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定远县2023年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一项变化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 B.食物的腐败 C.苹果榨成苹果汁 D.钢铁生锈2.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离子不可以转变成原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KMnO4 B.N(NO2)3 C.空气 D.O24.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5.日常生活中含氟牙膏、高钙牛奶中的“氟”和“钙”是指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6.下列推理或归纳中正确的是A.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中一定不含氧气B.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一定是因为加入了催化剂7.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面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A.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C.金属之间活动性强弱关系:D.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度关系: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以确定CO2浓度是否太高C.图书档案室着火用水灭火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好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可以用排水法9.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个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资料:(1)常温下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2)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B.乙实验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是氨水C.乙实验中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是:D.甲实验中只根据“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就能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了10.下列各图中“o”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A. B. C. D.11.冰毒(主要成分:甲基苯丙胺)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人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大量消耗体力,降低免疫力,严重损害心脏和大脑组织,吸食过量会导致死亡,青少年应拒食毒品,远离毒品。甲基苯丙胺的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甲基苯丙胺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B.甲基苯丙胺是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甲基苯丙胺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甲基苯丙胺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0:15:1412.今年6月5日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第二个“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将农田中产生的秸秆就地焚烧B.增加植树造林面积C.将废旧电池深埋D.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③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其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填代号,下同),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________,如果实验时,收集到的氧气如果不纯净,可能原因是________;(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认真思考后,认为可选用图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那么进气口应是________(填“a”或“b”);若选用图F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那么进气口应是________(填“a”或“b”)。14.以下实验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结合实验装置回答:(1)图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选择反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若采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对B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采用向左推动右侧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_________现象时,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装置A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反应装置的导气管连接F装置的______(填“b”或“c”)端。15.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小红使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制取过程中,连接好装置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取用固体药品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向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小华认为将药品换为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后,A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理由是_______;若使用E装置收集氧气并完成细铁丝燃烧试验,则收集前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小明利用高锰酸钾与B装置也成功的制取了氧气,其制取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装置B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16.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1)实验A: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所得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写一条);(2)实验B:蜡烛熄灭时产生一缕白烟,该白烟是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C:盛放硫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4)实验D:将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E: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1)葡萄糖酸锌由______种元素组成(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3)葡萄糖酸锌中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其质量分数为______。(4)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18.维生素C(C6H8O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约60mg维生素C。请回答下列问题:(1)维生素C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当你参加“以水为题”的课外小组活动时,请根据以下活动内容要求,填空回答问题。(1)从北京永定河取水样后,制成两个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对河水进行初步净化。请问,简易净水器I中,用到的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其中小卵石的作用为(填代号)_____,活性炭的作用为(填代号)______;A沉淀B过滤C吸附D使硬水软化E使浑浊的水变成纯净物水(2)使用简易净水器Ⅱ处理河水时,在操作中,应沿着_________慢慢向________中倾倒河水,并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_______。(3)用肥皂在实验室的自来水中洗衣时,起浮渣,说明该自来水是含________的水,属于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4)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说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一点)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A、动植物的呼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食物的腐败发生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苹果榨汁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钢铁生锈,发生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2、D【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A.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故A错误;B.离子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镁原子的质子数等于镁离子的质子数,故B错误;C.原子和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离子是可以转变成原子,故C错误;故选D。点睛∶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和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B【解析】
A、高锰酸钾KMnO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N(NO2)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C、空气是由多种组成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氧气O2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错误。故选B。4、D【解析】
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是正确的叙述,酒精有可燃性造成的;D.选项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是错误的叙述,酒精挥发时,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故答案选择D。5、B【解析】
这里的“氟”和“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和“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6、B【解析】
A、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中可能含氧气,例如空气,故A错误;B、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质子等,故C错误;D、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不一定是因为加入了催化剂,可能是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故选B。7、C【解析】
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可以把常见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物质;B、根据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氧、硅、铝、铁解答;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物质形成溶液的酸碱度进行分析。【详解】A、根据20℃时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g的属于易溶物质,在1g~10g的属于可溶物质,在0.01g~1g的属于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属于难溶物质,与数轴关系一致,故A正确;B、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氧、硅、铝、铁,与数轴关系一致,故B正确;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铝>锌>铁,与数轴关系不一致,故C错误;D、食醋显酸性,pH值小于7,水为中性,pH值=7;厨房清洁剂显碱性,pH值大于7,与数轴关系一致,故C正确。故选C。8、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A、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可以是二氧化碳,也可以是氮气等气体,故A错误;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1%,人就会感到气闷、头昏、心悸,为防止进入菜窖出现危险,进入前要先做灯火实验,故B正确;C、图书档案着火要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水灭火会使图书受到浸泡而破坏,故C错误;D、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以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即可轻松作答,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加强知识的储备,以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9、D【解析】
A、甲实验生成的物质全部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而乙实验装置相对封闭,被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吸收后扩散到空气中的物质相对较少,因此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该选项说法正确;B、氨气没有碱性,由于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实验中棉球上的酚酞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C、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水,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氨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乙实验中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是:该选项说法正确;D、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不能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也可能是碳酸氢铵升华导致的消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10、D【解析】
A、图中由两种单质混合而成,不符合题意;B、图中物质由两种化合物混合而成,不符合题意;C、图中为一种化合物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D、图中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混合而成,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根据微观图中分子的种类及分子构成分析,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为混合物,分子中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11、B【解析】
A、由物质的化学式C10H15N可知,一个甲基苯丙胺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共26个原子,故正确;B、甲基苯丙胺中碳、氢、碳各元素的质量比是(12×10):(1×15):14=120:15:14,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C、由甲基苯丙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正确;D、甲基苯丙胺中碳、氢、碳各元素的质量比是(12×10):(1×15):14=120:15:14,故正确。故选B。12、B【解析】
A、将农田中产生的秸秆就地焚烧,会污染空气,错误;B、增加植树造林面积与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符合,正确;C、将废旧电池深埋会污染土壤,错误;D、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污染空气,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酒精灯集气瓶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分解AC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装置气密性不好/集气瓶中的空气一开始未排尽ba【解析】
(1)仪器①是酒精灯,仪器②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因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反应,反应装置选择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如果想要收集到更加纯净的氧气应该用C装置收集;如果实验时,收集到的氧气如果不纯净,可能原因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装置气密性不好、集气瓶中的空气一开始未排尽等;(3)选用图F装置收集氧气时,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气口应是b;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那么进气口应是a。14、铁架台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长颈漏斗液面上升,并能形成稳定的水柱AD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解析】
(1)图A中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2)装置C中的分液漏斗有开关,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进入锥形瓶内速率,可以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的速率;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注射器往左推,气体被压缩,内部压强增大,则将内部液压入长颈漏斗,使液面上升,并能形成稳定的水柱;(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可选取发生装置A,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则选用排水法,选取收集装置D,故选AD;高锰酸钾为粉末状固体,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影响实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密度比水小,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反应装置的导气管连接F装置的c端。。【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5、锥形瓶铁架台CaCO3+2HCl=CaCl2+H2O+CO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镊子EH2O+CO2=H2CO3过氧化氢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或加少量水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2KMnO4ΔK2MnO4+MnO2+O2↑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解析】
(1)据图可知:①是锥形瓶;②是铁架台;(2)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连接装置后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用块状固体药品要用镊子;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3)制取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温度很高,故应事先加入少量的水或细沙;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进行;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ΔK2MnO4+MnO2+O2↑;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所以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点睛】制取气体时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规范性,特别是要注意配平。16、引流滤纸破损石蜡固体小颗粒燃烧匙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聚集热量甲烧杯里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而乙烧杯里的酚酞不变色不停地运动【解析】
(1)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2)根据白烟的成分进行分析;(3)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5)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详解】(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所得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2)蜡烛熄灭时产生一缕白烟,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3)燃烧匙用于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做燃烧实验,盛放硫的仪器名称是燃烧匙,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有毒的气体,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4)铁丝在氧气中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