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纵谈历史人物”单元学历案(学生版)【设计依据】本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丰富文言文语言积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积累文言句式。2.领略人物风采,理解史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3.研习史传作品,探究史传文学的叙述艺术,归纳出若干特点。4.鉴赏史论作品的说理艺术,尝试写人物短评,并对文本提出质疑或辩驳。【学习策略】1.品评历史人物:放回历史现场,超越历史、立足当下,跨越时代2.品评历史类作品:将史传作品和史论文章放回历史现场,分析作者看待历史的维度,认识作品在当时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也要超越时代,审视作者的立场,辩证分析作品的不足,认识史家修史观念的局限性,评论者看待历史或论述方式的偏颇和缺陷。【学习提示】重难点及学习路径两篇人物传记:《屈原列传》《苏武传》《屈原列传》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苏武传》是“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书——《汉书》中的名篇。文章以时间顺序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因变被扣、力拒威逼利诱、苦守北海、持汉节不失的事迹,生动刻画了苏武这位爱国者的形象。两篇历史评论:《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历史上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如秦朝,如五代之后唐,其速亡的历史教训令后人感叹不已,常引以为鉴。《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两篇文章,分别对秦朝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得出了各自的结论。《过秦论》铺陈历史,形成对比和反差,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纵说天下大事,却从一个极细微的角度切入。《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多用夸张、对比,通篇一气贯注,气势充沛,铺张扬厉;《五代史伶官传序》以散体写史论,文字平易晓畅,简洁生动,感慨遥深。【单元选文构成】9《屈原列传》/司马迁《史记》开创以记人为中心的纪传体例,深刻影响着后世史学的发展和文学的创作。《屈原列传》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篇,在叙事中融入大段的议论,叙评结合,论中有情,辞多寄托,在屈原身上,司马迁寄托了自己“发愤著书”的同情共感。10《苏武传》/班固《汉书》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苏武传》是其中的名篇。文章选材精妙,裁剪合理,善用对比,“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表现出高超的叙事艺术。11《过秦论》/贾谊《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两篇史论作品,论述对象均为勃兴而速亡的短命王朝。作者均秉持以史为鉴的宗旨,意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政治服务,并非空发学术讨论。【课时安排】12课时共4个学历案【前备知识提示】一、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二、作品介绍《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扬后抑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三、写作背景《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又“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欧阳修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四、了解历史及文体常识材料一:《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主要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诗文的后面。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材料二:《旧五代史(节选)》译文庄宗,讳名存勖,是武皇帝的长子。庄宗在婴儿时体貌奇特,厚重沉着不同于常人,武皇十分钟爱。庄宗精通音律,常让人在面前歌舞。十三岁学习《春秋》,亲手抄写,略通大致的意思。成年后便射箭骑马,胆量过人,心胸开阔。武皇死后,庄宗便在晋阳即王位,时年二十四岁。这一天,下诏说:“皇纲已经端正,皇宫正严整,凡内官,不应在外地居住。诏令各道所有内官,不管职位高低,必须逐个连家属一起来到京城,不得随意停留。”庄宗没登帝位时,宦官已有五百,到现在连同各道到京城的约有一千多人,都优待赏赐,衣服珍玩十分华丽奢侈,委托他们各种事务,当作心腹看待。唐朝时宦官任为朝内各部门使务,各镇监军,进出时都以皇帝名义号令,作威作福,唐昭宗因此亡国。到庄宗统治天下,应知以前事为鉴戒,一旦又复兴旧弊,议论的人都为之叹息。同光二年(924)五月五日,任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任储德源为宪州刺史,都是梁朝演戏的优伶。起初,庄宗平定梁朝,陈俊与储德源都被宠伶周匝推荐,庄宗因此答应让他们当郡官,郭崇韬以为不可以,很多优伶都谈此事,庄宗秘密召见郭崇韬对他说:“我已答应了授予他俩郡官,很多年没兑现,我不好意思见这两个人,你应委屈一下听从我的。”所以有这次的任命。高季兴,曾跟随梁太祖平定青州,改为主持宿州事务,擢升为荆南兵马留后。到庄宗平定天下,高季兴到洛阳朝拜称臣,被加封为兼中书令。高季兴对宾僚将佐们说“:新立国的皇上百战之后才拥有了黄河以南,对功勋大臣夸耀他曾亲手抄录《春秋》;又竖起手指说:‘我从手指头上得到天下。’像这样那就是功劳全在他一人了,哪里还有大臣的辅佐之功!而且皇上外出游乐狩猎十天半月都不回,朝廷内外的人心,将怎么忍受得了,我可高枕无忧了。”《五代史伶官传序》学历案【课题与课时】课题: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1课《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时:3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文,疏通文章大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了解欧阳修及《五代史伶官传序》的相关知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3.把握文章主要观点和写作意图,深入体会文章将“盛衰之理”归于“人事”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4.学会运用文中观点佐证已学过的历史人物事迹,再以诸子散文单元名言警句论证庄宗失败之因。【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一:挖空练习,熟读全文,疏通全文大意课文重要实词梳理(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第三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第四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翻译画线的句子: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二:重点文言字词句梳理(一)通假字雠已灭()(二)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词义①函梁君臣之首②负而前驱③仓皇东出④一夫夜呼⑤乱者四应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古今异义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至于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②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③人事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等工作(四)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翻译句子①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②此三者,吾遗恨也。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④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⑥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⑦盛以锦囊⑧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⑨还矢先王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学习任务三:教考衔接(一)情景默写之真题篇1.(2021年新高考Ⅱ卷)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2.《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伶官传序》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欧阳修的一生是与酒为伴的一生。纵观他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从“无饮酒”到“颓然乎”醉其间,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壶”得意于其间,恰好折射出其宦海沉浮和心路历程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________,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儒家_______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以天下为己任,义不容辞地承担社会使命。因此他们的人生之路,必然以入世求仕为开端。于是,在青年欧阳修的身上,可以看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闪耀着。不饮酒,正是他恪尽职守、坚守正道的体现。但现实是残酷的。多年的仕途闯荡,风波迭起,贬谪成为常态。宦海中沉浮的欧阳修,一方面尊奉儒学,对政务尽职尽责;另一方面,每日面对官场种种黑暗,又无法做到_________。沉醉,便是欧阳修心灵纠结的外现。最终,随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回归自然的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以酒为乐,便成了老年欧阳修________的宣告。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了解欧阳修的这种经历与心态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诗歌B.欧阳修的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C.而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古代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D.欧阳修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也成了古代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传播者
鼓吹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B.缔造者
激励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C.缔造者
鼓吹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D.传播者
激励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B.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C.这种超脱不是由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D.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研读文本,把握文章主要观点和写作意图,深入体会文章将“盛衰之理”归于“人事”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学习任务一:提取中心论点1.本文提出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立论的依据又是什么?学习任务二:体会文章将“盛衰之理”归于“人事”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1.默读二三段,结合课下注释,找出与庄宗有关的重大事件,用原句回答。历史事件时间李存勖年龄三遗恨(李克用病逝时间)三还矢身死国灭补充材料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pāi)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2.庄宗的“兴”与“亡”各用了多少年?请用文中的话概括兴亡的原因。3.作者在描写李存勖兴亡时,是如何处理文字详略的?4.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学习任务三:探究第四段看似“闲笔”的“不闲之处”1.文章写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可以结束了,可是作者又作进一步议论,为什么?2.作者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有些文不对题?学习任务四:教考衔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欢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幸:希望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暂:暂时C.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诮:嘲笑D.夫兴亡治乱之迹迹:事情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闻朋党之说②舜亦不疑而皆用之③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④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观点的一组是()A.①小人所好者,利禄也②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B.①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②善人虽多而不厌也C.①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②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D.①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②周有臣三千,惟一心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起笔不凡,鲜明地点出全文的主旨。开头一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B.第2段通过对比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领起下面的一段文字。C.第3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宗杀害名土的史实,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D.文章不讳言朋党,引用史实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2)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6.请简要分析在第3段中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第三课时【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文中观点佐证已学过的历史人物事迹,再以诸子散文单元名言警句论证庄宗失败之因。学习任务一:读写结合,创建历史名言展板【情境创设一】某校建设文史长廊,需制作历史名言展板。请你从以下三句名言中,任选一句,以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促织》《六国论》《阿房宫赋》等)所列举的史实或你认识的其他历史人物为论据,对所选名言加以简要解说,200字左右。(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二)满招损,谦得益。(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00▲200▲300学习任务二:迁移运用,为庄宗寻找其他失败原因【情境创设二】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请从以上六篇文章中选择相关名言作为论据,模拟一段穿越式的“面对面”的陈述,向李存勖分析其失败原因。(1)用当代人口吻陈说事理;(2)200字左右;▲100▲200▲300学习任务三:教考衔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有删改)乙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检测犬弓形虫感染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方法的建立》
- 《法家法治精神研究》
- 2025室内装修承包施工合同书
- 2025农村购房合同
- 2024年留学生银行开户合同要点3篇
- 2025广告位代理合同
- 2025合同、信息管理方案
- 2025二手房贷款合同范本精简版
- 2024年离婚合同书:无财产无子女抚养条款示例版B版
- 2024年度药品招投标资质认证合同3篇
- 《城市违法建设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2100字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工程经济与管理》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41)
- TBT3134-2023机车车辆驱动齿轮箱 技术要求
- 美国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东北师范大学
- 2018年浙江省浙江省通用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 小学生心肺复苏培训课件
- 地面工程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 沪教牛津版五年级下册英语全册课件
- 北京大学简介介绍PPT模板
- 前置胎盘的手术配合课件
- 鱼骨图模板1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