敬畏,知不足。之后,就产生了人类的分野:一类人悲观厌世,消极绝望;既然人生如此渺小,还不如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就如李白《将进酒》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另一类人则能以博大的胸怀积极拥抱世界,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既成就了自己,又影响了他人,更造福了世界。作为高三学子,我们即将走出校园,告别狭小的“四角的天空”,面向广阔的社会。我们必然会面临人生的“岔道口”,做出人生的“二选一”。究竟是“芥子纳须弥”,还是“芥子”臣服于“须弥”,这考量着我们青年人的勇气与智慧。小小的我面对着大大的世界,若说没有渺小的人生之叹,那是虚妄自大。其实,广藏“芥子”的“须弥山”,无须告别校园才能领略;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早让我明白了自己“芥子”的身份。我以及我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谁人不是“芥子”?谁人不是被巍峨的“须弥山”所包藏?我们“三更灯火五更鸡”,“挑灯夜战”的目的不就是想逾越“须弥山”,从而将“须弥山”纳入眼底融于心里吗?可以想象,确切来说,根本就无需想象,当我跨出校园的大门,面向更广大的世界时,眼前的“须弥山”必定是高入云霄,甚至是伴有风雨雷电。虽然我不能保证自己内心绝无忐忑,但我绝对可以保证自己已提前做好迎难而上的思想准备。将小小的我融入大大的世界,是我的人生理想;但我也知道,这绝非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若没有扎实的技能和充沛的知识,我的“融入”除了形式的“悲壮”,并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改变,其意义可谓寥寥。所以,我以为,我们在“融入世界”之前,先要了解眼前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本质,把握时代的脉动,避免因冲动鲁莽带来无谓的牺牲。只有与时代同呼吸,与世界同频共振,个人才能真正地与世界融为一体。你我是高三学子,你我是新时代青年。世界需要无数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勇气、有智慧的有为青年,这是新时代对青年人的呼声。“须弥”深藏无数“芥子”,但谁能否认“芥子”的不凡?你,我,都是那“芥子”中的一枚,虽渺小却伟大!【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话题作文题。从题旨上讲,意在引导考生思考个体与世界、时代的关系,隐含的意思在于考生对个体之外的世界有所关注、思考,继之以行动上的担当。作文材料有两部分关键信息点。一是故事材料部分,意在阐明关键句“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的内涵,引出小与大、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二是引导语部分,意在限制话题范围,强调禅语“小”与“大”的关系,要运用在“我”与“世界”的关系上。同时,结合故事材料语和引导语部分,“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中显然更强调“芥子纳须弥”部分,而“怀抱世界”与情境指令“高三学子即将走向世界”,更是表明学子要对外在社会、世界有参与意识。写作时可由概述故事引入话题,进而亮出观点。论证时可先论述“须弥藏芥子”,论述每个人体都包含在世界之中,世界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我们要有个人与整体的关联意识;接着论述“芥子纳须弥”,可由鲁迅先生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引入,论证“我”会影响社会、甚至可以改变世界,说明个人应当有能动性,有担当意识;最后回到写作身份,作为即将迈入大学门槛、接触更广阔世界的青年,当充分认识“我”对于世界的意义,要胸怀世界,积极有为。立意:1.放眼看世界,我辈需担责。2.世界与我有关,我要改变世界。3.胸怀世界,青年有为。4.例文:要感性,还是要理性?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本质上来看,其实就是人类的感性与理性的斗争史——在融合中爆发冲突,又在冲突中走向融合,文明的发展就这样螺旋式地推进。人类是文明的缔造者,而感性与理性又是人性的奠基。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别人贴上“感性”或“理性”的标签,那么,我们究竟是哪一类人呢?我也常常自问,但深入省察后却发现自己既非“感性”的人,亦非“理性”的人,而是二者兼而有之。相信,很多人有着跟我一样的认识。纯粹感性的人是情绪化的生物,纯粹理性的人则是冷冰冰的机器,这两类人世上不能说没有,但对于一个有着健全人性的人来说,感性与理性必然是适度、均衡地贯彻在他的生命里,贯彻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小时候喜欢上一样东西,爸爸妈妈不给我买,我哭闹打滚使小性子,而愿望一旦满足,又眉开眼笑,这是十足的感性。年龄稍长,我懂得了父母的艰难和苦心,于是立志向学,尽量不让他们担心,这又是理性的表现。我爱我所爱,恨我所恨,认定的目标九头牛也拉不回。可以不言不语独坐到天明,也可以向隅而泣涕泪沾襟,更可以开怀大笑数日不息。与绝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我开始懂师恩,明善恶,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奋斗的理想,确定拼搏的目标。感性与理性就这样交织在一起,融入我的血脉,浸透我的生命。我没有让感性和理性二者中任何一方占据主宰地位,因为我愈来愈明白,失衡所带来的必定是人性的倾斜。有段时间,我就如那纸上谈兵的赵括,特别自负,总以为学习不过尔尔,成绩唾手可得,结果当然是学习受挫遭受打击。于是,我开始反思,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又使学习成绩步入正轨。这是理性对感性的规范和约束,没有理性适时敲响警钟,我可能早已滑入堕落的深渊。同样的,若是亲友们温暖的感性的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