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赏析6600字(论文)】_第1页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赏析6600字(论文)】_第2页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赏析6600字(论文)】_第3页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赏析6600字(论文)】_第4页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赏析66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赏析目录TOC\o"1-3"\h\u2407引言 519978一、李清照不同时期诗词的艺术风格 529403(一)少女时期的诗词艺术风格 529403(二)少妇时期的诗词艺术风格 529403(一)南渡时期的诗词艺术风格 52940320532(二)晚期的诗词艺术风格 628532二、诗词艺术风格形成以及转变的原因 72940321631(一)时代背景 75107(二)词风转变的原因 81989610392三、李清照的词对女性写作史的价值和影响 929403(一)李清照的词对同时期女性写作史的影响 92940324839(二)李清照的词对后世女性写作史的价值和影响 932695结论 1132695参考文献 12引言众所周知,在传统封建社会中,女性作家的处境并不尽如人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歌辞文章甚至是普通女子所不能轻易触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逐渐从男权社会中觉醒。李清照的出现可以说是给原本平静的池塘重新注入了新鲜的活水。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中很长一段时间里,“夫为妻纲”和“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严重禁锢了妇女的思想,使她们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不能获得精神上的独立发展。而文坛上李清照的出现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耀着整个文坛。这位才女是文学家中的佼佼者,她以词坛正宗出现。李清照词以其独特的女性审美描写了当时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她以独立的女性思想写出了绝美的词作影响了整个古代词坛,吸引了无数的读者。本文透过李清照词作中独立的女性话语体系、极具性灵地性情抒发,鉴赏李清照词风的抒写情怀,以及她所带来宋词中新的格局——从女性视域出发,探讨李清照词中女性心灵的解放和情思的抒放所打开的女性内心世界,在这个女性世界中,李清照词作对女性肯定的同时,也表达出对人生思考的态度,总体上是为现代社会所瞩目的,本文将继续走进这个古典的完整的女性词人世界。一、李清照不同时期诗词的艺术风格(一)少女时期的诗词艺术风格早年的李清照出生于名门世家,生活条件十分优越也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她没有同其它未出阁的封建女性一样“养在深闺无人识”,而是走进大自然,展现自然天性。这个时期,我们能看到她很多将大自然、与少女天性连结在一起的作品,醉酒之态不时穿插其中,更添趣味。此时可以引用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当中的词句,从当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态。比如‘常记溪亭日暮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作描写的是醉酒的少女夕阳落下、泛舟归家的场景[1]。只是寥寥数笔,便将少女的情态、心理及动作勾勒出来。“沉醉”二字让这次出游之情致达至极点。本是大家闺秀,却醉意醺醺、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生动的描绘出了李清照鲜活的少女形象。另外这些诗歌也起到了抒发感情的作用,在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当中就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其中的名句‘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同样也是描写李清照醉酒后的场景,表达出了经历风雨后的院落场景,让人陷入了沉思。海棠必定难以幸免,但仍然抱有一丝的侥幸,因此酒醒后便立即询问身边的丫鬟,园中的海棠如何,惜花之意溢于言表,心事脱口而出。在这里我们又看到李清照天性中的另一面多情敏感。在李清照前期还有许多毫不掩饰其性情的作品,同样也是将大自然与酒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其妇人情怀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一点可以从《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当中可以看出,其中的著名诗句是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这部作品写的是夫妻一起赏梅饮酒,妇人情浓意更浓、展现妇人的娇姿憨态。诸如此类等等。此时大自然中的万物与词人还有酒似乎构成一个整体,是多么的自然、巧妙。可见李清照确实不平凡,当他人创作压抑个性,沉闷无趣的时候,清照在创作中却是敢于表露真情,大自然是她的后花园,美酒是她的最爱。在李清照的爱情观念当中,是热烈而胆大的。这种心态在很多诗词当中就可以看到,比如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这首词的语言非常的精炼,但是已经足够表达出少女对未来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然而,她并不想在等待中错过幽会之约,而是把对对方的相思流露在信笺上。在这一点上,又和封建时代的主流思想相违背,渴望真挚的爱情反对封建礼数的传统婚姻,体现了对爱情自由的向往和反抗封建社会的意识,可以看出具有明显的女性思想觉醒的意味。(二)少妇时期的诗词艺术风格婚后其丈夫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一员,因为职务调动而时常与词人两地相隔,留下李清照一人独守空闺。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便常以诗词来排遣思念与孤独的情怀。如《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红酥肯放琼苞碎未必明朝风不起。”[8]从对红梅绽放的情态以及词人独倚栏杆浅吟低回地含蓄愁绪的词句中可以看出词人对于梅花的怜惜,由花想到自己,青春易逝,再美好的容颜也经不住这人间风雨的侵袭,美好的时光值得珍惜,可是心中在意的那个人他迟迟未归,独倚栏杆,心中愁绪浸染,只能饮酒消愁。而借酒消愁的结果自然是愁上加愁,心中的愁怨情绪依然无法消解。从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词人与丈夫久别难以重逢而自己年华易逝、经不住风雨侵袭的离愁别绪。再比如《小重山》“花影压重门著意过今春。”这首词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婚后不久的作品。这首梅花词,是作为少妇的李清照对于远在他地的丈夫的思念之作。再比如她的《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中写道:“髻子伤春慵更梳,遗犀还解辟寒无?”[4]上阙运用的由人及物的书写方式,从近到远,深刻而生动;下阙作者通过对奢侈生活的描摹,含蓄地自己内心的苦楚。整篇词都采用正面描写和反面描绘技术来表现自身的孤独情绪。在描写春临之际的伤感情怀时,充满了诗意意境。本词中梅花已被收录进诗人的视野中,因为梅花初落,联想了起了春天温和的记忆,追忆其往日的少年时光。这里诗人用一颗异常细腻的心敏锐地感知到微妙的自然变化,然后通过非常优雅的文笔触描述了一种悲伤的诗歌环境,刻画了其婚后的孤单生活。(三)南渡时期的诗词艺术风格南渡时期的李清照经历了北宋的沦亡、经历了感情上的挫折、经历了现实中的诸多磨难。不同于前期较为欢快轻松的生活情景以及诗人内心情态的描绘,此时期的诗词,情感抒发比较沉重深刻,更多地表现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对国家社会的思考。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可充分体现出作者经历了诸多磨难后仍对自己严格要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2]。此词的上片描写了大雪中红梅绽放的姿态孤高傲立,下片议论并呼引好友进行饮酒取乐,以旷达又细腻的词句情感表达自己经历风雨后的坚强。南渡后经历失败婚姻的李清照,孤芳自赏,颇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之态,由词证“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诗人借由梅花表示自己的卓尔不群。“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历经了国家危难、家园尽毁、丈夫去世等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国破之恨、思乡之悲、孤独之苦的层层叠加,使得李清照晚年的词作充满了深重的哀婉愁苦。《清平乐·年年雪里》中词人写道:“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故应难看梅花。”此时的诗词中看不到早期少女的纯真细腻和少妇的幽怨感伤,更多地将梅花抽象成了一种人格。借梅花在冰天雪地中的孤傲绽放,香气愈甚,来表达自己经历了家国沦亡、亲人去世的人生寒境之后仍保持自己美好品质的孤高傲立的人格[9]。将人生与现实对比,更显示出诗人沉重的心情,“此花不与群花比”用肯定的语气向当世的不公表达自己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的心志,从坚定的语气中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沉重忧愤。此时作者已是媪妪之年,面对国破家亡,身世浮沉,她心中感慨万千,即有对南宋王朝的嘲讽又有对国家衰败的悲戚,更有对自己漂泊无依、孤苦伶仃的哀痛,因此笔下的写意总能衬托出饱受岁月沧桑的凄婉之感。20532(四)晚期的诗词艺术风格传统封建文化对于人的思想禁锢是巨大的,在中国古代很少有女性敢于揭露自己对爱情、自由及生命价值的追求。女性为之创作者少之又少。印象当中传统的诗人以男性为主导,大部分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或者情感体会,假借女性的口吻说出,而李清照却是一个特例,她可以说是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女性代言,在其创作中,她毫不掩饰其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当中,就充满了情感因素。‘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满怀至情至感,感同身受,站在第一人称的立场来抒发出对亲人丈夫的期望,让人为之触目[2]。在这里可以和另一个擅长写市民男女之情的词人柳永做个对比,柳永喜欢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来写男欢女爱,即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也表达自身的人生体验。另外是悲凉处境下的豪放。李清照的词并非可以以“婉约”一言概之,在其前期“出格豪放之举”便已经崭露头角,比如《如梦令》一词的描写便展现出了李清照“豪放的”一面。一个不拘一格的女性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她是多么的自由和无拘无束。如果说前期大家闺秀、女儿情态仍然不时显露,那么到后期,李清照似乎具备一种持笔仗剑走天涯的英雄胆,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面对山河破碎、自身孤苦无依的悲凉遭遇,李清照并没有如大多数士子一样醉生梦死,而是胸怀日益宽广,将心中的家国之思、慷慨凌云之志一起“喷涌而出”。在这个时期的感情因素就更加复杂化,包括了国家动荡局面和个人的感情困境。可以看出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没有往日少女时期的纯真,也不再是“迷失”在爱情中的少妇,而是逐渐成为一个为国家疾呼,为自身叫喊的“文人”,我们能够在其作品中体会到一种“时代之悲、亡国之悲、家破之悲”。比如在李清照的另外一首作品中就有着深刻的体现,《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其中的名句‘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这首词是词人在元夕有感于梦所作的作品,面对那“流水无情、岁月变化”词人心中只留下万般悔恨,心中感慨万分却为之奈何[3]。体现对当今国家当权者的不满和时局混乱,百姓遭受苦难感同身受的悲痛之心。诗词艺术风格形成以及转变的原因21631时代背景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是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当中专制文化发展的最高峰阶段,宋代学者在社会理论体系中囚禁了人们的观念,特别是程朱理学将社会制度固化,对妇女进行了多方面的歧视和监禁,如缠足的坏习惯和对妇女再婚和再生育的限制。因此需要女性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经很尖锐,但是李清照所处的位置幸运的躲过了封建思想的约束和毒害,不存在礼节方面的限制。李清照正是运用了自己诗歌创作的长处,引导女性思想的崛起。李清照前中期的创作或将自己放逐与于山水之中,嬉戏玩耍,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或将自己禁锢在阁楼之上,许是饮酒独醉、许是思念远方的夫君而不可得。清照始终将自己的主体意识放在第一位,充满着浪漫和幻想,她将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受赋予作品中。然而到了南渡后期,面对山河破碎、国家危亡、百姓苦难深重,上层社会安于逸乐。李清照不再拘泥于自身周围的狭小空间,愈加珍视自己的价值和人格,明白有国才有家。此时的李清照剑指当今朝廷,为国家和民族疾呼,并且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反映民族的苦难,来抒发家国之痛。李清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词人创作所应该具备的东西:创作永远不会仅仅局限于周围的事物或自身,而是永远不断进步登高望远。词风转变的原因李清照早年喜欢山水,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让人们在阅读后领悟到新鲜和向上的精神。李清照天真、深情、矜持的少女时期在她的《点绛唇》中可以看到,整个词的风格明亮轻松,描绘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少女。《如梦令》也可以被看作是作者少女时代的写照。用李清照的话说,在态度系统中直接表达感情的词到处都是,比如羞”、“浓”、“瘦等等。这些表达富含情感意义。通过这些话,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李清照独特的个性和对现实的不满,表现出一个完全不应该与一个陌生男人接触的年轻女性形象。它表现了少女对生活的热爱和不愿意被封建伦理束缚的精神这一时期的李清照满怀烂漫任性思想,追求爱情,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4]。婚后她和赵明诚情投意合。这一时期的李清照满怀对生活的柔情和幸福。因此,她在这段时间里的大部分词作都包含夫妻间的情真意切,她这一时期的作品表达的消极态度的词语相对较少,程度较轻。封建道德要求与李清照这种主动追求的生活格格不入。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并不妥协。相反,她的个性是坚强和自信的,她有一个非常强大和竞争的心,李清照在买花的时候,她要让丈夫告诉她花和她谁更漂亮。从这个看似被宠坏了的情节中,很容易看出李清照自鸣得意的语气表明了她对生活的巨大热爱和信心。她的话是真诚的,微妙的,女性的美丽和自信生动地显示在这些评价词中。从女性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她可以选择与女性生活中忧郁相关联的事物,并以优美的女性笔触来组织词作。在这段时间里,李清照经历了孤独无言的悲伤。她常把把自己比作一朵花。人与花的结合,流露出诗人的憔悴与伤感,突出了离别的深重哀伤。从花朵的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凄凉,以及她对远方人的关怀。10392三、李清照的词对女性写作史的价值和影响李清照的词对同时期女性写作史的影响在她众多的作品当中可以体验出她这种婉约的柔情。比如李清照,非常擅长描写独处时的意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些词句就是典型的代表。通过这些作品能够看出作者的内心是多么的凄凉和悲痛,但是这仅仅只是其中一部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比如这部作品当中,就充分体现出了李清照作为普通人具备的忧愁,面对丈夫的离世自身所处的环境,让作者的作品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因此可以看出环境对于作者风格的影响是巨大的[5]。但是环境因素只是客观方面的影响,对于作品的创作,个人的主观因素也占据了重要的作用。本身李清照的感情细腻,采取的修饰方式,经常体现出婉约的感情,很多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她的诗词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在当时的词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在同时期的女性写作史涂上了亮丽的一笔。(二)24839李清照的词对后世女性写作史的价值和影响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通诗词[6]。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