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DSA等医用射线装置及磁共振仪项目(新建)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DSA等医用射线装置及磁共振仪项目(新建)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DSA等医用射线装置及磁共振仪项目(新建)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DSA等医用射线装置及磁共振仪项目(新建)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DSA等医用射线装置及磁共振仪项目(新建)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编制单位:浙江国辐环保科技中心编制日期:2015年5月1单位名称杭州市江干区卫生局地址杭州市庆春东路1号法人代表邮编联系人项目名称江于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DSA等医用射线装置及磁共振仪项目项目地点划A5-01地块内项目用途医疗诊断项目依据/总投资65000万元核技术项目投资3500万元核技术项目环保投资280万元应用类型同位素应用密封源其它 II、III类磁共振仪根据城东新城设计规划和江干区公共卫生机构缺乏的情况,经江干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合建江于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将为病人提供更良好的医疗诊治条件。其中,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将配备DSA、CT、核磁共振、X光机等辐射诊断设备18台。DSA用于全身血管检查,可消除其余影像,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精细解剖结构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极佳,尤其适合对的诊断;CT可做全身检查,并且有三维血管成像、模拟内窥镜等功能;数字胃肠机用于医生做消化道X线透视检查过程中,适时拍摄,记录有诊断价值的被检部位或病变影像2根据城东新城设计规划和江干区公共卫生机构缺乏的情况,经江干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将在彭埠单元A5-01地块内,合建江干区中心。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中江干区人民医院将配备DSA、CT、X光机、核磁共振等辐射诊断设备18为开展医疗诊断服务,近5年内拟配备的放射诊断和治疗设备,即本次环评内容如下:(1)射线装置:1台DSA、2台CT,1台数字胃肠机,1台数字钼靶机、1台骨密度仪、8台DR、1台C臂机、1台数字全景机、1台碎石机,共计17台射线装置;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辐射环境管理规定,本项目应编制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并向有权限的环保部门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为康,杭州市江于区卫生局于2015年3月正式委托浙江国辐环保科技中心对本项评价单位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的内容和格式,编制完成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稿).(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14年4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10月(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年12月(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10月;(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8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2008年12月;(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3第18号,2011年5月;(9)《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88号,2011年12(10)《浙江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89号,2012年2(1)委托书(附件1);(2)关于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杭发改社会[2011]411号(附件2);(3)关于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杭发改社会[2012]104号(附件3)(4)关于调整《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可研的调整审批意见,江发改[2014]162号(附件4)(5)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5)(6)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件6);(7)杭州市彭埠单位(JG11)控制性详细规划(附件7);(8)关于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附件8);(9)关于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附件9)(10)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告知书(附件10);《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式》,HJ/T10.1-1995,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使得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射的人数以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这种最优化应以该源所致4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分别低于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医疗照射除外)。B1.1.1.1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本项目取其四分之一即5mSv作为管理限值。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a)年有效剂量,1mSv.本项目取其四分之一即0.25mSv作为管理限值。5X射线设备机房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5.1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应充分考虑邻室(含楼上和楼下)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5.2每台X射线机(不含移动式和携带式床旁摄影机与车载X射线机)应设有单独的机房,机房应满足使用设备的空间要求。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X射线机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最小单边长度应不小于表2-1要求,5.3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防护应满足如下要a)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应不小于表2-2要求。b)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中不同铅当量屏蔽物质厚度的典型值参见附录c)应合理设置机房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机房的门和窗应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不含顶层)建筑物的)应满足相应照射方向的屏蔽厚度要5d)带有自屏蔽防护或距X射线设备表面1m处辐射剂量水平不大于2.5μGy/h时,可不使用带有屏蔽防护的机5.4在距机房屏蔽体外表面0.3m处,机房的辐射屏蔽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其检测方法及检测条件按7.2和附录B中B.6的要求):a)具有透视功能的X射线机在透视条件下检测时,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测量时,X射线机连续出b)CT机、乳腺摄影、口内牙片摄影、牙科全景摄影、牙和全身骨密度仪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uSv/h;其余各种类型摄影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应不大于0.25mSv;测量时,测量仪器读出值应经仪器响应时间和剂量检定因子修正后得出实际剂量5.5机房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于观察到患者和5.6机房内布局要合理,应避免有用线束直接照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不得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机房应设置动力排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5.7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应设警示语句;机房门应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与机5.8患者和受检者不应在机房内候诊;非特殊情况,检查过程中陪检者不应滞留在机房内。5.9每台X射线设备根据工作内容,现场应配备不少于表2-3基本种类要求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防护衣;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25mmPb;应为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检查,配备有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5mmPb。5.10模拟定位设备机房防护设施应满足相应设备类型的防护要求。6表2-1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设备类型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m单管头X射线机b透视专用机“、碎石定位机、口腔CT卧位扫描3牙科全景机、局部骨密度仪、口腔CT坐位扫描/站位扫描52口内牙片机3a双管头或多管头X射线机的所有管球安装在同一间机房b单管头、双管头或多管头X射线机的每个管球各安装在1个房间内。c透视专用机指无诊断床、标称管电流小于5mA的X射线表2-2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机房类型32房、口腔CT、牙科全景机房(有头颅摄影)21机房1介入X射线设备机房22CT机房2.5(较大工作量):a按GBZ/T]80-2006《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的要求。7类型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线设备隔影 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或可调节防护窗口的立位防护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口内牙片 大领铅橡胶颈套 线设备同影选配:铅橡胶帽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或可调节防护窗口的立位防护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CT体层扫描(隔室) 铅橡胶性腺防护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 选配:铅橡胶帽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等设备旁操作选配:铅橡胶帽移动铅防护屏风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学操作胶帽子、铅防护眼镜套铅悬挂防护屏、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帘、床侧防护屏防护屏风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套、铅橡胶帽子、阴影屏蔽器具注:“—”表示不需要求。(3)《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的要求》(GBZ165-2012)5CT机房的防护要求85.1CT的机房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邻室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驻留条件,一般应设在建筑特的一端。5.2CT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空间,面积应不小于30m²。单边长度不小于4m,机房内不应堆放无关杂物。5.3CT机房的墙壁应有足够的防护厚度,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的年有效剂量小于0.25mSv,距机房外表面0.3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2.5μGy/h。5.4CT机房门外明显处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并安装醒目的工作状态指5.5CT机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第1款,本标准规定了电磁环境中控制公众曝露的电场、磁场、电磁场的场量限制、评价方法和相关设施的豁免范围。但本标准的防护限值不适用于控制治疗或诊断为目的所致病人或陪护人员曝露的评价与管理。第4款,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控制电场、磁场、电磁场所致公众曝露,环境中电场、磁场、电磁场场量参数的方均根值应满足表1要求。频率范围公众照射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μT)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注:0.1MHz~300GHz场强参数是(5)《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第4.2款,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88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在评价时,对于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8702-88中场强限值的1/√2,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2。其它项目则取场强限值的1/√5,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根据磁共振影像系统的射频频率,结合上述电磁辐射标准,确定本项目公众照射的电场强度评价标准值为5.4V/m,磁场强度评价标准值为0.015A/m。9(1)对拟建地块周围进行辐射环境质量背景监测,以掌握拟建地块周围的辐射环境质量现状水平;(2)根据类比监测,分析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新建辐射设备运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对不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把辐射环境影响减少到“可合(4)满足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要求,为该项目的辐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结合《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的相关规价范围为相关辐射工作场所周围50m区域。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该医院从事放射诊断的工作人员、机房周围其他非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50m评价范围内无居民点。根据城东新城设计规划和江干区公共卫生机构缺乏的情况,经江干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将在彭埠单元A5-01地块内,合建江干区中心。此项目中,江于区人民医院将为一家区级综合性二甲医院,分为三个功能区:医疗就诊核心区(总住院床位400床)、后勤服务区及区公共卫生中拟建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工程基地位于东面为沪杭甬高速公路,东北侧为白石港,西南侧为同协路,西侧为彭埠支路医院总用地面积为36700m²,医院规划总建筑面积为86000m²。医疗综合楼、区公共卫生中心楼和后勤综合楼的地下室联通,为整一个大地下室,面积18300m²。辐射设备均位于医疗综合楼,该楼地下二层,地上十二层;门急诊医技部以五层为主,建筑面积为49600m²序号设备名称备注11综合楼地下1层放射科23综合楼5层体检中心42综合楼地下1层放射科5467体检中心8综合楼地下1层放射科9综合楼地下1层放射科综合楼地下1层放射科综合楼3层1核磁共振(MR)1电磁设备DSA、螺旋CT、胃肠机和DR等均是利用X射线进行摄影或诊中产生X射线的装置主要由X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X射线管由安装在真空玻璃壳中的阴极和阳极组成,详见图4-1。阴极是钨制灯丝,它装在聚焦杯中,当灯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靶体一般采用高原子序数的钢●冷却扇数字血管造影(DSA)是计算机与常规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体的系统。DSA主要采用时间减影法,即将造影剂未达到欲检部位前摄取的蒙CT是计算机断层X射线摄影术(ComputedTomography)的简称,它使用了精确准直的X射线从各种不同的离散角度扫描所关注的(3)胃肠机断价值的被检部位或病变影像的摄影装置,该装置可进行单片摄影和单片分割摄取得的X射线照片很难将其区分出来,为此,临床上利用造影剂检查,其方法有(4)DR、乳腺钼靶机、C臂机、全景机、碎石机X线摄片机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不同组织穿透力不同的原理,寻找病灶部位,形状及体积大小并予以定位、摄影,它用X线胶片代替荧光屏,永久记录被检部位影像的一种设备,这种方法比透视能发现更多有诊断价值的信(5)双能骨密度仪双能骨密度仪是利用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量不同的原理,即低能X射线对人体软组织的成像分辨率较高,高能X射线辨率较高,两者结合分析,可消除软组织对骨密度测量虽然上述诊断用的X线机因诊断目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但其基本结构都是由产生X线的X线管、供给X线管灯丝电压及管电压的高压发生器、控制X线的诊断时,患者仰卧并进行无菌消毒,局部麻醉后,经皮穿刺静脉,送入引导钢丝及扩张管与外鞘,退出钢丝及扩张管将外鞘保留于静脉内送导管,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送达上腔静脉,顺序取血测定静、动脉,并留X线片记录,探查结束,撤出导管,穿刺部位止血包(2)螺旋CT确定患者体层摄影的体位,扫描定位,投照摆位,屏线球管连续地发射X线,扫描床持续同步前移,实现无间断容积数据采集。(3)X线胃肠机患者饮用钡类造影剂后,进入诊断室,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通过病人后经影像增强器及透镜产生“图像”,该图像经过电荷耦合感应器(4)DR、乳腺钼靶机、小C臂机、全景机、骨密度仪、碎石机依据X线检查单,核对摄影部位,确定投照条件,患者摆位,有时需屏气曝光。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在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基础定静磁场和射频场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氢核仪器。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磁体系统、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和辅助设备系统5部分组成。该设备扫描室四周墙体采用射频屏蔽层(12.6MHz-60dB)出入通道设有屏蔽防护门,以减少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5污染源分析由X射线装置的工作原理可知,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因此,该院使用的X射线装置在非诊断状态下不产生射线,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才会发出X射线。因此,在开机期间,X射线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因子。由于磁共振仪设备采取了自屏蔽措施,因此周围环境的磁场强度衰减较快。同时核磁共振仪运行时发出的射频将向周围环境产生电磁辐射。所以,该项目的污染因子为射频电场和射频磁场。(1)工作人员或病人家属在防护门关闭后尚未撤离辐照室,X射线装置运行可能产生误照射。(2)安全装置发生故障状况下,人员误入正在运行的X射线装置辐照室。(3)射线装置故障,导致设定剂量偏差,对病人造成过照射。因此,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X射线装置操作程序进行诊断,防止事故照射的发生,避免工作人员和公众接受不必要的辐射照射。工作人员每次上班时首先要检查防护门上的灯光警示装置是否正常。如果0失灵,应立即修理,恢复正医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给带有心脏起搏器或人体内植有铁磁性物质的患应确认患者不带有以上器械;为避免让他接近检查室,在检查室周围应张贴注意6辐射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辐射装置均在医疗综合楼内,骨密度仪和碎C臂机在综合楼4层手术室,1台CT和1台DR在综合楼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设备均在医疗综合楼内。医院平面图见附图2,综合楼地下1层放射科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综合楼1层图见附图4,综合楼3层特检科平面布置图见附图5,综合楼4层手术室平面布置图见附图6,综合楼5层体检中心平面布置图见附图7。表6-1。机房机房使用(m²)顶棚防护门15cm现浇混凝土+2cm防护涂料内衬3mm铅当量铅门胃肠机铜网6.3辐射环境现状监测掌握该医院射线装置和磁共振仪周围的辐射环境现状水平,为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2)监测内容根据污染因子分析,我单位于2015年3月27日对拟购和搬迁的射线装置和磁共振仪周围进行辐射环境背景监测。(3)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布点详见附图3。(4)监测仪器与规范监测仪器的参数与规范见表6-2和表6-3。(5)质量保证措施a合理布设监测点位,保证各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和可比性。b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监测人员经考核并持有合格证c监测仪器每年定期经计量部门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d每次测量前、后均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用检验源对仪器进e由专业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并做好记录。仪器型号生产厂家能量响应检定证书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校准证书(校准证书编号:2014F21-20-0036541)有效期:2014年8月13日~2015年8月12日监测规范《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电磁场测量仪生产厂家德国NardaSafetyTestSolutions仪器型号探头型号电场:9.2型;磁场:10.2型电场:10MHz~18GHz;磁场:27MHz~1GHz检定证书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校准证书校准证书编号:2014F33-10-002921)有效期:2014年8月13日~2015年8月12日测量规范采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6)监测结果江干区人民医院及区公共卫生中心新建医疗中心周围辐射环境背景监测结果见表6-4和表6-5,监测点位见附图2。点位描述拟建址场地东侧拟建址场地东侧拟建址场地西侧拟建址场地西侧拟建址场地南侧拟建址场地南侧拟建址场地北侧拟建址场地北侧点位代号点位描述电场强度V/m新建医疗中心东侧未检出新建医疗中心中心未检出由表6-4的监测结果可知,射线装置机房各监测点位的γ辐射剂量率在原野γ辐射剂量率在39~119nGy/h之间,可见其γ辐射剂量率处于一般本底水表6-6DSA、CT、DR等线装置可比性分析内容类比对象(浙江医院)本项目电压/管电流100~150kV/500~DSA、CT、DR、平板胃肠造影机、机房面积(m²\25~47,具体见表5-1机房高度(m)防护设施门2.0mm铅板具体见表6-1防护水平均高于类比项目窗铅玻璃相当于2mm铅当量24cm实心砖或者相当于2mm铅当量其他建筑材料由表6-6可知,类比取自浙江医院2007年4月12日环评监测数据,本项目射线装置机房面积与类比对象相当,其设备技术参数与类比对象相当,其防护水平略高于类比对象或与类比项目相近,因此两个项目有很好的可比性,通过对类比对象的监测,可预测本项目运行后的辐射环境影响。类比监测结果见表6-7,监测点位见图6-1、6-2.图6-1类比项目(DSA机房)监测测点位图图6-2类比项目监测点位图表6-7类比对象射线装置机房周围X-γ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单位:nGy/h)点位序号标准差医生出入门门口30cm处续表6-7点位序号标准差机房医生出入门30cm处医生出入门30cm处机房CT机房医生出入门30cm处医生操作位(拉线长5m,或者遥控)1)估算公式按照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H=D,×t×0.7×10-⁶(mSv)………(式6-1)其中:Hp:X射线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mSv/a;Dr:X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nGy/h;0.7;剂量换算系数,Sv/Gy.2)DSA估算结果a.辐射工作人员由类比监测结果可知,根据其工作流程分析,DSA机操作为介入操作,医大工作量作保守假设,①每月的病人数为100人;②医生手但是其实际开机曝光时间最多为40min(y辐射剂该监测数据为铅围裙里面辐射工作人员身体位受到的辐射照射剂量);③所有工作2组(包括1名主持医生,2名助手)人员完成,考虑分工差异,辐射工作人根据表6-7的类比监测结果,DSA机房操作室内操作位X辐射剂量率与未开机时相比未见显著升高,表明在辐射工作人员位于外的辐射照射。在上述偏保守的条件下,由公式(6-1)可以计算出该有效剂量当量为1.27mSv本评价项目以5mSv作为管理限值,相比之下,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年附加有效剂量低于管理限值,符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管理限值”的要求。b.公众成员由类比监测结果可知: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机房周围公众成员及楼上楼下的其他工作人员活动范围内X-y辐射剂量率与未开机时相比未见明显升高,故公(3)CT、DR等其他射线装置位X-y辐射剂量率与未开机时相比未见明显升高,其顶棚和底部的屏蔽防护能力要求。(4)核磁共振为分析了解该医院的3.0T磁共振仪建成投入运行后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辐射环境影响,本次评价选择了浙二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3比监测,监测数据取自2011年4月环评报告,浙二磁共振仪室防护情况见表6-8,项目磁共振仪机房周围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类比监测点位图见图6-3,监测结果见表6-9。内容浙二(类比项目)防护设施门铜板内衬防护门(相当于0.5mm厚铜板)窗铜网(相当于0.5mm厚铜板)0.5mm厚的铜板,采用铜焊连接成六面体作磁屏蔽层,地面该医院拟建设磁共振仪静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3.0特拉斯(30000高斯)求小于1-5高斯的工作环境,因此,磁共振影像系统机房的设计应将5高斯等磁感应强度限制在室内范围。另外,关于静磁场的防护标图6-3类比对象(磁共振仪)监测点位图表6-9磁共振仪机房电磁辐射类比测量结果点位代号点位描述医生操作位未检出屏蔽门口(病人入口)未检出磁共振室南侧围墙外未检出小于0.5mm铜皮进行辐射屏蔽,那么运行时其周围各测量点位的电场强感应强度将均低于单个项目的评价标准值,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本项目各辐射装置拟采取的辐射防护屏蔽机房对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设备名称低于30m²,最小单边长度不小于4.5m,一般工作量,有用线束及非有用线束方向屏蔽防机房面积约为62m²,最小单边长15cm混凝土+2cm防护涂料,四周墙体为24cm实心砖+2cm防护机房面积最小为42m²,最小单边长度为6m,顶棚及四周屏蔽同上。胃肠机低于20m²,最小单边长度不小于3.5m,有用线束及非有用线别不低于3mm和2mm机房面积约为54m²,最小单边长机房面积最小为25m²,最小单边长度为4.6m,顶棚及四周屏蔽同上。机房面积约为42m²,最小单边长移动DR/机房面积约为12m²,最小单边长度为3m,顶棚及四周屏蔽同上。机低于5m²,最小单边长度不小于2m,有用线束及非有用线束方向屏蔽防护的铅当量不低于1mm:机房面积约为20m²,最小单边长续表6-10设备名称机低于10m²,最小单边长度不小于2.5m,有用线束及非有用线束方向屏蔽防护铅当量不低于1mm。机房面积约为20m²,最小单边长度为4m,顶棚及四周屏蔽同上。机房面积约为35m²,最小单边长度为5.3m,顶棚及四周屏蔽同上低于15m²,最小单边长度不小于3m,有用线束及非有用不低于1mm机房面积约为30m²,最小单边长于放射科内(建筑楼地下一层和一层),少数射线装置因手术、特检、体检的需(1)各辐射装置屏蔽情况见表6-1。根据类比监测,其防护能力基本能满足辐射环境保护的要求。(2)医院需在所有操作室上张贴相应的操作规(3)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应设警示语句;机房门应有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与机(4)根据各射线装置的实际工作情况配备可升降的含铅挡板,为受检病人的(5)应合理设置机房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机房的门和窗应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防护门须设置足够的搭接防止射线泄(6)机房内布局要合理,应避免有用线束直接照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不得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机房应设置动力排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电缆管线应采取U型设计,达到有效埋深,防止射线泄露。(7)所有的机房病人出入门外1m处应设置黄色警戒线,告戒无关人员请勿靠近。(8)移动X光机连接曝光开关的电缆长度应不小于3m,或配置遥控曝光开关,曝光时应对毗邻床位(2m范围内)患者采取防护措施,不应将有用线束朝向其他患者,工作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9)医院配备必须符合防护要求的辅助防护用品,医院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必须配备个人剂量计,其他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围裙、铅帽、铅屏风等配备要求见表7-1。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胃肠机、数字乳腺机、骨密度仪、牙片机、C臂机、碎石机、 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帽子或可调节防护窗口的立位防护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 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帽子 选配:铅橡胶帽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帽子胶帽子、铅防护眼镜选配:铅橡屏、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帘、床侧防护屏选配:移动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帽子、阴影屏蔽器具注:“—”表示不需要求。7.2辐射环境管理要求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该院须成立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在本项目报批后该院必须向环保主管部门申请《辐射安全许可(1)管理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辐射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者至少有1名具有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人兼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医院必须制定《辐射防护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内容包括:(1)应确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人,设置行政主管领导为组长的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和防护工作。(2)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应规定各成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3)辐射防护领导机构应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具体如下:a.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辐射环境相关规定,及时向环保部门申请使用许可证,并接受技术指导和技术监督b.规范本单位辐射装置的安全管理,做好辐射装置的使用、更换、设备维护c.制定辐射装置的使用规程,检查、监督并实施d.负责放射性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并提出整改的安全管理措施及技术措e.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辐射工作人员体检、辐射防护用品及安全监察,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整改,保证可靠性。①医院必须制定《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制度》。内容应包括:a.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工作,同时须按许可证规定的种类和范围从事射线装置使用活动。b.定期认真地对本单位辐射装置的安全和防护措施、设施的行检测或者检查,核实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执业人员的剂量监测和健康检查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立即进行整改,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将年度评估报告上报许可证审批机关备案,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c.所有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还须参加环保部门的辐射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从事辐射操作。d.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e.医院须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g.医院必须建立射线装置的档案和台帐,贮存、使用射线装置时及时进行登②医院必须制定《操作规程》。a.凡涉及对辐射装置进行的操作,都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包括开机检查等一系列工作),操作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b.辐射工作人员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操作规程应张贴在操作人员可看到的显眼位置,防止误操③医院必须制定《岗位职责》。医院必须制定各类辐射工作人员和辐射防护安全管理机构成员职责。a.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应有、开机工作警示灯,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及中文警示说明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b.建立射线装置的档案和台帐,贮存、使用射线装置a.射线装置安装后应由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有关人员签字后方可投入b.验收后应由有关部门登记编号,设备档案资料由有关部门整理存档;c.设备使用实行定人定机,严格岗位责任,自觉遵守操作规程;d.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a.定期对各机房安全装置和防护措施、设施的安全防护效果进行检查,核实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立即进行整改,避免事故的如每天进行门-机联锁安全装置、工作指示灯和电离辐射标志检查,每月核实b.医院将编写辐射装置使用的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上报许可证审批机关备案,接受行政机关的监督检鉴于医院主要开展以妇产科、新生儿专业为主的专项医学研究、教学、保健等,医院需建立对就诊人员的告知制度,特别是育龄妇女、儿童等人群进行告知,避免接受不必要的辐射照射。①医院须组织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参加有资质的单位组织的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后方可上岗。此外,该单位还需根据相关规定对工作人员每四年安排再培训,今后新上岗辐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辐射防②医院须为每个辐射工作人员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并每3进行检定,建立了个人剂量档案。③医院须每两年组织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到有资质的医院进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辐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和离岗前均应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生命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职能管理部门要求,医院使用的射线装置属Ⅱ类、①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具体人员和联系电话);②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类型与应急响应措施(主要为现场保护措施);发生人员误照或超剂量照射时,立即采取切断射线装置电源、封闭现场等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③辐射事故报告制度,说明报告程序;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涉及人为故意破坏的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④环保、卫生、公安部门的联系部门和电话;医院应急方案应建立辐射事故报告框图,明确人员及联系电话。以保证事故报告的可操作性。医院可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每年1次)对辐射装置机房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需要指出的是监测数据每年年底须向当地环保局上报备(1)监测频度:每年常规监测一次。(2)监测范围:各机房屏蔽墙外,防护门及缝隙处,候诊区、操作台等。(3)监测项目:X、γ辐射剂量率;电场强度、磁场强(4)监测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并纳入档案进行保存。单位就本项目的环境影响于2015年3月30日在本项目拟建址所在村公告栏张贴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告知书(见图8-1),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环境影响及初步评价结论;意见反馈方式主要为电话,时间为10个工作建设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