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尤溪民风民俗》
(-)古风遗韵话尤溪一尤溪传统节日和
婚丧喜庆习俗
尤溪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弥漫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广泛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社会生活
中民众不断重复的不自觉行为,因其满足了社会群体的某些基本需要,逐渐规范并为人
们广泛地接受、传承,并且积淀在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之中。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民俗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
心理、行为、语言三大方面,其中心理习俗主要是指以信仰为核心反映在人们心理上的习俗,
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信仰、图腾崇拜、民间禁忌等,行为习俗主要是指与心理习俗密
切关联而表现出的行为习惯,包括生产生活习俗、人生礼仪习俗、节日习俗、社会风气等方
面,语言习俗主要是指以语言表现人们思想感情和意愿要求的传统艺术,包括民间传说、民
间说唱艺术等方面。
尤溪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荟萃,民风敦厚纯朴,在生产生活、礼仪节庆、
语言及文学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地方色彩。
传统节日
1、春节:传统春节三天,初一至初三,这三天里一般在家吃年酒或互相拜年,即使种
田人也不上山下田劳动,家家户户贴春联,同时举行猜谜、球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
等活动。初一早餐必须吃素,据说以前初一起床后头三句话要讲闽南话(我族祖先来自闽南)。
2、立春:在交节时分,不论白天黑夜,家家鸣放鞭炮,称为“接春”。
3、元宵:阴历正月十五夜,一年一度的灯会,传统的“竹蛇灯”,每户必须做一节灯板,
同时抬着“齐天大圣”像,家家灯花香烛相迎补救祈求一年平安。这一晚,每家至少买十几
元的鞭炮,多的达数百元。
4、穷九:正月二十九,煮八宝稀饭,早上做穷,晚上做富,早上的稀饭要留一缸等待
二月二吃。
5、三月三:家家做艾棵、艾粒,生头胎小孩的人家还要把这些粮棵发给亲朋好友,称
为“新头契”。
6、立夏:用红糟煮九种食品,叫着“九样红”。
7、四月八:牛的节日,农事再忙,这一天也要安排耕牛休息,并且天未亮要放牛去吃
带露的草,这样一年都平安。
8、端午节:五月初四过节,比别处提早一天,这一天,包粽子、吃雄黄酒,家家插草
蒲艾草,小孩挂香丸,贴对联“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或“海国中天传信心令节,江
城一月落梅花”。
9、六月六:狗生日,养狗的人要为狗沐浴,并为狗改善生活。
10、六月三十夜:“清一大师”箫公生辰,旧时每年要请福州大戏班演戏数场。村民们争
先恐后往“集福堂”斋供。
11、七月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有小孩的家庭必须炒花生、蚕豆、桃仁分给自家及
其他小孩,晚上,在月亮、星星之下,众小孩一边吃着炒货,一边静静地听大人讲牛郎织子
女的故事。
12、七月半:又称中元节,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但本村的“月半”并没有固定在十五过,
传说,鬼在阴间常年受饿,只有到了七月半,才吃到子孙的供品。因此,从七月初一就有人
开始做“月半”了。人们把这个节日看作诸多节日中最重要的,那怕离家千里也要抽时间回
家过“月半,,,实际上是不敢忘本的表现。
13、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亲戚之间互送礼饼,晚上在月光下,一家人边喝酒边赏月。
刚进门未生小孩的新媳妇,要多备月饼和其他食品,准备年轻人抱“金瓜”(南瓜)来,来人
把“金瓜”在新媳妇的床上转一转,说几句好话,什么“金瓜黄黄,生子中状元”;“金瓜转
一转,生子当县长”等。种田的人,这一天吃“草根汤”进补,准备秋收。
14、重阳节:蒸碱牌、有糕孝敬老人。全村长60岁以上老人集中活动一天(打牌、下
棋、看电视、聚餐)。
15、立冬:做糯米檄耙,庆祝丰收。
16、冬至:前天晚上全家人在灶间搓(包)汤圆,有甜馅,有咸馅的,有用豆粉、芝麻、
花生粉粘团子(糯米粉团)。
17、腊月二十四夜:每家每户准备果品祭灶,送灶神,吃灶饭。
18、除夕:腊月最后一天,俗话叫”过年“,晚上吃年夜饭,守夜,迎新灶神,现在,
一般家庭都在一起看晚会。
独特节日
立春节:立春交节时分,不论白天黑夜,家家户户都鸣炮放烟花,称“接春”,迎接“春
神”到来。
过九节:农历正月廿九日。各家,早餐煮九米粥,称“穷九”,晚餐有丰盛的鸡鸭鱼肉等
酒菜,叫“做富”,预示先穷后富。九米粥,是用灿米、粳米、糯米、花生、豆类、红枣、杏
仁、糖等九种混合煮成。农村人家还有分送九米粥给出嫁女儿或左右邻里,或任熟人来家品
尝九米粥的习俗。
采青节:农历二月十九日,这天,农村人家有食“艾棵”习俗。是用探集的艾草嫩叶煮
熟捣成泥,拌入粳米舂成艾棵。颜色青绿,风味鲜美,清香扑鼻。食艾牌,以祛邪气。
立夏节:立夏这天,农家有食用“夏牌”习俗。是以米棵为皮,竹笋为馅,包成半月形,
称“夏牌”。城里人称其“牌夹”。有的还用红糟煮小竹笋、猪肉等为食。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俗称“七月半”,也有叫“鬼节”。有的
乡村因习俗不同,这个节日定在十一、十二或十四日,但都是举行祭拜祖先活动。
扫墓节:在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日,农村各族都必选其中一天,集合族人祭扫祖墓。扫
墓结束,就地摆开酒席,食用祭祖的米棵、猪肉、鸭肉和酒菜。有的把祭品带回家办酒席。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团圆节。出嫁女要给娘家父母兄弟送中秋礼饼,以示团
圆。这天,各户家人团聚,晚上吃月饼赏明月,欢度团圆之夜。
立冬节:这天,农户人家舂糯米,食粮耙,或舂粳米,食白牌,以庆粮食收成。有的还
吃草根汤,滋补身体,湿热御寒。
冬至节:这天早餐,各家有煮小团丸为食的习俗。是用糯米粉和成小团丸,称''小核子”。
以示子孙满堂。
尤溪县婚丧喜庆风俗
婚嫁:封建社会,尤溪人婚嫁由父母包办,经过议婚、订婚而后结婚。议婚一般通过媒
人为男家、女家互送《庚贴》。男家收到女方庚贴后请“算命先生”合婚,合则请女家开列聘
礼议单。订婚,俗呼''系记"。男家备必果品四色(每色5公斤)、公鸡、线面和女方的衣料、
鞋袜一套,以及表示婚姻的信物(如:戒指、项链之类)送给女家,女家也要回赠信物。结
婚,男子17岁、女子15岁以上。结婚先由男家预选吉期,写红贴征求女方意见后定下迎娶
吉日。迎娶前一日,男家须按议单送足聘金和礼物,吉日发出花轿迎亲,并互换《三代》礼
书和《拜贴》等。女家的陪嫁妆奁多数只备箱、笼服饰。若加有床、橱、桌凳、锡制烛台、
茶壶、酒壶等的,必在系记时要求男方四色果品每色10公斤,俗呼双倍礼。女方要求送双倍
礼的一般为有钱人家。嫁妆中,都必备1个新马桶(呼为子孙桶),内放有红蛋、桔子、一个
小红包,1对宫灯(寓意添丁)、1对火笼(寓意亲热)、一个红手棒(熊织,内盛俗叫“鞋簿”
一本,内夹有男女鞋样、碎布等,剪刀、尺子、锥、针线、红白带子等)。新娘到达男家,花
轿直抬到客厅,停轿后,由男家选一对童男女在轿门左右三请新娘下轿,而后由男方德高望
重子孙满堂的长者,掀开轿帘门,牵新娘下轿,举行拜堂仪式后入洞房,入夜饮交杯酒。新
娘卸妆时,先由新郎用称杆挑开头盖布,卸下新娘头上正中的一朵红花,之后分别由新郎的
母亲、姑、嫂等卸花。
民国以前,尤溪同姓不通婚。县境内畲族蓝、雷、钟姓历史上自相通婚不与汉族通婚。
民国时,法律只禁止近亲结婚,才有少数同姓男女结婚。这个时期,男女青年接触机会逐渐
增多,开始了双方交往谈恋爱的自愿婚姻。但议婚、订婚仍受双方父母制约。畲汉也开始通
婚。这个时期也有少数人借公共礼堂举行有双方主婚人、新郎、新娘、介绍人、证婚人在结
婚证书上签字盖章的结婚典礼仪式。
新中国建立后,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确定婚姻自由,禁止包办、买卖
和干涉,婚龄男20周岁、女18周岁,不规定订婚。从此,婚嫁大多通过介绍男女互相认识、
交谈、恋爱阶段,进而互访家庭,经双方父母同意,向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双方共同选定
日期,举行婚礼。20世纪60年代后,迎亲花轿已逐渐绝迹,改用自行车、机动车或步行带
领女到男家。拜堂仪式逐步淡化。但“系记”习俗仍沿袭至今。婚礼前,男家要送一定数量
的礼金、礼物给女家,女家置办衣饰、器物陪嫁,其中,必备品有:马桶(现改用痰盂或带
盖红塑料桶一个)、宫灯一对、一对火笼(有的改用暖壶)的习俗仍然流行,部分农家还作为
必要条件。现在,已有不少人家否定旧法,实行婚姻自主,青年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争得父
母同意后,自主决定登记结婚,择日完婚,小轿车接送,嫁妆多为金银首饰,家用电器。根
据实际经济能力,举办简朴、隆重、热闹而又有纪念意义的婚礼。不少人结婚日期选在国际
劳动节、国庆节或元旦。也有些年青人选择旅游结婚。
生育:尤溪妇女生育,俗称“坐月子”。休养期为40天左右。在此期间,产妇日食糯米
红酒(头十天,酒中加少许老姜炖食用)、鸡蛋、鸡肉、兔肉、线面,下饭食糟菜、干菜;饮
料用红糖益母茶,烹调食品专用植物油(多为茶油)。忌食鲜蔬、猪油、鱼腥、鸭肉、蜜蜂和
白糖。产妇忌生水,餐具均须用干布擦干。旧俗重男轻女,第一胎生男孩,不论白天黑夜,
男婴降生时就要放三声大炮,向邻里乡亲报信,亲戚朋友来贺喜,必请吃“蛋包酒”(每人一
碗红酒加大豆炒鸡蛋)。三日内,要向岳父母家送“鸡酒”(一大壶红酒,廿个荷包蛋、一只
熟公鸡外杂红酒糟,一臼白棵和猪肉),岳父母回送活鸡、鲜蛋、线面、糟菜和婴儿衣裙及襁
褓等。婴儿出生三天,举办“三旦酒”,邻里宗亲来“送庚”,各家送来一只鸡、一瓶酒、一
把粉干、十个鸡蛋、一套婴儿服。岳家也送来婴儿衣帽、背兜、斗衣、银手镯、银锤银印子
等首饰。此后,还要举办满月酒、周岁酒、添丁酒(春节期间举行,不分姓氏、不分性别、
全村人都来喝丁酒)。第一胎若生女孩,一切从简,不鸣炮、不送鸡酒、不办各种酒席。由于
贫苦农家办不起诸多酒宴(特别是丁酒,花费惊人),所以有的生男婴谎称生女孩,不敢声张。
新中国建立后,轻女现象与日淡化,特别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后,提倡生男
生女一个样,生女孩的照样举办“三旦酒”、“满月酒”、“周岁酒”。但添丁酒已被取缔。
祝寿:尤溪习俗,人到50岁方称得上寿,即可在其生辰(阴历月日)举办祝寿庆典。此
后每增寿10岁,举行一次。但79岁、89岁、99岁生辰,必举行“过九”预庆,逢十再庆。
寿越高,庆典越隆重。但祖父母健在,不得为父母祝寿。生日的清晨设寿堂,请寿者上坐,
由直系晚辈亲人拜寿。寿者给拜寿者发红包(俗叫“拜寿礼子孙满堂、高寿者保留寿堂
陈设,让亲戚朋友拜寿,拜寿者口呼“XX(称谓)拜寿了,祝您健康长寿”。寿星的答谢语
为:“来到就是,谢谢了”。拜寿之后,要请客人先吃长寿面加两个蛋。现在已少有人这样
做了。农村寿宴多办早席,县城则办午席或晚宴。寿宴的头一天晚上,要办“暖寿宴”,客人
为主要亲戚和至亲亲人。祝寿礼物,至亲亲戚都送有题名的联、嶂、匾、屏(选一种),衣料、
鞋子(必须2双,另一双叫陪寿)、袜子,鞭炮、烛,禽、猪肉、蛋、线面,有的还加粳米棵
等。后3类视亲戚的尊卑亲疏关系酌情收受,并酌答谢仪若干。一般亲友多送礼包(现金),
也有加送联、嶂、匾、屏的。经济不很富裕的、多不办庆典,仅由儿女聚会庆祝。农村中至
亲亲戚可以送礼预寿(在生辰前)或补寿(在生辰后),县城则不可以。
有些地方在孩子10岁、20岁时,由父母主办小型庆典,客人一般只限于亲戚范围。30
岁、40岁不祝寿,只有少数人送纪念品。遇有家庭成员一般生日,煮两个蛋,一碗线面给生
日者吃。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家庭也添一些酒菜表示祝贺。
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生辰,父母要备一只活鸡、蛋、线面之类的礼物到婿家,叫做“做
记日”(意为为使女婿家记住女儿的生辰月日)。
建房:在农村建房动工有选择吉日的习俗。动土时,先由主人在地上挖三锄头,再点一
对蜡烛,燃三柱香插在宅基地旁,后鸣炮,俗呼“安土地神”。新房上梁多选吉日良时进行,
上梁时披红、鸣炮,主事人舂糯米械,办酒席庆祝,酬谢建筑师傅和义务帮工的亲友,并接
受一些亲友的庆贺。宴席上建筑师傅为上宾,主事人母族和妻族的血亲长辈稍次。有的人家
上梁后即迁居入宅,边居住边整修。有的人家待新屋整修完备后迁居入宅,再办入宅庆典。
入宅宴席以母族和妻族的血亲尊长为上宾,建筑师傅稍次。主事人的妻族血亲,送入宅礼物
有:一对红灯、喜炮、喜烛、餐具、宴具、5种调料(油、盐、酱、醋、红糟)、5种咸菜和
一窝的母鸡带小鸡,还要有1副题名的长红楹联,贴新屋堂中正栋柱。现采用砖混结构的房
屋,无上梁工序,但封顶完了,仍有鸣炮、办酒庆贺的习惯;屋中无木柱,但仍有贴红楹联
的习俗。
丧葬:据明嘉靖《尤溪县志•地理卷•谣俗》记载,“普通民众去逝,尸体积柴而焚之”,
就有火葬习俗。明成化、正德年间(1465〜1521年),经过地方官员晓谕取缔,逐渐废止。
以后流行土葬习俗。墓地通常选择村落附近的山地,凿穴进棺,以石块封穴口,有的墓周开
墓圈排水,墓前留一块小平地为墓堤。总占地约20平方米,有的选在路边山脚下,不开墓圈,
以路为墓堤。以前少数人家迷信“风水",要请''地理先生”踏山觅地,往往不能在丧期及时
埋葬,停棺多年,成为公害,民国十二年(1923年),县政府要求全县限期清葬停棺,除此
陋习。
通常老人死亡,遗体在寝室停一天后,再移至后堂(一些农村地区,老人死亡后,遗体
即移放后堂,还有的地方见老人已经不行了,移至后堂送终),整容更衣装饰,覆被、头边安
灯。老人寿衣件数上下装合算,一般逢单不逢双,最盛装可着12件,寿被由出嫁女儿赠送,
一般盖1条多至3条。入殓通常在死后48小时内。姻亲得讣,必亲到丧家检视死者遗容和服
饰,向遗体告别。姻亲到达时,丧家的子、媳、女、孙、孙媳等要在大门外跪接。其他亲戚、
宗亲、邻里、朋友闻讯,都在入殓前带香、纸、烛到丧家吊唁(入殓后不许带香、纸、烛吊
唁,现不少人改用现金折代),致送婢仪(向丧家送礼)助丧。所有孝服,如头巾(男亲友戴
在头上的白布做的孝帽),腰白(男、女系在腰间的白布条长约1.3米,宽10厘米左右)须
在入殓前制做完毕。入殓后,头巾、腰白等如不够分发,除头巾外,其他均不得补做。入殓
时,有剪死者的一片指甲和几根眉毛,用红纸包好,安放在一个小香炉内供起“香火”用。
堂房宗族邻里有相帮丧事劳务的义务,一些农村,丧家的亲戚,还有赠米送菜相帮的习俗。
县城人家对造墓、抬棺等重体力劳务均出资雇工。出葬一般在首七(死者去世之日起每7天
为“一个”“七”期),也有三、四天的,但死者若是长寿的或富贵的,出葬就延至三七、五
七、七七或六旬及百日才入葬。葬前举行祭礼。
治丧时,儿子要披麻衣戴麻帽穿麻鞋,亲属按亲疏和辈分分别穿白夏布或白布衣、裙,
俗呼“带孝”。旧俗在入殓前和出葬前,有请道士来家举行迷信活动。旧礼教规定父母丧丧期
为3周年,配偶丧丧期为一周年,祖父、母丧丧期为1周年,曾祖父母丧丧期为5个月。现
在,随着殡葬改革,实行火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朝着“重生不重死”的方面改变,重视生前
多尽孝道,死后从简治丧,所以人们多不拘泥于旧俗,通常都在“首七”办完殡葬,结束治
丧事务,即恢复正常生产和工作。丧期志哀形式也简化。
人不在家内死亡的,遗体不移进宅内,只就地或在宅外临时搭棚安置治丧。在外地死亡
而不就地安葬的,殓后运棺(现火化后持骨灰盒)回乡即葬。男未婚女未嫁早逝的和非自然
死亡的,殓葬都从速从简。
旧俗丧家在治丧期间,要办“开厅饭”(遗体移入后堂之夜),“入殓饭”(入殓当晚)和
“谢酒”(首七或安葬当晚),“开厅饭”仅略添些酒菜,“入殓饭”一般只用六道或八道菜,
主食为米饭或粳米牌(不炒),但头道菜须是拌米粉干,就大块肉(一般每块重约100克,若
丧家经济条件较好,亡者长寿的,肉块越大),每客2块(旧俗,此肉吃不完可带走)。还需
备花生、饼干之类的四样果品,其余菜肴从便。“谢酒”菜肴较丰盛,必上一道白片鸡,旧俗
这道菜上来,孝男、孙须身穿夏布孝服,跪在堂下向客人致谢,司仪请全体客人起立,这时
坐在首席上母系姻亲须起身下堂,扶起孝男孙,而后继续用餐,孝男则逐席向客人致谢,请
客人多喝点酒。丧宴,事主不敬酒,不劝酒,随客自饮。旧俗,丧宴不备汤匙(寓意,主人
举哀,无法周到),要喝汤先喝掉杯中的酒,用酒杯盛汤喝。还忌向别人借器具物品(除至亲
宗亲外),故丧宴只保证重要亲戚和老人有坐席,本家宗亲、一般客人,若椅登不足,则站着
用餐。现在这些习俗城区已不流行。
尤溪县的生活习俗
劳动:封建时代,尤溪人民深受儒家“男尊女卑”、“男外女内”和“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封建礼教影响,千百年来,妇女缠足习俗上不视为劳动力,生产劳动全由男子承担。妇女
只在家中从事烹饪、洗涤、缝纫衣裳、纳制布鞋、饲养禽畜等家务,有的还绩麻绩苧、捻线、
织布、编草鞋、织草席草垫、编竹笠等。唯独畲族妇女不缠足,参加上山下田劳动。民国以
后,少数妇女不缠足,帮助男人劳作或经商,也有少数女子进学堂读书。新中国成立后,广
大妇女得以解放,女子受教育逐渐普及,女子参加社会劳动不断增多。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
作社时,青年妇女开始被定为劳动力,每月有出勤定额,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从此妇女参加
生产劳动,做工经商日益增多。国家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都吸收了许多妇女参加
脑力和体力劳动。现在,成年女子与男子一样,参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蔚成风气。
饮食:尤溪人民习惯主食大米饭。通常吃捞饭,方法是大米入锅煮沸几分钟后,用笊篱
捞出倒入木饭甑蒸熟而成。有的锅里留一些米饭煮成粥当早餐,有的晚餐煮粥或杂粮补充,
也有的一天三餐饭量一起做。尤溪解放以前,水稻产量不高,自产稻谷不能自给,广大劳动
人民只能种植杂粮添饱,只有地主富豪官绅人家能三餐享用大米饭。杂粮以甘薯最多,收成
季节,有的鲜蒸甘薯当饭食,有的刨成丝晒干储藏叫番薯米,供常年与大米混煮食用。小麦
种植不多,面粉、面条和线面,多为外来商品。尤溪有用灿米加工成粉干,也有用粳米、糯
米舂成白牌或被耙。这几种都算精制食品,一般只在节日和招待客人时食用。杂粮还有少量
的山禾、大麦、苦麦、养麦、粟籽、高梁、玉米、小米等。副食品以蔬菜瓠瓜为主,辅以竹
笋和野生菇类,以及田间的泥纵、黄鳍、虾、螺,溪涧中的鱼、鳖、蛙、蛆。家养的鸡、鸭、
兔、猪等肉类和蛋,只能在节日或招待客人和办酒席时食用。瓜、菜有季节性,盛产期间,
须拿出一部分用盐腌制、糟藏、酒渍、醋浸、晒干等方法储藏供缺菜时食用。饮料有茶和糯
米黄酒。调味品以海盐为主,富户有用酱油、虾油。
新中国成立后,尤溪水稻产量逐步提高,广大人民才能以大米饭为平常主食。在粮食定
量供应取消之后面粉、面条、粮、棵逐步成为较普遍的食品。煮饭方法,改为炖饭或炯饭。
城镇家庭,早晨多为吃粥,农村家庭,保持三餐干饭习惯。副食品除蔬菜野味外,鸡、鸭、
猪、羊、牛肉,蛋、鱼和贝类大量增加。饮料除茶和糯米酒外,增加了各种白酒、果酒、饮
料、果汁、啤酒、汽水。调味品除盐外,还常用酱油、虾油、味精等。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主、副食品已相当丰富,三餐饭食已由过去的温饱型向健康营养型转变。随着家务劳动的社
会化,许多城镇家庭早餐已不煮饭,改食牛奶、豆浆、馒头、包子、油条、油饼、面包、蛋
糕等,或干脆全家人到餐馆用早餐。农村家庭三餐仍吃干饭。办酒席时,用上啤酒、白酒和
各种饮料已相当普遍。猪肉已成为平常菜肴。酱油、虾油、味精及其他调味品农家已普遍使
用,不再被视为奢侈品了。
衣着:清未民初,尤溪男女通常穿大襟上衣,是有领有袖,大前襟由左掩右,右侧套底,
襟口缝以领纽扣、右肩纽扣、腋下纽扣相扣住,纽和襟都以斜布条卷缝制成。下衣是便裤,
宽裤深裆。女上装袖子稍短,袖口宽,俗叫马蹄腕。并在襟边、袖口、裤脚口加装饰花边,
有围着裤的礼裙(为有褶有花边的裙,但不常穿)。男女衣料皆以棉布或芭布为主,富户和官
绅才穿绸缎绫罗和毛织品。棉布丝绸均为外来商品。土产芒布(俗叫夏布),染青或蓝色,为
劳动人家常用的衣料。富户、官绅和读书人有穿棉、丝布料的长衫,外加穿坎肩,即为礼服。
民国十几年后,男上衣逐渐改为对襟(俗呼对面扣),领用双层布反褶,前襟缀双口袋或三、
四个口袋;女装袖口逐渐改窄。之后,男装又出现中山装;女装有旗袍、短袖衫加筒裙等款
式。青年男女裤都是围腰窄裤头,直裆,布料以机织棉布为主,内衣开始用针织品。
新中国建立后,县城和青年男女装以反领对襟的中山装为主要款式,农村中、老年妇女
上装仍以大襟为主要款式,中、老年男上装也仍以对襟为主要款式。之后女上装出现反领对
襟款式;还有袖口另接一小段双层布料开口并加纽束紧的内衣衬衫式,也作为男女外衣款式
流行。男裤型以围腰窄裤头开档加纽裤脚反口为主要款式。
20世纪80年起,服装普遍商品化,服装型式、花样的设计制作逐渐多样化,尤其是女
装。男装春秋装普遍流行西装、夹克衫和休闲衫;夏装上衣流行机织短袖圆领或V型领、反
领三种款式的T恤衫,衬衫仍为男上装主要款式。女装更是五花八门;夏季以旗袍,连衣裙,
长、短裙、反领衬衣款式较流行;秋冬季的上装仍以反领对襟款式为主。农村的老年妇女仍
有穿大襟上装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着装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鞋:解放前,尤溪人民穿的鞋多是妇女手工制作的布鞋。鞋底用布片层层叠糊,厚约一
厘米左右,有包边与不包边两种,然后用差索密针穿扎后,上鞋面而成。男鞋面是黑色布,
有圆口、尖口、深口加舌三种款式。缠足妇女的鞋面多用色布,制成尖头翘鼻、鞋帮绣花,
后跟加寸许高木履(俗叫色裤鞋)。平脚妇女鞋样随男式,只是鞋面加横带纽。而后,出现了
布面胶底或皮底鞋、全皮鞋、胶鞋。但那时人们生活水平低,所穿的鞋子大多还是自制布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多数人穿商品鞋,品种花样也逐渐增多,有长统、
短统、深口、浅口、通花、凉鞋。用料有全皮、人造革、布料、塑料、橡胶,或单用或配合
用。现在,男女老少穿的鞋随时都能从市场买到,穿皮鞋已极为普遍。胶鞋多为未成年人穿
用,成年人多在劳作时穿,原自制的布鞋仅有老年人还偶有穿着,极少人再做布鞋了。
袜和帽:民国以前,尤溪人民穿袜戴帽并不普遍。只是富户和官绅士子及六七十岁以上
老人穿袜子,袜子用白布自己缝制的。民国时期才有针织长筒袜。缠足妇女则以裹足布缠脚,
外罩褶箍;禁缠足后穿针织袜。官家有冠,民间老人和婴幼儿戴用布或缎做的帽。婴幼儿及
老年妇女帽型有两种:一种有帽顶;另一种无顶(俗叫帽箍)。老年男人多带有顶布制的瓜皮
帽。后来逐渐有了纱线编织帽,羊毛线编织帽、呢帽,型式有加边的和加帽沿的。现在,人
们穿袜子已相当普遍。帽子尽管款式、花色、用料多样,品种繁多,但尤溪人民戴帽子的还
多是老年人和婴幼儿,一般人只在夏季出门时防晒,戴遮太阳的草帽,或各种款式的“太阳
帽”。有部分青年女子将帽子作为一种饰品用。
房屋:尤溪人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杉木结构,单层,一字横展,长方形。小的三个单
元,大的五个单元,左右对称,中间前为大厅,后为后堂,前后左右有走廊,多不设大门;
前面不留走廊的,多设前后大门。纵深一般有3间,前两间连通为寝室,后一间为厨房,屋
面前后两坡水,遮瓦片。上述为通常房屋建筑格局。还有一种院落建筑型式:在一字长方形
(俗呼正厝)的前面,左右两侧各建日字形或目字形的书院(俗呼归头或转头),围成“门”
形天井,屋面各向左右坡水,承于正厝前坡水之下,天井正面多有围墙并设大门。有的在书
院前面再横建二堂与正厝平行,纵深一般只有一间或两间,有的二堂前面再建书院,有的再
建第三堂。第三堂一般只有一开间。有的在正厝左右两侧再建扶厝,纵深与正厝相同,两开
间,前面开一小厅,其后纵分为2间。两侧为纵廊,最后为厨房。扶厝与正厝、二堂、三堂
有过水亭相连。更大的还可以有二纵三纵左右扶厝。所有房屋隔间,多围木板或竹筋土灰壁。
部分村镇,三堂六纵大厝周边均筑土墙,围成堡垒式建筑群。旧式房屋大多单层,有的有阁
楼、半楼,其楼层多作为存贮使用。房屋的座落和朝向以及围墙大门朝向都有讲究。畲族小
村,还有全用毛竹构建的房屋,连屋面也用竹片遮盖。
新中国建立之后至20世纪70年代,新建民房普遍是双层,少数是多层的,但不拘左右
对称和前厅后堂格局,也较少有院落建筑群式。乡村建筑多以木结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
为主。厕所也多在房屋以外另建。20世纪80年代后所建民房,多为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
世纪未,城镇所在地新建房屋主要为砖混或框架多层结构,乡村新建民房多以砖混结构为主,
屋面仍以遮瓦片居多。城区旧城改造和农村新村建设,多为套房式多层建筑,内设卫生间。
娱乐:传统的娱乐有下棋、打牌、跳绳、踢琏子、拍球、弹唱、行酒节等。
棋类:(1)中国象棋,走法有两种:一是传统的走法,老将(帅)被将死即是输;二是
将棋子有字的一面朝下,摆在棋盘上,双方轮流翻子,以第一次翻出定红黑,然后按将仕象
车马炮卒顺序论大小,老帅又受卒子威胁,结果谁的棋子被吃完就算输。(2)围棋;(3)军
棋;(4)猪母棋:小孩玩的,在地上画一个棋盘,拣一个大石块,几个小石块就成。(5)跳
棋;(6)算盘棋,一架算盘,两人对走谁全部跳到位谁赢。
麻将:通行香港、福州的打法,分牌子16张,和时17张。“金”(百搭)可代替一切牌
张。奖励大小依次是:“清一色”奖100;“金串”(三只金)奖50;“金奖”或“天机”奖学
金30,“抢金”或“三金倒”奖10,“花牌”用于补牌,花越多,分数越多。
扑克牌:打法五花八门,可一幅牌双人对打,三人打,四人两组打;可多幅牌多人组合
打。
四色牌:一种打“十和”,一种打“四色”。牌九:用毛竹片制成,共32张,最大牌是“皇
帝”,可吃全桌。因多用于赌博,基本被销毁殆尽。
跳绳: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
踢建:有自踢,两人对踢或多人踢。
拍球:(1)羽毛球(2)线球,用棉线内裹棉絮,可拍可踢。
弹唱:多唱闽剧片断,有配乐(瑟琶、二胡、笛子)和清唱。
行酒令:朋友、同事聚会、在酒桌上都喜欢猜拳、行令、猜拳以猜福州拳为多(本地通
福州话);文友聚会则会行文字令,或猜谜或词语接龙,最简单的是猜物令。目的是多喝酒求
一乐。
【尤溪五中校本课程】
《尤溪民风民俗》
(-)食在街头巷尾-一介绍尤溪传统美食
尤溪节日民间食俗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四过大年:过去没有电视,当然也没有春节晚会,晚上除了电影院有
放电影外,也没有其它什么娱乐活动,因此在除夕之夜一般也都较早睡觉了,倒是在初一早
上要起大早,约在凌晨3点就被父母叫起床,按当地话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初四睡饱
饱”。起床后一家人洗净手脸,给灶公、天地上香,放编炮“开年”,然后开始做饭,用木制
饭炊蒸饭。初一早餐要吃素,不能吃荤。食物有米饭,有线面太平蛋,祈求一年平安顺利,
有四种“菜生”,一般是用芥菜梗、菠菜、带叶养头、笋菜等翠绿蔬菜焯熟切段分别码在小盘
中。
初一的午餐才开始吃荤,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四都算过年,吃的都比较好。
正月初九祭“天公”:这一天是“天公”(玉皇大帝)生日,对种田人和生意人来说,祭
祀“天公”尤其重要,他能“保佑”庄稼人一年到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生意人万事
如意,财源茂盛。在清晨天空还未放亮,各家各户都早早地把供品摆在露天下,恭请“天公”
来受用。祭祀“天公”的供品有牲礼:猪头、公鸡、目鱼干,五果:五种水果,五斋:五种
素菜,线面(寓意长寿)、红蛋(寓意吉利)、红鲤鱼(寓意年年有余)以及纸、烛、香等。
正月十五吃春饼:元宵节过节,食物较为丰盛,当然不可少的是春饼,开春时节吃春饼,
更有意义。春饼也叫春卷,是用面粉调成稠糊,在加热的平底锅上摊成薄如纸张的熟面皮,
包上用绿豆芽、五花肉丝、冬笋丝、香菇丝、韭菜和少量姜丝等炒熟的馅,卷成卷即可食用。
正月廿九煮九粥:这天早餐吃九粥,保身体健康。九粥也叫狗粥(尤溪方言“九”与“狗”
同音),有甜、咸两种。吃九粥者说,九粥是用三种米(釉米、糯米、粳米)九配料(桂圆肉、
红枣、花生等9种)煮成,吃了这“三九至尊”的粥自然能保一年身体平安。吃“狗”粥者
说,狗有“九条命”,是最贱(贱,意为生命力顽强)的动物之一,吃了狗粥,讨了吉利,一
年当中自然没病没灾。
二月十九吃艾牌:尤溪方言说“二月十九,观音吃草”(尤溪方言“九”是“草”的谐音)。
二月十九是观音生日,艾草是“观音吃的草”,因而民间在这天就有了吃艾棵的习俗。艾牌的
做法是将田间艾草嫩叶(连茎)摘下,洗净焯水后沥干水份,再与熟热粳米饭放在石臼中捣
成牌团再压制成块。艾牌蒸吃,炒吃均可。
四月初八吃光饼:光饼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发明的,后人在四月初八吃光饼来纪念这
位民族英雄。另尤溪民间还有“四月八吃光饼不蛀牙”之说。
立夏接“脚骨”:立夏日尤溪有吃红糟笋接“脚骨”习俗,寓意是接了“脚骨”,脚腿有
力,能更好地上山干活。红糟笋的做法是用整根不切(寓意脚骨长,接的好)鲜小笋与五花
肉块调红糟(酿制老酒沥出的酒渣)、盐、酱油、糖、味精等烧制。
五月初五包粽子:为纪念战国时期屈原的节日,即全国基本都有的''端午节"。尤溪粽子
品种主要有白粽(即只包有糯米,没有其他配料的粽子)、豆粽、肉粽等。
七月十五过鬼节:鬼节就是给死人过节,这是尤溪过节气氛仅次过年的一个重要节日,
其代表性的食品是咸棵(参看咸牌网页),有的地方是饭团。鬼节还要筹备其他丰盛的食品来
祭祀祖先,过去还要做“普渡”,超度亡灵。
八月祭墓:从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是尤溪人祭祖扫墓的时节,各家都准备一些供品到墓
地祭祀已故先人,名门望族的有各家每年轮流为头,办理祭扫祖墓事宜,扫墓的当晚还要筹
划族人聚餐一顿,叫“吃祭墓酒”。
八月十五中秋饼:中秋节在尤溪过去人们不大重视,节日的气氛只是体现在亲戚间相互
送月饼。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秋节也常有家庭聚餐。
立冬日要“补冬”,吃立冬粮:立冬时节基本没有农活,忙碌了一年庄稼人,也要歇一歇,
这时候就以“舂极”(舂,方言捣的意思)庆丰收,喝草根汤补身体(参见尤溪草根汤网页)。
冬至日吃“粮仔”:“粮仔”是尤溪方言叫法,即汤圆。小时候大人说:你吃了汤圆,就
大了一岁。
除夕:过去为了过好年在旧历12月底一家人可要忙乎好几天。男当家的要忙于“舂白牌”,
因为那是力气活,男人们当然是“当贤不让”。主妇们要忙于炊糖糕(是一种糯米浆加糖蒸制
的食品)、菜头棵(参见菜头棵网页),还要打切面(参见切面网页)、杀鸡杀鸭等等。为了体
现家庭的富裕,白棵、年糕等做的数量很多,一般吃到来年一、二月都有。除夕的年饭是一
年中最丰盛的晚餐,而这一餐在下午三、四点时分,燃放了一串编炮后,就早早的开餐了。
此俗是为了向他人展示家境的殷实:你吃了吗?我已吃年夜饭了!
这些吃的习俗,现在还存在,在特定的节日、纪念日吃“对应配套”的食品,不在特定
的节日、纪念日也可以吃这些“对应配套”食品。现在人有钱,市场也活,想吃什么就吃什
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无须等待。
锅边糊
“锅边糊”源于何时,何人所创,现无从查考。但它却是尤溪县历史悠久的风味小
吃,驰名县内外,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三十年代的“五弟公”锅边糊。
“五弟公”正名毛聿全,尤溪县城关人氏,其祖上以经营锅边糊店为主,他自幼跟其父
学得一手加工烹制锅边糊的好手艺,并对传统烹煮加以改进,尤其是以选料上乘,烹调讲究,
味道鲜美而出名。
“五弟公”锅边糊以尤溪县优质麻洋米、精瘦肉、猪骨头、珠虾、干贝、紫菜等为原料。
其制作方法是:将优质米洗净用金鱼井水泡两小时,磨成浓度适中的米浆,锅中盛清水,放
进猪骨头、干贝、珠虾,用纱布包好投入锅中,熬成羹汤后捞起,沥干备用。再将熟猪油烧
热,将葱头投入炸成金黄色时舀起备用。
正式烧煮时,锅底放适量清水、瘦肉丝放入同煮至熟。锅置旺火上,用地瓜半截蘸食油
在锅中部刷上一圈,然后均匀地沿锅边淋上一碗米浆,盖上,待米浆熟成片时,自然卷起滑
入锅底,掀盖后再加一碗清水,如上法再淋上一碗米浆,反复四至五次,待到锅中已有十几
碗锅边糊时,停止淋浆,将煮好的羹汤掺进锅中,投入干贝、珠虾、紫菜、白酱油等调料,
煮沸后,舀起盛在陶钵中,再撒上葱花、淋上一瓢熬制后的香油即成。随吃再盛上小碗,喜
欢辣味的再放上一点辣椒粉,吃起来软滑润口,清香鲜美,味道好极了。顾客在他排列的两
张八仙桌旁的长凳坐等,每人只许买一碗,要连吃的只能在座位等下一锅,所以“五弟公”
锅边糊每天供不应求。
“五弟公”锅边糊驰名尤溪内外,生意非常之好,固然与五弟公的精湛烹调手艺是分不
开的,但他每天加工销售多少锅,都有一定之规,烹调原料都选上乘精品,连烧什么柴都有
所选择,所以,“五弟公”锅边糊在尤溪县城关,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生意兴隆,长盛不衰。
蛋下酒
如果你走进做月子的妇人家,她的亲人就会端出一个煎得圆圆的蛋(鸡蛋、鸭蛋均可)
同一碗老酒请你吃。这碗蛋下酒色美味鲜,清香扑鼻,令人可口,比较好客的主人还会在煎
蛋碗里加一些鸡腿、鸡胸等佐料。在尤溪、大田、得化等地都有这个习俗,现在个别地方平
时做客主人也有两个煎的蛋配酒请客人。当你捧上一碗香甜的蛋下酒,你可曾知这蛋下酒的
来历吗?
相传,很久以前,我们国家每年不知出生多少个人口,皇帝为此忧愁。有一次一个宰相
向皇帝献策说:“每出生一个人口,收一文钱。”皇帝拍手称好。于是,国家每年就按此办法
收取银钱来统计人口,可是,地方贪官污吏乘机敲诈勒索,层层加倍收取银钱,占为己有,
最高份每出生一个人口,收取二十四文钱,这样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由于交不起生孩
子的钱,抛儿弃女严重,年复年,日复日,不知过了几百年。
到了明朝,正德皇帝下江南,游西湖,巡视民间,体察民情。有一天,正德皇帝同几个
随同官员路过尤溪县二十八都台子村,这时刚好晌午,他们就到百姓张氏家里想搞点吃。张
氏看到几个陌生的客官十分畏惧,以为自己妻子早上刚分娩的孩子又被县官知道了。张氏立
刻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道:“我实在交不起钱饶恕我吧!”搞得皇帝和几个官员莫名其妙。其中
一个官员问张氏:''你交不起什么钱,慢慢道来。”张氏把交不起孩子的二十四文钱如实向他
苦诉,正德皇帝大吃一惊,心想国家收一文钱怎么增加到二十四文呢?下层官吏的剥削现象
太严重了,要好好惩罚他们。于是就对张氏说:“从现在开始国家不收取孩子钱,你也免交了。”
张氏高兴地给皇帝连连叩拜,并打消弃儿的念头。
当天中午,张氏苦于家穷没有什么好招待客人,就把准备给老婆做月子的鸡蛋,为每个
人煎一个圆形的金黄色的煎蛋,并打一碗酒给他们吃,以表谢意,人们就称这为“蛋下酒”。
临走时,正德的随从官员要付饭钱,张氏硬是不要,后来正德只好改口说给孩子作压岁钱,
张氏才收下,此后正德继续到各地巡视,并向全国公告今后不收生孩子钱。
国家不收生孩子钱在尤溪各地很快传开,百姓非常高兴。从那时起,哪家人家生孩子,
头一天如有客人到他家,都要有蛋下酒请客人,告知人家有添子之喜,人们端过下蛋酒还要
表示恭喜祝贺,讲几句孩儿将来“成大器”、“立大业”、“前途无量”之类的好话,这个习俗
渐渐流传到尤溪、大田、德化等地。
随着时间流逝,吃蛋下酒由生孩子的头一天延长到妇女做月子的整一个月。客人吃蛋下
酒还要给婴儿压岁钱。婴儿生下三旦(天)或五旦、七旦,这三天里任选一天,女婿要打一
壶酒,煎十个鸡蛋,杀一只鸡送给岳父母,意思是报喜,然后娘家要回送五六只鸡,几个鸡
蛋,十几件婴儿衣服送女儿,要替月子(尤溪风俗妇女分娩期一个月内叫做月子。在月子期
间母亲为女儿料理家务事叫替月子)。后来发展到邻居戚友也要送鸡送蛋,以表祝贺。主人要
煎好几个蛋,附加鸡腿、鸡胸等佐料。蛋一定要煎成圆形,象一块饼,不能用煮的,吃完后
一个个给婴儿送压岁钱,多少不限,这种习俗不断承传,一直到今。
尤溪四大地方名茶
我县位于福建中部山区,地外闽江西南侧,戴云山脉的东段北坡,界于东经117。48'
—118°40'、北纬25°50'—26°26z之间,境内东西两面高山林立,山脉纵横交错,年
平均气温18.9℃,年平均降雨量1570.3毫米,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兼并气候。其较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适于茶树的生长发育以及良好品种的形成。
据有关资料记载:尤溪人民早在十世纪中叶,就开始引进和栽培茶树.,在长期的栽培和
野生茶利用过程中,创制了品质优良富有特色、并为人们所喜爱的四大地方茶树品种。
一、汤川普济茶
普济茶产于汤川乡赤墓村海拔900多米的普济寺周围山上,故称普济茶,尤以生长在寺
的周围苦竹林下的品质最佳,当地农民也称苦竹茶。
据民间神话传说,元朝年间,赤墓村张家祖母傅八娘素喜饮茶,溪滨村林真人为报答契
母八娘恩德,于化身成佛之前,在普济寺周播下茶籽,供其母享用。
普济茶年采三季,即清明茶采半开展的一芽二三叶,极为细嫩,夏茶采一芽的二三叶,
秋茶采摘嫩度更小些。茶青采回即入锅翻炒,炒成至五、六成时,起锅趁热初揉成条,再入
锅复炒,复揉,如此反复2—3次,直至茶汁充分挤出,条索紧结,入锅温火烤干即可。成
茶形似雀舌,汤色碧绿,香气清醇,滋味甘甜,冲泡五、六次仍清爽可口。
二、华口水仙茶
华口水仙茶产于海拔410米的中仙乡华口村,栽培历史较悠久。据九旬老农林世绪口述:
从清朝末年起,华口村各家各户均有产茶,每户至少产一担干茶以上。现存最大株水仙茶树
高近四米,主干直径达115毫米,单株每次可采制一斤干茶。
该茶树属小乔木,大叶种,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肉肥厚,叶质柔软,叶面隆
起,有光泽,一般开花不结实,属于无性系品种。
当地农民一般是采摘成熟新梢一芽的;四五叶或单叶,将青叶置于笳筋上晒至萎凋状态
后,放在架上摊凉,做青时间4一5小时,每隔半小时翻摇一次,当青叶茶香显露,叶绿变成
朱砂红色并收缩成汤匙状态时,置于锅上杀青,使叶子柔软,有粘性,再趁热搓揉成条索,
最后用焙笼焙干,近似闽南“乌龙”制法。成茶外形粗壮,香气清纯,滋味醇厚,汤色橙黄,
耐冲泡。
三、明山圣王茶
明山圣王茶,相传为公元十世纪中叶,明山寺寺主王审知引种于寺周,后人尊为圣王茶。
明山寺座落在中仙乡西华村海拔约900多米的峰谷中,山上有一湖,名曰:明山湖,湖
水清澈见底,寺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独特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圣王茶的优良品
质,深受人们的喜爱。
圣王茶采制近拟于绿茶,但更精细些。初制工序为凉青f杀青f揉捻f炒干,凉青要求
散发部分水分,经初炒初揉初成条后,再复炒复揉,后置锅内温火慢烤干燥,茶色明亮,滋
味芳香爽口。
四、谙头山仙茶
谙头山仙茶产于坂面乡标头村海拔约700多米的谙头山上。有一神话,相传很早以前有
一客人路过际头村,向陈家讨茶解渴,主人无茶,送米洒代茶。客人很感激,临走时对主人
说:“你屋后山上有茶可采。”主人上山一看,果然满山都是茶树,此后连年不绝,村人皆认
为仙人所赐,遂名仙茶。
谙头山仙茶有两种采制方法,一是采一芽的二三叶,将绿叶摊凉失水至软化,再进行杀
青、揉捻,经复炒复揉成条索后,再炒干成茶。此种制法要求火温较高,芽叶部分焦红,汤
色橙黄,味醇和,俗称“红茶”。一是采成熟的新梢叶片直接锅炒,揉捻,炒干,制成粗茶。
清乾隆《尤溪县志》有“茶产二十都、二十三都者佳”的记载(二十都就是指今汤川乡
赤墓村一带,二十三都指中仙乡华口、西华村一带)。当地农民也有关于华口水仙茶进贡的传
说。
【尤溪五中校本课程】
《尤溪民风民俗》
(三)异彩纷呈种类多一一尤溪传统文化
尤溪民间音乐
民国年间,县城的闽南籍商人组织南音清唱班,在每年农历元月“迎帝君”或同乡喜丧
事时演奏。城内兴贤坊人及水东人亦素有鼓吹娱乐的习俗,他们常演奏《十番》、《梅花三弄》
等乐曲。梅仙、梅营也曾组织演奏班,逢年过节娱乐演奏。西洋下墩人也成立业余鼓吹班,
到附近农村演奏。
新中国建立后,文化部门着手搜集整理尤溪民间音乐,至1963年,采集、记录了一
批。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记录资料散失,音响资料被毁。
1979年3月,县文化馆派音乐干部周治彬、胡玉辉到梅仙、梅营、坪寨、乾美、南
芹、西华等地采集山歌、小调、宗教音乐、器乐曲、戏曲音乐等,计130多个曲调,汇印成
《尤溪县民间音乐资料汇编》。
其主要曲调有:
号子类:《砍伐号子》、《划船号子》、《山区妇女》、《十把白纸扇》等。
小调类:《卖花郎》、《上酒楼》、《一枚针》、《十字折》等。
宗教音乐:《目莲调》、《三教调》、《婆娑摩》等。
器乐曲:《琴串》、《金子金》、《送辰串》、《柳条筋》、《秋串》等。
小吹:《一见才郎》、《九龙环》、《细妹子》、《白牡丹》等。
打击乐:《十番》、《春鼓》、《西壁》等。
喷呐:《得胜牌》等。
戏曲音乐:《二黄莲》、《泪板》、《跳板》、《哭板》、《西皮紧板》、《二黄倒板转紧板》、《西
皮倒板转清板》等。
迎春灯会
本县历来在每年元宵节期间,县城、梅仙、梅营、清溪、西溪口等处都常举行迎春灯会。
民国《尤溪县志》载有清代嘉庆年间尤溪县训导陈日宪描述迎春灯会的七律诗:
阳春召我最怡情,五夜频看景物新。
沈水银花联锦缎,文山歌鼓动金声。
桥凭肩跨后先续,马作云腾首尾轻。
兴罢更阑人散去,一轮明月入窗清
农村迎春灯会在元宵节举行,叫“十五灯”。县城迎春灯会在正月十九、二十日举行,叫
“十九灯”。灯有宫灯、鲤鱼灯、桔灯、麒麟送子灯、并蒂莲花灯、猛虎入山灯等等。灯会还
有舞龙、舞狮、高跷等表演。
新中国建立后,县城和少数农村曾连年举行迎春灯会,其中以1956年3月2日晚的“十
九灯”游艺会规模较大。“文化大革命”期间,迎春灯会停办。
1980年起,连年春节又都有迎灯,城关、梅仙最为热闹,坂面、池田、清溪、西溪
口稍次。
1985年农历正月十四和十五晚,城关的迎春灯会有158个单位8000多人参加,出动30
多部汽车、94部板车,有彩坪81架、龙灯4条、高照2架、大小花灯1000多盏,还有花鼓、
旱船、高跷、舞狮等。许多灯具都有自动化、半自动化的小巧装设,各有其独特的内容、典
故和形象。观众达6万多人次。福建省电视台到现场录相作为电视节目《五里灯火照苍穹》
播放。农村有梅仙、梅营、联东、联南、埔宁、长华、汤三、溪滨、文峰、凤元等27个村举
行灯会。
剧种与团体
明末清初,始有大腔戏传入尤溪县。发展到1985年,全县共有闽剧、大腔、小腔、乱弹、
木偶、高甲、越剧等7个剧种,有1个专业剧团和24个业余剧团。
大腔戏:明末清初,自江西弋阳传入。清康熙年间上云一带有大腔戏,十都的乾美村组
建“福兴班”,在村里神诞庙会时演出,农闲还受聘外出演戏,相传八代,到1953年停办。
清咸丰年间,在一都的黄龙村,建立黄龙大腔戏班,每年在春节或祭神期间演出。新中国建
立后,该班改名为黄龙大腔戏业余剧团,曾参加县历届文艺汇演,1985年有演员21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一级建造师考试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 2024年度个人信托资金贷款协议
- DB3502∕T 064.1-2021 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设计
- 2024设备试用协议模板专业
- 2024工地专属食堂运营协议样本
- 2024年化室内装修协议模板
- 2024年养殖业饲料采购正式协议文件
- 物资配送课件教学课件
- 环形面积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考编外人员14人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试题题库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公共关系学》实训任务一答案
- BIOS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银行考试-建设银行纪检监察条线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解读课件
- 【8物(科)期中模拟】合肥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物理作业试卷
- GB/T 44448-2024低速风洞性能测试规范
- 手工木工(高级)技能认定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
- 婚庆公司转让合同模板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课件
- CTF信息安全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